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总结我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探索并实施的方舱医院护理工作模式。方法 在“国家医疗队+武汉医疗队”联合模式的管理下,我院迅速确立护理管理组织架构,开展基于岗位需求的强化培训,制订了一系列制度规范流程,落实三级质控管理办法等。同时,要求加强护患协作,注重对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开展一系列的关爱服务等措施,对保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工作高效而有序的进行。结果 2月5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期间,武昌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1124例,累积出院833例,累计转出291例,且未出现医护人员感染情况。结论 逐步探索并实施合适的方舱医院护理工作模式,对保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疫情波及范围广,感染人数多。方舱医院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方舱医院收治病人较多,护理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及挑战。本文对方舱医院轻症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为临床一线护士护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07例方舱医院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15—20日收治于武汉市青山方舱医院(A舱)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Herth希望量表及创伤后成长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10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5.75±19.1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文化程度及希望水平进入回归方程(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5.8%。结论 本组方舱医院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处于较高水平,且受文化程度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较低和希望水平不高的患者,给予其正性引导和人文关怀,有针对性地提高其希望水平, 进而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时期,由于定点医院床位有限,无法收治短期内激增的COVID-19患者。为避免贻误病情、造成疫情播散,武汉市设立方舱医院,对确诊的轻症和普通型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从源头上切断传染源,是疫情得以控制的关键举措。方舱医院医学检验科的建立和管理是医院运行的重要环节,保障检验质量和检测安全是必要前提。文章对方舱医院医学检验科的选址、人员和培训、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管理和流程优化等进行探讨,为后续方舱医院及战地医院医学检验科的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详细介绍了方舱医院内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护理与管理措施,重点在于方舱病人的出入舱标准制定及入舱后病人的病情观察重点、治疗护理流程、应急事件管理、营养支持方案、心理支持与人文关怀等护理措施,为移动医疗站病人的护理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国家援鄂医疗队护理人力管理策略,提升护理管理效率。方法 借鉴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以“应急保障-应急基础-应急行动”为护理人力管理思路,构建科学有效且实用性强的ICU护理人力管理模式。结果 国家援鄂ICU护理团队共135人,建立7个护理小组,实施弹性管理;开展递进式培训、临床教学30次。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109例,其中机械通气患者75例。结论 国家医疗队为应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组建ICU护理团队,形成了“应急保障-应急基础-应急行动”护理人力管理模式,通过采取“集权式”和“小组式”相结合的网格式管理,保证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巨型方舱医院短时间内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管理和实践经验,从方舱医院护理质量提升、物资保障、感染防控和人文护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未来巨型方舱医院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叶林  周金  冯爱英 《全科护理》2020,18(9):1077-1079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武汉方舱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医护人员管理、病人管理以及物资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与实践,并深入分析方舱医院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为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方舱医院的运行、管理提供实践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方舱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的护理应急管理实践,为政府及医疗机构今后建设与管理方舱医院总结科学方法.方法2020年2月5日至3月9日期间,从护理组织管理、护理人员管理及患者管理等三方面迅速启动方舱医院护理应急管理策略,制订相关护理管理制度和规范,落实方舱各项安全管理及患者管理策略,确保方舱医疗安全有序进行.结果方舱医院护理组织应急管理小组完成了15支援鄂国家医学救援队700余名护理人员的人力调配,累积收治患者1848例,有序实施了患者的筛查、诊疗、护理、转运及出舱等救治工作.结论通过高效的护理应急管理措施,方舱医院实现了科学配置救援护理资源,精准实施各项护理工作,为抗疫时期下正在建设的多所类似医疗机构提供了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并建立系统、完善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精神疾病专科护理管理体系,为精神疾病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共识制订采用会议法结合专家咨询法,中华护理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多所精神疾病医院的43名专家,对精神疾病医院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并结合相关国家政策、学术指南、期刊文献等制订了该专家共识。 结果 该共识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精神疾病医院防控护理的组织机构管理、环境管理、人员管理等要求。 结论 该共识通过组织机构管理、环境管理及人员管理3个方面指导精神疾病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对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脏移植外科迅速开展疫情防控期间肝移植病人居家护理方案的探讨,重点协助病人开展远程居家护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症状监测及肝移植术后随访,对无复诊条件的病人给予线上指导,帮助病人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疏导不良情绪,引导病人建立积极心态,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器官移植病人居家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综合医院在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时的应急护理管理实践经验,为护理管理者科学应对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该院护理部在医院疫情防控指挥小组的统一部署下,迅速成立防疫护理组织应急管理小组并启动应急管理预案,配合实施应急管理工作,持续管理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多措并举有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 结果 在护理部应急管理小组的统一指导下,该院一线2 800余名支援护士顺利协助并完成发热门急诊、隔离病区、方舱医院及其他一线病区患者的重症抢救、检验检查、诊疗转运等救援工作。 结论 该院护理部通过制订护理组织应急管理方案和构建精准化管理策略,为指导各级护理人员进行科学防控疫情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立应急病房的组织管理经验,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救治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护理部成立护理救援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合理搭配护理人力资源,建立应急病房,进行岗前及在岗培训,优化护士排班,为应急病房提供后勤和人力资源保障。成立特护小组,对所有确诊患者实行清单式护理评估,进行分阶段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同时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确保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杜绝发生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结果 建立应急病房后共收治2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救治有效率达100%;救治期间未发生1例护理差错、医院感染。结论 建立应急病房,规范区域管理,构建系统的护理应急预案,有助于加强风险管理,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快速修订各项制度和流程,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斯托瑞模式护理人力资源无缝隙管理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斯托瑞模式护理管理小组,建立梯队式护理人力资源方案和传染病应急护理人力资源库,完成传染病应急人力资源岗前培训、考核和演练,开展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工作及直线管理监控。结果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护理人力资源得到了有效保障,紧急应对工作顺利开展,应急梯队人员自我防护能力和传染病相关知识明显提升。结论 斯托瑞模式护理人力资源无缝隙管理可以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段临床护理工作,临床护理工作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5.
