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沙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新疆产沙戟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伞形花内酯(Ⅰ),七叶内酯(Ⅱ),东莨菪素(Ⅲ),秦皮素(Ⅳ),鼠李素(Ⅴ),槲皮苷(Ⅵ),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Ⅶ),秦皮苷(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Ⅸ),山柰酚-3-O-β-D-芦丁糖苷(Ⅹ),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Ⅺ)和芦丁(Ⅻ)。结论上述化合物均首次从沙戟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老鼠簕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老鼠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1),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2),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3),尿苷(4),尿嘧啶(5)。结论:1,4和5为首次从老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乌饭树叶黄酮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乌饭树叶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 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乌饭树叶中黄酮苷类成分,采用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 -7- O-<>β- D- 葡萄糖苷 (1) ,欧槲寄生苷乙 (2) ,柯伊利素 -7- O-(6'- O- 对羟基肉桂酰 )-<>β- D- 葡萄糖苷 (3) ,槲皮素 -3- O-<>β- D- 葡萄糖醛酸甲酯苷 (4) ,异鼠李素 -3- O-<>β- D- 葡萄糖苷 ( 5 ) ,槲皮素 -3- O-α-L- 鼠李糖苷 ( 6 ) ,槲皮素 -3- O- α-L- 阿拉伯糖苷 ( 7 ) ,牡荆素 (8) ,槲皮素 -3- O-<>β- D- 半乳糖苷 (9) ,荭草素 (10) ,异荭草素 (11) ,槲皮素 -3- O-<>β- D- 葡萄糖醛酸苷 (12) 。 结论 化合物 1~4 为首次从越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5~12 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四方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陈海永  周长新  楼宜嘉  段志红  赵昱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0):1589-1591
目的:研究四方蒿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Ⅱ),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苷(Ⅲ),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Ⅳ)和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Ⅴ)。结论:化合物Ⅲ~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Ⅰ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罗布麻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陈龙  杜力军  丁怡  邢东明  王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340-1342
目的:研究罗布麻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柱色谱分离,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山柰酚(Ⅰ),槲皮素(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Ⅲ),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Ⅳ),香草酸(Ⅴ),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2→1)-O-β-D-葡萄吡喃糖苷(Ⅵ),胡萝卜苷(Ⅶ)。结论:化合物Ⅰ,Ⅴ,Ⅵ,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薰衣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新疆产薰衣草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及各种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ladanein(2),芹菜素-7-O-β-D-(6′-对羟基肉桂酸基)-甘露糖苷(3),木犀草素(4),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6),5,4′-二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7)。结论:上述化合物均首次从薰衣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南山茶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南山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方法 对南山茶叶体积分数 95% 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从南山茶叶中分离并得到了 1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 1 )、槲皮素 -3-<>O- β -<>D- 葡萄糖苷( 2 )、 槲皮素 -3-<>O- β-<>D- 半乳 糖苷( 3 )、山柰酚 -3-<>O- β -<>D- 芸香糖苷( 4 )、山柰酚 -3-<>O- β -<>D- 葡萄糖苷( 5 )、东莨菪素( 6 )、茵芋苷( 7 )、 羽扇豆烷醇( 8 )、 β- 谷甾醇( 9 )和胡萝卜苷( 10 )。 结论 化合物 1 ~ 8 均为首次从南山茶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 2 ~8 为首次从山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哥兰叶(Celastrus gemmatus Loes.)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并结合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5,4′-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7-O-β-D-半乳糖醛酸苷(1),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2),木犀草素(3),芹菜素-8-C-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细梗胡枝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豆科植物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将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进行反复柱色谱,利用质谱对分离得到的单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包括4个黄酮类化合物和3个酚酸类化合物。其中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2″-O-(E-6-O-阿魏酰基)-β-D-葡萄糖]-β-D-半乳糖苷(1),7-O-α-吡喃鼠李糖基山柰酚苷(2),7-O-α-L吡喃鼠李糖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4),3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反式肉桂酸(5),原儿茶酸(6),对羟基苯甲酸(7)。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0.
