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脑电图在癫痫外科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浩青  刘伟 《医学综述》2008,14(19):3012-3015
确定致痫灶的位置与范围是癫痫外科术前评估的目的。虽然目前尚无任何一种方法可以实现术前致痫灶的准确定位,但痫性放电是癫痫发作的病理基础,脑电图是目前探明痫性放电的临床常用检查方法。其在癫痫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癫痫的诊断、癫痫发作的分类、明确癫痫综合征尤其是致痫灶的精确定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脑电图在癫痫外科定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三维痫灶精确定位诊疗计划系统对74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术前、术中致痫灶三维精确定位,采用癫痫外科综合手术方案处理致痫灶、致痫网。结果术中64导皮层电极及8导深部电极检测证实三维痫灶精确定位诊疗计划系统定位准确可靠,随访疗效评估满意率达71.6%,总有效率达94.6%,术后正常神经功能保持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三维痫灶精确定位和癫痫外科综合手术方式是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癫痫致痫灶的定侧及定位价值.方法比较常规脑电图与视频脑电图癫痫波的检出率,分析癫痫患者发作间期、发作起始期视频脑电图及发作症状所提供的致痫灶定侧、定位的信息.结果视频脑电图对癫痫患者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常规脑电图,比较发作间期、发作起始期视频脑电图和发作时的症状,视频脑电图可为70.65%(65/92)的患者提供致痫灶的定侧信息,可为35.87%(33/92)的患者提供致痫灶的定位信息.结论视频脑电图可明显提高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致痫灶的定侧及定位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蛛网膜囊肿伴发癫痫致痫病灶的精确定位及囊肿与致痫灶的关系以改进手术方法。方法对45例蛛网膜囊肿伴发癫痫的患者,在进行影像学和电生理学检查基础上,术中皮层脑电再次监测定位,对囊肿和癫痫灶同时切除。结果癫痫灶与囊肿的关系:位于蛛网膜囊肿内侧面19例;致痫灶位于蛛网膜囊肿边缘16例;致痫灶位于囊肿远隔部位(〉2cm)8例;检测不到致痫灶2例。并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结论蛛网膜囊肿伴发癫痫患者其致痫灶和囊肿本身差异性大,单纯囊肿切除无法达到治疗癫痫的目的,术中皮层脑电监测下行蛛网膜囊肿切除术加致痫灶切除术才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痫致痫灶的定位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7年6月在该院进行术前评估并手术治疗的121例难治性癫痫病例,根据有无病灶、致痫灶部住手术效果判断分析致痫灶的定位方法 和规律.结果 12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中,与致痫灶有关的病灶主要包括海马硬化、占位性病变及血管畸形等,手术有效率为96.4%;致痫灶与病灶无关或无病灶的病例手术有效率为94.7%,术后病理证实多为皮层发育不良、小的胶质增生灶以及影像尚不能发现的海马硬化.结论 视频脑电图(VEEG)和核磁共振(MRJ)是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的常规检查,合理地选择性应用脑磁图(ME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是致痫灶定位的合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三维痫灶精确定位诊疗计划系统对74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术前,术中致痫灶三维精确定位,采用癫痫外科综合手术方案处理致痫灶,致痫网。结果 术中64导皮层电极及8导深部电极检测证实三维痫灶精确定位诊疗计划系统定位准确可靠,随访疗效评估满意率达71.6%,总有效率达94.6%,术后正常神经功能保持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三维痫精确定位和癫痫外科综合手术方式是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顽固性癫痫致痫灶的综合定位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痫致痫灶定位方法和术式选择。方法综合运用神经影像学、脑电图和SPECT等方法,对23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致痫灶定位和外科手术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23例患者中,致痫灶定位VEEG与ECoG一致者19例,占82.6%;MRI与ECoG一致者16例,占69.7%;SPECT与ECoG一致者5例,达100%。采用癫痫灶切除、前颞叶切除加杏仁核和大部分海马切除,低功率皮层热灼等多种术式联合治疗,经0.5~2.3年的随访,满意8例,显著改善7例,良好5例,效差3例,总有效率为87.0%。结论对于顽固性癫痫,多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准确定位致痫灶,多种术式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I正)占癫痫总数的60—70%,其中大部分为药物难治性癫痫,通过手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治愈,但致痫灶的定位是手术效果好坏的关键。