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早期肾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技术,术中使用超声刀、电凝钩对32早期。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年龄31~72岁,平均49±1.8岁。肿瘤平均直径1.5±4.5cm,平均(2.8±0.8)cm。25例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7例行经腹途径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影像学检查示32例肿瘤突出于肾脏表面,肾上极10例,肾下极13例,肾脏中部5例,近肾盂部位4例;偏背侧18例,腹侧14例。结果32例除1例转开放手术外,余31例为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05±15.4)min,平均出血量(120±21.6)ml,6例术中输血400ml。2例术后发生尿漏,予负压吸引15d后引流量小于20ml后拔出肾周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17d,平均(9±2)d。术后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28例,肾颗粒细胞癌3例,嗜酸性细胞癌1例。随访时间3-53个月,平均(21±4)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治疗早期肾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的临床价值(附1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细胞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1994年 3月~ 1998年 12月 ,采用局部低温、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细胞癌 11例 ,其中对侧肾正常者 8例 ,单侧肾癌、对侧肾受损者 2例 ,双侧肾癌者 1例。肿瘤直径 1.5~ 6 .8cm ,平均 3.8cm。Roboson分期Ⅰ期 8例 ,Ⅱ期 3例。 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 ,3例行肿瘤剜除术。 结果  11例随访 3~ 5 7个月 ,平均 36 .8个月。未见并发症及肿瘤局部复发。 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细胞癌安全有效 ,尤其适宜于局限性、体积小和低期肾癌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治疗方法 和疗效.方法 66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手术,肿瘤直径2.0~6.5 cm,平均4.1cm;肿瘤位于肾上极19例,肾中部17例,肾下极30例.TNM分期:T1a NOMO42例,T1b NOMO23例,T3NOMO1例.透明细胞癌59例,颗粒细胞癌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32例,平均年龄51岁(41~65岁);对侧肾脏正常的患者85例,对侧肾脏存在疾患的患者13例;肿瘤平均直径2.4cm(1.3~6.5cm);病理分期均为T1N0M0期;98例中9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5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观察是否出现局部肾创面出血、漏尿等并发症,每3个月行腹部CT、肾脏ECT、超声及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结果:9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继发性出血3例、漏尿5例。随访10~12个月,平均10.3个月,2例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行根治性手术,其余96例无局部复发,无一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T1期肾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的疗效与随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疗效。方法 26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患者,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47岁。肿瘤直径1.1~4.0cm,平均2.8cm。T1 21例,T2 5例。透明细胞癌22例.颗粒细胞癌3例,囊性肾癌1例。10例有腰痛、血尿、低热等症状,无症状16例。单侧24例,双侧1例,术后孤立肾癌1例。对侧肾功能正常2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病变4例。术后定期行腹部CT、超声及尿常规检查,复查肾功能。结果 26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除1例肾转移癌术后16个月因肺癌广泛转移死亡外,余25例肿瘤无复发,无瘤生存至今。结论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剜除术安全有效。适用于对侧肾功能正常肿瘤直径≤4.0cm的局限性肾癌,对于对侧肾脏有病变或孤立肾癌是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合适的手术切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肾癌肾部分切除术(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价值及合适的手术切缘。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的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双侧异时性肾癌且一侧为多发肿瘤2例,单发肿瘤13例。肿瘤直径2~6cm.均为T1期(1997年TNM分期标准)。对15例肾癌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手术切缘位于肿瘤外1cm。另取肾癌根治性手术标本21例.于体外沿假包膜行肾肿瘤剜除术.并随机切取肿瘤边缘0.3cm、0.5cm及1cm处肾实质及肾蒂处淋巴脂肪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15冽患者随访12~72个月.平均41个月.未见并发症及残肾内肿瘤复发。21例标本于体外行肿瘤剜除后肉眼下均无肿瘤组织残留,送检组织均无肿瘤细胞浸润。结论:肾部分切除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局限的早期肾癌患者.而手术切缘为肿瘤边缘1cm处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术中处理。方法 肾癌患者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21~76岁。病程1周~13个月。均经B超检查发现为单侧肾脏肿瘤,均除外对侧肾病变。肿瘤位于肾上极和下极者3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肿瘤位于肾中部者15例行肾楔形切除术。术中肾血管全阻断,10~15min放松肾蒂钳,肾创面采用止血纱布填塞加可吸收线涤纶布外固定缝合。术后行干扰素治疗(5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共3个月),每3个月复查。结果 肿瘤切除时间7~21min,平均12min。53例患者均经术中冰冻切片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肾细胞癌,切缘阴性。