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综合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的X射线表现及骨密度,以明确骨质疏松症的早期、正确诊断的方法,指导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先将47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生理年龄预诊法进行分组,然后根据胸椎和腰椎的X射线照片及跟骨骨密度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各指标在诊断骨质疏松中的价值。结果X射线胸腰椎照片见骨小梁进行性减少;各组骨密度值呈持续性下降,与健康年轻人骨峰值的对照值超声振幅衰减平均值(T值)<2.5SD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06,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要结合性别、年龄、临床症状、X射线及骨密度检查等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跟骨定量超声骨质测量中各参数与骨密度及形态计量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4-01/2005-12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三院骨科小腿以上截肢患者38例,将其跟骨定量超声测定的超声振幅衰减平均值与健康青年人骨峰值进行比较,>-2.5 SD者为骨量正常组(12例),<-2.5 SD者为骨质疏松组(26例)。分别进行跟骨定量超声、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及骨形态计量学测量,应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跟骨定量超声测定中各参数与骨密度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8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骨质疏松组跟骨超声振幅衰减平均值和骨硬度指数值均小于骨量正常组(P<0.01)。②骨量正常组跟骨骨密度值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352±16),(233±14)mg/cm2,P<0.01]。③骨量正常组跟骨平均骨小梁间距或弥散度低于骨质疏松组而松质骨体积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④超声振幅衰减平均值和骨硬度指数与骨密度呈直线正相关(r=0.814,0.326,P<0.01,0.05)。⑤超声传播速度与骨小梁游离末端、平均骨小梁间距呈直线负相关(r=-0.688,-0.712,P<0.01),与小梁间连点数、松质骨体积呈直线正相关(r=0.672,0.794,P<0.01);骨硬度指数与平均骨小梁间距呈直线负相关(r=-0.358,P<0.05),与松质骨体积呈直线正相关(r=0.513,P<0.01)。结论:跟骨定量超声测量中,超声振幅衰减平均值能较好地反映骨的密度,超声传播速度能较好地反映骨的质量,而骨硬度指数能较综合地反映骨强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填充物聚甲基丙烯酸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和锶羟磷灰石(strontium-contained hydroxyapatitecement,SrHAC)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选择单椎体骨折患者49例,其中男19例,女30例,随机分成2组,PMMA组26例,SrHAC组23例,对填充物注入量、术中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术后填充物渗漏、疼痛改善、临床效果、影像学征象等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PMMA组平均注入量为(2.82±0.39)mL,SrHAC组平均注入量为(3.75±0.5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rHAC组注入填充物时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稳定。PMMA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评分由术前平均的(7.0±0.8)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7±0.4)分;SrHAC组术前平均为(7.2±1.0)分,末次随访降为(1.8±0.5)分。两组组内比较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临床效果SC法评价,优良率:PMMA组为84.6%、SrHAC组为8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均无继续塌陷征象。随访达1年以上的SrHAC组见填充物开始降解。【结论】应用两种填充剂行PVP均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4.
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方法 取4具新鲜冷藏的人尸体腰骶椎、骨盆标本,依次实施3种固定术式:(1)髂骨翼拉力螺钉;(2)L5~S1椎弓根钉棒系统;(3)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连接系统.对上述试件分别与无固定组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同时还对22例应用髂骨钉行腰骶骨盆固定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最好,各种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均明显减少,与无固定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结论 应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是维持腰骶骨盆间稳定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慢性膝关节前外侧旋转不稳定采用前叉交韧外侧副韧带修复和半腱增强前交叉韧带及外侧副韧带术的外科技术和疗效。方法:上述方法治疗6例膝关节前外侧旋转不稳定患者。结果:经随访5-58个月,按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功能评分方法,优2例、良3例,尚可1例。结论:主张手术治疗,手术疗效满意,其成功的关键在于:①早期手术;②术中尽量做到等长重建,缝合张力适中患膝位置正确。③外侧副韧带要同时修复;④术后正确的外固定及秩序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区妇女跟骨定量超声骨质测量30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妇女骨质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法国DMS公司UBIS5000型超声骨密度/骨质量测量仪对广州地区308例妇女进行跟骨骨质测量及评估。结果本组资料各参数中,超声振幅衰减平均值在绝经期由(66.9±5.6)dB/MHz急剧降至(65.0±4.5)dB/MHz(P<0.01),而绝经后早期下降相对平缓(P>0.05),但老年期开始又呈明显递减(P<0.01)。超声传播速度值在骨峰值出现后随年龄增加而有规律地递减,进入绝经期后呈急剧递减(P<0.01),但81岁以上时则下降不再显著(P>0.05)。骨硬度指数值在绝经期开始即急剧递减(P<0.01),且下降幅度较大、敏感、直观。结论定量超声骨质测量仪不仅可以提供反映骨量的指标,而且可以对骨结构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两种填充物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聚甲基丙烯酸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和锶羟磷灰石(strontium-containedhydroxyapatitece-ment,SrHAC)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应用。方法单椎体骨折29例,其中PMMA组16例,SrHAC组13例,对填充物注入量、术中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术后疼痛、临床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PMMA组平均注入量为(2.82±0.39)ml,SrHAC组为(3.75±0.52)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SrHAC组注入填充物时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稳定。两组VAS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临床效果SC评价,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rHAC是除PMMA外另一种可供选择的PVP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8.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防治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预防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方法 对 15 0例患者的患肢局部情况进行观察与护理 ,,给患者进行相关医学知识的宣教。结果 其中 138例 (占 92 % )患者未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 ;12例 (占 12 % )出现骨筋膜室综合症 ,11例患者通过临床观察 ,及时手术而治愈 ;1例患者因延误手术时机而行截肢术。结论 加强患肢局部早期观察与护理、进行相关医学知识的宣教 ,是预防骨筋膜室综合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定量超声骨质测量仪 ,探讨妇女骨质变化规律 ,为骨质疏松 (OP)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DMS公司UBIS5 0 0 0型超声骨密度 /骨质量测量仪对广州地区 4 1 1例妇女进行跟骨骨质测量及评估。结果 :本组资料各参数中 ,BUA值及T值在绝经期呈急剧递减 (P <0 0 1或P <0 0 5 ) ,而绝经后早期下降相对平缓 (P >0 0 5 ) ,但老年期开始又呈明显递减 (P <0 0 1或P <0 0 5 )。SOS值在骨峰值出现后随年龄增加而有规律地递减 ,进入绝经期后呈急剧递减 (P <0 0 1 ) ,但 81岁以上时则下降不再显著 (P >0 0 5 )。STI值在绝经期开始即急剧递减(P <0 0 1 ) ,且下降幅度较大、敏感、直观。结论 :定量超声骨质测量仪不仅可以提供反映骨量的指标 ,而且可以对骨结构进行评估 ,无辐射、成本低廉、操作方便 ,在骨质疏松的诊断、妇女及老年人保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进钉部位、进钉方向及临床应用效果,对11例应用髂骨钉及腰骶椎弓根钉技术维持腰骶骨盆间稳定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双下肢感觉、运动及步态情况,常规摄X线片,进行CT扫描。结果11例患者均无术后双下肢感觉、运动减退。X线片显示腰骶骨盆间位置正常,内固定在位,随访3个月以上步态无异常。X线片及CT扫描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融合良好,认为应用髂骨钉及腰骶椎弓根钉技术维持腰骶骨盆间的稳定,临床适应证较多,只要术中正确选择髂骨钉的进钉点及打入方向,选择优质高强度的钉棒系统,髂骨钉是腰骶骨盆固定中较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