虽然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MRI检查为致痫灶的定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仍有一大部分TLE病例尤其是MRI阴性者难以进行致痫灶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颅内电极脑电监测定位致癫痫灶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颅内埋置电极脑电图(iEEG)监测定位致痫灶的意义和安全性。方法头皮脑电图(sEEG)监测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癫痫患者27倒。采用颅内硬膜下和/或脑内电极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根据术中癫痫放电的表现,术后病理结果,疗效和脑电图复查结果分析颅内电极脑电监测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18例埋置硬膜下电极,7例联合应用硬膜下电极和深度电极,2例埋置深部电极,颅内电极埋置1—6d,平均3.1d,脑电监测24—140h,平均70h。根据癫痫发作初始期iEEG23例患者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无颅内出血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那些无创检查不能明确致痫灶的患者iEEG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18F-FDG PET-CT脑显像与EEG对颞叶癫痫灶术前定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神经外科癫痫中心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的患者152例,所有患者术前行18F-FDG PET-CT脑显像、长程/视频EEG检查,其中29例定位仍不确切者行颅内电极EEG检查,手术切除组织术后送病理检查,比较结果。结果 (1)本组152例患者PET-CT脑显像定位致痫灶的准确率为80.92%(123/152),长程或视频EEG定位致痫灶准确率为43.42%(66/152),两种检查方法定位致痫灶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P〈0.01);(2)本组29例患者颅内电极EEG定位致痫灶准确率为100%。结论发作间期18F-FDG PET-CT脑显像定位致痫灶灵敏、有效,其价值优于长程/视频EEG;18F-FDG PET-CT脑显像对颅内电极埋置有指导价值,两者联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致痫灶定位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联合应用三维痫灶精确定位诊疗计划系统及影象学检查对338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术前、术中致痫灶三维精确定位,采用癫痫微创外科技术(多处软膜下扇形横切术、胼胝体前部潜行切开术、选择性前颞叶切除术、神经导航下显微病灶切除术)切除致痫灶、阻断传导纤维以治疗顽固性癫痫。结果将术前定位结果与术中64导皮层电极及8导深部电极检测结果相比较,证实术前定位准确可靠;必要的影象学检查有助于痫灶定性定位诊断及治疗方案设计;随访疗效评估总有效率达98.1%,其中疗效III级以上达74.8%;术后正常神经功能保护良好,无明显后遗症。结论联合应用三维痫灶精确定位诊疗计划系统和影象学检查,对致痫灶定位准确;癫痫微创外科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电图和功能磁共振成像(EEG-fMRI)同步联合技术在颞叶癫痫致痫灶时间和空间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有病灶性的颞叶癫痫患者,手术前均接受EEG-fMRI检查,手术中采用皮层电极和深部电极描记,确定致痫灶的真实位置和范围,并与EEG-fMRI方法所确定的致痫灶位置和范围进行比较。结果:7例二者所确定的致痫灶位置和范围完全相同,10例所确定的致痫灶中心位置相同,但其中9例同步EEG-fMRI范围较大,1例皮层电极和深层电极范围较大。结论:EEG-fMRI是一种无创的结合时间和空间信息的定位方法,可以在fMRI影像上直观了解致痫灶的位置和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联合应用三维痫灶精确定位诊疗计划系统及影象学检查对338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术前、术中致痫灶三维精确定位,采用癫痫微创外科技术(多处软膜下扇形横切术、胼胝体前部潜行切开术、选择性前颞叶切除术、神经导航下显微病灶切除术)切除致痫灶、阻断传导纤维以治疗顽固性癫痫。结果 将术前定位结果与术中64导皮层电极及8导深部电极检测结果相比较,证实术前定位准确可靠;必要的影象学检查有助于痫灶定性定位诊断及治疗方案设计;随访疗效评估总有效率达98.1%,其中疗效Ⅲ级以上达74.8%;术后正常神经功能保护良好,无明显后遗症。结论 联合应用三维痫灶精确定位诊疗计划系统和影象学检查,对致痫灶定位准确;癫痫微创外科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与术中头皮与皮层脑电监测不同脑叶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对29例将进行癫痫灶切除术的患者,术前进行1-2周头皮视频脑电监测(V-EEG),捕捉其临床发作与发作前有定位价值的脑电活动,根据头皮脑电监测结果与MRI异常提示放置颅内电极(皮层与深部电极),然后再捕捉至少3次临床发作与其脑异常放电后进行手术。结果 29例患者中,头皮脑电能够定位额叶致痫灶的概率为84.2%,Kappa值为-0.02,可靠性较低;而头皮脑电能够真正定位颞叶致痫灶的概率为93.3%,其Kappa值为0.5,可靠性高。其中3例顶-枕叶癫痫,头皮脑电异常放电区域与皮层电极大致相符。术后经过至少1年的随访,根据Engel’s癫痫术后结果分类,10例颞叶致痫灶切除术后Ⅰ级者8例(80%),Ⅱ级者2例(20%);16例额叶致痫灶切除术后Ⅰ级者8例(50%),Ⅱ级者5例(31.2%),Ⅲ级者3例(18.8%);3例顶-枕叶致痫灶癫痫患者术后均为Ⅰ级。