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节段撞击能量与几何参数、几何参数变化与生物力学的相互关系,为评判脊柱损伤程度及稳定性变化提供相应的客观标准,为治疗中采取适宜的生物力学方法提供确切的实验依据。材料和方法 对18例新鲜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进行不同能量的撞击,复制成不同损伤程度的L1椎体爆裂骨折模型。结合脊柱三维稳定性测试,进行椎体几何参数及生物力学分析。结果 低能量撞击使节段出现结构“松驰”的现象,椎体几何参数仅角度参数部分出现变化(P<0.05),表明椎间松驰、椎体无明显破坏。中、高能量撞击使椎体几何参数发生明显变化,中能量组后伸位时前椎体高(AVH)、畸形率(DR)可基本恢复正常,而后椎体高(PVH)和椎体直径(VD)不能恢复正常(P<0.05);高能量组AVH和DR后伸时也可恢复到正常,然而,PVH和VD与正常相差更加明显(P<0.01)。牵伸作用后,中、高能量组除VD外,其余线性和角度参数都能基本恢复至正常,表明牵伸能使椎体得到较好复位。结论 AVH、DR和角度参数可作为判断脊柱稳定性的指标;而PVH、后单位高(PUH)不到正常的85%时,预示着损伤节段结构的严重破坏,为重度爆裂粉碎骨折。牵伸力是满足椎体几何参数恢复的有效生物力学方法。重度爆裂骨折的后伸复位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A组)和C-JAWS颈椎压力固定器(B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8-2013-01采用颈前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术的35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获得随访13~24个月,平均18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影像学表现和术后3 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C-JAWS颈椎压力固定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失血量少、术野清晰、创伤小,Zero-P可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C-JAWS颈椎压力固定器手术时间更短、操作更简便,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 目的 探索具有最佳抗骨质疏松作用的他汀药物种类和药物剂量,为进一步的研究他汀药物同时发挥抗骨质疏松和调脂作用提供基础。 方法 40只12月龄新西兰白兔通过双侧卵巢切除和泼尼松龙诱导8周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NS)组,瑞舒伐他汀(RSV)组,辛伐他汀(Sim)组,阿仑膦酸钠片(ALN)组。RSV组和Sim组按药物剂量梯度20、40、60、80、100(mg/kg.d)分为5小组。在第0、8、12、24、36周末测量白兔股骨骨密度(BMD)和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值。 结果 8周末白兔BMD较0周时明显降低(P<0.05)。RSV组、Sim组比NS组BMD、BGP水平明显升高,TRACP-5b水平显著降低(P<0.01),并且RSV组与ALN组指标水平接近(P>0.05)。RSV组内中以60mg/kg.d喂养时,BMD、BGP较其他组明显升高。结论 他汀类药物具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效果接近唑来膦酸;亲水性瑞舒伐他汀比疏水性他汀药物更有作用;并且剂量在60mg/kg.d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9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予以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予以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VAS法、OD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法、ODI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有所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予以1年有效随访,研究组1级融合率为93.33%(42/45),与对照组[86.67%(39/4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可获得理想疗效,但前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更低。  相似文献   
5.