红花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红花忍冬(Lonicera syringantha Maxim.)干燥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不同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波谱及化学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东莨菪素(scopoletin,Ⅰ),秦皮乙素(aeculetin,Ⅱ),东莨菪苷(scopolin,Ⅲ),丁香苷(syringin,Ⅳ),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Ⅴ),正二十九烷(nonacosane,Ⅵ),葡萄糖(glucose,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豆甾醇(stigmasterol,Ⅸ)。结论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Ⅲ、Ⅳ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绵头雪莲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绵头雪莲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层析技术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并利用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绵头雪莲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洋蓟苦素(1),3a,8a-二羟基-11βH-11,13-二氢去羟木香内酯(2),川木香内酯(3),3a-羟基-11βH-11,13-二氢去羟木香内酯8-O-β-D-葡萄糖甙(4),3β-羟基-5a,6d-环氧-7-megastigmen-9酮(5),金合欢素(6),香豆素(7),紫丁香苷(8),苯甲基葡萄糖苷(9),对羟基苯乙酮(10),对羟基甲苯(11),β-香树脂醇(12),胡萝卜苷(13),尿苷(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广金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Osbeck)Merr.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6-C-葡萄糖-8-C-阿拉伯苷(1)、木犀草素-6-C-葡萄糖苷(2)、芹菜素-6-C-葡萄糖-8-C-木糖苷(3)、芹菜素-6-C-葡萄糖-8-C-葡萄糖苷(4)、芹菜素(5)、木犀草素(6)、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7)、β-胡萝卜苷(8)、β-谷甾醇(9)。结论:其中化合物4~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菊科药用植物三角叶凤毛菊Saussurea deltoide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色谱、凝胶分子筛色谱、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角叶凤毛菊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R,6R,7E)-3-hydroxy-4,7 -megastigmadien-9 -one(1),(3S,5R,6S,7E)-5,6-epoxy-3-hydroxy-7-megastigmen-9-one (2),3 -h ydroxy-β-damascone(3),S-(+)-dehydrovomifoliol(4),megastigman-5 -ene-3β,9R-diol(5),coniferaldehyde(6),β-hydroxypropiovanillone (7),3-hydroxy-1- (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 (8),dihydrosyringenin(9),4-[(1S)-3-hydroxy-1-methoxypropyl]-2,6-dimenthoxyphenol( 10).结论:化合物1~10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云木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菊科风毛菊属植物云木香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5,7-dihydroxy-2-methylchromone,1),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2),3,5-二甲氧基4一羟基苯甲醛(3,5-dimethoxy-4-hydroxy-benzalde-hyde,3),3,5-二甲氧基_4.羟基苯乙酮(3,5-dimethoxy-4-hydroxyacetophenone,4),ethyl 2-pyrrolidinone-5(s),carboxylate(5),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aidehyde,6),棕榈酸(palmitic acid,7),丁二酸(succinic acid,8),葡萄糖(glucose,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结论:化合物1,2,4,5,7,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5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紫花地丁全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雪  郑重飞  李莹  喻琨  王悦  姚庆强 《中草药》2021,52(4):917-924
目的研究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凝胶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结合NMR、MS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紫花地丁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秦皮乙素-6-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吲哚-3-甲酸乙酯(2)、脱氢地芰普内酯(3)、滨蒿内酯(4)、蒲公英苦素(5)、水杨苷(6)、丁香苷(7)、4-羟基-4-[3′-(β-D-葡萄糖基)亚丁基]-3,5,5-三甲基-2-环己烯-1-醇(8)、柑橘苷A(9)、(7S,8R)-二氢去氢二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山柰素-3-O-α-L-(4-O-乙酰基)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11)、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1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5)、芹菜素(16)、(+)-异地芰普内酯(17)、尿苷(18)、腺苷(19)、6-羟基-香豆素-7-O-α-L-鼠李糖基-(1→6)-O-β-D-葡萄糖苷(20)、(7S,8R)-二氢去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2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紫丁葡芹苷,2为新天然产物,5~11和18为首次从堇菜属中分离得到,12和21为首次从紫花地丁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狭叶米口袋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目的:研究狭叶米口袋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95%乙醇渗漉提取,采用反复硅胶柱,MCI,Sephadex