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肺癌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0例肺癌失眠患者分为黛力新组和艾司唑仑组,每组100例。治疗8周,停药后观察12周。采用匹兹堡睡眠治疗量表给予睡眠治疗评估,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黛力新组总有效率为96%,显效率为80%;艾司唑仑组总有效率为80%,显效率为50%;黛力新组显效率显著高于艾司唑仑组(P0.05)。黛力新组停药2周后复发率为10%,艾司唑仑组为80%。黛力新组不良反应少于艾司唑仑组。结论黛力新治疗肺癌失眠疗效明显好于艾司唑仑,不良反应较少,药物戒断的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渐进性放松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8年6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1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渐进性放松训练,术后七天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疼痛及睡眠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VAS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AIS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A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渐进性放松训练能够明显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右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就诊的86例老年痴呆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采用右佐匹克隆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评估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以及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 VE-AD),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降低,ADL评分、MMSE评分均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BEHA VE-A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EHA VE-AD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改善老年痴呆症伴睡眠障碍的疗效相当,但右佐匹克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还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验证佐匹克隆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原发性PD伴睡眠障碍患者3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佐匹克隆7.5ng/d,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1mg/d,服药前及4w后行PD睡眠量表及爱泼沃斯思睡量表评分,记录每位患者的评分结果.结果 治疗组PDSS评分在服药前、4w后分别为92.7±11.3,102.3±10.4对照组为89.5±10.0,98.8±9.8.治疗组ESS评分在服药前、4w后分别为9.6±2.6,9.1±2.4.对照组为8.1±2.8,9.7±3.0.两者相比4w后ES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PDSS评分中入睡和睡眠维持情况,晨起精神状态,不宁腿综合征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佐匹克隆治疗PD患者睡眠障碍与艾司唑仑相比同样有效,且在一些方面优于艾司唑仑,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微创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心理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55例术前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氟西汀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干预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1、3、7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西汀能够有效消除围术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负面情绪,减轻术后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咪达唑仑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眼症的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验证咪达唑仑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205例失眠症患者分为咪达唑仑组(105例)和艾司唑仑组(100例),采用的咪达唑仑(7.5mg/片)与艾司唑仑片(1mg/片)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两药均为每晚睡前口服1片,试验期为10天。对患者治疗前、治疗等5天及第10天的睡眠状况及睡眠障碍改善情况(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夜间醒的次数、做梦程度、日间困倦感、受试对睡眠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溴替唑仑治疗中国人群失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剂量可调整的研究方法,共纳入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失眠症诊断标准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溴替唑仑组和艾司唑仑组各16例,治疗2周,观察反跳期1周.主要疗效指标采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在治疗前、治疗后1、2和3周测评,并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治疗2周,两组S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艾司唑仑组和溴替唑仑组有效率均为62.5%(x2 =0,df=1,P>0.05);治疗2周分别为68.8%和87.5%(x2=1.65,df=1,P>0.05);治疗3周分别为43.8%和37.5%(x2=1.13,P>0.05),各时点组间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溴替唑仑组有2例(12.5%)和艾司唑仑组有4例(25.0%)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溴替唑仑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艾司唑仑相似,治疗睡眠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扎来普隆片、佐匹克隆片和艾司唑仑片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56例符合ICD-10非器质性失眠症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扎来普隆组(n=50)、佐匹克隆组(n=53)和艾司唑仑组(n=53),治疗期2周。疗效观察指标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和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扎来普隆组、佐匹克隆组和艾司唑仑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00%、94.34%、96.23%,三组SDRS评分均呈显著降低(P0.05);扎来普隆组、佐匹克隆组早段失眠程度和频度评分差值显著大于艾司唑仑组(P0.05),扎来普隆组和佐匹克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扎来普隆、佐匹克隆对早段失眠的改善相当,均优于艾司唑仑。不良反应发生率扎来普隆组和佐匹克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显著低于艾司唑仑组(P0.05)。结论扎来普隆、佐匹克隆和艾司唑仑对入睡困难具有相似的疗效。扎来普隆对早段失眠的改善更为明显,不良反应均少于艾司唑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司唑仑结合针灸治疗对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01—2014-12收治的66例神经性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血管扩张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艾司唑仑结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耳鸣症状评分及微循环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P0.05)。实验组治疗后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微循环指标(流态、管襻、襻周积分及总积分)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唑仑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明确,能明显缓解患者耳鸣症状,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司唑仑对酒精戒断性震颤谵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6例因酒精戒断引起震颤谵妄症状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艾司唑仑组)和对照组(地西泮组)各38例。对比2组酒精戒断综合征评定量表评分变化,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艾司唑仑治疗作用较地西泮强,且不良反应较地西泮少。结论艾司唑仑对酒精戒断性震颤谵的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aspar可扩张通道系统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在Caspar可撑开通道系统辅助下进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前以及术后1、3、6、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分级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为59~78 min,平均(68.50±7.20)min;术中出血量为25~60 ml,平均(32.25±8.6)ml。30例术后复查腰椎MRI均示突出的髓核全部摘除。术中硬脊膜破裂2例,严密修补硬脊膜,术后无脑脊液漏。术后无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及椎间隙感染并发症发生。术后1、3、6、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按Macnab评价标准:优25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6.7%(29/30)。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 采用Caspar可撑开通道系统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术野清晰,神经根减压彻底,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小,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变化水平,探讨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与其突出类型、体征的关系。 方法:收集2008-01/10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需外科治疗的49例单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外周血,男 26例,女23例。发病部位:L4~5 22例,L5S1 27例。治疗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4例,阴性15例。根据术中所见腰椎间盘位置分为破碎疝出组30例和退变突出组19例。以同期健康献血者20名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类。 