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合成了丙烯酸β-羟基丙酯(β-HPAT)-N-肉桂酰氧甲基丙烯酰胺(CMMAM)共聚物,采用光交联法制备了温敏性共聚水凝胶,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交联程序随光照时间延长而增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水凝胶的溶胀率(SR)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表现出显著的温敏行为。  相似文献   

2.
采用丙烯酰氯对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Pluronic F127进行了化学结构修饰,得到反应活性衍生物。研究了该衍生物在水性溶液中形成不可逆水凝胶的条件,应用光子相关光谱和粘度测定技术研究了该衍生物在不同温度下以及不同溶剂中的凝聚性质。结果表明:溶液中凝聚微粒的大小与其浓度有关,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但一旦发生交联,微粒相互结合成凝胶,扩散系数显著下降。衍生物的水溶液和乙醇-水(30:70)混合溶剂的增比粘度在各种温度均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在较低温度下,两种溶液的粘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用聚丙烯酸(PAA)包裹的水溶性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子(PAA@Fe3O4NPs)掺杂的壳聚糖水凝胶,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对壳聚糖进行交联,向其中添加PAA@Fe3O4NPs,获得Fe3O4磁性纳米粒子均匀掺杂的水凝胶。应用衰减全反射傅利叶变换红外线光谱(ATR-FTIR)分析仪和流变仪对凝胶的化学结构、流变学性质和溶胀率等进行表征。结果:ATR-FTIR结果显示,戊二醛交联的壳聚糖水凝胶中交联点-C=N-位于1 650 cm-1附近。Fe3O4磁性纳米粒子均匀掺杂在戊二醛交联的壳聚糖水凝胶中,其存储模量G’远大于损耗模量G″,具有高的溶胀率。结论:Fe3O4磁性纳米粒子可以均匀分布在戊二醛交联的壳聚糖水凝胶中,并显示出良好的弹性模量,是一种有潜力的烧伤瘢痕增生抑制辅助用凝胶材料。  相似文献   

4.
辐射形成的低分子量PEO水凝胶的理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淑琴  杨占山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1):1169-1171,1184
目的;研究电子束辐射交联的聚氧化乙烯(PEO)R-150水凝胶膜及其溶胀水凝胶膜的理化性能。方法:应用电子加速器照射聚合物PEO R-150水溶液制备成水凝胶及溶胀水凝胶后,测定其理化性能。结果:PEO R-150水凝胶的交联密度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P〈0.01)。聚合物浓度对其不明显(P〉0.05)。PEO R-150水凝胶的溶胀度与辐射剂量呈负要关(P〈0.01),与其浓度呈正相关(P〈0.0  相似文献   

5.
用马来酸二丁酯(DBM)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枯基(DCPO)为引发剂,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了熔融接枝功能化。样品的红外光谱表明接枝反应确已发生。通过对样品中酯基的皂化水解测定产物的接枝率,对产物进行萃取,用凝胶量间接表征产物的交联程度;用溶液的特性粘度从侧面显示样品的支化或降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产物的接枝率和凝胶量可以通过选择反应条件(温度、时间及反应混合物的组成)来控制;过量的DCPO是引起交联产生凝胶的主要原因;向体系中添加DMF可阻止交联反应的发生,但产物的接枝率也有所下降,以自由基机理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羧甲基壳聚糖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水溶性的羧甲基壳聚糖,方法:壳聚糖溶于氯乙酸溶液中,在一定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下,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羧甲反应之后,蒸去过量的水,乙醇沉淀,抽滤分出羧甲基壳聚糖。结果:在近水沸点下,壳聚糖多聚单元与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3,NaOH加入量与氯乙酸等摩尔,羧化后可获得水溶性的羧甲基壳聚糖,收率达到87%以上,结论:本工艺方法可以在水溶液中制备出水溶性羧甲基壳聚糖,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以二乙烯基砜(DVS)作为交联剂通过亲电加成反应制备了可德胶化学水凝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质构分析手段表征了所得凝胶的结构与性能,并对其形貌、溶胀率以及水凝胶的力学性质与制备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凝胶网络结构较为致密均匀,溶胀率依赖于交联度。可德胶化学水凝胶的强度和韧性可以通过DVS的用量、可德胶的浓度和碱溶液的浓度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8.
