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了解梅亭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为创建健康社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社区年满18周岁的居民采用机械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抽取846例。结果梅亭社区居民的平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68.9%和59.5%。女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比男性高,户籍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比非户籍人群高,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呈正相关。结论在梅亭社区开展创建健康社区活动中,要充分考虑性别、户籍、文化程度等因素对社区居民接受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形成过程的影响,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社区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合理科学的建议。方法 2012年7月采用随机抽样选取调查对象,在南山区南油社区中随机抽取约120户家庭,调查对象为在深圳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16周岁以上居民。调查采用深圳市统一编制问卷,内容包括健康素养的知识与理念、行为和技能3个部分,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489名居民,男性202人,女性287人;平均年龄为(36.01±11.98)岁;深圳户籍179人,非深圳户籍310人。南油社区居民平均健康知识与理念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健康技能掌握率分别为72.0%(352/489)、72.4%(354/489)和64.8%(317/489)。女性健康知识与理念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要高于男性(均P<0.01);深圳户籍居民健康知识与理念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高于非深圳户籍居民(均P<0.01);不同年龄组居民的健康知识与理念的知晓率、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和健康技能掌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文化程度高的居民健康知识与理念、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水平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居民(均P<0.01)。认知最差的为孕期保健及不良情绪的疏泄,知晓率分别为18.2%(89/489)和18.8%(92/489);主动获取健康信息、常喝牛奶及锻炼习惯的形成率较低,依次为24.5%(120/489)、25.6%(125/489)和28.6%(140/489);易爆标识、放射性标识及生物安全标识的掌握率不高,掌握率依次为30.9%(151/489)、31.7%(155/489)和33.9%(166/489)。结论深圳市南山区南油社区居民的知识理念、行为以及技能水平仍有待提高。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时应该有针对性,对不同性别、年龄、户籍和学历的人群应制定适合的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福田区益田社区居民健康知识、行为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3600名社区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9.4%,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9.9%。预防艾滋病、肥胖、病毒性肝炎知识知晓率顺次居前3位,分别为90.4%、86.3%和77.4%;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最低(47.2%)。不食变质食品、勤洗手、不酗酒的健康行为形成率顺次居前3位,分别为88.7%、87.6%和84.0%,坚持体育锻炼最低(29.2%)。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呈正相关;深圳户籍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比流动人口和暂住人群高(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存在差异(P〈0.01),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要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重点宣传专题,反复实施健康促进干预。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居民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 ,抽取 63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随机抽取其中 1 5岁以上居民 648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 60 1 4% ;3 0~ 3 9岁健康知识知晓率最多为 61 73 % ;随着居民文化程度增高 ,健康知识知晓率相应增高。市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 75 1 7% ,女性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男性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具有深圳户籍人的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暂住人口。结论 深圳市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仍不高 ,需制定不同策略 ,完善居委会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相结合的健康教育网络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转非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和相关行为状况,为在该类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18个社区1003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农转非居民的平均健康知识知晓率为34.75%。甲肝的传播途径、乙肝的传播途径和接种卡介苗预防什么疾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3.58%、8.95%和4.94%。调查对象健康行为形成率在30.56%~85.91%之间,女性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多高于男性,而不良行为形成率全部低于男性。生病时,61.93%的人自己买点药吃。健康知识主要来自电视、广播(79.12%)。结论重庆市农转非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形成率较低,需要对社区居民进行广泛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基本健康相关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形成的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人群糖尿病防治知识及行为的影响,为有效开展社区糖尿病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区干预试验研究方法,选择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对干预社区居民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的干预活动;通过比较2个社区基线及1年半后糖尿病防治知识和行为变化情况,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1年半后,干预社区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提高,糖尿病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也有所提高;而在对照社区,社区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与干预项目对社区居民糖尿病知识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应加强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服务的获取能力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萝岗区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形成情况。结果萝岗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9.7%,行为形成率为86.1%;女性的知晓率和形成率高于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萝岗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总体情况良好,但个别问题知晓率偏低,需采取针对措施,制定不同策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相结合的健康教育网络,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福田区下沙社区居民健康知识与行为基线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社区人群在项目启动初期的健康知识水平、健康行为形成率及需求情况 ,为项目制定切实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抽取被调查对象 ,采用封闭性答题 ,由调查研究员入户进行调查并当场回收问卷。结果 社区居民体质指数平均值为 2 1 3 7。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 68 82 % ,其中常住人口健康知识知晓率为 73 86% ,暂住人口健康知识知晓率为 70 94% ,两者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为 5 4 1 5 % ,其中常住人口健康行为形成率 ( 63 3 3 % )高于暂住人口 ( 5 1 61 % ) ,两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较低 ,健康行为形成率暂住人口低于常住人口 ,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分析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影响因素,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和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我镇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16岁以上常住居民400人进行健康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42%,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2.89%,男性健康知识知晓率低于女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大专本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民;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职业会影响居民健康知识与行为。结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开展多渠道、多方位的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关注男性以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罗湖区居民健康需求和健康素养现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和健康素养状况等现况调查,为制订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市统一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需求、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居民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80.9%,健康基本行为的总体形成率为74.9%,基本健康技能的总掌握正确率为68.6%。