结果:破碎疝出组CD3+、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P < 0.05),CD8+低于对照组(P < 0.0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组CD4+、CD4+/CD8+水平较阴性组高,阳性组CD8+水平较阴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破碎疝出组直腿抬高试验试验阳性率高于退变突出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 结论:腰椎间盘疝出后出现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变化,且其不同病理类型也存在差异,T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在患者体征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直腿抬高试验可能有助于证实突出间盘对神经根的损伤及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compare treatment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combined pharmacologic and non-pharmacologic treatments for psychophysiological insomnia.Background: Treatments for insomnia have included a variety of pharmacotherapy and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although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combined efficacy of drug and non-drug therapy.Methods: Forty-one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somnia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hree treatment groups: (i) estazolam + muscle relaxation, (ii) estazolam + guided imagery, and (iii) estazolam + sleep education. After 4 weeks of active treatment, subjects were withdrawn from medication and followed for an additional 6 months.Result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were observed in self-report measures of total sleep time, sleep efficiency, and wakefulness after sleep onset in the combined drug and relaxation groups, compared to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otal sleep time only in the educational control group. At follow-up, all three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across the major sleep measures. Positive changes were also observed in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 including mood state and self- ratings of daytime arousal.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value of combined pharmacotherapy and relax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sychophysiological insomnia.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前后路植骨结合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效果的比较。 方法:选择2002-09/2006-09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34~61岁,平均52.5岁。全部为单一间隙椎间盘突出,其中T12~L1突出1例,L1/2突出6例,L2/3突出10例,L3/4突出16例。33例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2组:后路组(n=18):行后路双侧小关节切除自体小关节骨质及自体髂骨或异体人工骨椎间植骨及椎弓根钉内固定(经后方椎板切除入路);前路组(n=15):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及钛板内固定(经侧前方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基本情况,应用JOA 评分评价患者金属内固定材料植入前后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总结并发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48(40.5±3.0)个月,在内固定时间及金属材料植入过程中出血量计算经后方椎板切除入路优于前外侧入路,但在临床症状改善率以及神经损伤发生率方面两种方式没有显著性差异。后路组植入中2例硬脊膜撕裂,1例椎弓根螺钉位置偏斜,JOA评分由内固定前(12.84±2.59)分提高到随访时的(25.63±3.06)分,优良率为88%,随访时骨性融合率为94%;前路组植入中1例硬脊膜破裂,1例植入后单侧神经根麻痹,1例植入后出现难制性呃逆,JOA评分由内固定前(11.96±2.14)分提高到随访时的(24.92±3.91)分,优良率为84%,随访时骨性融合率93%。 结论: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根据术者的熟练程度选择术式,同时应进行内固定融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影像中心及南方医院介入治疗科自2002年7月至2004年3月应用臭氧治疗的3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比较术前和最后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下肢根性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运用改良的MacNab分级法记录最后随访的临床效果并评价患者年龄、病史长短、突出程度及类型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结果本组患者JOA评分、下肢根性痛VAS术前及术后终末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3±1.4 vs 13.1±1.2,P=0.018;7.5±0.8 vs 2.1±0.3,P=0.039),JOA评分、VAS改善率分别为78.2%和70.4%;改良的MacNab分级法记录到最后随访时疗效优良率为77.5%(251/324),患者年龄、病程及椎间盘突出程度对疗效有明显影响;部分(33.8%)包含型突出患者治疗后近期可有症状"反跳".结论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3年以上随访结果显示疗效令人满意,患者年龄、病程和椎间盘突出程度能影响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LDH 140例,依据手术入路分为侧后入路组和后路入路组,每组70例。侧后入路组行侧后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后路入路组行后路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结果 侧后入路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后路入路组(P<0.05),侧后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路入路组(P<0.05)。术后1 d、3个月,两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后路入路比较,侧后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LDH的疗效确切,且具有安全性高、康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后纵韧带骨化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4例腰椎间盘 突出伴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皮侧路镜技术进行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8.4 个月。术前及术后1 d和1、3、6 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 (VAS)评分评估腰腿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改良MacNab疗效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1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 d和 1、3、6 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临床疗效评价:优1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 93%(13/14)。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有效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伴后纵韧带骨化,使神经根得到及时彻底减压及松解,临床效果显著,但须严格 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髓核钳夹术(PLD)联合医用臭氧(O3)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O3在椎间盘内外弥散、突出物回缩情况以及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并发症等.方法 选择通过影像检查(CT或MR)结合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PLD组、O3注射组、PLD+O3注射组),每组各40例,分别按方案实施治疗.结果 PLD+O3注射组腰痛发生率最低,O3在椎间盘内外弥散最好;突出物回缩率3组间无明显差异;PLD+O3注射组术后立即有效率为86%,PLD组为83%,O3注射组为35%;随访6~18个月,PLD+O3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2.5%,PLD组为87.5%,O3注射组为77.5%;3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PLD联合O3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椎板间入路经皮完全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椎板间入路的完全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应用经椎板间入路完全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资料。病人术前均符合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记录术前、术后3d、3个月和6个月腿痛VAS和腰椎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6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无任何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65min;平均住院时间4d,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例k;病人手术后2个月复发,其他59例病人腿痛VAS和腰椎JOA评分术后3d、3个月、6个月各个随访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个月与6个月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板间入路完全内镜手术治疗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经皮椎间盘摘出联合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皮髓核摘除术(PLD)联合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临床与影像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25例,先行PLD,后行椎间盘内及椎旁注射臭氧。结果25例病人治疗后经一年随访,治愈21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无一例并发症。结论PLD联合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可改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