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后胃癌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年1至12月新辅助治疗胃癌根治术49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胃癌病理完全缓解及预后的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纳入的490例患者中41例达到pCR,pCR率为8.3%(41/490)。新辅助放化疗组pCR率为16.0%,新辅助化疗组为6.4%。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放化疗(OR=4.401,95%CI=2.023~9.574,P<0.001)、术前治疗疗效为部分缓解(OR=40.492,95%CI=5.366~305.572,P<0.001)是新辅助治疗后pCR的独立预测因素。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呈低分化(HR=1.809,95%CI=1.104~2.964,P=0.019)、贲门-胃底-胃体部肿瘤(HR=2.025,95%CI=1.497~2.739,P<0.001)、术中清扫淋巴结≤15枚(HR=1.482,95%CI=1.059~2.073,P=0.022)、术后出现并发症(HR=1.625,95%CI=1.156~2.285,P=0.005)是新辅助治疗后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病理达到完全缓解(HR=0.153,95%CI=0.048~0.484,P=0.001)及术后接受辅助化疗(HR=0.589,95%CI=0.421~0.823,P<0.001)是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新辅助治疗后获得pCR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远期生存,并且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相较于单纯化疗,术前放化疗可以显著提高局部进展期胃癌的pCR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血液炎症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 LMR)、白蛋白(albumin, ALB)及联合炎症指标在晚期胰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VIP-Ⅱ病区收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诊断时的基线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炎症相关指标临界值,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估计预后因素的准确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预后价值。结果 5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7.2个月(95%CI:3.568~10.699)。炎症相关指标的临界值分别为:NLR=4.5(AUC=0.840,95% CI:0.732~0.948,P<0.001),PLR=138(AUC=0.671, 95% CI:0.517~0.826,P=0.038),LMR=4.0(AUC=0.873,95% CI:0.770~0.975,P<0.001),ALB=41.5(AUC=0.726, 95% CI:0.582~0.870, P=0.00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NLR≥4.5(HR=11.936, 95%CI:4.571~31.169, P<0.001)、PLR≥138(HR=2.246, 95%CI:1.045~4.828, P=0.038)、ALB<41.5 g/L(HR=3.214, 95%CI:1.463~7.060, P=0.004)为独立危险因素;LMR≥4(HR=0.336, 95%CI:0.165~0.687, P=0.003)为独立保护因素。联合炎症指标NLR_ALB、PLR_ALB、LMR_ALB为独立预后指标,评分越高,预后越差。结论 NLR、LMR、PLR、ALB可以作为晚期胰腺癌的预后指标,联合血液炎症相关指标有助于简便、迅速地评估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Ⅱ(TNFRⅠ、Ⅱ)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因素及肿瘤分期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1例胃癌组织、41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胃粘膜中TNFRⅠ、Ⅱ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TNFRⅠ、Ⅱ表达均比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显著增高(P<0.05),且癌旁组织TNFRⅠ、Ⅱ表达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在胃癌组织中,TNFRⅠ、Ⅱ表达与和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r=-0.3111,P=0.035;r=-0.5952,P=0.000),当肿瘤分化程度低时TNFRⅠ、Ⅱ表达低。结论 TNFRⅠ、Ⅱ检测对判断胃癌恶性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在评估T1期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NMIBC)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T1期NMIBC患者215例,收集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情况。作术前LMR与患者预后关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LMR的最佳分界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LMR<3.86,n=77)和高LMR组(LMR≥3.86,n=138);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LMR水平患者的累积DFS率和OS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DFS和OS的因素。 结果 215例T1期NMIBC患者随访2~92个月,DFS率为59.07%,OS率为65.12%。Kaplan-Meier曲线示,低LMR组患者累积DFS率(χ 2=4.784,P=0.029)与累积OS率(χ 2=7.146,P=0.008)均明显低于高LMR组。肿瘤大小≥3 cm(HR=1.398,95%CI:1.042~1.875,P=0.025)、病理G3级(HR=1.266,95%CI:1.026~1.563,P=0.028)、LMR≥3.86(HR=2.347,95%CI:1.080~5.101,P=0.031)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DFS的独立因素;肿瘤大小≥3 cm(HR=1.228,95%CI:1.015~1.484,P=0.034)、病理G3级(HR=1.366,95%CI:1.017~1.834,P=0.038)、LMR<3.86(HR=2.008,95%CI:1.052~3.832,P=0.035)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OS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前外周血LMR水平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低水平LMR患者术后的NMIBC进展风险与死亡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急性胃肠道损伤分级在急性胰腺炎相关胃肠道衰竭中的应用及其早期诊断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si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胃肠道衰竭的早期诊断指标。