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氯氛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长期效果。方法对经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58例进行3年随访,以总体印象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估两种药物长期维持治疗时的临床疗效、药物副反应及社会功能康复状况。结果CGI中的疗效指数EI:利培酮组高于氯氮平组,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TESS评分:利培酮组与氯氮平两者无显著差异;SDSS评分: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同时,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患者3年内复发率为25.9%和39.6%,再住院率分别为10.6%和53.1%,x2=8.3,P〈0.01,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培酮比氯氮平更适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2.
利培酮维持治疗2年随访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利培酮、氯氮平、利培酮合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CCMD 2 R入组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共 73例 ,其中 2 7例利培酮治疗 ,2 7例氯氮平治疗 ,19例利培酮合用氯氮平 (简称合并组 )疗程 2年 ,均用PANSS、SSPI、TESS量表于入组后、治疗 1年、治疗 2年进行疗效评定 ,并进行氯氮平血浓度、血常规、EKG等测定。结果 每组在治疗始、治疗 1年、治疗 2年PANSS减分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2 5 ,P =0 .0 3,P =0 .0 2 9) ,SSPI的减分率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0 ,P =0 .0 0 ,P =0 .0 1) ,在副反应方面利培酮以锥外系反应为主 ,氯氮平以粒细胞下降、流涎、心血管副反应为主 ,两者小剂量合用并未明显增加毒副反应 (P >0 .0 5 )。结论 维持剂量的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长期治疗均有良好效果 ,而利培酮安全性较高 ,更适于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利培酮、氯氮平与氯丙嗪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探讨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和药物浓度相互关系。方法 将符合CCMD 2 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根据临床情况和入院顺序 ,分别进入利培酮组、氯氮平组与氯丙嗪组 ,观察 8周。以PANSS、CGI、TESS和ESRS量表评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测定血清泌乳素和药物浓度。结果 治疗 8周后 :①利培酮组、氯氮平线和氯丙嗪组的PANSS量表总分、阴性分量表、一般精神病理学分量表和CGI量表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均下降 ,而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减分较氯丙嗪组明显 (分别P <0 0 1,P <0 0 5 ) ,TESS及ESRS量表的评分也与氯丙嗪组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P <0 0 1,P <0 0 5 )。②利培酮组、氯氮平组与氯丙嗪组肝功能、心电图检查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均P <0 0 1)。③氯氮平的剂量与去甲氯氮平、氯氮平浓度呈显著相关 ,9 羟利培酮浓度与PRL、利培酮有效率呈显著性相关 ,氯丙嗪浓度与PRL呈显著性相关 (rs=0 .2 6 1,P =0 .0 15 )。结论 利培酮、氯氮平具有较强抗精神病作用 ,相对氯丙嗪更为有效和全面。利培酮的安全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 30例服用利培酮、30例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出院 3个月时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不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疗效与副反应。结果 利培酮组GQOLI评分显著高于氯氮平组 (P <0 .0 1) ,TESS评分显著低于氯氮平组 (P <0 .0 1) ,PANSS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利培酮和氯氮平相比 ,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维持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对比氯氮平合并利培酮与氯氮平合并舒必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把住院的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氯 平合并利培酮治疗,B组应用氯氮平合并舒必利治疗,观察8周,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A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70%,B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63.3%,两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TESS总分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B组副反应大。结论: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氯氮平合并利培酮与氯氮平合并舒必利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A组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6.
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共入组 72例符合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病人 ,采用随机表单双数办法决定服用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 ,利培酮组为 38例 ,氯氮平组为 34例。观察期为 12周 ,分别于入组前、服药 4周末、8周末和 12周末时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及功能总体评定量表 (GAF)评定疗效、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前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精神病理分、GAF、TESS总分比较 ,经t检验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第 4周、第 8周、第 12周末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 (除第 4周末利培酮组阴性症状总分外 ) ,经配对t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第 4周末、第 8周末氯氮平组在GAF的改善与利培酮组相比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性 ,第 12周末氯氮平组在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总分减分率和GAF的改善与利培酮组相比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性。氯氮平组在第 8周末和第 12周末TESS总分都显著高于利培酮组。结论 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TRS病人均有效 ,氯氮平可作为TRS病人治疗的一线用药 ,利培酮可用于不能耐受氯氮平副反应的TRS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利培酮、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CCMD - 2 -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根据入院顺序分别进入利培酮组、氯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 ,并观察 8周。以PANSS和TESS量表评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利培酮组、氯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的PANSS量表总分、阴性分量表、一般精神病理学分量表评分均下降 ;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减分较氟哌啶醇组明显 (分别P <0 0 1,P <0 0 5 ) ,TESS量表的评分也与氟哌啶醇组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P <0 0 1,P <0 0 5 ) ;利培酮组、氯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肝功能、心电图检查结果 ,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少于氯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结论 利培酮、氯氮平和氟哌啶醇均具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 ,利培酮的安全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8.