总结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造口伤口专科护理开展工作的策略与方法。主要包括改进专科门诊疫情防控就诊流程、加强专科门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强化远程随访和咨询、保护高风险暴露人员面部皮肤、做好危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等。2020年1月19日至2月11日,医院造口伤口专科护理门诊接诊患者494例次,电话随访和互联网医院随访咨询306例次,未发现医院感染情况;一线医护人员在防护建议下皮肤保护良好,2名后勤保障人员颜面部出现1~2期压力性损伤,经加强培训同时对症处理后痊愈;隔离病区接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62例,无医院获得压力性损伤发生,2例外院转入危重患者带入压力性损伤,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三级综合医院门诊的预检分诊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成立疫情防控小组、强化预检分诊管理、做好门诊人力资源调配、提升认知能力、加强健康宣教、做好"双向防护"工作、加强心理支持等措施。认为以上措施可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院内传播。目前该综合医院已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4例,治愈出院3例,门诊运行良好,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交叉感染病例发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为国内各级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门诊的预检分诊护理管理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对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武汉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给予呼吸康复干预,在入组当天和出院前分别给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ei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 结果:干预后患者HADS、HADS-A和HADS-D评分分别为5.99±5.28、3.28±3.06和2.71±2.61分,低于干预前9.76±7.43、5.11±3.72和4.64±4.13分(P<0.05),其中30岁及30岁以下患者三项评分虽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0岁以上患者三项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比例分别为7.50%和5.62%,低于干预前36.25%和30.0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30岁及30岁以下患者焦虑抑郁比例虽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0岁以上患者焦虑抑郁比例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呼吸康复可以缓解方舱医院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该院在非隔离区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经验,为国内综合性医院非隔离区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精细化管理理念,以专业化为前提,制订非隔离区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标准,系统化落实各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网格化稽查,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团队间及医患间有效沟通,数据化反馈结果促进质量改进。结果 院内员工无继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院内全员口罩佩戴率、流行病史筛查率、环境及医疗用品消毒率均为100%,患者及家属的口罩佩戴正确率为73.79%,手卫生正确执行率为40.78%。结论 精细化管理策略防控措施在综合性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隔离区域有效,患者及家属的口罩佩戴正确率及手卫生执行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居家护理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2020年1—3月)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居家护理过程中运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找出潜在失效模式并制定改进措施,比较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实施前(1月18—24日)和实施后(3月1—7日)感染风险值及感染防控相关措施落实情况,统计实施期间(1月25日—2月29日)医患双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率和服务患者状况。结果 4项主要潜在失效模式感染风险值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实施后由(251.03±27.14)分降至(10.38±2.39)分,感染防控相关措施落实率由8.8%上升至99.5%,各项措施落实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期间医患双方均无新型冠状肺炎感染发生。服务患者552例,服务人次622例次,其中合并慢性病者达548例(占99.3%),年龄≥60岁患者462例(占83.7%)。结论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居家护理运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可降低感染风险,有效保护医患双方安全,在满足了居民医疗需求基础上也间接保护了慢性病及老年患者等群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网格化管理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手术室中的管理作用。方法自疫情暴发以来,靖江市人民医院使用网格化模式,条块合总、各节点之间的互融互通,对手术室COVID 19进行常态化防控。结果自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5月21日,靖江市人民医院共接收手术患者3 618例,其中急诊手术522例,均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结论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科学防控,能够有效预防手术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