结果 共20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胃肠道衰竭90例(44.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衰竭组患者预后显著下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95%CI:1.03~1.09,P<0.001)、入院主诉排气排便停止(OR=7.02,95%CI:2.08~23.66,P=0.002)、血白细胞水平升高(OR=1.09,95%CI:1.02~1.17,P=0.015)、血白蛋白水平降低(OR=0.93,95%CI:0.86~1.00,P=0.048)、血肌酐水平升高(OR=1.02,95%CI:1.01~1.04,P=0.001)是胃肠道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即刻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和急性胰腺炎床旁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诊断胃肠道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9和0.782。结论 胃肠道衰竭可显著增加AP患者的死亡风险。入院即刻APACHE Ⅱ评分和BISAP评分对胃肠道衰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液pH与代谢综合征(MetS)的关系。 方法 以8 720名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健康查体中心健康体检者建立纵向队列,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尿液pH与MetS的关系。 结果 经过平均3.03年随访共有1 657人发生MetS,发病密度为62.79/1 000(1 657/26 389)人·年。仅对年龄进行调整时尿液pH偏低组的风险比HR值为1.36(95%CI: 1.21~1.53, P<0.05),在此基础上对MetS的组分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超重进行调整后尿液pH偏低组的HR值为1.20(95%CI: 1.07~1.35, P<0.05),进一步对饮食、吸烟和饮酒因素调整后的HR值为1.17(95%CI: 1.05~1.32, P<0.05)。 结论 尿液pH偏低是Met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年龄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 登陆监测、流行病学及最终结果(SEER)登记系统,查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所有SCLC病例(n=17 237)。青年组定义为年龄≤49岁的患者(n=733),中年组定义为50~64岁的患者(n=6 332),老年组定义为年龄≥65岁的患者(n=10 172)。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获取肿瘤特异性生存(CSS)等数据,应用Kaplan-Meier法及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CSS缩短(χ2=342.08, P<0.001),其中青年组患者的OS(χ2=203.90, P<0.001)和CSS(χ2=160.50, P<0.001)均提高。中年组风险比(HR)为1.177(95%CI:1.068~1.296, P=0.001),老年组HR为1.643(95%CI:1.495~1.807, P<0.001)。在Ⅰ期(P=0.015)、Ⅲ期(P<0.001)、Ⅳ期(P<0.001)或接受非手术治疗(P<0.001)的患者中,年龄越小,CSS越具优势。 结论 年龄≤49岁的SCLC患者较更年长患者具有生存优势;在Ⅲ期及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年龄具有较明确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科睡眠医学中心接受睡眠监测的3 152名患者。所有患者被分成4组,单纯鼾症组(n=1 335)、单纯支气管哮喘组(n=72)、单纯OSA组(n=1676)和哮喘合并OSA组(n=69),以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哮喘合并OSA组冠心病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单纯鼾症组、单纯OSA组及单纯哮喘组(OR=13.389, 95%CI:7.930~22.607, P<0.01; OR=11.850, 95%CI: 7.116~19.733, P<0.01; OR=3.925,95%CI: 1.827~8.431, P<0.01)。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腹围等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OR=7.224, 95%CI: 3.989~13.083, P<0.01; OR=6.783, 95%CI: 3.811~12.073, P<0.01; OR=2.920, 95%CI: 1.240~6.878, P<0.01)。年龄≥55岁和腹围≥90 cm的患者中,哮喘合并OSA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OR=5.464, 95%CI: 2.997~9.959, P<0.01; OR=4.630, 95%CI: 2.667~8.026, P<0.01)。结论 哮喘合并OSA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尤其在老年及中心性肥胖人群中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与心脑血管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373例,所有患者均为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行动态血压监测并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卒中复发、心脑血管事件和心脑血管死亡。结果 367例患者资料纳入分析。根据血压昼夜模式分为杓型组(76例)和非杓型组(291例),随访(19.0±5.0)个月。非杓型组患者的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杓型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非杓型组患者无心脑血管事件的生存数值上低于杓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有无糖尿病分层分析,在非糖尿病亚组,Kaplan-Meier分析未观察到血压昼夜模式与预后的相关性(P=0.763);然而,在糖尿病亚组,Kaplan-Meier分析显示非杓型患者无心脑血管事件的生存显著低于杓型患者(P=0.030)。