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种透析方法治疗老年尿毒症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治疗老年尿毒症较理想的透析方法。方法 对 5 6例作血液透析 (HD)和 33例使用O型管(O -Set)组作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 (CAPD)的老年尿毒症患者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临床和生化指标、透析后主要并发症、生存率、死亡原因。结果 透析前合并有高血压、心脏肥大、冠心病、糖尿病者 ,作CAPD后出现并发症的机会较HD少 (P <0 0 5 ) ;但HD或CAPD治疗后 1年和 3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70 2 % ,6 4 6 % ;76 3% ,6 7 8% ;P >0 0 5 )。结论 透析前合并有高血压、心脏肥大、冠心病、糖尿病的老年尿毒症患者以选择CAPD治疗较佳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患者容量控制对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限制水钠摄入对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对45例腹膜透析患者,实行限制水钠摄入治疗2个月,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体液容量及血压等相关资料。结果治疗后,33例患者体重减轻(1.9±1.4)kg,细胞外液(ECW)减少(1.20±0.81)L,收缩压(SBP)降低(9.2±14.3)mmHg,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患者体力、睡眠、饮食等自我感觉改善。另12例患者体重增加(1.2±1.2)kg,ECW增加(0.55±1.09)L,收缩压升高(2.8±10.6)mmHg。治疗前患者收缩压与nECW可能有直线相关关系(r前=0.285,P=0.058);治疗后则显著相关(r后=0.359,P=0.017),还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影响(r后=0.334,P=0.027);各因素变化量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结论腹膜透析患者中,体液容量与血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严格限制患者水钠摄入可以有效控制容量过度负荷,从而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透析患者心房利尿肽(ANP)与左心室肥厚(LVH)、血容量(ECV)的相关关系。方法分别测量我院73例血液透析(HD)、46例腹膜透析(CAPD)、18例肾衰竭未行透析患者及16例健康人的超声心动图,以了解LVH的发病率,用Xitron 4200生物阻抗分析仪(BIA)分别测量研究对象的ECV,并予干体重标准化(nECV),检查血ANP水平,行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D、CAPD、慢性肾衰竭患者LVH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以透析患者升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01)。CAPD组、HD组的ANP较慢性肾衰竭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慢性肾衰竭组的ANP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D、CAPD和慢性肾衰竭患者的ECV均明显升高(P<0.001),以HD、CAPD两组ECV升高最为明显。同时LVH与nECV、ANP均呈显著相关关系(r=0.54,P<0.05;r=0.844,P<0.001)。结论透析患者ANP水平较高,与ECV和LVH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ANP水平可预示透析患者LV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正>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 BNP)血中浓度增高可反映心脏功能障碍,血容量过多,与住院治疗风险、死亡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在肾功能严重损害行血液透析(HD)或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中,BNP可作为其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的预测因子〔1〕。然而,在不同类型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老年患者中NT-pro BNP水平的差异如何,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调查老年HD和CAPD患者中不同的神经体液激活情况。  相似文献   

5.
该文研究腹膜透析(PD)患者中高血压与正常血压患者容量状态发生重叠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方法:选取51例 PD 患者,采用生物电阻抗方法评估患者的细胞外液(ECW)、细胞内液(ICW)、总体水(TBW)水平,并通过身高标化后得出 NECW。根据不同性别组NECW 的平均水平定义为正常容量状态组(NV 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及血液透析 (HD)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 (CRF)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观察 51例老年 CRF患者在 CAPD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 ,透析后腹膜特性、尿素清除指数 (KT/V)、残余肾功能、主要并发症、存活率、死亡原因等 ,并与 40例血液透析组相比较。结果 两组透析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 ,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明显下降 ,血红细胞、血红蛋白明显上升 ,其中 CAPD组血红细胞、血红蛋白上升幅度明显高于 HD组 (P<0 .0 5) ,CAPD组 1年及 3年存活率高于 HD组 (P<0 .0 5) ,CAPD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 HD组 (P<0 .0 1 ) ,CAPD组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优于 HD组 (P<0 .0 1 ) ,CAPD组对毒素的清除效果高平均转运和高转运优于低平均转运和低转运 ,CAPD组主要并发症为营养不良、腹膜炎 ,HD组主要并发症为心脑血管并发症。结论 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存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作为一种替代疗法 ,比较适合 CAPD治疗。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H  Li G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1):737-739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及血液透析(HD)在糖尿病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利弊。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行血液透析24例,腹膜透析3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透析前的年龄及残余肾功能均相匹配;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及血脂,血糖,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结果:两组前2年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腹膜透析组第3年的生存率大幅下降,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PD组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低度脂蛋白均高于HD组,差异有显著性。PD组的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HD组(P<0.05),而血红蛋白则高于HD组。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肾脏替代治疗,腹膜透析相对于血液透析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是否以腹膜透析作为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的首选治疗方案,尚需大量的,严格的临床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8.
