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市售桂附地黄丸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桂附地黄丸的HPLC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评价市售桂附地黄丸的质量异同。结果大部分厂家生产的桂附地黄丸质量一致性较好,也有部分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桂附地黄丸HPLC指纹图谱以及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为桂附地黄丸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苗药黑骨藤多糖部位HGT-5A的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二硝基氯苯建立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初次致敏当天开始ig给予HGT-5A,每天1次,连续10 d,第11天处死小鼠测定耳肿胀度,观察HGT-5A体内对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用[3 H]TdR掺入法检测HGT-5A及其多糖组分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用MTT法检测HGT-5A对脾淋巴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HGT-5A 50和100 mg.kg-1可以明显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小鼠耳肿胀,耳肿胀度由模型组的(8.9±2.2)mg分别降低至6.4±1.7和(7.1±1.5)mg;HGT-5A 50~500 mg.L-1体外应用可促进小鼠脾细胞自发增殖反应,但在HGT-5A 100 mg.L-1以上时可明显抑制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P<0.05),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无明显影响;HGT-5A与脾细胞共培养24,48和72 h对脾细胞存活无明显影响。从HGT-5A分离获得的中性糖部位HP1,酸性糖部位HP2,从HP1中分离得到的多糖成分HP1-3,以及从HP2中分离得到的多糖成分HP2-3和HP2-4 0.5~50 mg.L-1可促进脾细胞自发增殖反应;HP2,HP1-3,HP1-4,HP2-2和HP2-4明显抑制刀豆蛋白A诱导的T细胞增殖反应。结论 HGT-5A可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对细胞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多糖成分HP1-3,HP1-4,HP2-2和HP2-4可能是黑骨藤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枸杞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不同产地枸杞药材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枸杞多糖,将枸杞多糖脱蛋白后制得精制枸杞多糖,以精制枸杞多糖测得枸杞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后,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不同产地枸杞药材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8%,测得不同产地枸杞药材中多糖含量分别为4.03%、7.55%、2.92%、4.99%、3.54%和4.67%。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结果较接近真实值;不同产地枸杞中多糖含量的差异较大,该结果为枸杞多糖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们已经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对于肿瘤,无论是原发性的还是转移性的,都需要建立能使其生长膨大的血液供应。但是,导致这一过程的因素尚处在研究阶段。Mittal等近期发表的论文使该观点的探讨更深化。该论文认为,骨髓分化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在大型转移灶的形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两篇研究报告的结果为脑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第一项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化疗比单独使用任一疗法都可以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另一项研究提示,类大麻素在脑肿瘤中可以通过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而发挥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磊  乔善义  赵毅民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2):2975-2976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具有快速、重现性好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多糖的纯度检查及分子量测定.在一些多糖HPGPC图谱的小分子区域内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尖锐的正峰,文献和实际工作中多视此类峰为小分子杂质[1].  相似文献   
9.
10.
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用药是否有效和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各自的思路和方法,都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本文结合作者研究经验和体会,对主要思路与方法进行了讨论,认为中药质量控制应该兼顾主要药效成分和非药效成分,尽可能针对其"全"成分进行表征和控制,并提出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