奎硫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索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6 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奎硫平、氯氮平治疗 ,其中奎硫平组 32例 ,剂量为 (330± 5 8)mg d ;氯氮平组 31例 ,剂量 (30 0±4 3)mg d ;疗程共 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及副反应量表 (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1、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1)两组治疗后第 1,2 ,4 ,8周的PANSS分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 (2 )奎硫平与氯氮平有效率分别为 83 3%和 85 7% ,两者有效治疗剂量分别为 2 75~ 4 5 0mg d ,2 5 0~ 4 0 0mg d。 (3)TESS评定奎硫平组副作用少于氯氮平组 (P <0 0 1)。 结论 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与氯氮平同样有效 ,但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喹硫平、利培酮、奥氮平及氯氮平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 将门诊就诊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45例,分为喹硫平组 30 例、利培酮组 47 例、奥氮平组 31 例及氯氮平组 37 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使用简明男性性功能量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估性功能及精神症状,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共观察8周.结果 治疗第 8 周末,利培酮组的性功能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奥氮平组的性唤起因子及性功能因子得分有所下降,氯氮平组的性满意度因子及性功能因子得分有所下降.喹硫平组得分无明显变化.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治疗第 8 周末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基线水平[利培酮组:(12±5)ng/ml,(20±6)ng/ml,t=13.92,P<0.01;奥氮平组:(13±6)ng/ml,(18±5)ng/ml,t=8.27,P<0.01],喹硫平组和氯氮平组无明显变化.影响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的因素有泌乳素、年龄及TESS分.结论 常见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奎硫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以利培酮为对照 ,探讨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将 79例符合CCMD 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奎硫平和利培酮治疗 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临床疗效 ,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治疗 8周后的疗效近似 (P >0 0 5 ) ;奎硫平组和利培酮组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奎硫平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副反应和内分泌改变的发生均明显高于奎硫平组 (P <0 0 5 )。结论 奎硫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 ,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1.
国产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国产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将 10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 (5 0例 )和利培酮组 (5 0例 ) ,进行临床对照试验 ,两组药物治疗剂量分别为 4 0 0~ 6 0 0mg/d和 4~8mg/d ,疗程 8周。疗效指标包括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 ,不良反应指标为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结束时 ,两组PANS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 (P <0 .0 1)。PANSS总减分率 :奎硫平组为 (5 2 .6± 10 .2 ) % ,利培酮组为 (71.8± 11.6 ) % ;临床总有效率 :奎硫平组 73.9% ,利培酮组 91.8% ,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奎硫平组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组少 ,其中静坐不能和肌强直等EPS发生率显著少于利培酮组 (P <0 .0 1) ,未出现月经失调 (闭经、经期过长或过短 ) ,泌乳、男性乳房发育、性欲减退、勃起障碍等副作用。结论 国产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药物 ,虽然疗效稍逊于利培酮 ,但不良反应比利培酮轻微 ,尤其适合对锥外反应和催乳素敏感者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伊剖量氯氮平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41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5年(氯氮平组351例,剂量上限为250mg/d,对照组分别为氯丙嗪组260例、奥氮平组170例和利培酮组360例):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项目(CCI—SI)、WHO/残疾评价量表一简化版(DAS—S)、副反应量表(TESS)、心电图、生化检验等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维持治疗期间要求单一用药,如出现脱落、换药、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者,作为中断治疗。随访时间5年。结果依据CGI—SI评分,氯氮平组症状恶化例次最低(7.4%),低于氯丙嗪组(16.9%)、奥氮平组(8.8%)以及利培酮组(14.2%)。研究终点中断率由高到低的单药治疗依次为:奥氮平、氯丙嗪、利培酮、氯氮平。根据Cox模型回归分析的回归系数和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判断,影响氯氮平维持时间由短到长的因素依次为:PANSS中的兴奋、概念紊乱,TESS中的困倦、流涎以及心电图异常。结论低剂量氯氮平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长期维持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将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氯氮平组20例,利培酮组2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各作一次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言语流利性测验、连线测验A、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TESS副反应量表。结果 治疗12周末氯氮平组显著改善BPRS评分,利培酮组显著改善迟滞、思维障碍、敌对猜疑因子分,但氯氮平组较利培酮组敌对猜疑因子分减分率高。两组之间副反应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利培酮组明显低于氯氮平组,其余各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氯氮平较利培酮治疗敌对猜疑效果好,但利培酮较氯氮平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美罗牛黄宁宫片合并利培酮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美罗牛黄宁宫片合并利培酮与单用利培酮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7例精神分裂症,58例入治疗组,59例入对照组。治疗组用美罗牛黄宁宫片18片/天。原利培酮剂量减半,对照组原利培酮剂量维持不变。两组病例均采用PANSS、CGI、中医症候辨证评分表及TESS观察8周。结果根据PANSS减分率评定,治疗组有效率为43.10%,对照组为43.68%,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的中医症候评分(痰火,肝郁,阴虚)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6%,54.2%(P〈0.01)。结论美罗牛黄宁宫片合并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疗效可靠,副反应小,安全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将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12周,用PANSS和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情况。结果 利培酮组总有效率为62.9%,氯氮平组为60.0%,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氯氮平相当,副作用轻,易被病人接受。  相似文献   

16.
