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城乡脑瘫患儿家庭康复训练的效果,并探讨存在的问题。方法随机选取脑瘫患儿52例,城市和农村组各26例,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在家庭康复前及康复治疗6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or Children, WeeFIM)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康复治疗6月末GMFM和Wee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城市组患儿康复6月末两项评分均高于农村组( P<0.01)。结论家庭康复能明显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城市患儿农村患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母体唾液酸(SA)对足月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50例正常孕妇分别于妊娠(20±2)周、(32±2)周、足月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血清、产后3~4天与42天乳汁中的SA水平,对其婴儿于出生后3~4个月采用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制定的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进行评价,得出精神和运动发育指数(MDI和PDI)。结果:母血SA水平与孕周正相关;脐血SA水平显著低于母血,但与足月母血无相关性;脐血SA水平与婴儿MDI、PDI正相关,而足月母血SA水平与婴儿MDI、PDI无相关性。初乳SA水平显著高于成熟乳,两者均与婴儿MDI、PDI正相关。婴儿MDI、PDI与初乳的相关性高于成熟乳及脐血。结论:脐血、母乳SA水平与足月婴儿智能发育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44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4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出院后通过门诊随诊、电话或信件随访了解治疗效果、惊厥复发情况和精神运动发育水平。结果:44例患儿惊厥特点:(1)惊厥均发生在疾病早期的3天内,首次惊厥出现时间:第1天4例(9.1%),第2天16例(36.8%),第3天24例(59.1%);(2)惊厥可在短期(大多24小时)内连续发作多次,平均发作次数为2.3次,其中发作1次14例(31.8%),2次10例(22.7%),3次12例(27.3%),4次8例(18.2%);(3)惊厥发作形式均为全身性强直-痉挛性发作,每次持续时间短,多不超过5分钟,惊厥后无明显意识障碍,无明显后遗症;(4)随访患儿未有复发、预后良好,不影响生长发育。结论:本组患儿具有以下临床特征:(1)秋冬季发病,以婴幼儿发病为多;(2)惊厥前均有轻度轮状病毒性胃肠炎,轻度脱水,但无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3)惊厥均在病程的早期3天内发作,在短期内可反复发作多次,惊厥的发作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4)血生化、脑...  相似文献   
4.
5.
6.
小儿高热惊厥2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和探讨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52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首发173例与复发79例患儿性别、家族史、高热惊厥类型进行比较。结果:单发性高热惊厥193例均为全身性发作,发作次数1~2次,持续时间≤15min,体温〉/38.5℃,年龄6月~6岁180例(95.3%);复杂性高热惊厥59例中全身性发作56例,发作次数1~2次,持续时间≤15min46例(78.0%),体温≥38.5℃39例(66.1%),年龄6月~6岁47例(79.7%)。首发组与复发组的惊厥发作类型、家族史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高热惊厥多发于6月~3岁,男孩较多,多为高热时发生,发生于发热初期,其复发与高热惊厥类型、家族史有关,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