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持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治疗小儿重度喉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治疗小儿重度喉梗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6例小儿急性喉炎合并Ⅲ度或Ⅳ度喉梗阻患儿,入院后急行肾上腺素1mg及地塞米松0.5mg/kg加入生理盐水10ml中置于氧气驱动雾化器中,接上面罩,用6L/m in氧气驱动进行雾化吸入,症状无明显缓解则继续上述浓度持续反复进行雾化吸入,直至显效。症状缓解后再次加重者可再次进行上述浓度持续反复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直至最终病情稳定。同时监测心率、血压,并行心电图检查。结果呼吸困难缓解最快起效时间为10分钟,最慢30分钟,所有患儿在雾化吸入3~4次后有效,5~6次后显效。2例患儿在显效数小时后因较强刺激(腰穿、静脉抽血等)呼吸困难再次加重,再次予上述浓度的持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3~4次后再次显效,此后未再复发。16例患儿应用持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后心率上升15~20次/分,血压上升10~20mmHg,且于10~20分钟后恢复原来状况。心电图均显示为窦性心动过速,未见心律失常。结论持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救治重度喉梗阻疗效明显,可尽量避免气管切开,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高压氧治疗前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以评价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①选择2001-12/2004-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三○九临床部小儿内科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6例。监护人同意参加。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分别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②两组全部给予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入院24h内应用高压氧治疗,1次/d、共10次,高压氧舱为单人高压氧舱,以纯氧加压,压力为0.04~0.05MPa,加压10min,稳压40min,减压10min,稳压时舱内氧浓度72%~76%;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5和10d取股静脉血2mL,采用OLYMPUSAU600生化分析仪测定患儿5种心肌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t检验。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压氧治疗组治疗前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种心肌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与对照组治疗前接近(P>0.05)。②高压氧治疗组治疗后5和10d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种心肌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5和10d[高压氧治疗组治疗后5d:(2.50±0.58),(3.98±0.60),(4.80±0.58),(9.01±1.14),(1.71±0.27)μkat/L;高压氧治疗组治疗后10d(0.62±0.20),(2.80±0.41),(2.52±0.42),(2.60±0.38),(0.35±0.11)μkat/L;对照组治疗后5d:(4.76±0.54),(5.43±0.42),(7.38±0.64),(19.74±1.64),(3.43±0.54)μkat/L;对照组治疗后10d:(2.81±0.40),(4.27±0.70),(5.44±0.71),(13.11±1.08),(1.00±0.22)μkat/L,t=11.15~56.73,P<0.05)]。结论:①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对心肌损害的诊断最有意义,而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轻重与心肌损害的轻重相一致,亦与缺氧轻重相一致,故测定血清心肌酶对判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非常重要。②高压氧0.04~0.05MPa可阻断缺氧所致脑组织的一系列病理过程,促使受损脑细胞尽快恢复。③常规治疗配合高压氧治疗可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心肌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对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桥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期CABG手术并规律随诊的患者96例,其中男性78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60.8±9.05)岁。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抗血小板组为移植生物瓣或行瓣膜成形术的患者,该组患者双联治疗(拜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至术后3~6个月,之后单用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组为移植机械瓣的患者,该组患者双联治疗至术后3~6个月后单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按照指南要求维持INR水平。通过收集患者冠脉桥血管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评价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抗血小板组和抗凝治疗组乳内动脉桥的通畅率分别为80.0%vs.82.5%(P=0.8),大隐静脉桥通畅率分别为77.2%vs.72.1%(P=0.512);随访期间两组出血事件均为牙龈出血,抗血小板组和抗凝治疗组出血事件比率为14%vs.7.5%(P=0.30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在维持桥血管通畅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且在医师指导下接受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并未显著高于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生儿期干预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6/2004-01解放军总医院及其309临床部病房及门诊收治的早产儿27例及足月健康儿10人。将1岁以内接受早期干预和定期随访的早产儿分成3组:出生后即开始接受干预早产儿设为新生儿早期干预组(n=10),生后1个月~1岁开始接受干预早产儿设为婴儿早期干预组(n=12)。将1岁后才就诊的早产儿(n=5)设为非早期干预组;正常健康足月儿设为足月儿组(n=10),生后即接受指导和随访。在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采用不同有针对性的康复干预措施。在生后1周及4周即新生儿期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法评价新生儿神经运动发育情况,包括5部分内容,即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一般评估。1个月后采用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检查幼儿的大运动发育建立时间。