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索跟骨定量超声 ( QU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骨科门诊自愿受试者进行 QUS测值及髋关节 X线摄片 ,由同一名放射专家行 Singh指数分级 ,随机取 48例 QUS主要参数及据 X线评估的 Singh指数 ,采用 SPSS软件作统计学处理 ,分析 QUS主要参数与 Singh指数的相关性 ,并建立判别方程 ,由 QUS的主要参数宽带超声衰减 ( BUA)、劲度指数 ( STI)及超声速率 ( SOS)求出 Singh指数。结果 :QUS主要参数中 ,BUA与Singh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 r =0 .85 7,P <0 .0 0 1 ) ,STI与 Singh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 r =0 .80 8,P <0 .0 0 1 ) ,而SOS与 Singh指数无显著相关性 ( r =-0 .2 2 9,P >0 .0 5 )。判别方程为 :F1 ( 1 ) =-2 40 7.3 3 5 +1 0 .999× BUA+3 .0 83× SOS-7.71 5× STI;F2 ( 2 ) =-2 3 99.92 6+1 0 .85 6× BUA+3 .0 78× SOS-7.60 5× STI;F3( 3 ) =-2 3 60 .5 1 2 +1 1 .1 1 7× BUA+3 .0 46× SOS-7.61 8× STI;F4 ( 4 ) =-2 3 3 7.466+1 1 .1 79× BUA+3 .0 2 5× SOS-7.5 1 3× STI;F5( 5 ) =-2 3 1 0 .60 3 +1 1 .2 2 7×BUA+3 .0 0 3× SOS-7.441×STI;F6 ( 6) =-2 3 1 7.5 0 0 +1 1 .2 2 9× BUA+2 .999× SOS-7.3 1 4× STI。结论 :QUS评价骨质量具有量化评估、省时、省钱、无辐射危害等优点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定量超声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骨量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跟骨超声仪测量早期RA病人30例及与其相匹配的健康人30例的双足跟骨,主要诊断参数包括宽带超声振幅衰减(BUA)、超声传导速度(SOS)和超声硬度指数(STI),对两组的测量参数进行比较,并同时分析RA者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RA组BUA和STI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而SOS和OP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左右跟骨的BUA、SOS及ST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病人中活动组BUA及STI值显著低于非活动组(均P(0.01),SOS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跟骨定量超声BUA测值减低可反映早期RA骨量丢失的程度及评价疾病的活动性。STI作为骨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对早期RA病人的骨量丢失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藏族女性跟骨超声参数变化规律以及骨质疏松发病率。方法 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了208例正常藏族女性右跟骨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骨硬度指数。结果 藏族女性跟骨峰值骨量出现在30~39岁。40岁以后各组与峰值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40岁以后3组骨质疏松发病率分别为11.76%、22.58%和34.09%。反映增龄性改变BUA最敏感;骨质疏松检出率BUA与STI相同,均大于SOS。结论 跟骨定量超声三种参数均可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检测,BUA反映骨量增龄性改变和OP发病率最敏感。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代谢生化指标与定量超声测值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骨代谢指标在诊断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OP)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骨科门诊自愿受试者进行跟骨定量超声 (Quantitativeultrasound ,QUS)测值并用酶联免疫法 (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测定血中骨钙素 (BoneGlaprotein ,BGP)与吡啶酚 (Pyridinium ,PYD)。随机取绝经后女性 5 1例作为研究对象 ,据QUS值分成骨量正常组 (18例 )、骨量减少组 (18例 )与骨质疏松组 (15例 ) ,采用SPSS软件对QUS相关值及作为骨代谢指标的BGP、PYD值进行数据处理 ,分析QUS测定值与骨代谢指标在骨质疏松中的相关性。结果 :3组年龄分别为 5 9.4 4± 6 .5 1、6 0 .88± 7.2 9、6 2 .0 9± 5 .87岁 ,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 >0 .0 5 )。OP组和骨量减少组的BGP、PYD均值均高于骨量正常组 (P <0 .0 5 ) ,其中OP组的PYD均值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 (P <0 .0 1)。QUS中的宽波段超声衰减 (Broadbandultasoundattenuation ,BUN )值、骨硬度指数 (Stiffness ,STI)与BGP、PYD值均呈负相关 (P <0 .0 5 ) ,超声声速 (Soundofspeed ,SOS)与PYD呈负相关 (P <0 .0 5 ) ,而与BGP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BGP、PYD作为骨代谢生化指标 ,反映骨代谢的重建状态 ,在绝经后女性OP症中 ,其值升高提示为高转换型OP。因此对  相似文献   

5.