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与血浓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应与剂量、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 用不同剂量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64例(A组200mg/日,22例,B组400mg/日,24例;C组600mg/日,18例),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并测定治疗第2、4、8周末晨服药前的稳态血浓度,共观察8周。结果 (1)三组比较总有效率,BPRS总减分率,TESS增分值均有显差异(P<0.05);(2)氯氮平血浓度与剂量呈正相关;(3)血浓度与结束时BPRS评分之间呈负相关(P<0.05);(4)高剂量组副反应明显大于低剂量组(P<0.05);(5)血浓度与TESS评分之间的关系尚不能确定(P>0.05)。结论 推荐单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稳态血药浓度为400μg/L左右。  相似文献   

17.
氯氮平与碳酸锂联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氯氮平与碳酸锂合用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对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予氯氮平加碳酸锂和氯氮平对照,于疗效及疗后第1,2,4,6,8周末进行PANSS量表,CGI测试,并在第8周末评定其疗效,以及用TESS评定其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联用组显效率63%,与单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氮平与碳酸锂联用可提高疗效,且副反应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18.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目的 探讨氯氮平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6 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氯氮平治疗 ( 34例 ,氯氮平组 )和利培酮治疗 ( 34例 ,利培酮组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4周末做糖耐量试验 ,测定空腹胰岛素、C肽、甘油三酯、胆固醇、瘦素 ,并测量身高、体重 ,计算体重指数 [BMI,体重 (kg) /身高 (m2 ) ]。共观察 4周。结果 治疗第 4周末 ,氯氮平组餐后 1h、2h的血糖值 [分别为 ( 8 6± 1 8)mmol/L和 ( 6 7± 1 1)mmol/L]比治疗前 [分别为( 7 4± 2 2 )mmol/L和 ( 5 8± 1 4 )mmol/L]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 ,而利培酮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氯氮平组 ( 2 0 % ,7例 )患者糖耐量减低的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 ( 3% ,1例 ) ,差异有显著性 ( χ2 =3 972 ,P <0 0 5 )。结论 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餐后血糖值的影响大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9.
利培酮与氯丙嗪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利培酮用于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36例以利培酮维持治疗(利培酮组),氯丙嗪维持治疗36例作为对照(氯丙嗪组)。观察6个月。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同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显著下降,利培酮组阴性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氯丙嗪组,不良反应显著较少。结论:利培酮可在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1)齐拉西酮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从治疗第2周末起,阳性症状分从第3周末起,较治疗前下降(P〈0.05~0.01);利培酮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从治疗第2周末起,阴性症状分从第3周末起,较治疗前下降(P〈0.05~0.01);齐拉西酮组从第2周末起阴性症状分低于利培酮组(P〈0.05),而阳性症状分高于利培酮组(P〈0.05);(2)治疗后2周末起,两组CGI—SI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0.01);治疗后各时点,两组CGI—SI分无显著差异(P〉0.05);(3)治疗第8周末,齐拉西酮组、利培酮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84%、88.57%,差异无显著性(P〉0.05);(4)齐拉西酮组、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84%、54.28%,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静坐不能、异常泌乳和/或闭经、肌张力增高、体重增加的发生率高于齐拉西酮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当;齐拉西酮对阴性症状疗效优于利培酮,而对阳性症状控制弱于利培酮,不良反应较利培酮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