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入院确诊为脑瘫的95例患儿为脑瘫组(CP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30例儿童为对照组,于入院后抽取静脉血,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其血清中的IGF-1含量,分析其与脑瘫发病程度的关系。结果①脑瘫患儿血清中IGF-1水平分别为(33.96±2.73)μg/L,对照组为(65.23±5.97)μg/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②不同浓度IGF-1对应的患儿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社交行为及GMFM间评分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社会适应能力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瘫患儿血清中IGF-1含量明显下降,且血清IGF-1与患儿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社交行为水平呈正相关,血清中IGF-1浓度水平可作为评价脑瘫患儿脑损伤程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步健康教育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脑瘫患儿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后,筛选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GMFCSⅠ-Ⅲ级的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按照一般健康教育宣传模式进行常规指导。治疗组除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外,责任护士根据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情况给予家长同步健康教育,观察时间6个月。结果同步健康教育后,治疗组GM—FCSⅠ级的患儿21例,对照组13例,治疗组患儿康复至GMFCSⅠ级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康复6个月后,56项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价积分均较同步健康教育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积分增加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同步健康教育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HIE组63例(轻度21例,中度22例,重度20例)治疗前、后与健康对照组(22例)各组入选者血清NSE浓度。结果:治疗前、后轻度HIE患儿血清NSE浓度分别为13.49±4.37ug/L和11.47±4.15ug/L(P〈0.05,t=2.118),中度HIE患儿血清NSE浓度分别为14.95±4.58ug/L和12.21±5.28ug/L(P〈0.05,t=2.120),重度HIE患儿NSE浓度分别为15.34±4.58ug/L和12.97±5.81ug/L(P〈0.05,t=2.314),正常新生儿血清NSE浓度为9.15±4.82 ug/L,治疗前轻度、中度、重度HIE血清NSE浓度与正常儿童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61,P〈0.05),且血清NSE浓度升高与HIE轻重呈正相关。结论:HIE患儿血清NSE浓度是判断HIE轻重程度与治疗效果的一项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有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脑瘫患儿80例 ,根据家长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38例 ,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以bobath为主的运动疗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推拿、电疗、作业治疗 ,神经营养因子药物 ,水疗、穴位注射.每组均每日一次 ,20天为一疗程 ,每个疗程间隔10 天 ,坚持一年以上相应的康复治疗.结果:2 组患儿在治疗前分别以GMFM -88测定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组治疗前GMFM -88总分23.83 ± 4.58 ,治疗后50.71 ± 9.04 ,(P<0.05);单纯运动治疗组治疗前23.42 ± 5.41 ,治疗后44.71 ± 8.51(P<0.05);两个组间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 ,综合康复治疗组疗效高于单纯运动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城乡脑瘫患儿家庭康复训练的效果,并探讨存在的问题。方法随机选取脑瘫患儿52例,城市和农村组各26例,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在家庭康复前及康复治疗6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or Children, WeeFIM)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康复治疗6月末GMFM和Wee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城市组患儿康复6月末两项评分均高于农村组( P<0.01)。结论家庭康复能明显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城市患儿农村患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佩戴矫形鞋下利用减重仪对脑瘫患儿进行步态训练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大龄(≥3岁)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配戴矫形鞋下进行减重训练,结合运动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运动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摄像,评定粗大运动评分(GMFM)、Berg平衡评分,运动功能分级(GMFCS)等。结果摄像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步态改善明显,运动能力明显提高:GMFM、Berg平衡评分、GMFCS显著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也有所改善,但不如治疗组改善明显。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在运动综合康复治疗下结合佩戴矫形鞋进行减重训练能有效改善和提高脑瘫患儿步态及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家庭医学康复模式在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治疗组及对照组各选择100例脑瘫患儿,治疗组接受系统的中西医结合家庭医学康复3个月,对照组接受不规律的家庭康复或不接受家庭康复。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估患儿运动功能,采用盖什尔发育商(DQ)评估患儿智力水平,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评估患儿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各能区GMFM数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在Ⅲ、Ⅳ、Ⅴ能区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运动能区DQ值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接受中西医结合家庭医学康复的患儿,其生理功能、社交功能、PedsQL总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家庭医学康复可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中的变化,旨在评价高压氧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方法6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被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高压氧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4d进行NSE测定,另有10名健康儿作为正常儿组。也进行NSE测定。NSE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NSE水平:高压氧组:(19.20±4.62)μg/L;常规治疗组:(19.25±4.23)μg/L;正常儿组:(7.45±2.18)μg/L。治疗后NSE水平:高压氧组:(7.51±2.02)μg/L;常规治疗组:(9.32±2.05)μg/L;正常儿组:(7.28±2.04)μg/L。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前NSE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病毒性脑炎患儿NSE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压氧组下降得更为显著;高压氧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前两者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配合高压氧治疗可更有效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血NSE水平,促使受损脑细胞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9.
郭光  李瑞花  阙立双 《广东医学》2011,32(4):500-502
目的 对比间歇与持续物理疗法治疗婴幼儿脑瘫的疗效.方法 将36例脑瘫患儿按其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成3群,3群脑瘫患儿随机分入间歇治疗组(I组,16例)及持续治疗组(C组,20例),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对36例脑瘫患儿应用GMFM-66量表进行评价,GMFM得分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  相似文献   

10.