刘岷  骈林萍  王元元 《重庆医学》2012,41(24):2484-2485
目的评价骨定量超声(QU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随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38例,分别测定其肺功能、圣乔治量表评分(SGRQ)、6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MMRC)指数,并借助QUS的方法,测定COPD患者的跟骨宽带超声振幅衰减(BUA)、超声声速(SOS)、骨硬度指数(STI),比较与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活动能力、呼吸困难等方面的相关性。结果患者BUA、SOS、STI与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6MWD、MMRC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正相关(r=0.298~0.668);而与患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437~-0.674)。结论 QUS技术可以用于COPD患者骨质疏松的病情评估,并可以预测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定量超声法与双能X线吸收法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琼  杨欣  何农  杨军  任幼军  李静 《中国医刊》2007,42(3):50-52
目的 探讨定量超声法(QUS)与双能X线吸收法(DEXA)相比,诊断骨质疏松症(OP)的敏感性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对344名健康女性测量右跟骨的强度指数(STI);随机选出其中163名同时测量L1-4、股骨近端BMD,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STI的骨峰值出现在20~29岁,并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STI与腰椎、股骨近端BMD的相关系数为r=0.435~0.51;QUS与DEXA相比,诊断骨质异常(包括骨质疏松及低骨量)的灵敏度为47.4%~54.2%,特异度为69.7%~80.3%。结论 QUS测量STI与DEXA测量BMD相比,相关关系为中等,诊断OP的敏感性一般,特异性尚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接受康复治疗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动态骨量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近期进行加压螺钉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65例,入选对象分别在术后不同时间接受了,康复干预治疗,同时进行跟骨定量超声(QUS)检查和骨折愈合时间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BUA、SOS和STI等指标无明显区别.与术前结果比较,早期干预组术后1和6个月时BUA、SOS和STI等指标略有下降,但无明显区别(P均>0.05),而对照组1和6个月BUA、SOS和STI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同时上述各指标也明显低于早期干预组同期检查结果(P均<0.01~0.05).早期干预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6.82±5.71)周,明显短于对照组(18.50±7.26)周(t=2.075;P<0.05).结论:尽早开始康复干预治疗可明显减少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骨量丢失及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性跟骨骨超声衰减值(BUA)与脂代谢、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了解男性骨质疏松的代谢性危险因素。方法对110名男性应用超声骨密度测量仪测量跟骨骨超声衰减值,同时检测血脂、血糖、肝肾功、脂肪肝等指标。结果血脂的各个亚组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BUA呈负相关(r=-0.17,P=0.001),血脂的其他亚组分及脂肪肝与BUA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对于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高LDL—C水平可能是其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Graves病骨超声测量和骨代 谢状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勤  吴桐  王汝莲  蒲琳  李伟 《四川医学》2001,22(11):1033-1034
目的:测定Graves病患者跟骨超声声速(SOS)、超声振幅衰减(BUA)以及骨代谢生化指标,了解Graves病中骨质疏松占比例,同时证明骨质疏松是属于高转换,对骨质疏松治疗有借鉴作用。方法:应用法国UBIS3000型超声波骨质测定仪测定68例Graves病患者,40例健康人右跟骨SOS、BUA,同时测定血清骨钙素(BGP)及酸性磷酸酶(ACP)的水平。结果:Graves病患者SOS及BUA低于健康人组(P<0.01)骨钙素,酸性磷酸酶高于健康人组(P<0.01)且与SOS、BUA呈明显负相关,FT3与骨转换指标呈正相关,而与SOS呈负相关,并提出Graves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9.4%。结论:Graves病患者存在高转换型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定量超声骨质测量仪 ,探讨妇女骨质变化规律 ,为骨质疏松 (OP)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DMS公司UBIS5 0 0 0型超声骨密度 /骨质量测量仪对广州地区 4 1 1例妇女进行跟骨骨质测量及评估。结果 :本组资料各参数中 ,BUA值及T值在绝经期呈急剧递减 (P <0 0 1或P <0 0 5 ) ,而绝经后早期下降相对平缓 (P >0 0 5 ) ,但老年期开始又呈明显递减 (P <0 0 1或P <0 0 5 )。SOS值在骨峰值出现后随年龄增加而有规律地递减 ,进入绝经期后呈急剧递减 (P <0 0 1 ) ,但 81岁以上时则下降不再显著 (P >0 0 5 )。STI值在绝经期开始即急剧递减(P <0 0 1 ) ,且下降幅度较大、敏感、直观。结论 :定量超声骨质测量仪不仅可以提供反映骨量的指标 ,而且可以对骨结构进行评估 ,无辐射、成本低廉、操作方便 ,在骨质疏松的诊断、妇女及老年人保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儿脏器重量与胎儿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213例受精龄为13 ̄38周正常胎儿的心、脾重量及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调查了荷泽医专一年级大学生244人(男159,女85)的身高、体重、胸围、最大胸围和腹围,并计算了有关指数,依其指数大小做了体型分类和体质分型。调查结果表明:1.身高、胸围、体重、最大胸围和腹围男均大于女,性差明显。2.体型分类,男廋长型占50.49%,中间型占48.1%,矮胖型仅占0.63%;女瘦长型占41.18%,中间型占58.5%,无矮胖型。3.体质分型,男性强占11.32%,好占18.24%,中等占53.46%,弱占16.89%,女性强占2.35%,好占31.77%,中等占45.88%,弱占20.00%。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小儿结核性脑膜炎130例,其中误诊20例,误诊率为15.4%。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6例,病毒性脑炎5例,手足搐搦症3例,不明热6例。误诊主要原因为中枢神经症状不明显,小婴儿症状表现特殊,脑脊液改变不典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的方法 ,并建立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方法应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制作犬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然后,实施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即行脾切除后,保留贲门周围血管、食管曲张静脉及迷走神经,从根部离断胃冠状静脉等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胃静脉血管,使胃的静脉血流经门奇间的交通支血管进入体循环。将已形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于开腹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测量门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3周末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犬模型均存活。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与开腹后相比,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F=7.386,q=3.503、3.121,P<0.05);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亦显著下降(F=8.026,q=3.661、3.240,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t=0.268~1.325,P>0.05)。结论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存活率高,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有助于研究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