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肺癌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0例肺癌失眠患者分为黛力新组和艾司唑仑组,每组100例。治疗8周,停药后观察12周。采用匹兹堡睡眠治疗量表给予睡眠治疗评估,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黛力新组总有效率为96%,显效率为80%;艾司唑仑组总有效率为80%,显效率为50%;黛力新组显效率显著高于艾司唑仑组(P0.05)。黛力新组停药2周后复发率为10%,艾司唑仑组为80%。黛力新组不良反应少于艾司唑仑组。结论黛力新治疗肺癌失眠疗效明显好于艾司唑仑,不良反应较少,药物戒断的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抗抑郁药物引致32例躁狂发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抗抑郁药物均可导致躁狂发作[1,2 ] 。为了进一步了解与之有关的因素 ,我们对抑郁症住院病人在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躁狂发作作一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为 1989年 6月至 1996年 6月我院使用抗抑郁药治疗的抑郁症住院病人 ,共 2 62例。其中 ,男 12 3例、女 139例 ,平均年龄 31.6岁。通过查阅病历 ,发现抗抑郁药引起躁狂发作 32例 ,均符合下列入组标准 :( 1)住院期间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至少 3天 ;( 2 )躁狂发作在用药 8周内出现[3] ;( 3)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的有关躁狂症及抑郁…  相似文献   

3.
心境稳定剂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概述境稳定剂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定义[1] 。有学者认为 ,理想的心境稳定剂应具有如下特点 :①对急性躁狂状态或混合状态治疗有效 ;②对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发作或混合状态中的抑郁症状有效 ;③可预防躁狂和抑郁的复发 ;④不会恶化躁狂或抑郁症状 ,不会诱发症状转相或诱发快速循环发作。目前的药物均无法满足上述标准。因此 ,有人提出一个相对宽松的标准 ,包括 :①至少符合上述标准中的 2条以上 ;②符合前 3条标准中的 1条以及最后 1条标准[2 ] 。目前 ,心境稳定剂的分类尚未被药理学所认可。但在精神病学领域 ,人们早已将以碳酸锂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溴替唑仑治疗中国人群失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剂量可调整的研究方法,共纳入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失眠症诊断标准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溴替唑仑组和艾司唑仑组各16例,治疗2周,观察反跳期1周.主要疗效指标采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在治疗前、治疗后1、2和3周测评,并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治疗2周,两组S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艾司唑仑组和溴替唑仑组有效率均为62.5%(x2 =0,df=1,P>0.05);治疗2周分别为68.8%和87.5%(x2=1.65,df=1,P>0.05);治疗3周分别为43.8%和37.5%(x2=1.13,P>0.05),各时点组间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溴替唑仑组有2例(12.5%)和艾司唑仑组有4例(25.0%)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溴替唑仑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艾司唑仑相似,治疗睡眠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静脉滴注治疗双相混合发作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期双相障碍混合发作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丙戊酸钠注射组(32例)与口服组(30例),并给予相应的治疗2周;两组均合并喹硫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使用Young氏躁狂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危险性评估量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及自杀风险量表进行病情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周末、第2周末,Young氏躁狂量表、危险性评估量表及自杀风险量表评分,与基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注射组较口服组降低更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注射组冲动行为干预及艾司唑仑肌注治疗次数较口服组使用更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药物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静脉滴注治疗双相障碍混合发作急性期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扎来普隆片、佐匹克隆片和艾司唑仑片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56例符合ICD-10非器质性失眠症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扎来普隆组(n=50)、佐匹克隆组(n=53)和艾司唑仑组(n=53),治疗期2周。疗效观察指标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和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扎来普隆组、佐匹克隆组和艾司唑仑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00%、94.34%、96.23%,三组SDRS评分均呈显著降低(P0.05);扎来普隆组、佐匹克隆组早段失眠程度和频度评分差值显著大于艾司唑仑组(P0.05),扎来普隆组和佐匹克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扎来普隆、佐匹克隆对早段失眠的改善相当,均优于艾司唑仑。不良反应发生率扎来普隆组和佐匹克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显著低于艾司唑仑组(P0.05)。结论扎来普隆、佐匹克隆和艾司唑仑对入睡困难具有相似的疗效。扎来普隆对早段失眠的改善更为明显,不良反应均少于艾司唑仑。  相似文献   

7.
舒乐安定为新型抗焦虑药,具有用量少、疗效显著、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其镇静催眠作用比硝基安定强2·4~4倍,临床上已经广泛使用,测定该药的方法有薄层分析法[1]、紫外分光光度法[2]、气质联用技术[3]、高效液相色谱[4]、及荧光法[5]等。本文应用硫酸显色反应的紫外分光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司唑仑对酒精戒断性震颤谵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6例因酒精戒断引起震颤谵妄症状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艾司唑仑组)和对照组(地西泮组)各38例。对比2组酒精戒断综合征评定量表评分变化,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艾司唑仑治疗作用较地西泮强,且不良反应较地西泮少。结论艾司唑仑对酒精戒断性震颤谵的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躁狂症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躁狂症治疗中的作用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1,2].国外学者对躁狂症应用利培酮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发现其对躁狂症以及一些难治性、快速循环型的病人都有疗效[3,4],我们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步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 1.1 研究对象:为10例符合CCMD-2-R躁狂发作、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型)诊断标准,且贝氏躁狂量表大于或等于18分,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19~59岁,平均(34.4±14.8)岁,其中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相6例,单次躁狂发作1例,反复躁狂发作1例,轻躁狂2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新型抗癫疒间 药托吡酯 (topiramate)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作者对 5例符合CCMD - 3诊断标准的心境障碍 (躁狂症 3例 ,躁郁症—躁狂发作 2例 )患者 ,给予托吡酯治疗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本组 5例选自我院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月的住院患者 ,符合CCMD - 3中心境障碍 (躁狂发作 )的诊断标准 ;躁狂量表 (BRMS)评分 >2 0分 ;未经其它药物治疗 ;年龄 18~ 4 6岁 ,平均 (2 7± 12 0 8)岁 ;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及酒精、药物依赖者 ;住院时间为 11~ 6 4天 ,平均为 (31 8…  相似文献   