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与左心室肥厚 (L VH)的相关关系。方法 分别测量我院 46例腹膜透析 (CAPD)患者、73例血液透析 (HD)患者、18例透析前慢性肾衰竭患者及 16例健康人的超声心动图 ,以了解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 ,并分别检查血甲状旁腺素 (i PTH)、钙、磷水平 ,分析血钙、磷、i PTH与 L VH之间的关系。结果 CAPD组、HD组、肾衰竭组的 i PTH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0 .0 0 1) ,以肾衰竭组升高明显 ,并且与 L VH呈显著正相关 (r=0 .70 5 ,P<0 .0 0 1)。 CAPD组、HD组的血钙值、血磷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而慢性肾衰竭组则血钙明显低下、血磷明显升高。结论 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是导致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究腹膜透析(PD)患者中高血压与正常血压患者容量状态发生重叠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方法:选取51例PD患者,采用生物电阻抗方法评估患者的细胞外液(ECW)、细胞内液(ICW)、总体水(TBW)水平,并通过身高标化后得出NECW。根据不同性别组NECW的平均水平定义为正常容量状态组(NV组,NECW≤平均水平)及高容量状态组(HV组,NECW〉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在老年终末期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哲  王玉欣  常青  徐岩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1):1406-1407
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越来越受到广大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认同,对于CAPD老年人有良好的心脑血管耐受性,而腹膜透析置管技术可直接影响腹膜透析的成败与治疗效果。现将笔者在两家医院。肾内科收治的老年CAPD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并发症与短期透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两种腹膜透析导管拔除术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20年5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移除腹膜透析导管的107例老年腹透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为外科开放式拔管组(外科组)和"pull"技术拔管组(pull组), 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透析龄、拔管原因及术前相关化验等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外科组的手术时间[(71.2±13.4)min和(19.3±5.6)min, t=16.933, P<0.01]、术后住院时间[(9.5±1.8)d和(2.2±0.5)d, t=10.988, P<0.01]和术中疼痛评分[(4.4±1.6)分和(1.4±1.1)分, t=6.909, P<0.01]及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3.7±1.4)分和(0.5±0.3)分, t=9.995, P<0.01]均高于pull组,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8%和5.0%, χ2=0.037,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开放式手术法和...  相似文献   

13.
残余肾功能状态对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前瞻性观察终末期肾衰(ESRF)患者在腹膜透析(PD)治疗后残余肾功能(RRF)对透析效能及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按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GFR)水平将其分为A组(GFR0~2ml/min)、B组(GFR2·1~4ml/min)和C组(GFR>4ml/min)。每3个月进行一次临床随访,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及透析状态,包括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尿量(UV)、残余肾肌酐清除率(Ccr)、每周总尿素氮表现率(Kt/Vtotal)、每周肌酐总清除率(WCcrtotal)、蛋白氮呈现率(nPNA)、残余肾尿素及Ccr。对比观察不同RRF状态患者透析状况和部分临床及生化指标变化。尿量<100ml/d或Ccr<1·0ml/min视为无尿。结果:三组不同残肾状态患者Kt/vtotal和Ccr分别为1·75±0·35、2·07±0·54、2·46±0·50和53·4±11·2、66·6±11·2、97·6±22·1(L/Wks),各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1)。三组不同残余肾Kt/v和Ccr分别占总体kt/v的12·4%、27%、45·7%及总体Ccr的18·3%、47·3%和65·3%,三组间相比差异亦显著(P<0·01)。此外,三组间高血压发生率、心胸比例及左心室肥厚(LVH)亦存在一定差异,C组心脏增大的病例明显低于A、B两组。RRF状态与透析效能呈正相关。本组患者除2例在透析治疗时即无尿,128例患者中有31例(24·2%)发生无尿,其中原发病为血管炎综合征及糖尿病肾病各占4例和7例,其无尿发生率分别占本病种的66·7%及25·9%;另20例无尿患者为肾小球肾炎或其它疾病,占此类疾病的20·6%。此外,发生无尿患者中有5例(16·1%)透析时尿量<300ml/d。结论:PD患者的残余肾仍然是清除体内代谢产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影响血压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转运功能对自动腹膜透析(APD)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腹膜透析患者14例,先后行CAPD和APD治疗,并进行PET试验测定腹膜溶质转运功能。分别比较不同腹膜功能患者APD与CAPD充分性差异的异同。并比较不同腹膜功能患者延长存腹时间对APD充分性的影响。结果 APD小分子溶质清除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KT/V)1.77±0.57,内生肌酐清除率(Ccr/w)(46.6±19.9)L——可达标,超滤量与CAPD无差异。虽APD总Ccr/w(46.6±19.9)KT/V较CAPD(63.8±29.4)KT/V下降,但亚组分析显示,此差异主要来自低转运、低平均转运者。这部分患者APD 14 h KT/V(1.67±0.50)较10 h(1.45±0.48)增加。结论 APD尤其适用于腹膜高转运、高平均转运患者;低转运、低平均转运者小分子溶质清除充分性差,需延长存腹时间或增加透析剂量。  相似文献   

