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延缓内皮细胞衰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衰老细胞组、自噬模型组、白藜芦醇组、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组,除衰老细胞组外,其余各组的衰老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通过饥饿方法建立自噬模型。白藜芦醇组用10μmol/L白藜芦醇溶液培养,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组用100 mg/L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溶液培养48 h。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中自噬小体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蛋白Beclin1、LC3B表达情况。结果与自噬模型组比较,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组和白藜芦醇组细胞质中出现较多的独立双层及多层膜结构的自噬体。与自噬模型组比较,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组和白藜芦醇组Beclin1、LC3B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且白藜芦醇组Beclin1、LC3B蛋白的表达明显多于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组(P0.01)。结论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可促进衰老内皮细胞自噬体的产生及自噬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延缓内皮衰老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衰老小鼠血管老化所导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自然衰老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衰老模型组、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维生素E组,另设青年对照组,观察各组主动脉形态学改变,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组织抗超氧阴离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与其抑制剂(TIMP-2)含量以及MMP-2/TIMP-2比值。结果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能够改善衰老小鼠主动脉形态学衰老变化,HE染色见内皮细胞脱落减少,平滑肌细胞(SMC)增生减少,Masson染色显示中药各组胶原纤维相对含量降低(P0.05),中药高剂量组SMC相对含量降低(P0.05)。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血管组织抗超氧阴离子含量显著增高,AGEs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剂量组小鼠血管组织MMP-2水平降低,TIMP-2水平显著升高,MMP-2/TIMP-2比值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能够改善衰老小鼠主动脉形态学衰老变化,降低血管组织中活性氧的生成,减少AGEs生成,抑制MMP-2的活性,调节MMP-2/TIMP-2的平衡,从而最终降低衰老小鼠血管的僵硬度,减少血管重构,延缓小鼠血管老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然衰老大鼠血管外膜的重构特点,并探讨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5只20月龄的自然衰老Wistar大鼠按体重水平分层后随机分为衰老组、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下称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氯沙坦对照组(Losartan组),每组17只,另选14只2月龄青年Wistar大鼠作为青年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人参三七川芎醇提物[1493.4、746.7、373.4mg/(kg·d)]灌胃给药,Losartan组给予氯沙坦钾混悬液[10 mg/(kg·d)]灌胃,衰老组及青年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均每日1次。干预15周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胸主动脉壁形态;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观测血管壁胶原种类、分布和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浓度及外膜组织AngⅡ含量;生物化学分析法检测外膜组织羟脯氨酸水平;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检测外膜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receptor 1,AT_1R)、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receptor 2,AT_2R)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外膜组织AT_1R、AT_2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衰老组血管外膜增厚,外膜厚度/管径增高,胶原纤维堆积,Ⅰ型胶原面积增加,Ⅲ型胶原面积减少,Ⅲ型胶原/Ⅰ型胶原降低(P0.05),血浆PRA及AngⅡ降低(P0.01,P0.05),外膜组织AngⅡ及羟脯氨酸含量增高,AT_1R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AT_2R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1,P0.05)。与衰老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改善衰老血管形态学改变;中药中、高剂量组及Losartan组外膜厚度/管径均减小,中药高剂量组及Losartan组Ⅰ型胶原面积减少,Ⅲ型胶原面积增加,Ⅲ型胶原/Ⅰ型胶原明显升高,血管外膜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中药中、高剂量及Losartan组外膜组织中AngⅡ水平降低(P0.01,P0.05);衰老组、中药各剂量组、Losartan组各组间P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衰老组比较,各治疗组AT_1R mRNA表达均增加(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AT_2R mRNA表达亦增加(P0.05);中药高剂量组及Losartan组AT_1R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AT_2R蛋白表达亦升高(P0.05)。