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岛素是治疗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主要药物,长期以来一直是注射给药,这给患者造成很大不便,因此国内外医药界一直在致力于胰岛素非注射途径给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肺部吸入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胰岛素吸入装置和剂型技术的发展,肺部吸入给药已引起广泛关注。胰岛素经肺全身性给药可减少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所需的多次注射,并可使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更易接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肺部吸入胰岛素的研究进展,提示肺部吸入胰岛素长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果得到确认,它将成为第一个最有希望替代注射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给药研究的近期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胰岛素一直是糖尿病治疗的必备药物。早期应用的猪、牛胰岛素通过微生物的转肽作用和生物合成,促进了人胰岛素研究的发展。注射恐惧症和每日多次注射的压力,导致了研究和开发新的给药途径,包括从鼻腔到直肠,采用各种装置和释药系统。本文概述了人胰岛素研究的发展及胰岛素的各种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鼻、眼、直肠和肺)、各相关装置、安全性和给药的方便性,并叙述了胰岛素给药的近期发展,如生物敏感和自调式的胰岛素释药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腹腔和皮下给药对2型糖尿病模型(KK小鼠)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空腹血糖高于20 mmol/mL的KK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模型,分为腹腔给药组(腹腔给药组,n=9)和皮下给药组(皮下给药组,n=9)。C57BL小鼠作为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n=10)。2型糖尿病KK小鼠连续给予高糖高脂饮食4周,同时IP组每日一次注射胰岛素0.3 mL,皮下给药组每日一次注射胰岛素0.4 mL(速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2?1),以维持空腹血糖正常(6.0±1.5)mmol/L。结果:胰岛素治疗2~4周,腹腔胰岛素给药可使2型糖尿病KK小鼠血清T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达到正常水平。皮下胰岛素给药只能使TC达到正常水平。结论:与胰岛素皮下给药相比,腹腔胰岛素给药能够更有效地纠正2型糖尿病KK小鼠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5.
口服胰岛素制剂研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制剂是目前治疗糖尿病历史最长且疗效肯定的重要降糖药物。尽管目前胰岛素注射笔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胰岛素注射的痛苦,但口服胰岛素一直是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给药途径,同时也是众多科研和临床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理想剂型。文中对口服胰岛素制剂的不同技术方法及相关研究动态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制剂及其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尹宗宁  陆彬 《中国药师》2000,3(2):75-77
胰岛素(insulin,INS)治疗糖尿病始于1921年,迄今仍为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首选药物,当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通过合理饮食与口服药物仍不能维持适宜的血糖水平时,INS亦作为最后的治疗选择。 INS主要为注射剂,目前也由单一的注射剂向非注射给药和可调式给药方向发展。现就近年来INS给药系统的进展作一简述。1 被动给药 INS以被动给药方式进入体内,药效随血药浓度的增加而加大至稳态,最后INS被消除而使药效降低或消失。按给药途径不同可分为注射、口服、经皮及粘膜给药。1.1 长效注射剂和植入剂 近年报道微球(囊)剂,纳米球(囊)剂以及植入剂(implantation)等缓释剂制作为INS注射给药,通常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如聚乳酸(PLA)、羟基乙酸聚合物和它们的共聚物(PLGA)、聚3-羟基丁酸酯  相似文献   

7.
张懿 《海峡药学》2011,23(2):11-13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且注射是目前临床给药的唯一途径,但长期频繁给药,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本文主要综述了胰岛素新的给药途径,以期对胰岛素新制剂的创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作为糖尿病治疗的首选和必备药物,其非注射给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其中以吸入和口服方式为主.本文综述了胰岛素非注射途径给药的研发、应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及如何实现吸入和口服新剂型、改变药物代谢机制这三个方向的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口服给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岛素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长期以来一直注射给药 ,给患者造成痛苦和不便 ,因此医药界一直在致力于胰岛素非注射途径的研究开发 ,例如口服、眼部、鼻部、肺部、透皮和结肠等途径 ,其中口服给药的研究较多。本文对近年来胰岛素口服给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口服给药较为方便 ,但是由于胰岛素在胃肠道内易被低pH环境和各种酶降解、分子量大难以透过胃肠上皮细胞膜而吸收差、肝脏首过效应等原因导致口服无效 ,必须采取适当手段防止降解 ,促进吸收。国内外围绕这一目的进行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几个方向 :1 肠溶包衣或结肠给药胃部 p…  相似文献   