肾癌最大直径6cm者1例,余均〈4cm。临床分期均为T1N0M0。术后随访6.48个月,肿瘤无复发,术侧肾脏功能良好。结论肾癌的快速切除可缩短肾血管全阻断时间,手术效果满意。对于直径〈4cm单发肿瘤或肿瘤直径〉4cm但位于肾浅表呈外凸性生长的T1肾癌,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是值得积极尝试的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肾癌(附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早期小肾癌的效果。方法 :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 16例 ,其中双侧肾癌 2例 ,孤立肾肾癌 1例 ,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受损肾癌 4例 ,对侧肾正常肾癌 9例。肿瘤平均直径 2 .8cm。 6例只行肿瘤切除术 ,10例行部分肾切除术。病理分期 :T110例 ,T2 6例。结果 :平均随访 5 2 .8个月 ,2例出现局部复发 ,1例死于肺部转移。生存时间 >8年 2例 ,>5年 8例 ,>3年 10例 ,>1年 15例。结论 :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是早期局限性肾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直径≤ 4cmT1~T2 期局限性肾癌是对侧肾正常的单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良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小肾癌的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小肾癌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 对48例小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男29例,女19例。平均年龄42岁(24~61岁)。平均肿瘤直径2.4cm(1.0~4.0cm)。病理分期T1N0M047例,双侧肾癌1例。评估肾蒂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4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肾蒂阻断时间平均18min(12~26min)。术后出血3例、漏尿1例。平均随访21个月,1例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行根治性手术,1例出现远处转移而死亡,余未见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治疗小肾癌安全有效,手术指征可扩展至对侧肾脏正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肾癌选择性保肾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1年12月采用局部低温、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16例。所有病例对侧肾功能正常,肿瘤直径平均2.4(1.5~3.0)cm,均为RobsonⅠ期。结果16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2(1.0~1.5)h,平均输血400(100~800)ml。术中损伤肾盏6例,以4-0的Dexon线修补,无术后出血、肾功能衰竭、感染、尿瘘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26(3~57)个月,未见并发症及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安全有效,对肿瘤体积小、位置适宜、年轻患者可考虑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11.
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价值(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研究 17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癌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单侧 15例 ,双肾异时性肾癌且一侧为多发肿瘤 2例。绝对指征 2例 ,相对指征 6例 ,选择性指征 9例。肿瘤直径 2~ 6cm ,均为T1期 (1997年TNM标准 ) ;行改良肾肿瘤剜除术 (切缘于肾肿瘤外 1cm正常肾实质处 ) 15例 ,肾上极切除术 1例 ,楔形切除术 1例。 2 0例同期肾癌临床及分期相当但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资料作随访对照 ,并作生存率时序检验。 结果  17例患者随访 3~ 6 3个月 ,平均 35 .2个月 ,未见并发症及残肾肿瘤复发。无瘤生存率与根治性手术者相近。 结论 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有效 ,适合于对侧肾功能正常、一侧局限的偶发肾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肾错构瘤(AML)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可能性和疗效。方法对30例肾癌15例肾AML患者行47人次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肾癌瘤体直径平均2.83cm,肾AML瘤体平均直径5.7cm。无症状22例,有症状23例。单侧肾癌28例,肾AML13例;双侧肾癌1例,肾AML2例,术后孤立肾肾癌1例。对侧肾功能正常37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病变8例。全部通过电话对其随访。结果45例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平均63个月,除1例肾癌术后16个月因肺癌广泛转移而死亡外,2例肾AML行选择性动脉栓塞(SAE),余均无瘤生存至今。结论肾癌、肾AML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在适应证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靶向药物结合手术治疗双侧同时性肾细胞癌的成功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靶向药物(舒尼替尼)结合手术共治疗双侧肾癌患者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0 ~59,平均48岁.1例患者因腰背部酸痛就诊,2例体检发现双肾占位,经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后确诊.肿瘤位于肾上极3枚,中极1枚,下极2枚;左肾3枚,右肾3枚.肿瘤直径2.0~5.5 cm,平均3.5 cm.3例均分期行保留肾单位手术,间隔8~10周.分期手术间隔时间内均服用舒尼替尼治疗.结果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为200 ~400 ml,平均300 ml,患者均未输血.术后病理分期均为T1期,3例患者病理结果均为透明细胞癌.手术间期服用舒尼替尼后,所有的肿瘤都有一定程度的缩小或病灶稳定.术后均未发生尿瘘、再出血、伤口感染.3例随访5 ~11个月,平均9个月.无1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 靶向药物辅助手术治疗双侧同时性肾细胞癌,能够降低肿瘤分期,增加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成功率,并可使原先需根治性肾切除的肾癌患者接受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14.