软骨修复组织蛋白多糖代谢与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可改善骨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软骨的代谢,作者前期的实验也证明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能提高软骨修复组织的质量。实验进一步观察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软骨修复组织蛋白多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1999-06/2002-02在南方医科大学完成。①实验分组:取雄性新西兰兔24只,8月龄,体质量(2.5±0.2)kg。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组和S-甲基异硫脲组,每组8只。②实验方法:将大白兔双侧股骨髁间关节面造成全层软骨缺损,对照组:软骨缺损不充填任何物质;骨形态发生蛋白组:缺损用骨形态发生蛋白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充填;S-甲基异硫脲组:缺损应用胶原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充填,术后按5mg/(kg·12h)皮下注射S-甲基异硫脲。术后1年麻醉后处死动物。③实验评估:应用组织切片番红O-快绿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按照染色百分率、平均灰度(平均染色程度)和染色厚度(软骨厚度)指标来检测糖胺聚糖含量;应用Na235SO4掺入法检测软骨修复组织蛋白多糖合成。结果:纳入新西兰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1年,对照组几乎无红色染色区域;骨形态发生蛋白组可见到少量的不均匀红色区域;S-甲基异硫脲组可见到较多均匀一致的红色染色区域。②S-甲基异硫脲组软骨修复组织番红O染色百分率为89.28%,明显高于骨形态发生蛋白组36.54%和对照组13.4%,S-甲基异硫脲组修复组织番红O-快绿染色平均灰度值134.5,分别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组平均灰度值56.8的2.5倍,为对照组26.4的7倍。软骨平均厚度S-甲基异硫脲组1.75cm分别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组0.76cm和对照组0.25cm的2倍和6倍。③Na235SO4掺入法结果显示,S-甲基异硫脲组[35S]摄入量明显高于骨形态发生蛋白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S-甲基异硫脲的应用能明显增加软骨修复组织糖胺聚糖含量和蛋白多糖合成,对于软骨修复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采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单开门Arch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41例颈椎管狭窄症随机分为2组,21例实施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单开门Arch钢板内固定(A组),20例实施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结果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明显轴性发生率、颈曲角度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Arch钢板内固定可有效改善颈椎管狭窄症的神经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体研究CITED1在骨代谢即成骨/破骨平衡中的调节作用,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方法利用野生型小鼠(WT小鼠)和构建的CITED1基因敲除小鼠(KO小鼠),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量测量WT小鼠和KO小鼠股骨长度、骨量和骨皮质以及骨松质厚度等骨骼表型。用ELISA检测骨代谢的血液学相关指标。用RT-qPCR检测骨标志基因的表达,从分子水平探究骨代谢改变的原因。结果 KO小鼠颅骨成骨细胞中CITED1表达极少,表明敲除成功。KO小鼠股骨长度、骨量和骨皮质以及骨松质厚度显著高于WT小鼠。KO小鼠外周血血清中I型原胶原肽(P1NP)、骨钙素(OC)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浓度均显著高于WT小鼠,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浓度显著低于WT小鼠。RT-qPCR结果显示,KO小鼠颅骨成骨细胞中OC和BALP基因表达较WT小鼠显著增加(P<0. 001);同时,KO小鼠颅骨成骨细胞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表达较WT小鼠显著降低(P<0. 05)。结论小鼠CITED1敲除后可以通过上调OC和BALP基因表达,下调TRAP基因的表达,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SD大鼠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不同时间段骨痂局部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了解TGF-β在增强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纯种SD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每组40只)单纯四肢骨折组(对照组)与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实验组)(每组40只),两组均利用逆转录PCR基因扩增技术对骨折后l、2、3、4周骨痂局部TGF-β基因表达的改变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骨折后1周TGF-β的基因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后3周其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F-β基因表达均在骨折后2周达到峰值,峰值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骨痂局部TGF-β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表明,TGF-β基因参与了增强的骨折愈合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Kocher-Langenbeck(简称K-L)入路中臀上动脉深下支、坐骨神经及髋臼后柱切面解剖特点,为安全放置重建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后柱骨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常国人骨盆标本17具34侧,以K-L入路显露髋臼后柱,观测臀上动脉深下支及坐骨神经的移动范围,以后柱长轴为参考予髋臼后柱切片,对各切面进行观测。结果臀上动脉深下支主干长度(52.56±3.48)mm,起始直径(2.44±0.28)mm;伸膝位时,坐骨神经在切断外旋肌群后可水平移位(6.58±2.12)mm;后柱横切面为底角约56.6°~62.4°的等腰三角形。临床应用1例,采用K-L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疗效满意。结论臀上动脉深下支需在放置后柱重建钢板前探查处理;坐骨神经在切断外旋肌群后仍与后柱关系密切,手术过程容易伤及;后柱髋臼区切面按锐角等腰三角形处理,可帮助判断安全钉道的角度及深度。  相似文献   
10.
Apoptosis is involved in reconstruction of tissue during repair of wound.Also,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ormation of hypertrophic scar(HS) and keloma[1].Pathological scar will developed without apoptosis or regulation of apoptosis. Voluntary disappear of HS was related to apoptosis of fibroblasts[2].So, inhibition of apoptosis of fibroblasts was considered as a new method for preventing formation of HS.Low-density He-Ne laser was used as induction factor of cell apoptosis. It is the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