15.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如何合理选择透析剂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前瞻性观察了不同透析效能与透析剂量的关系,从而寻找出适合国人特点的透析剂量。方法对44例病人共134例次测定按NCDS标准分为充分(44.0%)、临界(23.1%)及不充分(32.8%)三组,观察各组病人之间尿素KT/V、肌酐清除率、蛋白质表现率和血浆白蛋白、残余肾功能(RRF)、透析总量(PV)及单位体表面积透析剂量(PV/BSA)改变及相互关系。结果三组病人在上述指标上有明显的差异(P<0.001)。分析PV与PV/BSA反映透析效能诸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显示,后者较前者更为显著(P<0.01)。分析透析充分组病人PV/BSA与RRF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发现,合理的透析剂量应为:PV(L/d)=(5.6-0.24×RRF)×BSA。结论所有腹透病人应采取个体化的透析剂量,以上述公式计算透析剂量,绝大多数病人能保持理想的透析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类型鹅颈腹膜透析(PD)导管的性能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探讨不同导管的最佳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行PD置管手术患者358例,按置入导管种类的不同分为鹅颈直管组及鹅颈卷曲管组。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均大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透析液流量、导管移位、隧道感染、出口感染、PD液渗漏等发生情况。结果:直管组231例,卷曲管组12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原发病情况无差别,两组患者PD隧道感染率和出口感染率无差别(P>0.05)。直管组患者出现导管移位7例(3.0%),而卷曲管组多达26例(20.4%),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鹅颈直管自行复位率高,需要重新置管的患者较少。另外发现以耻骨联合上11cm定位的直管移位率低。结论:不同类型鹅颈导管各有优缺点,相比直管,卷曲管导管移位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全天血糖谱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28例,其中15例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13例为非糖尿病肾病患者(NDN组)。另设健康对照组12名,为同期来我院门诊体格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3组进行连续72h的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各组动态血糖参数特点。用多元协方差分析控制组问基线差异,并处理血红蛋白对HbAlc的影响效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DN组〉11.1mmol/L血糖百分比(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比0,P〈0.05],且〉7.8mmol/L曲线下面积(AUC)、〉11.1AUC、平均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血糖最大值(MAX)、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均有升高趋势(P值介于0.056~0.094)。而DN组上述指标则更高。此外DN组平均血糖水平(MBG)、24hAUC、透析相关指标如腹膜透析时血糖、透析后MAX也明显高于NDN组[(9.4±2.5)比(6.4±1.3)mmol/L,(7.0±2.7)比(4.2±1.3)mmol·L-1·d-1,透析时血糖(8.6±2.8)比(6.2±1.4)mmoL/L,透析后MAX(11.5±2.6)比(8.5±2.4)mmol/L](均P〈0.05)。糖化血红蛋白〈7%的DN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如MBG、24hAUC、〉7.8AUC及PT、〉11.1PT,腹膜透析相关指标如透析后MAX也较NDN组显著升高(t值为1.808~3.627,均P〈0.05)。DN组的夜间低血糖检出率明显高于NDN组及正常对照组。在DN患者中,使用2.5%葡萄糖透析液与1.5%透析液的患者相比,各项血糖指标均有升高趋势(均P〉0.05)。结论CAPD时葡萄糖腹膜透析液可影响患者的血糖稳态,对DN患者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We evaluated changes in hematocrit in patients o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 before and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erythropoietin (EPO). Thirty-fiv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reatment with CAPD and after an average of 3.5 years on CAPD; mean hematocrit (Hct) rose from 25.4 +/- 5.4% to 28.1 +/- 6.7% (P less than 0.001). In the period before EPO administration 11 patients required a total of 44 transfusions (one patient needed 23 transfusions). Fifteen patients were started on subcutaneous erythropoietin 3,000 units 3 times a week and were followed for a mean period of 6.3 months. Hct rose from 23.8 +/- 1.8% to 25.2 +/- 2.4% (P less than 0.01) within the first 2 weeks and up to 27.5 +/- 3.7% (P less than 0.01) in the fourth week. By the eighth week the target Hct (30 to 35%) was reached. During the next 5 months the EPO doses were adjusted to each patient's needs ranging between 2,000 U per week to 4,000 U 3 times per week. Mild hypertension was the only side effect seen in some of the patients. In conclusion low dose subcutaneous EPO is effective in managing the anemia of patients on CAPD with only minor side effects.  相似文献   

19.
滕艳娟  黄燕林  李建英 《内科》2012,7(3):213-216
目的应用腹膜透析充分性的智能评价方法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透析充分性调查。方法应用参照腹膜透析充分性的智能评价法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10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透析充分性的调查。结果 110份问卷中回收106份,有效调查表100份,无效6份,失访率为3.64%,无效率为5.66%。100例腹膜透析患者中总临床症状平均值落在临界充分水平上,KT/V和Ccr的平均值落在充分水平上,综合营养总值的平均值落在轻中度营养不良至营养良好之间的水平上。医疗付费方式与总KT/V相关,医疗支付方式与总KT/V的相关系数B值为0.312,P=0.240。透析月与总临床指标分值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085,P〈0.01。结论腹膜透析智能评价方法在评价腹膜透析充分性上简单易行,可以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