Cox回归显示高龄(HR=1.037, 95%CI:1.008~1.067, P=0.013)、糖尿病(HR=2.406, 95%CI:1.340~4.319, P=0.003)、高的入院改良Rankin评分法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HR=1.379, 95%CI:1.143~1.664, P=0.001)、收缩压夜间血压下降率(非杓型)(HR=0.964, 95%CI:0.928~1.001, P=0.056)是卒中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不良心脑血管预后的预测因素,而在非糖尿病的卒中患者却未发现血压昼夜节律与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妊高征患者和24例正常妊娠产妇胎盘绒毛上皮组织中MMP-9、TNF-α的表达。结果 轻度妊高征组MMP-9的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中、重度妊高征组阳性表达明显弱于正常妊娠组(P<0.01),且中、重度妊高征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与轻、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TNF-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1、P<0.01),且妊高征组中不同程度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极显著性(P<0.01)。对照组和轻度妊高征组,MMP-9与TNF-α表达无相关性(r=0.287、P>0.05及r=0.382、P>0.05),但中、重度妊高征患者,MMP-9与TNF-α表达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r=-0.563、P<0.05及r=-0.681、P<0.01)。结论 妊高征患者MMP-9表达下降,胎盘不完全侵入,胎盘局部缺血、缺氧,TNF-α表达增多,可能是引发妊高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非治愈性切除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治的早期胃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切除的治愈性进行评估,计算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47例早期胃癌病变,其中非治愈性切除病变66例,非治愈性切除率为19.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压力、社会支持对非手术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6至8月经胃镜确诊为胃癌的非手术患者158例。压力评估采用压力感知量表,社会支持评估采用多维度社会支持量表,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包括生理综合评分(PCS)和心理综合评分(MCS)]。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结果 性别(P<0.001)、婚姻(P=0.022)、年龄(P=0.022)、病感症状群(P=0.009)影响非手术胃癌患者PCS,性别(P=0.016)、经济(P=0.012)、病感症状群(P=0.038)影响非手术胃癌患者MCS;感知压力与PCS、MCS均呈负相关(P均<0.001)。社会支持的3个因子与PCS、MCS均呈正相关(P均<0.001)。非手术胃癌患者PCS与性别(OR=0.219,95%CI=0.091~0.525,P=0.001)、年龄(OR=0.969,95 CI=0.942~0.998,P=0.035)、病感症状群(OR=1.142,95%CI=1.013~1.287,P=0.030)、感知压力(OR=0.921,95%CI= 0.860~0.987,P=0.019)、家庭支持(OR=1.195,95%CI=1.064~1.343,P=0.003)相关;非手术胃癌患者MCS与性别(OR=0.169,95% CI=0.062~0.459,P<0.001)、感知压力(OR=0.910,95%CI= 0.844~0.981,P=0.013)、其他支持(OR=1.136,95%CI= 1.002~1.288,P=0.046)相关。结论 非手术胃癌患者生活质量与患者的感知压力和社会支持相关,女性和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在临床工作中需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女性膀胱癌患者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和开放膀胱全切术两种术式的围手术及肿瘤学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7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女性膀胱癌患者91例,将腹腔镜膀胱全切患者以1 :1的比例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与开放膀胱全切患者进行匹配,匹配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T分期及N分期,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围手术及肿瘤学特征,应用Kaplan-Meier法比较匹配前后两组间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肿瘤特异生存时间(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匹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行开放膀胱全切术患者65例,腹腔镜膀胱全切患者26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四分位距1869个月)。与开放膀胱全切组相比,腹腔镜膀胱全切组患者年龄更小(P<0.001),术前ASA评分更低(P=0.018),匹配后,22例开放膀胱全切患者与腹腔镜膀胱全切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前,腹腔镜膀胱全切组术中失血量更少(P=0.005),术中输血率更低(P<0.001),清扫淋巴结数目更多(P=0.03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15),两组间OS(P=0.698)、CSS(P=0.942)、PFS(P=0.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匹配后,腹腔镜膀胱全切组术中失血量仍较开放膀胱全切组更少(P=0.009),术中输血率更低(P=0.001),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40),但清扫淋巴结数目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OS(P=0.432)、CSS(P=0.429)、PFS(P=0.284)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并不是女性膀胱癌患者OS(HR 1.134, 95%CI 0.335~3.835,P=0.839)、CSS(HR 1.051,95%CI 0.234~4.719,P=0.949)、PFS(HR 0.538,95%CI 0.138~2.095,P=0.371)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术术中出血量少、术中输血率低、围术期并发症少,但本研究并无证据表明女性膀胱癌患者接受腹腔镜膀胱全切术的预后优于开放膀胱全切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手术后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与ccRC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或部分肾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到342例ccRCC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以及治疗前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合并MetS组及未合并MetS组,对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进行单变量Cox回归分析与亚组分析。