以生物大分子壳聚糖为主要组成基元,在壳聚糖的羟基碳上引发单体自由基共聚合。在聚合过程中疏水的合成高分子接枝链与亲水的壳聚糖分子自组装诱导形成纳米尺度的聚集体,通过引入具有肿瘤还原环境响应性的交联剂,得到了肿瘤环境响应的壳聚糖-合成高分子共聚物纳米凝胶。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纳米凝胶的粒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聚合诱导自组装高效制备壳聚糖纳米凝胶的机理,证实了所得纳米凝胶粒径的可控性。进一步采用近红外荧光分子和磁共振显影(MRI)分子标记的方法制备了荧光/MRI多功能复合纳米凝胶,对凝胶显影性能进行了探讨,证实了其优异的细胞标记能力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丝素/壳聚糖/沙蒿籽胶(SF/CS/SA)复合水凝胶,并进行性能表征和进一步优化,为制备性能优异的神经移植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SF/CS/SA复合水凝胶,根据成胶效果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对筛选出的样品进行成胶时间、孔隙率、溶胀率、降解残留率和杨氏模量分析。结果:(1)通过丝素、壳聚糖和沙蒿籽胶的不同比例可以制备出SF/CS/SA复合水凝胶,其中9组成胶完整且稳定,编号A-I,进行后续实验。(2)A、B、C、G、H、I组成胶时间较快,且成胶效果好;复合水凝胶的孔隙率主要集中60%和80%附近,溶胀率变化与孔隙率呈正相关;A、B、G、H、I组降解性能良好;力学性能测定发现A、B组柔性较好,而C、G、H组脆性较好。结论:筛选出成胶时间较快、溶胀性能较好、降解速度较慢、力学性能优良的A、B、G、H组丝素/壳聚糖/沙蒿籽胶复合水凝胶,为制备性能优异的神经移植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不同接枝率的壳聚糖.肾水杨酸,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考察。方法:一步合成法制备壳聚糖-g-水杨酸(CTS-g-SA);用IR光谱、^1H NMR谱、热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络舍滴定法测定Pb^2+、Zn^2+、Fe^3+和Fe^2+的吸附作用;小鼠耳肿胀法测试其抗炎作用。结果:壳聚糖.肾水杨酸的接枝率达75%,溶解度随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加,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不同程度的有所下降,对Zn^2+的吸附作用降低的最多;对二甲笨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壳聚糖.肾水杨酸的溶解度远高于壳聚糖,在pH3时溶解度最大,接枝率大于等于50%的壳聚糖.争水杨酸对Zn^2+已无吸附作用;壳聚糖-g-水杨酸具有药效学协同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敏性壳聚糖/β-甘油磷酸二钠盐水凝胶应用于软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壳聚糖/β-甘油磷酸二钠盐水凝胶。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软骨细胞与水凝胶共培养,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在三维材料上生长分布的状态。选取共培养1、2周的细胞/水凝胶复合物,采用RT-PCR半定量的方法,检测Ⅱ型胶原和聚合素两种细胞外基质在mRNA转录水平上的差异。结果制备的水凝胶具备生理性的pH值,在常温下为液态,体温状态下为胶冻状。荧光倒置显微镜显示共培养2周时软骨细胞呈球状生长。细胞/水凝胶复合物共培养2周后,Ⅱ型胶原和聚合素的合成增加。结论壳聚糖/β-甘油磷酸二钠盐水凝胶具有温度敏感性,是一种生物相容性的温固化凝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以壳聚糖/甘油磷酸盐(glycerophosphate,GP)为基质的温敏原位凝胶作为脂溶性药物吲哒帕胺(indapamide,IPM)的载体,并通过其体外理化性质的评价优化处方。方法通过潜溶-表面活性剂相结合技术(CoSol-Sur技术)制备吲哒帕胺壳聚糖温敏原位凝胶,对原位凝胶胶凝时间、胶凝形态和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对IPM壳聚糖/GP系统胶凝时间与胶凝形态,以及黏度测定结果表明,潜溶剂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均能对体系相转变行为形成干扰效应,其中DMAC强于Glycerolformal、Pharmasolve;Tween 80、Solutol HS15强于TPGS、Cremphor ELP。结论通过Cosol-Sur技术成功制备吲达帕胺壳聚糖温敏原位凝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负载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 PRF)的新型水凝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体外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配制体积比为6 ∶1 ∶1的2%壳聚糖/56% β 甘油磷酸钠/0.1%京尼平混合液,置于37 ℃恒温水浴箱后观察其成胶时间;通过一次离心法(1 200 r/min,12 min)制备PRF,将PRF冻干研磨成粉后加入上述混合液,置于37 ℃制备负载PRF的新型水凝胶。