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磷脂酶A2在模拟高原梭曼中毒性脑损伤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磷脂酶A2(PLA2)在缺氧复合梭曼中毒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微量滴定,放免法从动物整体水平观察了高原缺氧,梭曼中毒单一与复合致伤后12、24、48h大鼠脑组织含水率(WCB)、伊文思蓝(EB)含量,PLA2的活性,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 高原中毒组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PLA2的活性,ADP、AMP、cAMP含量在中毒后24、48h明显高于平原中毒组,高原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钙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可明显降低PLA2活性,减轻缺氧中毒后脑组织水肿。结论 磷脂酶A2、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可能参与高原缺氧复合梭曼中毒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李云鹏  董兆君  何悦  邓有才  唐禾  赵远鹏  叶枫 《重庆医学》2008,37(21):2437-2438
目的 研究缺氧复合氰化钠中毒对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SD雄性大鼠72只,平原(海拔308m)、高原(海拔4 000m)氰化钠中毒组各36只.大鼠背部皮下注射氰化钠(3.6mg/kg),分剐于中毒0(对照组)、0.5、1、2、4、6h取肝脏检测NOS活性及NO含量.结果 平原及高原氰化钠中毒大鼠肝脏总NOS活性降低,iNOS活性升高,平原组iNOS活性升高更明显.平原组NO含量升高并在中毒1h达到峰值,高原组NO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结论 高原缺氧复合氰化钠中毒可抑制肝脏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对脓毒症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脓毒症组(B组)和磷酸肌酸组(C组),检测脓毒症前后心肌组织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ATP、ADP和AMP含量以及磷酸肌酸对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并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脓毒症后心肌组织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ATP、ADP和AMP含量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磷酸肌酸组较脓毒症组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ATP、ADP和AMP含量明显升高(P〈0.01);磷酸肌酸组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损害较脓毒症组明显减轻。结论脓毒症大鼠心肌组织存在能量代谢障碍,磷酸肌酸能够改善脓毒症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和心肌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能量代谢角度探讨脑梗死对心脏的影响及针刺的干预效应。[方法]以一侧大脑中动脉阻断大鼠(MCAo)为脑梗死实验模型,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4个时相大鼠脑心组织及血液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并计算能荷水平。[结果]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心脑组织及血液中ATP、ADP、能荷显著上升,AMP显著下降(P<0.05或P<0.01),接近正常组。[结论]脑梗死发生后不仅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而且心肌组织能量代谢也明显障碍,针刺对脑梗死导致的脑心组织及血液能量代谢障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溴苯腈急性中毒小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溴苯腈急性中毒时小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变化,以探讨溴苯腈急性中毒可能的毒理机制。方法将1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溴苯腈灌胃染毒急性中毒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小鼠脑组织三磷酸腺苷酸(ATP)、二磷酸腺苷酸(ADP)、一磷酸腺苷酸(AMP)含量,并计算总腺苷酸(TAN)含量及细胞能荷(EC)值;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钠钾腺苷三磷酸酶(Na^+-K^+-ATPase)和钙镁腺苷三磷酸酶(Ca^2+-Mg^2+-ATPase)活性。结果急性中毒组脑组织ATP、TAN含量、EC水平和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或0.01)。AM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脑组织ADP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溴苯腈急性中毒可导致小鼠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溴苯腈急性中毒的中枢毒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董晓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337-1337,1407
目的:研究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DCSI)预处理对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大鼠伤前腹腔注射DCSI或生理盐水连续7d后制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伤后90min取样,测脑组织中ATP、ADP及AMP含量并计算能荷(EC)。结果:与假手术(SHAM)组相比,CIRI组脑组织ATP、ADP、AMP含量及能荷下降,而DCSI逆转上述变化,且高剂量作用更加明显。结论:DCSI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能量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7.
急性高原低氧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平原组、急性高原组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研究,探讨高原低氧对大鼠脑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两组大鼠海马BDNF表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急性高原组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BDNF阳性表达含量比平原组大鼠分别增高23.5%、24.1%。结论急性高原组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BDNF阳性表达发生明显变化,其含量升高,提示BDNF在避免急性高原低氧对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应激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对大鼠脑M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原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毒蕈碱性乙酰胆碱(M)受体变化规律。方法 以DTNB法和受体放射性配基结合法检测大鼠皮层、海马及纹状体AChE活性和M受体密度及亲和力。结果 缺氧使大鼠脑组织AChE活性不同程度升高,缺氧24h海马和纹状体M受体 分别增加10.4%和25.3%,M受体的亲和力分别增加55.6%和30.3%。单纯梭曼中毒和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均显著  相似文献   

9.
