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选择银川市某养老机构的216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ADL)、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银川市某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总分为(79.84±14.32)分,主观幸福感总分为(30...  相似文献   

2.
社会化养老机构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抑郁情绪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社会化养老机构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生活在老年公寓和社区服务家庭中各138例情况类似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抑郁情绪,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住老年公寓和住家庭中两组老年人的总幸福度,抑郁情绪总均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公寓和家庭中影响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因素顺位不同。结论:条件好,服务功能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机构老年人有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老年公寓是一种可取的社会化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社会化养老机构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生活在老年公寓和社区服务家庭中各138 例情况类似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抑郁情绪、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住老年公寓和住家庭中两组老年人的总幸福度、抑郁情绪总均分值 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公寓和家庭中影响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因素顺位不同.结论条件好、服务功能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机构中老年人有较高的主观 幸福感,老年公寓是一种可取的社会化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关系.方法 对养老院采用整群取样,对家庭养老采用方便随机取样的方法,得到185名老年人被试;再通过一对一口头问卷访谈形式,对185名老年人进行行为抑制激活和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结果 (1)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27.39±10.96)分;老年人行为抑制系统、行为激活系统平均得分(11.29±4.30)分、(32.96±9.13)分.老年入主观幸福感在养老院[(29.81±9.91)分]和家庭养老[(25.09±11.47)分]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1);主观幸福感的一般负性体验在养老院[(4.25±3.37)分]和家庭养老[(6.39±3.93)分]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P<0.01),在性别上女性[(5.91±3.83)分]大于男性[(4.70±3.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5);而行为激活系统愉悦追求维度得分男性[(12.60±3.48)分]大于女性[(11.40±3.67)分](t=2.05,P<0.05).(2)行为激活系统与老年入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r=0.40,P<0.01),行为抑制系统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r=-0.40,P<0.01).(3)行为激活系统驱力维度能预测主观幸福感19%的变异量.结论 行为抑制激活系统水平与老年入主观幸福感相关,行为激活系统的驱力水平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心理韧性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选取成都市某4所养老机构172名失能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评估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陆军新兵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并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和幸福感量表,统一指导语后对293名陆军某部新兵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1)自尊:(16.74±7.81)分,主观幸福感:幸福指数量表(5.43±2.56)分,人脸量表(5.26±1.37)分;除了"非独生子"新兵的幸福感(人脸量表)得分高于"独生子"新兵(P〈0.05)外,学历、家庭收入、生活区域、是否独子对新兵的自尊、主观幸福感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2)高自尊组新兵的主观幸福感高于低自尊组新兵的主观幸福感(P〈0.01)。(3)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言语(量表)与非言语(人脸)幸福感之间一致性为0.57。结论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高自尊伴随高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高龄老年人的人生意义和死亡态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调节策略,以提高高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主观幸福度量表(MUNSH)、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 - MLQ)、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 - R)(修订版)及自行设计的高龄老人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年龄≥80岁的高龄老年人120例进行调查。结果高龄老年人的人生意义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得分越高(P =0.021)。死亡恐惧与焦虑、逃离导向的死亡接受、趋近导向的死亡接受及死亡逃避得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均呈负相关,自然接受得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正相关( P ﹤0.05)。结论住院高龄老年人的人生意义和死亡态度与主观幸福感有关,应开展科学的生命意义教育和死亡教育,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提高高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石河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简明键康调查量表(sF-36),在石河子市11家养老机构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SF-36量表测得石河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权总平均分为56.57±19.71。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理能力、居住意愿、智力状况、性别、对养老院满意度、退休前职业、健康变化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分较低者所占比重大,机构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个体、机构、家庭、社会的多方面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失能老年人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老年抑郁量表(DSI)等特征性问卷为筛查工具,对广西重阳老年公寓351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70.70%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并与增龄明显相关(P〈0.05).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认知障碍老年人(P〈0.05).老年人抑郁状态与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密切相关(P〈0.05).[结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评估银川市糖尿病老年患者整体幸福度和自护能力的现况,分析糖尿病老年患者整体幸福感与自我护理现况之间的相关性,为建立适合银川市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保健护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25名糖尿病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由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N)、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三部分组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放325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92.3%。糖尿病老年人主观幸福度得分5~46(25.96±9.52);老年人自护能力得分23~145(97.80±23.82),29%的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处于高等水平,63.3%的处于中等水平,7.7%的处于低等水平。不同自护能力的幸福度有差异;MUNSH总分与自我护理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提高经济水平,完善养老及医疗保障体系;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可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本科男护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本科男护生的主观幸福感指明方向。 方法 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国际大学调查》,对蚌埠医学院和皖南医学院328名本科男护生和466名本科女护生进行测查。 结果 ①本科男护生的生活满意度均分为(23.79±6.81)分和积极情感(33.37±8.1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消极情感(28.70±10.96)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②性别在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男护生主观幸福感得分(141.90±25.36)分比本科女护生(148.56±25.24)分低;年级在消极情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年级的本科男护生主观幸福感得分(144.91±24.31)分最高;③家庭关系在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经济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态度在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身体健康状况对主观幸福感及各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本科男护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依次为家庭经济收入、身体健康状况、专业态度、家庭关系(P<0.05)。 结论 本科男护生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较少的消极情感,主观幸福感较好,根据相应的影响因素制定提升幸福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高职护生实习前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探讨护生的学习成绩、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对208名高职护生进行实习前问卷调查,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实习前护生主观幸福感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生活满意度平均得分为4.65±0.55;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2.33±0.42。护生的学习成绩(x2)、自我效能感(x1)与主观幸福感(Y)显著相关,回归方程为Y=1.415x1-8.608x2+153.521。结论护理教育及实习管理者应重视加强对实习前护生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自我效能感培养,以增强该群体的主观幸福感,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为促进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提供新的干预视角。方法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国际大学调查》和一般心理健康量表,对蚌埠医学院698名本科护生进行测查。