接种BMSCs于水凝胶表面,培养1、3、7 d后通过二乙酸荧光素(fluoresceindiacetate, FDA)荧光染色观察其增殖情况;再将细胞接种于24孔板,分为负载PRF的新型水凝胶组(PRF组)、壳聚糖水凝胶组(壳聚糖组)以及单纯诱导组,分别添加适量材料后进行成软骨诱导,第2周结束时每组取12孔分别进行HE染色、番红O 固绿染色、阿利新蓝染色、兔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软骨分化情况;其余细胞诱导至第4周结束,阿利新蓝比色法和ELISA法检测每周收集上清液中糖胺聚糖及Ⅱ型胶原含量。结果: 壳聚糖/β 甘油磷酸钠/0.1%京尼平混合液在37 ℃下约8 min能够成胶;FDA荧光染色显示BMSCs在水凝胶表面增殖良好;4种染色结果显示PRF组均呈阳性,壳聚糖组和单纯诱导组呈弱阳性;3组上清液均含有糖胺聚糖和Ⅱ型胶原,PRF组分泌量在4周内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 结论: BMSCs能够在负载PRF的新型水凝胶表面生长、增殖,细胞相容性较好;该水凝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BMSCs成软骨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具有优良成型性的壳聚糖(CS)为载体,选用阿苯达唑(ABZ)为模型药物,先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再进一步制备阿苯达唑壳聚糖微球(ABZ-LSD-CS),考察微球载药量、包封率、表面形态及理化特性,并考察微球在不同介质中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固化法制备ABZ-LSD-CS。应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光学显微镜测量粒径大小及分布;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法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法表征微球特性,体外动态透析法测定微球在不同介质条件下的释药性能。结果制备出的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为(153±7)μm,载药量(20.92±0.15)%,包封率(25.37±0.22)%。微球在0.1mol/LHCl、pH3.5和7.4的PBS及生理盐水4种介质中的释放缓慢,其中在pH3.5的PBS中释放效果最好,符合Weibull释放模型。结论该实验制备的ABZ.CS-MS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药物载药量和包封率,微球形态圆整,并且药物的释放时间延长,达到缓释的目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担载奥沙利铂(OXA)的类弹性蛋白多肽(ELPs)水凝胶,研究其体外药物释放情况及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的杀伤作用。 方法 利用大肠杆菌(E.coli)系统表达ELPs原核蛋白,利用可逆相变循环法(ITC)进行蛋白纯化,将ELPs蛋白溶液与交联剂四羟甲基氯化磷(THPC)混匀制备水凝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水凝胶的超微结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ELPs水凝胶处理后CT26细胞和小鼠成纤维NIH3T3细胞存活率,活/死细胞染色法观察30和40 g?L-1 ELPs水凝胶作用48 h后CT26细胞存活情况。制备载OXA的ELPs水凝胶,检测其在不同pH值(6.5和7.4)缓冲液中的药物释放情况,CCK-8法检测加入载不同浓度(0.25、1.00、4.00、16.00和64.00 mg?L-1)OXA的ELPs水凝胶浸泡液后各组CT26细胞存活率和处理不同时间各组CT26细胞存活率。 结果 凝胶电泳分析,E.coli诱导后在预计相对分子质量38 000附近出现明显加粗的蛋白条带,ITC纯化后泳道中无明显杂蛋白存在。ELPs蛋白溶液中加入THPC后由透明液体状态转变为不透明的白色水凝胶,SEM观察显示出排列整齐的孔隙和三维结构;CCK-8法检测,经不同浓度ELPs蛋白处理后CT26细胞和NIH3T3细胞存活率仍接近100%;活/死细胞染色,ELPs水凝胶处理后的CT26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明亮的绿色荧光。载OXA的ELPs水凝胶能在体外持续释放OXA,在pH值6.5条件下OXA的释放速度较pH值7.4条件下稍快;CCK-8法检测,载不同浓度OXA的ELPs水凝胶浸泡液呈剂量依赖性抑制CT26细胞增殖,且随孵育时间的延长CT26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 结论 载OXA的ELPs水凝胶具有持续释放OXA的特性,能够高效且持续地杀伤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递送载体用于抗肿瘤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4-二甲氨基吡啶(DMAP)的催化下,天然高分子海带多糖(Lam)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出一种新型水溶性生物可降解交联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海带多糖(Lam-GMA)。以Lam-GMA为交联剂,与丙烯酰胺(AM)单体共聚制备水凝胶。在生理条件与脂肪酶的作用下,对凝胶的溶胀特性和降解行为进行研究。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高分子药物,包埋在水凝胶中,研究其降解释药行为。结果表明,GMA接枝到Lam链的反应转化率很高,并且接枝率可控;交联剂用量越大,水凝胶降解所需时间越长;随着水凝胶的降解BSA缓慢释放。  相似文献   

17.