梭曼中毒对大鼠脑组织ATP酶及腺苷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梭曼中毒后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变化特点。方法 Wistar大鼠以 72 μg kg的剂量梭曼皮下中毒 ,分离海马及小脑并以生化法检测Na+ ,K+ ATPase、Ca2 + ATPase、Mg2 + ATPase的活性 ,HPLC法检测全脑ATP、ADP及AMP含量。结果 梭曼中毒 10~ 2 0min 3种ATP酶活性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1~ 6h酶活性逐渐下降并低于对照组 ,于中毒后 48h恢复至正常对照水平。ATP含量于中毒 12h显著低于对照组 ,随着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的趋势。AMP含量中毒 12h升高显著 (P <0 .0 1) ,其后于 48h恢复正常。结论 梭曼对脑组织ATP酶和能量代谢均产生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小明  翁杰  王志翊  龚裕强 《浙江医学》2018,40(6):554-556,559
目的建立测定小鼠肝组织腺苷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并观察溴苯腈中毒对小鼠肝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中毒组予溴苯腈(97%溴苯腈原药以10%二甲亚砜为溶媒配成10mg/ml溶液)200mg/kg灌胃染毒和正常对照组(予10%二甲亚砜溶液20ml/kg灌胃),每组12只。采用RP-HPLC法(C18ODS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缓冲液,检测波长254nm,柱温16℃,流速1.1ml/min)测定小鼠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磷酸腺苷(AMP)含量。结果APT、ADP和AMP浓度在1~2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63±8.02)%、(87.02±8.28)%、(94.99±6.97)%;日内峰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0.79%、1.02%和1.05%,日间峰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2.09%、1.75%和2.17%;溴苯腈中毒组AT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AM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该方法可简便、快速、准确测定小鼠肝组织ATP、ADP和AMP含量;溴苯腈对小鼠肝组织能量代谢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缺氧复合NaCN中毒对大鼠心脏病理和cyt-c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缺氧复合氰化钠(NaCN)中毒对大鼠心功能的损伤.方法 雄性SD大鼠共108只,随机均分为平原实验组和高原实验组.平原实验组大鼠在常规实验室内进行实验;高原实验组大鼠置4 000m低压舱中预处理3d后开始实验.两组各取6只大鼠麻醉后进行气管和左侧颈总动脉插管,术后静待30min后,背部皮下注射NaCN 3.6mg/kg,以RM 6240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心电图(ECG);再各取18只大鼠,背部皮下注射NaCN(3.6mg/kg)中毒,不同时相点取大鼠心脏,测定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tion enzyme,cyt-c)活性.再各取30只大鼠,背部皮下注射氰化钠(3.6mg/kg)中毒后,制作心脏常规光镜切片.结果 与平原实验组比较,高原实验组大鼠NaCN中毒后mAP、ECG和cyt-c活性变化更为明显,较难以恢复正常;心肌组织病理切片也发现缺氧复合NaCN中毒后心肌组织的损伤更严重,且更难于恢复正常.结论 高原缺氧后NaCN中毒会产生复合效应,对大鼠心脏功能的损伤更为严重,需要进一步探索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复合氰化钠中毒对兔动脉血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以低压氧舱模拟4000m高原急性缺氧环境。2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高原高、低剂量组,平原高、低剂量组,每组5只。高原缺氧组动物置于低压氧舱内预处理72h后进行实验,平原组动物于普通实验环境下进行。以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注射)麻醉动物后进行股动脉插管,注射氰化钠(1.5、2mg/kg,腹腔注射)。分别于中毒前10min和中毒后5、10、15、20、30、60、120、180min经插管采血并分离血浆,以生化方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ldehyde,MDA)含量。结果平原动物NaCN中毒60min后血浆MDA含量增加(P〈0.01),SOD活力和GSH含量下降(P〈0.05,P〈0.01)。高原缺氧72h后也使MDA含量增加(P〈0.01),SOD活力和GSH含量下降(P〈0.05,P〈0.01),高原缺氧动物注射氰化钠30min后上述指标变化较平原动物更为显著(P〈0.01)。结论单纯缺氧和单纯氰化钠中毒均明显改变氧化应激指标,二者可能具有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模拟急进高原缺氧环境对大鼠血清内毒素(endotoxin)水平的影响及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均分为高原缺氧组和高原腹泻组,每组15只。高原组在平原饲养1个月后于24h内急运至海拔4767米高原,建立高原缺氧模型分别于到达高原后7d取门静脉血和腹主动脉血,分别检测各组间血LPS和肝功能(ALT、AST、TBil)。结果:与高原缺氧组比较,高原腹泻组血中LPS和ALT、AST、TBil均有明显升高(P均<0.01);高原腹泻组LPS升高与ALT、AST、TBi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高原缺氧环境中,腹泻可加重肠黏膜屏障破坏,可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吸收入血的内毒素可能参与高原缺氧环境肝功能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肾脏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布及活性变化情况。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原组(50只,海拔4600m)和对照组(10只,海拔1500m),高原组又分为1、3、7、14、21d组(每组均为10只大鼠)。用Westernblot法、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法检测HO-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原组HO-1mRNA在第一天就呈现表达上升(0.75±0.10,P〈0.05),在第三天时达峰值(0.94±0.0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后逐渐下降,直至接近于对照组。HO-1蛋白在大鼠到达高原时即呈现表达升高(0.35±0.03),7d时达高峰(0.68±0.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后逐渐下降,直至接近对照组。