苏炜  王建文 《甘肃医药》2013,(11):838-840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推拿手法治疗.每周5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钟琳  凌杰 《中国医药导报》2013,(30):120-12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ogo—A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浙江省萧山中医院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病例组)予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降颅压、抗感染、营养脑细胞和预防并发症等常规对症治疗,如有手术指征者及时予以手术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另选择同期体检中心体检的正常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清NSE、Nogo—A蛋白和MBP水平的变化。结果病例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SE、Nogo—A蛋白和MBP水平[(17.12±6.75)、(201.72±56.27)、(4.79±0.72)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5.24±1.05)、(106.54±31.19)、(1.12±0.24)μ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5.12、3.10、6.10,P〈0.01)。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NSE、Nogo—A蛋白和MBP水平[(9.12±3.07)、(147.92±40.56)、(2.64±0.92)μ班]较治疗前[(17.12±6.75)、(201.72±56.27)、(4.79±0.72)μg/L]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2.±31、2.91,P〈0.05或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存在血清NSE、Nogo—A蛋白和MBP水平的异常升高,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其水平的高低可反映脑细胞损伤严重程度。NSE、Nogo—A蛋白和MBP水平的变化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疗效随访和预后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β蛋白、碱性髓鞘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认识其在该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选取38例BICE住院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良性颅内压增高症、鼻窦炎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共18例。观察组按惊厥发生次数分为2组,观察组1(<2次)16例,观察组2(≥ 2次)22例。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β蛋白、MBP和NSE含量。 结果 观察组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β、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观察组2上述指标显著高于观察组1(P<0.01);观察组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MB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在两观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中S-100β、NSE含量对比,在治疗后均较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S-100β、NSE水平与BICE的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关。BICE患儿存在脑神经细胞的损害,且随着惊厥发生次数增加,损害加重,其病理变化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结构。   相似文献   

13.
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究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与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和脑血液循环情况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肌张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P)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管搏动指数(PI)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后两组VEGF及CK-B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脑细胞代谢功能,增加血流量,有效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更昔洛韦联合高压氧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β-EP、NSE、MBP、Cor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于本院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的25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为对照组,并将同期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的25例患儿设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周与第2周的血清β-EP、NSE、MBP、Cor及脑氧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β-EP、NSE、MBP、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脑氧代谢指标则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高压氧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β-EP、NSE、MBP、Cor及脑氧代谢的影响较大,对于改善脑部状态有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塞再灌注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β蛋白变化及丁苯酞治疗脑梗塞再灌注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同济医学院附属东莞医院内二科收治的超早期脑梗塞患者100例,以尿激酶作为再灌注手段。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静脉溶栓,对照组患者接受包括溶栓在内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和丁苯肽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7 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血清NSE及S-100β蛋白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1 d和7 d的NSE分别为(21.7±6.8) U/mL、(24.6±11.5) U/mL、(12.3±7.6) U/mL,对照组分别为(22.0±6.7) U/mL、(27.9±12.1) U/mL、(16.2±8.8) U/mL,观察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1 d和7 d的S-100β分别为(1.2±0.5)μg/L、(1.3±0.4)μg/L、(0.6±0.3)μg/L,对照组分别为(1.1±0.5)μg/L、(1.4±0.6)μg/L、(0.9±0.3)μg/L,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溶栓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灌注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1%(2/49) vs 17.6%(9/51)],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0.1%(20/49) vs 29.4%(15/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7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4.5±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显著改善超早期脑梗塞再灌注患者血清NSE及S-100β蛋白水平,降低再灌注损伤发生率,对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积极意义,可有效预防急性脑梗塞溶栓后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择2014年2月—2016年4月来该院治疗的小儿癫痫病患儿6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34例。观察组患儿使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治疗4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S100β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同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在S100β、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S100β、NSE水平分别为(0.32±0.11)μg/L和(11.03±1.82)μg/L,低于对照组患儿的(0.74±0.26)μg/L和(21.84±3.15)μg/L;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临床治疗效果优于丙戊酸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浓度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病后72h内进行血清NSE、S100B、MBP浓度检测,并结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62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B、MBP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病人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组之间NSE、S100B、MB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以脑梗死后72h血清NSE浓度20μg/L、S100B浓度1.0μg/L、MBP浓度8.0μg/L为临界标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NSE特异度为70.00%,敏感度为70.27%;S100B的特异度为75.00%,敏感度为75.68%;MBP特异度为80.00%,敏感度为64.86%;另外,脑梗死体积越大,血清NSE、S100B、MBP浓度越高。结论脑梗死后血清NSE、S100B蛋白、MBP浓度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彭瀚生 《华夏医学》2014,27(1):27-28
目的: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患儿脐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为防治婴幼儿脑瘫提供依据.方法: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26例为观察组,同期出生的2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收集脐血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结果:对照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值为(8.3±2.6)μg/L,而观察组为(38.5±18.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患儿脐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缺氧缺血性脑病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宝柱  杨敏  刘颖 《海南医学》2016,(16):2612-261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和平里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独依达拉奉治疗,均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6.67%(10/60)、86.67%(52/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4/60)、71.67%(4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为(2.18±1.27)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5.23±2.32)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3.06±1.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NF-α、IL-6以及CRP分别为(17.87±2.41)μg/L、(21.04±3.13) ng/L、(14.27±3.52) mg/L,均低于对照组的(22.47±4.26)μg/L、(29.52±5.95) ng/L、(19.49±2.58)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单独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明显提高,其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