以环氧氯丙烷为键合剂将胍盐低聚物(PHMG)接枝到淀粉分子上,设计了正交试验优化接枝反应条件。将产物添加到淀粉和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中,采用化学交联法合成了具有抗菌性能的淀粉-聚乙烯醇(S-PVA)水凝胶,测试了水凝胶的溶胀率、脱水率以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0 °C、时间为0.5 h、pH为9时,PHMG的接枝效率最高,水凝胶的溶胀率随着PVA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S-PVA水凝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显示出了优异的抗菌活性,当w(PHMG)=0.2%时,抑菌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合成聚乙二醇化壳聚糖-氟尿嘧啶偶合物(5-FU-CS-mPEG),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 以羧基化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COOH)与壳聚糖(CS)反应制得聚乙二醇单甲醚改性壳聚糖(mPEG-CS),再与经氯乙酸修饰的氟尿嘧啶(FUA)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l)/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介导下与CS偶联,生成目标产物5-FU-CS-mPEG;用UV、1 H-NMR、FT-IR对结构进行表征;UV法计算前药载药量;采用动态透析法研究前药释放度.结果 经结构确证,成功合成了5-FU-CS-mPEG;经1 H-NMR计算mPEG的取代度为12.31%;载药量为4.83%;大分子前药在120 h的累积释放量为57%.结论5-FU-CS-mPEG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姜黄素半乳糖化棕榈酰壳聚糖聚合物胶束,并考察其制备工艺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方法 以半乳糖化十六酰壳聚糖(GHC)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姜黄素聚合物胶束;应用正交试验考察药物:载体质量比、油相:水相体积比、超声时间对载药聚合物胶束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以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以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DLS)对聚合物胶束的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测定。结果 药物:载体质量比对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油相:水相体积比和超声时间。最佳条件为药物:载体质量比为1:15,油相:水相体积比为1:7,超声时间为30 min。制备的载药胶束的形状为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79.7 nm,Zeta电位约为76.46 mV,包封率为96.3%,载药量为9.1%。结论 本文所采用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工艺适于制备姜黄素聚合物胶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壳聚糖(CS)及壳聚糖负载的一氧化氮(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C(IGF-1C)与人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共培养后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可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萤火虫荧光蛋白(Fluc)的hP-MSCs与3种不同的生物活性材料水凝胶共培养,通过MTT、生物发光成像技术以检测水凝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利用real time PCR检测水凝胶对细胞增殖、凋亡、抗炎及血管新生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作用。结果:CS-IGF-1C水凝胶可明显促进hP-MSCs的增殖及上调相关基因IGF-1(11.51)、HGF(6.64)、EGF(9.78)的表达(P< 0.05),抑制hP-MSCs的凋亡并下调相关基因BAX/BAD(1.22/1.12)、FAS/FASLG(1.31/1.70)的表达(P< 0.05),同时还可显著上调hP-MSCs对TSG-6(11.61)及PGE2(16.04)的表达(P< 0.05)。而CS-NO可显著促进hP-MSCs对VEGF(13.28)、PDGF(8.49)的表达作用(P< 0.05)。结论:不同水凝胶对MSCs的影响不同,CS-IGF-1C水凝胶与MSCs共移植可用于治疗组织损伤及炎症性疾病,而CS-NO水凝胶与MSCs共移植可治疗缺血性疾病,为临床及实验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