结果本科护生的心理弹性评分为(61.78±11.78)分,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评分分别为(15.23±3.38)分和(105.83±18.02)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性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性(P < 0.05);担任班干部的本科护生的心理弹性明显高于未担任者(P < 0.01);不同年级的本科护生在主观幸福感三个维度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高心理弹性组护生的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得分均明显高于低心理弹性组(P < 0.01),消极情感得分明显低于低心理弹性组(P < 0.01)。本科护生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与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 < 0.01),与消极情感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心理弹性总变异的37.6%。结论本科护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护理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心理干预时,应侧重挖掘护生的内在心理潜能,提升其心理弹性水平,以增强护生幸福感体验,促进其积极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人院顺序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比较两组的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入院时两组的主观幸福感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出院后6个月随访,对照组主观幸福感指数(9.2±1.9)分,低于入院时(P〈0.01)。护理干预组6个月随访主观幸福感指数(4.3±1.1)分,显著低于人院时(P〈0.01),也低于对照组6个月的随访结果(P〈0.01)。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总分在出院后6个月随访和人院时相比较,有所下降(P〈0.01),但下降幅度不如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组以上各指标均较人院时显著下降(P〈0.01),并且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析长期护理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多阶段分层抽样,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1 000 名社区老年人.结果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种数多,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居首位;老年人日间护理中心与护理院分别居长期护理需求首位;影响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有服药情况、情绪低落程度、医疗费用来源等.结论 社区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较高,应以需求为导向,培养长期护理人才,促进社区护理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瑞娥  黄惠玉 《中外医疗》2014,(15):146-147,149
目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作进一步的研究,为耐多药结合患者的护理提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与分析该院收治的90位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生活评价量表对两组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内容包含社会功能、情绪、主观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身体机能等,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社会功能、情绪、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身体机能分别为(40.00±20.51)、(19.07±22.33)、(17.23±15.86)、(48.11±16.03)以及(52.02±15.33)。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效果方面,与护理干预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在社会功能、情绪、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身体机能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者相比较,在生活质量方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明显下降,在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取心理护理、依从性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以后,能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病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108例,对照组10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对比2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SDS、SAS评分),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治疗依从性以及主观幸福度(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  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主观幸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抑郁(SDS)、焦虑症状(SAS)评分分别为(46.25±2.03)分、(45.33±1.8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27±2.42)分和(48.01±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且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同时,干预组主观幸福度评分为(79.25±6.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7±6.75)分(P < 0.05)。干预后,干预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P < 0.05)。  结论  叙事化护理可以有效缓解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同时可以提升其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主观幸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SCL-90、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10名护生进行测量。结果:主观幸福感总分为(64.80±10.35)分;SCL-90得分为(139.20±50.15)分,阳性检出率为35人(31.81%);不同生源地的护生自我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SCL-90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负相关(r=-0.23,P=0.06),且SCL-90各维度均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正相关(r=0.15,P=0.11)。结论: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效能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生主观幸福感,提高主观幸福感必须加强护生健康和改善自我效能感,应考虑在护生入学初期采取有效的心理支持与辅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调查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和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护理工作环境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护士工作环境量表对464名护士进行测量。结果 该群体护士感知的护理工作环境总分为(79.83±9.70)分,各条目均分为(2.76±0.23)分,各维度中护理管理者的能力及领导能力得分最高为(2.92±0.14)分,充足的人力和物力得分最低为(2.36±0.27)分;主观幸福感总分为(74.18±12.787)分,一般资料中护士的职务、科别、是否轮夜班对护士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P〈0.05);护理工作环境与护士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结论 该群体护士护理工作环境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良好;护理工作环境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的关系,积极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升护士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并比较盲生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现状与差异,为构建盲生的幸福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5所盲校155名在校盲生和3所初中436名初中生进行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结果 (1)盲生在主观幸福感的各因素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视力情况、父母文化程度的差异(P<0.05).(2)盲生的社会信心体验[(4.59±1.13)分]显著高于初中生[(4.31±1.13)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盲生的目标价值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理健康体验、人际适应体验、自我接受体验、心态平衡体验[(4.38±1.26)分,(4.00±1.29)分,(3.58±1.37)分,(3.89±1.35)分,(4.41±1.04)分,(4.20±1.33)分]均显著低于初中生[(4.68±1.19)分,(4.36±1.14)分,(3.88 ±1.27)分,(4.41±1.25)分,(4.61±0.99)分,(4.52±1.18)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盲生与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各因素存在显著差异.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compar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between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for the blind and norm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provid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mode for the well-being of the blind students. Methods By random sampling method, subjective well-being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155 blind students in five blind schools and 436 norm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re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Shandong Province. Results ( 1 ) The blind students had show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any aspect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such as gender, family e-conomic status, sight and parents'education degree (P<0. 05) . (2) Blind school students'social confidence experience (4. 59 ±1.1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students (4.31 ±1.13), and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lind students got significantly lower scores ((4. 38 ± 1.26) , (4.00 ± 1. 29) ,(3. 58 ± 1. 37) ,(3.89 ± 1. 35) ,(4.41 ± 1.04) , (4. 20 ± 1. 33) ) than normal school students( (4.68 ± 1. 19) , (4. 36 ±1.14),(3.88±1.27),(4.41 ±1.25),(4.61 ±0.99), (4. 52 ± 1. 18)) in target value experience, physical health experience, mental health experience, interpersonal adaptability experience self-acceptance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balance experience. Conclusion There exist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lind students and the norm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