LH-20,RP C18柱色谱分离等方法从狭叶米口袋地上部分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2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8个,分别为芹菜素(1),金圣草黄素(2),3’,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3),香叶木素(4),4’,7-二羟基黄酮(5),木犀草素(6),3’,4’,7-三羟基黄酮(7),槲皮素(8);酚酸类7个,分别为间羟基苯甲酸(9),反式阿魏酸(10),异香草酸(11),对羟基反式肉桂酸(12),水杨酸(13),反式对香豆酸(14),原儿茶酸(15),(S)-2-羟基苯丙酸(16);香豆素类2个,七叶内酯(17),7-甲氧基香豆素(18);其他类,菜豆酸(19),布卢门醇A(20),(6S,9R)-roseoside(21),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22)。结论:除化合物1,5,8,1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米口袋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繁缕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琦  黄元  乔善义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1):1048-1051
目的:研究繁缕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学方法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6-C-β-D-半乳糖-8-C-α-L-阿拉伯糖苷(apigenin 6-C-β-D-galactopyranosyl-8-C-α-L-arabinopyranoside,1)、芹菜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半乳糖苷(apigenin 6-C-α-L-arabinopyranosyl-8-C-β-D galactopyranoside,2)、芹菜素-6-C-β-D-半乳糖-8-C-β-L-阿拉伯糖苷(apigenin 6-C-β-D-galactopyranosyl-8-C-β-L-arabinopyranoside,3)、芹菜素-6-C-β-D-葡萄糖-8-C-β-D-半乳糖苷(apigenin 6-C-β-D-glucopyranosyl-8-C-β-Dgalactopyranoside,4)、芹菜素-6,8-二-C-α-L-阿拉伯糖苷(apigenin 6,8-di-C-α-L-arabinopyranoside,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繁缕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As part of an ongoing study aimed at identifying the anti-complement active compound from the flower buds of Daphne genkwa, ten flavonoids, one biscoumarin and one amide were isolate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from spectroscopic and physicochemical data as genkwanin 5-O-beta-d-primveroside (1), apigenin 7-O-beta-d-glucuronide (2), genkwanin 5-O-beta-d-glucopyranoside (3), apigenin 5-O-beta-d-glucopyranoside (4), genkwanin (5), apigenin (6), luteolin 7-methyl ether (7), luteolin (8), daphnoretin (9), velutin (10), 7-methoxyacacetin (11) and aurantiamide acetate (12). Among them, compounds 9, 10 and 12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anti-complement activity of these compounds was tested against the classical pathway of the complement system. Among the compounds, daphnoretin (9) exhibited significant anti-complement activity with an IC(50) value of 11.4 microm, whereas the other compounds were not active in the assay.  相似文献   

19.
凤尾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积成  张锐  张维  潘景行  任晓静  刘建群 《中成药》2012,34(6):1122-1126
目的研究凤尾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对凤尾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凤尾草乙酸乙酯及水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2),野漆树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4’-O-α-L-鼠李糖(4),新西兰牡荆苷(5),木犀草素(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忍冬苷(8),木犀草素-6-C-β-D-葡萄糖-8-C-β-D-木糖苷(9)。结论化合物3及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及9为首次从凤尾蕨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杯鞘石斛Dendrobium gratiosissim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工业乙醇冷浸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ODS反相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椐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杯鞘石斛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3,5,4′-三羟基联苄(1),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2),3,4-二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3),芹菜素(4),对羟基苯甲醛(5),对羟基反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6),反式阿魏酸二十八烷基酯(7),β-谷甾醇(8)和胡萝卜苷(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化合物2,4和5为属内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