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124-127
目的将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RTE)与彩色多普勒门静脉血流指标检测联合应用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评估,分析两者结合对评估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正常人进行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弥散定量分析及门静脉血流检测,计算肝弹性指数(LF Index),确定正常肝脏肝弹性指数(LF Index)及门静脉最大流速的标准,然后应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联合门静脉血流检测技术对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结果以正常肝脏肝弹性指数及正常门静脉血流最大流速为标准,在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中,RTE分析诊断患者肝纤维化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0%、89.0%,RTE联合门静脉最大流速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97.3%、96.0%,且RTE联合门静脉血流评估诊断准确度(92.0%)明显高于单独应用RT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指数能判定肝纤维化的有无,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两种方法联合诊断效果优于单一弹性指数评估肝纤维化方法,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能有效减少肝穿刺活检,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肝纤维化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慢性肝病患者,予以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测量肝组织的硬度,再进行超声引导下肝组织穿刺活检,评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肝纤维化的准确性。结果: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测量肝脏弹性系数后、通过肝穿刺病理结果对照显示:肝脏的硬度与肝组织的纤维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甚至优于肝穿刺活检结果。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的一个首选方法,在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方面与肝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有着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肝动静脉渡越时间及肝脏剪切波速,对比其检测效果以及准确性。结果:超声造影肝能够反映肝脏微循环变化情况,有效区分无纤维化肝、纤维化肝及肝硬化。超声弹性成像剪切波速的检测值能够直观反映肝脏质地硬度(即弹性)参数指标。结论:两种检测方式均能够有效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均可作为诊断及指导治疗的可靠动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弹性超声在肝脏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慢性肝病患者,利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全面扫查肝脏区,根据图像判断肝组织的软硬程度,从而分析肝纤维化的程度,并组织活检证实。结果: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在诊断肝脏纤维化方面一致。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能够获得组织内部的弹性分布的定量信息,对分析肝脏纤维化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定量分析在评价肝纤维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对20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与肝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各弹性参数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肝弹性定量参数除峰度(KURT)与相关性(CORR)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无相关外,其余10个弹性参数均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均P<0.01),其中应变均值(MEAN)、蓝色区域%(%AREA)、弹性指数(LF Index)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性最高(r=-0.715,0.693,0.686)。乙肝肝纤维化组应变均值明显低于非纤维化组,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增高而明显降低(P<0.05);肝纤维化组蓝色区域明显高于非纤维化组,且随纤维化程度增加而增高(P<0.05);肝纤维化组弹性指数明显高于非纤维化组,且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大(P<0.05)。结论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弥散定量分析参数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呈现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张娟娟 《吉林医学》2011,(6):1183-1184
目的:探讨弹性超声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6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利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全面检查肝脏区,根据图像判断肝组织的软硬程度,从而分析肝纤维化的程度,并进行组织活检验证其准确程度。结果:肝纤维化弹性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一致性较高。结论:弹性超声能够获取组织内部的弹性分布的定量信息,对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分析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活组织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有局限性;而多种血清纤维化检验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不高。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检测手段,超声弹性成像通过测量肝脏弹性指标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定量诊断肝纤维化,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本文阐述超声弹性成像的原理,叙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瞬时超声弹性成像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的特点以及三者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优缺点,并介绍超声弹性成像应用于肝纤维化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邱莹  王欣 《医学综述》2014,(15):2791-2793
超声弹性成像,作为一种全新的成像技术,具有无辐射等特性,能提供组织弹性等力学特征,能方便、无创地显示病变部位及性质等。近些年应用于肝脏疾病,如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无创性研究方面取得较好的结果,对疾病的分期、分级及指导用药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就超声弹性成像,包括瞬时弹性成像、实时弹性成像的原理和在诊断肝纤维化方面的应用价值以及此项技术的局限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而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疾病的重要病理改变,肝纤维化及部分早期肝硬化经过治疗可被逆转。因此,及时准确诊断肝纤维化对控制肝脏疾病进展、治疗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超声弹性成像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超声诊断新技术,具有无创、实时、操作简便等优点,更重要的是能定性和定量分析组织的硬度,获得的组织硬度信息对肝脏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应提高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疾病应用的认识,使之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iTE)与乙肝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评估RTE应用于诊断乙肝后肝纤维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肝纤维化患者76例,应用RTE进行肝脏弹性成像的弹性特征量分析,并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学分级对比。结果相关分析显示肝纤维化程度与肝纤维化弹性成像的弹性特征量应变均值(MEAN)、标准偏差(SD)、蓝色领域百分比(AREA)、复杂度(COMP)、CORR、SKEW、CONT及IDM相关(P〈0.01),其中与MEAN及AREA的相关性最好(r=-0.827、0.881,P〈0.05)。结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可以对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初步的评定,是对传统超声的一种有价值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方群  晋军  贾学明 《河北医学》2014,(3):473-476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并有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结果:60例患者肝纤维化病理分期S0期19例、S1期16例、S2期10例、S3期7例和S4期8例;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分1分20例、2分16例、3分10例、4分7例及5分7例。