结论衰老大鼠血管出现外膜重构,表现为外膜增厚,胶原堆积,Ⅰ型、Ⅲ型胶原比例紊乱等,其机制可能与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激活有关;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可能通过对外膜局部AngⅡ、AT_1R等多靶位的干预,改善外膜重构,进而延缓血管衰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复制性衰老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的影响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作用。方法:以HCMEC为研究对象,第8代HCMEC建立复制性衰老HCMEC模型,实验分为衰老模型组(衰老组)、白藜芦醇组(10μmol·L-1)、人参三七川芎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L-1),相应药物作用24 h后,采用β-半乳糖苷酶(SA-β-gal)衰老染色鉴定,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采用激光免疫共聚焦显微镜观察VEcadherin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V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衰老组比较,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各剂量组减少SA-β-gal衰老染色比例,促进细胞的增殖,减少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G2/M期细胞比例,保持VE-cadherin形态的完整性,升高V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能够延缓衰老,促进增殖和有丝分裂,保持复制性衰老HCMEC VE-cadherin的完整性和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益气活血中药延缓内皮衰老的重要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延缓内皮衰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细胞体外传代,将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培养至第8代方法建立内皮细胞复制性衰老模型,结合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方法进行衰老细胞鉴定。96孔板按照6×103~8×103/孔接种细胞,分为青年组、衰老组、白藜芦醇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3个复孔。青年组为5代青年细胞,其余各组为8代复制性衰老细胞,白藜芦醇组加浓度为10μmol/L白藜芦醇溶液100μl,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浓度为50、100、200 mg/L的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100μl。观察各组24 h、48 h、72 h后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单体肌动蛋白(G-actin)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衰老组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衰老组较青年组细胞表现为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下降,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1)。衰老组F-actin出现断裂、应力纤维,G-actin表现为向细胞周边区域伸展移位,而细胞中央区域染色变弱;白藜芦醇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可以维持复制性衰老HCMEC微丝的结构,减少G-actin向F-actin的转变,减少应力纤维的形成,并且干预效果随着干预时间延长表现更加明显。结论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能够保持复制性衰老HCMEC微丝的正常形态,这可能是其延缓内皮衰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自然衰老大鼠胸主动脉及骨架蛋白的影响。方法 50只SD雄性大鼠(8~9月龄)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白藜芦醇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大鼠正常饲养至21月龄;各给药组大鼠分别从18月龄开始药物干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576、1 152、2 305 mg/kg,白藜芦醇组给药剂量为50 mg/kg,模型组按体重给予等体积的纯净水,每日1次,连续灌胃3个月;同时以10只SD雄性大鼠(3月龄)作为青年对照组(青年组)。应用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血管形态的改变,β-半乳糖苷酶(SA-β-gal)特异染色法计算蓝染组织比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骨架蛋白F-actin形态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骨架蛋白F-actin和SM22α表达情况。结果与青年组比较,模型组血管内膜损伤且不光滑,中膜明显增生且排列紊乱,弹力板扭曲、断裂、结构不完整,外膜增生明显,SA-β-gal染色组织蓝染比率明显增加(P0.01),F-actin荧光强度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而SM22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药物干预后,各给药组血管壁内皮轻度受损,弹力膜结构较完整,中膜及外膜厚度明显降低(P0.01);SA-β-gal染色中药中剂量及白藜芦醇组蓝染比率减少(P0.05),而中药低、高剂量蓝染比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F-actin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蛋白表达方面,中药中、高剂量组及白藜芦醇组F-actin蛋白表达减少(P0.01),而中药低剂量组改变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SM22α蛋白表达增加(P0.01)。结论细胞骨架微丝蛋白F-actin形态及蛋白表达在衰老过程中改变明显,其相关蛋白SM22α蛋白表达亦改变明显,可能共同参与了血管老化的进程;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血管老化,且对于血管F-actin和SM22α蛋白有明显干预作用,可能间接通过此作用延缓了血管老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衰老进程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胸腺、脾脏指数的变化及健脾补肾中药干预的效应。