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隐匿性起病,进行性恶化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最初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并有可能在5~10年内完全衰退。患者往往伴随严重的记忆力丧失、精神行为异常、人格改变、言语功能障碍,无法独立生活,最终近乎于植物状态。Ferri等采用DISMOD软件在全球60岁以上人群中估计,全球的痴呆患者人数到2040年将达到8llO万左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长期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奥氮平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氯氮平减量1周后合并奥氮平。奥氮平开始剂量为2.5mg/d,氯氮平开始剂量为100~150mg/d,以后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观察16周。奥氮平治疗剂量为5~15mg/d,平均为(11.52±1.50)mg/d,氯氮平治疗剂量为100~200mg/d,平均(124±42)mg/d。结果治疗前、后PANSS总分,阳性分量表分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分量表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第8、16周PANS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TESS评分部分较治疗前显著。SSPI评定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合并氯氮平不良反应较轻,疗效肯定、安全、耐受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奥氮平、利培酮及阿立哌唑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1例长期服用传统药物氯内嗪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替换原有药物奥氮平、利培酮或阿立哌唑。分别在人组时、12周及6个月时进行PANSS量表、SAN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认知功能测定包括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中国韦氏记忆测验(WMS)、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等神经心理测验。TESS量表评定检测药物的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26例,利培酮组28例,阿立哌唑组22例共计76例完成了6个月的治疗,治疗结束时各组均显示精神症状显著改善,认知功能显著改善,表现为言语流畅性、学习记忆、视觉记忆、执行功能、注意力等方面。而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氮平、利培酮及阿立哌唑均町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而且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动作词汇加工对健康人运动皮质兴奋性及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实验一:利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检查18例健康志愿者在进行具体动作动词及抽象动词语义理解加工时其大脑运动皮质兴奋性变化。实验二: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采用自身交叉设计的前后对照方法对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3周观察。在第1周、第3周要求患者认真观察代表具体动作的动词文字图片,并进行默读、复述和语义理解;第2周要求患者观察代表抽象动词词汇的文字图片,并进行默读、复述和语义理解。每周训练5d,每天训练30min。分别于训练前、训练1周、训练2周、训练3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简易上肢功能量表(STEF)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 结果 TMS-MEP检查显示具体动作动词语义加工较抽象动词语义加工能引起MEP波幅显著增高、潜伏期明显缩短。经3周训练后8例脑卒中患者上肢FMA评分、STE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抽象动词加工训练比较,动作动词加工训练能更显著提高患者上肢FMA评分、STEF评分(P<0.05)。训练1周、2周、3周后患者MAS评分均较训练前显著改善(P<0.05)。训练1周后与训练前FTHUE-HK评分差值以及训练3周后与训练2周后评分差值均显著大于训练2周后与训练1周后评分差值。 结论 具体动作动词语义加工较抽象动词语义加工能更显著增强健康志愿者运动皮质兴奋性,具体动作动词加工训练更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卒中后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卒中类型、基础疾病、血压、生化指标、神经心理学特点、经济支持等方面与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进一步发现相关度较高的一些因素,对今后的卒中后抑郁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养志康复医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卒中后患者,在排除严重言语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后,根据DSM-Ⅳ的抑郁症诊断标准及MADRS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生化检查及访谈评估。分析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上述各项指标方面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回顾两组患者,在卒中次数(OR=2.862)、TIA发作(OR=2.596)、高血压(OR=2.528)、急性起病(OR=4.678)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简易认知功能检查及自理能力、社会活动功能及物体命名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更多地取决于血管性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的治疗与控制,同时既往卒中发生及TIA发作对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同样不利,认知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完整性对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尽管目前的统计数据表明双相躁狂与双相抑郁的患者数量相当,但大量的研究仍集中在双相躁狂的药物治疗上。例如,锂盐、卡马西平、丙戊酸盐都已经被证实对于治疗急性躁狂是有效的/[1-2/]。然而缺乏这些药物在治疗急性双相抑郁方面与安慰剂的对照研究。锂盐、抗癫痫药、抗抑郁药、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是临床常用的几种治疗双相抑郁药物,所以有必要将这几种药物在控制急性双相抑郁方面的疗效进行一下比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