10.
徐晓艳  侯晓青 《河北医药》2004,26(12):981-982
胰岛素作为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长期以来一直注射给药,给患者造成许多痛苦和不便。因此,国内外医药界一直在致力于有效、安全、方便的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的研究,例如口服、鼻腔、颊部、肺部、眼部、透皮及直肠途径以及笔式注射器和输入泵等装置的研究都有一定进展,有些已经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22年发现胰岛素以来,胰岛素的给药途径及给药方式一直是医学界及药学界所关注的问题.1980年以来,Ⅰ型糖尿病患者承受着一日数次注射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王春红  周丽华 《河北医药》2006,28(6):539-539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由于目前口服制剂尚未研制成功,故必须注射给药.对应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病情能够得到及时控制或缓解,除与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有关外,胰岛素的用量及注射方法也是重要因素.因此,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及护理与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现将胰岛素的皮下注射方法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南药学》2015,(10):1062-1065
自胰岛素上市以来,一直在糖尿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胰岛素作为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直接口服,不但不易通过胃肠道黏膜,并且会因胃酸及胃肠道消化酶降解而失活。注射是目前临床给药的主要途径,长期注射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和不便,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非注射型胰岛素的研究,而胰岛素口服制剂更为引人关注。本文对胰岛素在口服给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巧玲  李焕德 《中南药学》2009,7(8):611-615
胰岛素是脊椎动物胰岛B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对降血糖有独特的疗效,自1921年被提取出来并成功用于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以来一直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但胰岛素分子量大,半衰期短,不易透过生物膜,且直接口服给药易被胃肠道相关酶代谢分解,故而一直以注射途径给药。  相似文献   

15.
自从 192 2年发现胰岛素以来 ,胰岛素的给药途径及给药方式一直是医学界及药学界所关注的问题。 1980年以来 ,Ⅰ型糖尿病患者承受着一日数次注射的痛苦。近年来 ,糖尿病发病率在上升 ,且低龄化。因此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的研究更是一个热门课题。常用的正规胰岛素皮下注射后吸收缓慢 ,也很难模拟体内胰岛素自然分泌的生理模式。按理论 ,若在餐前 30~ 6 0min作皮下注射 ,其胰岛素在血中达峰与餐后血中出现葡萄糖峰浓度时间相近。若注射太晚 ,则当在肠道中释放大量饮食葡萄糖时 ,胰岛素尚未有足够的吸收 ,因此餐后血糖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此外 …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岷  张伶俐  孙世明  李获 《中国药房》2006,17(19):1508-1509
糖尿病是以糖代谢失常为主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性代谢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胰岛素的绝对不足或胰岛素效应降低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长期服药,科学治疗。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介绍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1胰岛素治疗传统的胰岛素给药方式一般是皮下注射,但难免引起低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并且长期注射胰岛素,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巨大痛苦。基于上述原因,一系列的模拟胰腺分泌制剂和更多非注射给药的胰岛素制剂不断涌现。1.1长效胰岛…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脂质体制剂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质体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药物载体,通过对胰岛素的包裹,可望改变胰岛素传统的注射给药途径.该文介绍了胰岛素脂质体的口服、鼻粘膜、经皮、肺部等新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传统的皮下注射给药方式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不便,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胰岛素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以期寻找到方便、顺应性好、损伤小的给药方式。本文对近年来胰岛素新型给药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口服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医药导报》2008,27(7):812-814
胰岛素(insulin,INS)是脊椎动物胰脏β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首选药物.但因其相对分子量大,半衰期短,易被胃肠道蛋白水解酶降解,故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这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  相似文献   

20.
潘丽华 《中国药房》2007,18(25):1989-1990
胰岛素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标准药物,也是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后的必须选择。但其口服后有效成分易被胃肠道破坏,注射又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便,且过量使用可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因此,研发新型非注射胰岛素制剂是胰岛素研究的焦点[1]。迄今为止,该研究在口服、鼻腔、透皮、直肠和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等方面已有了一定进展。本文将近年来胰岛素新制剂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非注射胰岛素制剂1.1脂质体胰岛素脂质体具有干细胞靶向作用,不仅可尽快恢复糖尿病患者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还可避免长期依赖注射胰岛素产生的副作用。由于脂质体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