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健脾补肾中药大、中、小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以D-半乳糖0.125 g/(kg.d)连续40 d皮下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健脾补肾中药组采用不同剂量健脾补肾中药干预,阳性对照组予桂附地黄丸干预。40 d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2、IL-6水平和胸腺、脾脏指数。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2和胸腺、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IL-6显著升高(P〈0.05);健脾补肾中药组大鼠血清IL-2和胸腺、脾脏指数增高(P〈0.05),血清IL-6显著降低(P〈0.05)。结论健脾补肾中药具有调节衰老机体细胞因子失衡、抑制免疫器官退化和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延缓内皮细胞复制性衰老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静  雷燕  崔巍  方素萍  陈可冀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2):1544-1548
目的:探讨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内皮细胞复制性衰老(human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HUVEC-2C传代至第8代,造成内皮细胞复制性衰老模型.细胞分为4组,8代衰老模型组、维生素E(Vit E)组(50 mg·L~(-1))、中药高、低(50,20 mg·L~(-1))剂量组,采用衰老相关卢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观察细胞衰老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液一氧化氮(NO)和抗超氧阴离子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AngII1型和2型受体(AT_1R和AT_2R),NAD(P)H氧化酶p47phox的蛋白表达.结果:8代衰老模型组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停滞在G_0/G_1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ROS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培养液中抗超氧阴离子、NO含量减少,p47phox,AT_1R,AT_2R蛋白表达上调.给予高、低剂量中药处理后,可明显改善细胞的衰老状态,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减少,G_0/G_1期细胞减少,G_2/M期细胞增加,ROS荧光强度减弱,抗超氧阴离子、NO含量较8代衰老模型组增加,p47phox,AT_1R,AT_2R蛋白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能够延缓内皮细胞复制性衰老,通过活性氧途径下调NADPH氧化酶p47phox的表达,最终使ROS产生减少;同时,中药提取物还能降低衰老内皮细胞AT_1R,AT_2R的表达,改善内皮功能,这可能是益气活血中药延缓内皮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肉苁蓉不同炮制品对衰老大鼠抗衰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提取肉苁蓉不同炮制品提取物,备用;把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生苁蓉高、中、低剂量组、制苁蓉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予D-半乳糖建立衰老大鼠模型,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MDA、SOD、NO的含量,计算脾脏、胸腺系数;同时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及脑内mt DNA缺失情况。结果:衰老大鼠血清中MDA、NO显著升高(P<0.01),SOD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胸腺和脾脏系数有下降的趋势,脾脏发生明显病理损伤,且脑内mt DNA也出现缺失情况。肉苁蓉不同炮制品能明显降低MDA、NO(P<0.01或P<0.05)的水平,SOD有上升的趋势,且能提高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改善脾脏的病理损伤,脑内mt DNA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组也未出现缺失情况。制品肉苁蓉优于生品肉苁蓉,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肉苁蓉不同炮制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衰老及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肾化痰中药对烟熏大鼠慢支模型血清IL-2、IL-8及免疫器官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慢支模型组、气管炎咳嗽痰喘丸组、补肾化痰大剂量组、补肾化痰小剂量组及自然恢复组,采用香烟烟雾吸入法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2、IL-8的含量,并计算胸腺及脾脏的脏器系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支模型组和自然恢复组大鼠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血清IL-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胸腺的脏器系数均明显降低(P<0.05);经用补肾化痰中药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IL-8水平显著下降(P<0.01或P<0.05),胸腺的脏器系数明显升高(P<0.05),而脾脏的脏器系数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肾化痰中药对烟熏大鼠慢支模型有免疫调节作用,而单纯戒烟在短期内并不能使已经严重失调的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的活化及心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相关衰老蛋白的改变,探讨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GNC)对糖尿病小鼠心脏老化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C57BL/6雄性小鼠,SPF级,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糖组。