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好;②女性对健康行为的掌握程度要好于男性:③深圳户籍人群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掌握要好于非深圳户籍的人群;④年轻人健康行为形成和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情况低于大年龄组。营养知识、伤害处理、健康“四大基石”知晓率偏低。参加锻炼习惯、睡眠保障的形成率比较低。居民较关注有关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以及伤害急救的健康知识需求。结论针对居民的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和健康需求等开展能被居民接受和理解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农村居民高血压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射阳县5个不同方位镇的18岁以上常住居民,于2005年采取规范的健康教育措施,如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等。在实施干预前和3年后,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别获取被干预对象对于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资料。结果高血压影响器官功能、多吃动物内脏有害及新鲜蔬菜营养等9个方面的知识知晓率,干预后(89.6%)明显高于干预前(12.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血压行为、喝牛奶豆浆和常吃五谷杂粮等7个方面行为形成率,干预后(85.8%)明显高于干预前(18.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中卫生书报刊拥有和阅读、希望提供上门测血压和宣传慢性病知识等6个方面的健康需求率,干预后(80.3%)明显高于干预前(31.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活动在提高射阳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降低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水平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措施的效果。[方法]2006年.在泰安市泰山区抽取财源办事处七里铺社区.对全部18岁以上居民采用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形象化教育和电化教育进行有关膳食结构与行为生活方式为内容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人群有关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干预对象干预前后,对健康四大基石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44.25%、73.78%(P〈0.01),对13种一般健康知识与常见不良行为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28.45%、72.62%(P〈0.01),对10种常见病危害性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32.89%、70.60%(P〈0.01)。[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社区居民健康保健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广州市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健康需求,为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萝岗区九龙镇4个行政村866名14-65岁常住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调查对象健康知识、健康理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860份,调查对象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2.4%,男性为52.1%,女性为52.7%,〈30岁、30岁-、〉50岁3个年龄组的知晓率分别为53.2%、56.7%和45.2%。39.3%的调查对象对健康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女性比男性更注重健康,〈30岁组和30岁一组的健康理念更为科学。调查对象健康行为形成率在17.7%-95.2%之间,女性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多高于男性,而不良行为形成率全部低于男性(P〈0.05),大部分健康行为形成率均以〉50岁组最低,不良行为形成率则均以〉50岁组最高(P〈0.017)。居民易于接受的健康宣传方式是广播电视(62.2%)、专家咨询讲座(52.4%),而实际获得的健康教育服务健康资料发放为17.2%,健康咨询讲座为10.7%。结论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有待提高,今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应针对慢病防治知识、膳食营养知识、健康行为技能开展,以电视、专家咨询讲座、发放保健资料为主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邯郸市社区居民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北省邯郸市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前后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态度改变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在河北省邯郸市选择2个社区,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居民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态度变化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干预后乙肝疫苗作用、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约90%,对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接种对象、携带者概念的知晓率约为60%~70%,对乙肝疫苗种类及我国乙肝携带者人数等问题的知晓率不足40%,对照组大部分问题的知晓率在25%~45%之间,干预组的整体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关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态度较对照组积极(P<0.05)。结论对社区人群进行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增强了社区人群对乙肝及其疫苗预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健康促进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2946名,采用入户调查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结果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1.99%;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的具备率分别为25.05%、16.13%和10.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居民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具备率越高(OR=1.582);医务人员的健康素养具备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OR=3.598)。结论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与2009年相比有一定的提高,3个方面素养的具备率符合"知信行"模式;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应根据行为干预理论和不同人群的特征,开展居民健康素养干预工作,以提高省内全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关村社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高危因素的情况,评价对该人群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关村社区为干预社区,对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进行综合健康教育干预,选择学院路社区为对照社区。干预前后,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社区干预前后分别调查134人和126人,对照社区干预前后分别调查146人和140人,两组调查对象在年龄、性别、医保形式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调查对象的骨质疏松知识均较局限,干预后,干预组对12条骨质疏松知识点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调查对象的居住环境都存在“楼道内有障碍物”、“房间内无夜灯”和“地面不平、堆杂物、较滑”等问题,干预后,干预组居住环境的安全问题明显减少。结论开展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变危害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天津市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和相关行为状况,为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确定2000名15岁以上的调查者。结果被调查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0.50%,10个健康知识中有两个问题答对率较低:营养不良的答对率为32.8%(657人),缺氟可导致疾病答对率为17.4%(348人)。不同性别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除“哪种喂养方式对婴幼儿有利”间存在统计学性差异外,其他9题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调查人群10项知识得分合格的仅有津南区,为8.04±1.46。其他3个区平均分均未达到合格标准。不同年龄组间健康知识得分有3个区(西青、津南、汉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个区10项知识各年龄组得分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人群10项健康知识知晓率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有78.30%的农村居民希望通过书报、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得健康知识。结论天津市4个区的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得分合格者较少,有些健康相关问题知晓率还很低,需要对农村居民进行广泛健康知识宣传,并尽量利用农村居民希望获得知识的途径进行健康知识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朝阳区居民健康行为及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社区卫生服务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对象中,以家庭为抽样单位实施整群抽样法,对朝阳区18岁以上户籍人口实施问卷调查,最终抽取83 475名调查对象.结果 高中以下学历者52.4%,离退休人员37.0%,无业人员9.6%;调查对象吸烟率20.5%、缺乏体育锻炼率34.7%、轻体力劳动者86.1%;对社区医生水平不放心(40.3%)、药品种类不齐全(33.8%)是居民不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的主要原因;取药(72.2%)、打针输液(71.9%)是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需求.结论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社区老年保健、提高社区医生专业水平、增加基本药物种类,促进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居民生活行为危险因素众多,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