病理结果显示肝纤维化41例、无肝纤维化19例;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分判定肝纤维化40例、无肝纤维化20例。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灵敏度92.68%,特异度89.47%。结论: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为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并且具有无创,可反复检查,对观察患者病变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在肝硬化背景下超声造影对肝细胞性肝癌及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均经临床诊断为肝硬化并病理确诊的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其中31例肝细胞性肝癌,23例肝血管瘤,并与常规超声、增强MRI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肝细胞性肝癌96.8%(30/31)表现为动脉相快速整体增强,门脉相快速廓清呈低回声改变的造影灌注特征.3.2%(1/31)门脉相及延迟相均呈等增强.肝血管瘤91.3%00(21/23)表现为动脉相环状增强,门脉相缓慢向心性充填,延迟期高增强.8.7%(2/23)整体快速增强.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MRI诊断肝细胞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率分别为61.3%,65.2%,63.0%,96.8%,91.3%,94,4%及93.5%,95.6%,94.4%.超声造影、增强MRI同病理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0.89,0.89),比较常规超声有显著提高(Kappa值为0.25).结论:肝细胞性肝癌和血管瘤在超声造影中表现为不同的灌注特点,超声造影为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定性诊断技术,有较常规超声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涛  朱建平  蒋彦彦 《医学综述》2011,17(6):931-934
许多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灰阶图像特征相似而无法辨别显示,多普勒受信噪比的影响不易检测到小血管和低流量的血流信号。新型超声造影方法成功地开辟了全新的超声造影领域,通过动态观察造影剂对于组织的强化过程,可以有效地反映病变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已成功地用于肝脏、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其中动静脉通过时间的测定有望成为评价肝肾移植脏器功能和鉴别肝肾疾病的一项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声学造影剂肝静脉显影时间诊断早期肝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锐  华兴 《重庆医学》2004,33(11):1684-168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声学造影后造影剂肝静脉内显影时间在诊断早期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只大鼠经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建立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动态模型,经股静脉注射氟碳声学造影剂,测量并分析造影剂校正后肝静脉显影时间(CAT).结果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大鼠造影剂校正后肝静脉显影时间较正常组明显缩短,且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组与中晚期肝硬化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声学造影剂校正后肝静脉显影时间可反映肝纤维化与肝硬化不同阶段肝脏微循环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发展为诊断早期肝硬化敏感的超声影像学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井亚茹  王沙 《黑龙江医学》2006,30(6):434-434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肝系损害的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长期服用氯丙嗪类药物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肝胆系统的改变进行研究,将肝脏超声改变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两组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广泛应用B超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肝胆系统的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肝动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患者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患者共45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测量结果与肝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对照,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与非肝病组比较,肝硬化组的门静脉管径、脾静脉管径明显增宽(P〈0.01),血流速度亦明显减慢(P〈0.01),血流量明显增加(P〈0.01);肝硬化组的QSV/QPV明显大于非肝病组。结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患者的以上指标与其肝纤维化程度有相关性,可以为临床治疗及随访提供帮助。其无创、价格低廉、易于重复进行等优点,成为目前肝脏影像学诊断常规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确诊22例肝脏血管瘤患者经肘静脉丸式注入超声造影剂Sono Vue2.4ml,在反向脉冲序列成像的低机械指数下实时观察肝脏血管瘤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结果2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在造影早期(动脉相或门脉相)发生周边环状强化或斑点状强化,并且缓慢向心性充填式增强,实质相肿瘤完全或大部分强化呈强回声,强度高于周围的肝实质;1例患者表现为动脉相快速整体增强,门脉相与实质相持续增强,其回声高于周边的肝组织;1例患者仪表现周边增强,中心始终不增强。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肝脏血管瘤时有特征性表现,是诊断肝脏血管瘤的又一种新方法,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成人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肝中静脉搭桥后受体的桥血管显像中的应用.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6年7月我院25例患者接受右半供肝活体肝移植,术中用大隐静脉重建肝脏Ⅴ(V5)、Ⅷ(V8)段的肝中静脉粗大属支,静脉搭桥模式和例数为:单一V5(8例),两条V5(2例),V5和V8(9例),V8(6例),25例患者重建桥血管共36根.术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血管进行动态观察,随访7d至8月.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成人活体肝移植肝中静脉搭桥后的桥血管;24例患者桥血管34支超声显示通畅,血管管径4.6~7 mm,流速8.4~39.5 cm/s.1例(2支)术后7d重建的静脉未探及血流,术后25d桥血管与右肝静脉形成侧枝循环.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显示肝中静脉搭桥后的桥血管,了解血管的通畅情况,测量其流速,为临床治疗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的增强表现,评价超声造影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92例FLL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记录肝内局灶性病变的增强及消退时间、增强形态及增强程度,分析病灶造影增强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不同性质肝局灶性病变增强类型及强度各有不同。结论: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超声造影可显示病变内不同的血流灌注特征,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声学造影后肝实质灰度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在诊断实验性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经外周静脉声学造影后应用视频分析法形成肝脏实质灰度的时间-强度曲线,测量并分析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P)、峰值强度(peakintensity,PI)、峰值减半时间(half time of descent,HT)、曲线下降斜率(descending slope,DS)、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等参数.结果肝硬化组大鼠的TP、PI、DS和AUC测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HT与MTT测值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声学造影后肝实质时间-强度曲线可以反映肝硬化时大鼠肝脏微循环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望成为诊断肝硬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