高糖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联合喂食高脂饲料,造模成功后再次随机分为模型组,GNC低剂量组(0. 819 g·kg~(-1)),GNC高剂量组(1. 638 g·kg~(-1))及二甲双胍组(150 mg·kg~(-1))。每天1次,灌胃给药,连续9周,监测血糖变化。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正常喂养1周,为青年组。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合透射电镜(TEM)观察小鼠心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冯库萨(Von Kossa)染色判断小鼠心脏微血管钙盐沉积程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脏组织中AMPK/mTOR信号通路活化状态,以及衰老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抑癌基因p53(p53),磷酸化抑癌基因p53(p-p53)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糖显著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糖明显下降(P 0. 05,P 0. 01)。HE,TEM,Von Kossa 3个病理形态学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灶性溶解坏死,线粒体肿胀、变性、嵴断裂、空泡变,心脏微血管结构紊乱、染色不均匀、中内膜有大量钙盐沉积;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病理形态学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MP-2,p53和p-p5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 05,P 0. 01),p-肝激酶B1 (LKB1)/LKB1,p-AMPK/AMPK蛋白明显降低(P 0. 05,P 0. 01),p-mTOR/mTOR,p-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p70S6k蛋白显著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MMP-2,p53和p-p5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 05,P 0. 01),p-LKB1/LKB1,p-AMPK/AMPK蛋白明显升高(P 0. 05,P 0. 01),p-mTOR/mTOR,p-p70S6k/p70S6k蛋白明显降低(P 0. 05,P 0. 01)。结论:STZ联合高脂饲料能够诱导小鼠心脏老化,GNC能够改善糖尿病小鼠心脏老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通路探讨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血管衰老的保护作用。方法:130只雄性C57BL/6小鼠先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高糖组,高糖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并用高脂饮食连续性喂养7个月后再次随机分组,分为模型组、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低剂量组(0.819 g·kg~(-1))、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高剂量组(1.638 g·kg~(-1))及二甲双胍组(150 mg·kg~(-1)),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9周,期间检测小鼠体质量和血糖变化。给药结束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胸主动脉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胸主动脉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2A(p16),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p21),AMPK,p-AMPK,mTOR,pmTOR,肝激酶B1(LKB1),p-LKB1,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p-p70s6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降低、血糖显著升高(P0.01),在药物干预9周后,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血糖值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内膜损伤严重且有增生,中膜明显增生且排列不整齐,给药各组内膜损伤不明显,中膜少量增生,p16,p21,mTOR,p-mTOR,p70s6k,p-p70s6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AMPK,p-AMPK,LKB1,p-LKB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药物干预后,各给药组p16,p21,mTOR,p-mTOR,p70s6k,p-p70s6k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AMPK,p-AMPK,LKB1,p-LKB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高糖能够诱导小鼠主动脉衰老,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可能通过AMPK/mTOR通路改善由高糖诱导的小鼠主动脉衰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参-知母-赤芍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知母-赤芍提取物组(0. 20 g·kg-1)和美金刚组(2. 1 mg·kg-1),每组12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合并腹腔注射硝普钠的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造模后,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病理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神经元胞膜NMDAR1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IHC)检测海马NMDAR1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海马组织中NMDAR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 0. 