11.
<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经取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成为精神障碍治疗的一线用药,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许可用于急性躁狂发作的治疗,并逐渐应用于难治性抑郁及焦虑障碍的治疗[1]。鉴于孕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用的不断增长[2],如何保证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孕期的用药安全性成为临床上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最近更新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规范要求,对晚期妊娠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药物说明书须对胎  相似文献   

12.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一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或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1)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70例随机分为甲组34例和乙组36例两组进行为期6周治疗。甲组为单一中至大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乙组为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中至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的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副反应;(2)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影响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1)在治疗第6周末,甲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38.2%,有效率94.1%(33/34);乙组的临床治愈率63.9%,有效率100%(36/36),乙组在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上均显著性优于甲组(P〈0.05);(2)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近期疗效好,影响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起病年龄、病前社会功能、病程特点及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与心境的协调性,以急性起病、病前社会功能良好、间歇性病程及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与患者心境相协调者的近期疗效为佳。结论(1)心境稳定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时,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且副反应相对少;(2)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近期疗效好,患者的近期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尽管目前的统计数据表明双相躁狂与双相抑郁的患者数量相当,但大量的研究仍集中在双相躁狂的药物治疗上。例如,锂盐、卡马西平、丙戊酸盐都已经被证实对于治疗急性躁狂是有效的/[1-2/]。然而缺乏这些药物在治疗急性双相抑郁方面与安慰剂的对照研究。锂盐、抗癫痫药、抗抑郁药、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是临床常用的几种治疗双相抑郁药物,所以有必要将这几种药物在控制急性双相抑郁方面的疗效进行一下比较。  相似文献   

14.
1病例 患者男,74岁。因睡眠差9年,记忆力减退2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独居。长期服用艾司唑仑、硝西泮,剂量不规律,3个月前曾因停艾司唑仑、硝西泮数日后出现视幻觉、紧张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镇静催眠药物的耐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 (Insomnia)表现为入睡困难 ,睡眠维持困难 ,早醒且难以再入睡 ,导致睡眠时间与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需要 ,患者日间的活动受到不良影响。失眠的发病率较高 ,国外近年报道约为 35 % [1] 。在 2 0 0 2年 3月 2 1日世界睡眠日 ,由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进行的国际睡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 ,在我国普通人群中有 4 5 .4 %存在失眠问题。失眠通常是生物 心理 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治疗措施要求全方位 ,多角度 ,其中药物治疗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镇静催眠药又是最常用的治疗失眠的药物。一、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及镇静催眠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和氯丙嗪治疗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对86例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别进行阿立哌唑(阿立哌唑组)和氯丙嗪(氯丙嗪组)治疗,其中阿立哌唑组43例,平均剂量(18.04±3.52)mg/d;氯丙嗪组43例,平均剂量(369.81±82.43)mg/d;观察疗程均为4周。以Young躁狂评定量表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结果阿立哌唑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4%,氯丙嗪组的有效率为78%。PP人群统计学分析,阿立哌唑治疗急性躁狂的疗效不劣于氯丙嗪。阿立哌唑组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9%)明显低于氯丙嗪组(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氯丙嗪相当,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少于氯丙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给予松静诱导训练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后患者认知及睡眠质量变化。方法将本院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通过掷币法分为松静诱导组61例及联合药物组61例,松静诱导组患者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松静诱导训练,联合药物组患者术后增加艾司唑仑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48、72h及术后7d MMSE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药物组SDS-20、PSQI、SAS-20评分均低于松静诱导组(P<0.05)。结论艾司唑仑联合松静诱导放松训练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升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奥兰扎平治疗躁狂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境障碍是一个反复发作的疾病 ,其中终生患病率介于0 8%~ 1 6 %之间[1~ 2 ] 。心境稳定剂和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短期治疗急性躁狂发作有效 ,但心境稳定剂缺乏快速镇静效果和抗精神病作用。传统的抗精神病药可能有严重的副反应致依从性差 ,诱发抑郁状态和增快躁郁症的循环频率 ,且对一部分患者无效。近年来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对躁狂症的治疗逐渐被应用于临床 ,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3~ 4 ] 。国外的一些学者的研究报告奥兰扎平对心境障碍及分裂情感障碍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5~ 7] 。我们对奥兰扎平在躁狂症中的治疗作用进行了研究 ,现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司唑仑结合针灸治疗对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01—2014-12收治的66例神经性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血管扩张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艾司唑仑结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耳鸣症状评分及微循环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P0.05)。实验组治疗后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微循环指标(流态、管襻、襻周积分及总积分)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唑仑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明确,能明显缓解患者耳鸣症状,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突发性耳鸣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放松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后效果,及对睡眠质量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06月~2021年06月期间收治的突发性耳鸣合并睡眠障碍患者1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药物组患者84例给予艾司唑仑口服治疗,联合组患者84例增加脑电生物反馈放松治疗,对比两组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