对两组患者以及各亚组的OS、CSS以及PFS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单变量Cox回归分析发现,MetS是ccRCC术后OS [风险比(hazard ratio,HR)=0.551,95%CI:0.321~0.949,P=0.031]、CSS(HR=0.460,95%CI 0.234~0.905,P=0.025)以及PFS(HR=0.585,95%CI:0.343~0.998,P=0.049)的保护因素。在肿瘤直径≤4 cm的亚组,MetS与术后OS(HR= 0.857,95%CI:0.389~1.890,P=0.702)、CSS(HR=1.129,95%CI:0.364~3.502,P=0.833)以及PFS(HR=1.554,95%CI:0.625~3.864,P=0.343)无明显相关性。在肿瘤直径>4 cm的亚组,MetS是ccRCC术后OS(HR=0.377,95%CI:0.175~0.812,P=0.013)、CSS(HR=0.280,95%CI:0.113~0.690,P=0.006)以及PFS(HR=0.332,95%CI:0.157~0.659,P=0.002)的保护因素;肥胖是术后CSS(HR=0.464,95%CI:0.219~0.981,P=0.044)和PFS(HR=0.445,95%CI:0.238~0.833,P=0.011)的保护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合并MetS较未合并MetS的患者术后远期生存更佳,二者OS(P=0.029)、CSS(P=0.021)以及PFS(P=0.04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肿瘤直径≤4 cm的亚组,合并MetS与未合并MetS的ccRCC患者术后OS(P=0.702)、CSS(P=0.833)以及PFS(P=0.3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肿瘤直径> 4 cm的亚组,合并MetS的患者OS(P=0.010)、CSS(P=0.003)以及PFS(P=0.001)均高于未合并MetS的患者。结论: MetS是ccRCC患者术后OS、CSS和PFS的保护因素,该现象在肿瘤直径>4 cm亚组中更为显著;MetS的组分中肥胖与ccRCC术后OS以及CSS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毒素分型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早期胃癌的关系,探索与说明抗体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检查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并近期进行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的568例患者。根据H.pylori是否感染、年龄、H.pylori抗体分型以及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分型分为3组,分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27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260例)和早期胃癌组(31例)。分析不同毒素分型的H.pylori感染与患者年龄、不同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分型的关系。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和早期胃癌组50岁及以上、男性及H.pylori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中,<50岁患者H.pylori CagA和Vac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5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不同年龄间H.pylori抗体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胃黏膜病变患者H.pylori菌株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和早期胃癌组高毒力菌株感染比例及低毒力菌株感染比例均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结论 慢性H.pylori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早期胃癌等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有相关性,H.pylori高毒力菌株感染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早期胃癌发生有相关性。H.pylori低毒力菌株感染者中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早期胃癌等胃黏膜病变者占有一定比例,依据H.pylori毒力抗体分型来预测患者胃黏膜病变情况以及帮助决策是否根除H.pylori的可信度仍需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北京市居民对口腔癌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居民(非医学相关人员)进行口腔癌及其相关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完成问卷调查共1 483份,其中男性663份(44.6%),女性820份(55.3%),年龄15~91岁.79.2%的被调查者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牙,仍有16.6%被调查者每天只刷一次牙.当被问及听说过哪些癌症时,肺癌知晓率最高,达94.3%,肝癌,胃癌次之,达92.5%,92.4%,口腔癌的知晓率最低,仅47.7%.口腔癌知晓率与户口(P=0.015),长期居住地(P=0.028),家庭人均年收入(P=0.024),刷牙频率(P<0.001),自我检查口腔频率(P<0.001)及是否嚼槟榔(P=0.015)有关.多数被调查者从电视节目(24.3%),手机新闻/电子杂志(22.0%),微信(11.3%)及与朋友或身边的人聊天(14.6%)获知口腔癌相关信息.知道吸烟是口腔癌危险因素的仅34.9%,且其认识与年龄(P=0.011),教育水平(P=0.007),刷牙频率(P<0.001)及自我检查口腔(P=0.002)有关.知道饮酒是口腔癌危险因素的仅23.5%,其认识与教育水平(P=0.002),长期居住地(P=0.022),刷牙频率(P=0.009),自我检查口腔频率(P=0.005)有关.知道嚼槟榔是口腔癌危险因素的只有35.1%,其认识与年龄(P=0.040),学历(P=0.002),户口(P=0.002),家庭人均年收入(P=0.005),刷牙频率(P=0.001),自我检查口腔(P<0.001),嚼槟榔(P=0.002)有关.知道口内长期不愈的溃疡,白色斑块,红色斑块是口腔癌早期症状的分别有35.7%,21.6%,16.9%.结论: 北京市居民对口腔癌及其相关防治知识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尚有部分居民还未形成良好的个人口腔卫生习惯,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大众对口腔癌及相关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如利用各种新媒体形式对大众进行口腔卫生健康知识宣教,以减少口腔癌发病率,提高早期就诊率和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