01),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的次数显著减少(P 0. 01),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层次减少,排列紊乱、出现核固缩、神经元丢失,NMDAR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知母-赤芍提取物组,美金刚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 0. 05,P 0. 01),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 0. 05,P 0. 01),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与形态有明显改善,海马神经元NMDAR1蛋白及NMDAR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 0. 05)。结论:人参-知母-赤芍提取物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神经元NMDAR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威灵仙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10 mg·kg-1),威灵仙提取物高、低剂量组(500,250 m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ip链脲佐菌素(STZ)制备成糖尿病大鼠模型,ig给药,1次/d,连续给药12周,观察威灵仙提取物对大鼠肾功能尿素氮(BUN),血清肌酸酐(SCr),肌酸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肥大指数指标,空腹血糖(FBG),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氧化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以及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BUN,SCr,CCr,IL-6,尿白蛋白,UAER,肾肥大指数和FBG的水平明显升高,TG,TC和LDL-C的水平明显升高,HDL-C的水平明显降低,肾脏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和GSH-Px的水平明显降低,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0.01),病理组织显示肾小球基膜和肾小管增厚和膨胀;与模型组比较,威灵仙提取物明显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BUN,SCr,CCr,IL-6,尿白蛋白,UAER,肾肥大指数和FBG的水平(P0.05),降低TG,TC和LDL-C的水平(P0.05),升高HDL-C的水平(P0.05),降低肾脏MDA的含量(P0.05),升高SOD和GSH-Px的水平(P0.05),同时显著减轻了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基膜和肾小管增厚和膨胀的程度。结论:威灵仙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肾损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藜芦配伍丹参对未成熟小鼠雌激素样作用的影响,为中药十八反藜芦反丹参的配伍禁忌内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健康、出生21 d的昆明种雌性小鼠100只,随机分为10组,分别为正常组,丹参高、低剂量组(3.2,1.6 g·kg-1),阳性药雌二醇(E2)组(0.1 g·kg-1)组,丹参高、低剂量+藜芦(0.045 g·kg-1)组,E2+藜芦组,丹参高、低剂量+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组(0.005 g·kg-1),E2+ICI组,每组10只,给药7 d后分别观察小鼠子宫系数、血清中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的水平及子宫、阴道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丹参高、低剂量组均能使未成熟小鼠的子宫系数显著增加(P0.01,P0.05),血清中E2含量明显升高(P0.01),LH(P0.05)和FSH(P0.01,P0.05)的水平显著降低,还能明显促进靶器官子宫、阴道的生长发育,与E2作用相似略弱;丹参高、低剂量组配伍藜芦后,子宫系数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中E2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LH(P0.01)和FSH(P0.05,P0.01)水平明显升高,子宫和阴道的促生长发育作用减弱,与配伍ICI的作用趋势一致。同时,E2配伍藜芦后,子宫系数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E2含量明显降低(P0.01),LH和FSH水平明显升高(P0.01),子宫和阴道的促生长发育作用减弱,其作用与配伍ICI组相似。结论:丹参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藜芦具有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样作用,藜芦配伍丹参后能够妨害丹参的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大黄治疗脓毒症大鼠的分子机制。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高、中、低剂量组(150,100,50 mg·kg~(-1)),除假手术组只暴露盲肠,不进行结扎与穿孔,其余各组采用盲肠结扎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记录各组大鼠死亡情况,采用细菌16S r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检测大鼠结肠及肠系膜淋巴结、血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数量,采用q 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紧密连接相关蛋白-1(ZO-1)和闭锁蛋白(Occludin)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模型组大鼠病死率最高,不同标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和数量明显升高,ZO-1和Occlud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高、中剂量组大鼠病死率降低,大鼠不同标本的上述两细菌检出率和数量有所减低,细菌移位情况减少,大鼠结肠的ZO-1和Occlud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大黄可调控结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保护肠黏膜屏障,从而抑制脓毒症大鼠细菌移位治疗脓毒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和丹参提取物配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功构建大鼠心梗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组、丹参组、黄芪-丹参配伍组,每组8只大鼠,另设假手术组8只.