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2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06年11月采用后腹腔镜技术使用超声刀、双极电凝对26例肾肿瘤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其中局限性肾癌17例,肿瘤平均直径2.5cm(1.5~4.0cm);肾错构瘤9例.肿瘤平均直径2.6cm(1.5~4.0cm)。观察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结果:26例均完成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0min,平均出血量95m1.2例患者需要输血,1例术中输血200ml,另1例术后第3天输血800ml,无尿漏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天,平均随访9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可行,肿瘤切除彻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小肾癌患者18例,肿瘤直径1.5~3.0cm,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肿瘤切除11例,经腹腔途径手术7例。术中距瘤体0.5~1cm用超声刀切除肿瘤,肿瘤床多处活检送快速病理。结果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85—140ra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量50~600ml,平均145ml;术后住院时间8~13天,平均9.6天。术后随访8~30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未见转移,切口未见种植。结论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创伤小、临床效果肯定,可作为小肾癌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散发性双肾多发性肾细胞癌的治疗原则,以提高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7例散发性双肾多发性肾细胞癌患者的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40 ~ 73岁,平均57岁.无家族病史.7例均为查体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同时发现双肾癌4例,一侧肾癌术后随访发现对侧肾癌3例,未发现其他脏器及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布于肾中央及外周,最多者一侧16枚.肿瘤直径0.8~6.0 cm,平均4.1 cm.肿瘤临床分期T1a3例,T1b 3例.结果 1例行单侧肾动脉栓塞者7个月后失访;1例靶向治疗2个疗程后双肾分期行保留肾单位(NSS)手术;3例一侧行根治术,对侧择期行NSS手术;2例双肾择期行NSS手术.7例患者病理报告均为肾透明细胞癌.6例术后随访6 ~ 96个月,平均40个月,肿瘤无复发. 结论 双肾多发肾细胞癌患者应积极实行手术治疗,以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留肾单位为原则.患者预后不因双肾受累及肿瘤多发而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von Hippel-Lindau病肾癌的诊治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yon Hippel-Lindau(VHL)病肾癌的诊治经验. 方法 VHL肾癌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岁.双肾癌15例(同时11例、异时4例),单侧肾癌13例.行VHL基因检测25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或肾癌根治术24例,观察等待2例,保守治疗2例.结果 25例受检者均有VHL基因胚系突变,其中无症状患者14例.9例患者中有29个实性肿瘤曾被观察,平均44(12~86)个月,肿瘤平均生长速度0.531 cm/年;观察结束时,19个(65.5%)肿瘤生长>3 cm,仅1个肿瘤转移.24例手术切除实性肿瘤87个,其中肿瘤剜除术62个(71.3%)、肾下极切除1个、根治性肾切除术24个.术后病理报告24例均为肾透明细胞癌.TNM分期T1a8例、T1b7例、T2 8例、T3 1例.肿瘤86个,Fuhrman分级Ⅰ级73个、Ⅱ级12个、Ⅲ级1个,钙化结节1个.28例患者平均随访50(5~237)个月,存活26例,死亡2例,肿瘤局部复发4例. 结论 基因检测可早期发现无症状VHL患者;VHL病肾癌多生长缓慢,>3 cm的肿瘤多数不发生转移,可随访观察;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VHL病肾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双侧肾细胞癌2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双侧肾细胞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双侧肾细胞癌患者21例。其中同时性10例,异时性11例。肿瘤位于肾上极15枚,中极19枚,下极20枚;左肾28枚,右肾26枚。肿瘤直径0.5~16.0cm,平均4.5cm。2例伴下腔静脉癌栓。17例经手术治疗。6例同时性肾癌中,5例行双侧一期手术,1例行分期手术。其中1例行双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双肾部分切除及左肾上腺切除术;3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术及对侧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术,对侧肾部分切除术及下腔静脉切开取癌栓术。11例异时性肾癌均分期手术。其中3例行双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术,对侧肾肿瘤剜出术;1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术,对侧肾部分切除术加下腔静脉切开取癌栓术;6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术,对侧肾部分切除术。未行手术治疗4例.其中行介入治疗1例,生物学治疗1例,保守治疗2例。结果 21例随访3个月~24年,平均3.4年。17例手术治疗者中,13例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术后肾功能均可;1例术后10个月出现左上肺转移,已带瘤存活9个月;1例术后1年出现残肾肿瘤复发,经生物学和中药治疗,已带瘤存活5个月;2例死于肿瘤转移。4例未手术者中,1例10个月后死于胰腺转移,1例4个月后死于肾衰竭,1例6个月后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经化疗和生物学治疗,病情稳定,已带瘤存活7个月。异时性肾癌者的先发一侧行肾癌根治术,对侧肾出现肿瘤的时间为7个月~18年。结论 双侧肾癌并非手术禁忌,如果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仍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保肾手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如果保留足够的肾实质,患者仍可获得良好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珐104例局限性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肿瘤平均直径(39.35±13.5)mm。69例阻断肾蒂,其中冰泥降温43例。评价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肿瘤控制情况。培暴10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425min,平均(95土25)min。平均肾蒂阻断时间(17士10)min。术中出血10~2000mL,平均(204士102)mL。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95例,囊性肾癌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其中pT1bN0Mo31例(70.2%),pT1bN0M031例(29.8%)。手术切缘距肿瘤0.5~1.0cm。术后漏尿1例,出血1例,心衰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101例(97.1%)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95月,平均(55士15)个月,1例出现卵巢转移瘤,1例术后36个月死亡。5年总生存率为99.0%。结论对于局限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有可能取代根治性肾切除术成为小肾癌新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19例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其中男16例,女3例,平均年龄53岁,平均肿瘤直径2.8cm。术后评估局部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随访29(14~38)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肿瘤转移。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局限性肾癌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