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早产儿27例,足月儿10人。①20项行为神经测定法评分中5部分内容评分:新生儿早期干预组在生后4周均明显高于生后1周(t=-4.12~-6.82,P<0.05)。足月儿组在生后4周虽较生后1周时有所进步,但无明显差异(P>0.05);生后4周时新生儿早期干预组与足月儿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4组婴儿神经运动发育存在差距,但随着干预指导的进行,早期干预组可翻身、抬头、独坐时间晚于足月儿组犤(3.7±0.25),(4.3±0.34),(6.7±0.35)个月;(3.0±0.27),(3.5±0.13),(6.1±0.19)个月,t=6.16,6.99,4.70,P<0.01犦;可爬、站、走时间接近足月儿犤(8.7±0.68),(10.2±0.74),(13.0±1.28)个月;(8.2±0.22),(9.8±1.07),(12.9±0.84)个月,P>0.05犦。婴儿期干预组和非早期干预组在大运动发育时间明显落后于足月儿组(t=4.89~8.91,P<0.01)。结论:新生儿早期干预较婴儿早期干预及1岁以后干预可更好地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使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接近足月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11例AMI患者并发AHF、心功能KillipⅡ~Ⅲ级,在常规标准抗缺血、抗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欠佳,且伴有血压和心率较基线水平升高的条件下,给予静脉注射艾司洛尔(负荷剂量0.5 mg/kg 1 min内静脉注射,继之0.05 m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肺淤血程度的变化。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11例患者接受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中位给药时间38.5 h)后,收缩压降低[(109±16)mm Hg比(136±18)mm Hg]、舒张压降低[(61±8)mm Hg比(77±11)mm Hg]、心率减慢[(71±11)次/min比(96±31)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11例患者经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均明显缓解,肺部啰音均明显减少,X线胸片肺淤血程度均明显减轻;(3)1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低血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论对于AMI患者,若病程中发生以缺血为诱因的AHF且伴有血压、心率较基础水平升高,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脱位牙60例再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8--2006年共完成60例81颗脱位牙的再植,现就再植的术前术后处理及远期疗效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蒲秀红  郭晓清  安涛  邱萌  李茜  吴琼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06-2307
【目的】探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42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2例中,男156例,女86例。229例(94.63%)〈1岁(其中128例〈6个月),13例(5.37%)>岁。198例(81.82%)冬春季发病,44例(18.18%)夏秋季发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咳嗽、喘息,198例(82%)喘憋;145例(60%)无发热,97例(40%)发热;均有双肺闻及哮鸣音,174例(7I.9%)双肺闻及中小水泡音。胸片:183例未见异常或肺纹理增多,46例双肺见斑片影,13例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合并症:158例合并心肌损害,46例合并肝功能异常。病原学:193例为病毒感染,46例合并细菌感染,90例合并支原体感染。经栓炎等广谱抗生素,对症治疗,全部痊愈及好转出院。【结论】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婴儿冬春季节好发的病毒感染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部分继发细菌及支原体感染,部分合并心肌损害及肝功能异常,综合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安涛  邢书文 《河南中医》2005,25(4):49-49
我院1999年12月2003年5月共收治急慢性损伤215例,采用中药外敷加用电脉冲的治疗方法,收到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糖蛋白HPA-2基因型在A型和B型血小板捐献者中的分布频率.方法 收集血小板捐献者A型44名,B型44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扩增GP HPA-2基因,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Hinl Ⅰ消化后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在A型和B型血小板捐献者中,血小板糖蛋白HPA-2 2a/2a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5、0.91;2a/2b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05、0.07;2b/2b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0.02.结论 血小板糖蛋白HPA-2基因型频率在A型和B型血小板捐献者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调查海南省海口市城乡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为热带海岛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儿童意外伤害登记表格,回顾性收集三级甲等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琼山区人民医院)被诊断为意外伤害的0~14岁儿童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城市和农村)、意外伤害时间(以月份为统计)、意外伤害原因、意外伤害地点和伤害结局。结果 共收集儿童意外伤害病例2 006例,男童1 114例,女童892例,男、女比例为1.25∶1。儿童性别构成比在1~4岁段不明显(P>0.05),5~14岁段男童人数多于女童(P<0.05);1~4岁段儿童意外伤害人数最多,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意外伤害人数逐渐减少(P<0.05)。1~2月份和5~9月份是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峰期。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总体上农村高于城市(P<0.01),发生在学校和公路/街道总体上城市高于农村(P均<0.05)。儿童意外伤害跌倒/坠落、交通事故总体上城市高于农村(P均<0.05),烧烫伤、溺水总体上农村高于城市(P均<0.05)。导致死亡前3位的意外伤害原因依次是溺水、跌倒/坠落和交通事故,不同伤害原因的儿童意外伤害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口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时间和危险因素与其他地区不同,政府、学校和家庭应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儿童意外伤害干预措施,保障儿童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