术后48 h,黄芪、丹参及黄芪-丹参配伍组大鼠,均按20 mg· kg-1灌胃,其中黄芪-丹参配伍组,黄芪、丹参提取物按照1∶1配伍;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1灌胃.8周后测定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HE染色分析左心室心肌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左心室心肌胶原纤维;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蛋白激酶D1(PKD1)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黄芪组-丹参组及黄芪丹参配伍组心脏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曲线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均显著升高(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显著降低(P<0.01),与丹参组相比,黄芪丹参配伍组LVSP,±dp/dt均明显升高(P<0.05).HE染色分析,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坏死严重,成纤维细胞增多,伴有炎症细胞浸润;黄芪、丹参单体组,细胞形态略显模糊,核肥大,成纤维细胞轻度增生,炎症细胞减少;黄芪-丹参配伍组细胞形态较清晰,成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少见.Masson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心肌以胶原组织为主,各治疗组大鼠以红色心肌组织为主,间杂以胶原组织.免疫组化分析表明,模型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极其明显(P<0.01);和模型组相比,黄芪-丹参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但仍清晰可见;和黄芪、丹参单体组相比,黄芪-丹参配伍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结论:黄芪-丹参配伍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组织的病理学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心肌组织PKD1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虎杖提取物在大鼠胃及小肠中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以虎杖苷和白藜芦醇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测定灌流高、中、低剂量虎杖提取物后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二者在胃、小肠中的吸收动力学。结果:虎杖提取物在胃内吸收量与药物浓度成正比,经SPSS 17.0软件分析,低剂量组虎杖提取物中虎杖苷的吸收速率与中、高剂量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组别之间白藜芦醇吸收速率分析结果为F=609.724,P0.05。当虎杖提取物给药剂量为600 mg·L~(-1)时,虎杖苷和白藜芦醇在大鼠肠道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925,0.575 h-1;不同剂量组中虎杖苷和白藜芦醇的Ka及吸收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虎杖提取物中虎杖苷在胃内吸收具有浓度饱和现象,可能是主动吸收或易化扩散机制;而白藜芦醇在胃内的吸收率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提示其吸收机制可能是被动转运;不同质量浓度虎杖提取物对虎杖苷和白藜芦醇的肠吸收没有影响,吸收无浓度饱和现象,提示其在肠道内的吸收可能是被动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雷公藤配伍甘草对肾病综合征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通过尿液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该药对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公藤单独给药组(TPW组)和雷公藤配伍甘草给药组(TPW-GLY组)。采用UPLC-Q-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尿液样品的代谢物图谱进行模式识别及生物标记物的筛选与鉴定。结果:空白组,模型组,TPW组及TPW-GLY组的代谢轮廓有明显差异,筛选并鉴定出空白组与模型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生物标记物29个,其中受TPW-GLY组回调的生物标记物14个,受TPW组回调的生物标记物11个;TPW-GLY组和TPW组显著差异物7个,分别为N-乙酰谷氨酸,二羟基粪甾烷酸,烟尿酸,12-酮脱氧胆酸,甘油三酯(16∶0/16∶0/20∶4),泛醌Q2和1,3,7-三甲基尿酸。结论:雷公藤与甘草配伍给药后,可能通过改善肾病综合征大鼠体内的氨基酸代谢、胆汁酸代谢、脂肪及脂肪酸代谢、能量代谢及嘌呤代谢等过程,改善了疾病状态,进而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甘草炮制前后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低下模型,给予生甘草、清炒甘草、蜜炙甘草的提取液,检测免疫功能学评价指标,包括免疫器官指数、半数溶血值、溶血空斑数、脾淋巴细胞增值率、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率、耳肿胀度、碳廓清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各检测指标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各给药组(生甘草组、清炒甘草组、蜜炙甘草组)小鼠各检测指标均能增强。其中,仅蜜炙甘草组能明显增强各检测指标(P<0.05,P<0.01);与生甘草组小鼠相比,清炒甘草组能明显增强血清溶血素和抗体生成细胞、脾淋巴细胞增殖率和NK细胞活性(P<0.05,P<0.01),但对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DTH、碳廓清功能无明显影响,蜜炙甘草组能明显增强除胸腺指数的各项评价指标(P<0.05,P<0.01),但对胸腺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甘草蜜炙前后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促进作用,且蜜炙后作用更强,为蜜炙甘草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