结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肾脏HO-1mRNA及蛋白的表达会随时间发生改变,在缺氧早期呈上升趋势,后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其改变可能与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及对高原低氧产生习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TMZ)对低压缺氧致大鼠脑组织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将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低压缺氧模型组、尼莫地平(NIM)组和TMZ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常氧对照组外,其他组均应用低压氧舱模拟海拔7 000 m高原、持续12 h建立高原缺氧模型。应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物理方法检测脑含水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AQP-4蛋白水平。结果与低压缺氧模型组比较,HE染色显示:NIM组和TMZ各剂量组均可减轻大鼠低压缺氧造成的脑组织损伤,TMZ高剂量组最为显著;NIM组和TMZ各剂量组均可降低低压缺氧大鼠脑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高剂量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NIM组和TMZ各剂量组均显著降低脑组织中AQP-4 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MZ对急性低压缺氧致大鼠脑水肿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可显著减轻低压缺氧状态造成的大鼠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脑组织中AQP-4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高原病动物模型并对相关生理机能反应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15天和30天2个组后运至海拔4300m处饲养。分别在第15天和第30天进行Pap、RV/(LV+S)比值等测定。另外,随机选取12只大鼠作为较低海拔(2260m)对照组,10只高原鼠兔作为高海拔(4300m)对照组。结果30只Wistar大鼠经15天和30天饲养后,两个实验组Pap、RV/(LV+S)比值分别为42.80±6.09、0.50±0.06(15天);50.0±10.20、0.50±0.08(30天),显著高于高原对照组(21.88±6.09,0.32±0.03)和较低海拔组(24.50±8.06,0.30±0.01),P值均小于0.01。15天和30天组HAPH患病率分别为87%和100%,但体循环压没有显著差别。结论通过对Wistar大鼠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认为在海拔4300m地区饲养15天就可完全建立高原肺动脉高压症的动物模型,并进一步说明低海拔动物与高原特有动物具有对低氧环境的不同生理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7.
模拟高原缺氧条件下大鼠记忆行为变化及其突触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高原低氧对大鼠学习记忆脑高级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方法 两组大鼠分别在模拟海拔5500,6000米高度的低压舱内每天生活2小时,连续一周,然后观察其爬杆反应行为学指标以及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参数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海拔6000米低压低氧组大鼠出现爬杆条件回避反应的习得和保持率下降,突触后致密物质(PSD)厚度下降,长度缩短,突触间隙相应增宽,突触穿孔现象减少,5500米组无上述作用。结论 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异常是低压低氧条件下大鼠学习记忆脑高级功能障碍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高原肺水肿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Yang X  Xie Y  Zhang D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2):931-93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在高原肺水肿发病、高原习服-适应中的意义。方法 培养大鼠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采用RT-PCR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观察低氧(体积分数为1%的O2)细胞及培养液中VEGF表达变化;将大鼠分为5组,分别模拟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进行间断低氧习服,每天4h,间断低氧习服后的大鼠再进行急性低氧(8000m,4h)。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NA狭缝杂交方法测定急性低氧和低氧习服不同时间、不同海拔高度大鼠肺组织VEGF变化,并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初步病理分析;采用ELLSA方法测定大鼠、高原移居者及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VEGF水平。结果 低氧时大鼠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低氧大鼠(包括急性低氧组及间断低氧习服组)血头及肺组  相似文献   

19.
模拟高原缺氧对慢性牙周炎大鼠血清中MM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常氧与缺氧条件下慢性牙周炎大鼠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变化,探讨MMP-2与高原牙周病的关系。方法模拟高原缺氧建立大鼠慢性牙周炎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常氧牙周炎组、缺氧对照组、缺氧牙周炎组大鼠血清中MMP-2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常氧牙周炎组、缺氧对照组、缺氧牙周炎组血清中MMP-2浓度分别为(92.00±21.78)、(118.09±25.01)、(102.03±21.30)、(159.19±34.13)ng/ml,常氧牙周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缺氧牙周炎组与缺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缺氧牙周炎组与常氧牙周炎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缺氧牙周炎组血清中MMP-2浓度升高最为显著(P<0.01)。结论缺氧上调血清中MMP-2的表达,进而促进大鼠牙周组织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将大鼠从上海空运至兰州,很快转至高海拔地区,用光镜及电镜观察了亚硒酸钠对大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高原环境下大鼠对硒的耐受力减低,引起了大鼠猝死半加得高原缺氧对心肌的损伤,降低了大鼠高原适应性。本文还对其耐受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