结论在颞叶致痫灶的癫痫患者通过术前头皮视频脑电监测来定位致痫灶的准确率较额叶致痫灶患者高,枕叶癫痫尤其合并影像学异常者,头皮脑电监测定位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的术前致痫灶定侧与定位、术中致痫灶定位和多种手术方式的组合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其中有16例还行发作间期单光子发射计算体层摄影(SPECT),5例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所有病例均在皮层脑电监护系统(EcoG)及深部电极监测下行手术。手术方式以切除致痫灶为主。结果 46例患者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消失,73例发作显著改善.22例改善较好,15例改善较差,6例发作无改善,同时提示在难治性癫痫中,颞叶癫痫手术总体效果最好,额叶或其他局灶性癫痫次之,多灶性及广泛性癫痫总体效果比前两类差。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手术前应准确定位致痫灶,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颞叶癫痫患者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颞叶癫痫是癫痫中最常见的一种,且多为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癫痫,若手术切除致痫灶,破坏异常放电环路,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故对颞叶癫痫患者进行正确的致痫灶定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癫痫手术前致痫灶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给予癫痫组与对照组静脉应用大剂量纳洛酮,通过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技术,观察受试对象的脑电图变化。结果癫痫组脑电图明显异常,两组脑电图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x2=25.62,P〈0.01)。结论纳洛酮诱发癫痫结合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技术能准确定位致痫灶,为癫痫外科手术定位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视频脑电图(V-EEG)应用于癫痫患者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均经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确认致痫灶位置。比较术前MRI、V-EEG及二者联合定位致痫灶准确性差异,分析不同定位诊断情况预后效果(6个月时Engel分级)区别。结果 MRI联合V-EEG定位诊断致痫灶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MRI或V-EE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诊断获得准确诊断患者术后6个月时Engel分级明显低于漏诊/误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联合V-EEG有助于提高癫痫患者术前致痫灶的定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额叶癫痫临床和术前各项辅助检查资料,结合术中脑电监测及手术疗效来评价致痫灶的定位及对手术的指导.方法 2005至2009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对23例额叶癫痫患者行AEEG、VEEG检测和头MRI检查,其中17例行发作问期18F-FDG-PET-CT检查,11例行MEG检查,2例行功能磁共振检查(fMRI),10例行手术治疗并行术中ECoG及DEEG监测.分析临床发作特征及各种检查对致痫灶定位的价值,比较EEG和MEG痫性放电与致痫病灶的一致性,对额叶致痫灶的部位、手术方式及术后转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发作的症状、发作间期EEG、发作期EEG、MRI和PET-CT检查有致痫灶定位意义的结果分别为56.52%、56.52%、60.87%、54.55%和94.12%,各项结果一致时对定位有帮助;MEG比EEG的定位更精确;术中ECoG及DEEG监测对手术治疗的范围有指导意义.结论 额叶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应坚持综合检查评估定位方法,手术疗效取决于术前定位的准确性及致痈灶能否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额叶癫痫的临床发作的症状学特征及脑电图特点, 探讨额叶癫痫的病灶定位及手术治疗。方法对30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长程监测, 并对其中12例患者施行颅内皮质电极记录脑电图。分析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定位致痫灶, 行手术切除。术中采用脑皮质电极(ECoG) 探测定位,选用或联用胼胝体切开术(CCS),局部痫灶切除及多软膜下横纤维切断(MST) 。结果额叶癫痫的发作临床症状学表现与癫痫病灶有临床关联,结合VEEG监测可发现特征性脑电活动,颅内电极记录可进一步精确定位致痫病灶,30 例额叶癫痫患者经上述2~3种方法联合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疗效满意。结论观察临床症状学及颅内电极记录有助于揭示其脑电活动变化。对于难治疗性额叶癫痫, 准确定位致痫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