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城市与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家庭会谈量表(FIS)对家住城市或农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70例的主要照料者进行评定,以及对患者病情与一般资料进行评定。结果:城市与农村患者照料者的FIS总平分分别是26.03±7.46与25.71±7.54,客观负担以经济负担最明显,其次是娱乐与家庭日常活动的负担,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城市患者家庭负担与其病期正性相关,农村患者家庭负担与病情严重程度正性相关。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早期有效的防治同时,给予这些特殊家庭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支持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用于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选择2004-08/2006-02广州市精神病医院住院及门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出现肥胖者90例。患者按随机抽取序号分为3组,每组30例。加味苓桂术甘汤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6.41±7.98)岁;病程(7.98±5.71)年。口服加味苓桂术甘汤(主要由茯苓、桂枝、白术、苍术、泽泻、荷叶、远志、番泻叶、法半夏、大腹皮、枳实等组成);苓桂术甘汤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8.10±8.56)岁;病程(8.58±6.46)年。口服苓桂术甘汤(主要由茯苓、桂枝、白术、苍术、泽泻、荷叶、远志、菖蒲、番泻叶、法半夏等组成);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7.26±8.20)岁;病程(9.63±7.55)年。口服安慰剂(桑叶、菊花等组成)。3组合剂均制成含900g/L生药量,口服2次/d,30mL/次,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末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分及测量体质量。结果:9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3组临床疗效比较:加味苓桂术甘汤组、苓桂术甘汤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23/30),70%(21/30)和16.6%(5/30);加味苓桂术甘汤组、苓桂术甘汤组总体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3组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比较:加味苓桂术甘汤组、苓桂术甘汤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77.83±6.51),(78.97±7.04),(77.30±7.15)kg,P>0.05];治疗6周后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74.50±4.56),(75.07±5.82),(79.13±8.03)kg,P<0.01]。③3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变化比较:3组治疗两周后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3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不良事件及副反应:苓桂术甘汤组,服药后全部患者大便次数增多,1~3次/d,有6例大便次数每日四五次。加味苓桂术甘汤组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不明显,对照组无腹泻情况发生。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症中药,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配合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于某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2个月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消除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痴呆患者照顾者对综合干预的意见与建议,为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操作经验拟定访谈提纲和计划,对18名痴呆患者照顾者进行访谈.结果:痴呆患者照料者认为综合干预能提高积极感受,减轻照料负担,但干预方式不够便捷、健康教育方式较单一,建议向社区化、多样化发展.结论:痴呆患者照顾者对综合干预效果较满意,但认为干预方式缺乏灵活性,应拓展社区干预服务,满足患者及照料者的多方位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自知力教育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护理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临床组和认知组,每组8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精神科治疗和护理。临床组和认知组患者3~5例编为一组,采用小组或个别教育的方式,由干预护士按照教育手册每周对患者进行2次自知力教育,每次30~60 min,共8 w。在干预前、干预后4、8、12 w对3组患者的自知力改善、治疗依从性、扭曲思维自我控制及沟通满意度等进行评定。结果干预4 w后认知组ITAQ评分、BPRS评分、NOSIE评分均明显优于临床组(均P<0.01),认知组和临床组均优于常规组(均P<0.01);沟通满意度临床组高于认知组和常规组(P<0.01)。干预8 w后认知组ITAQ评分高于临床组(P<0.01),临床组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1);Beck评分认知组明显低于临床组( P<0.01);BPRS评分认知组明显低于临床组( P<0.01),临床组明显低于常规组( P<0.01);常规组的沟通满意度均低于临床组和认知组(均P<0.01);认知组自我控制评分均低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NOSIE评分认知组均显著高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干预12 w后,认知组的ITAQ评分、沟通满意度和NOSIE评分均显著高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Beck评分、BPRS评分显著低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临床组和认知组的自我控制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以认知为导向的自知力教育可以让患者减少病耻感,接纳自己的疾病,提高患者反思和纠正扭曲思维和误解的能力,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或消除负性情绪,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损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对43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发生跌倒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1009例中发生跌倒损伤43例(4.3%),其中以阿尔茨海默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及夜间跌倒发生率最高。结论:针对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采取对专业护理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及改善住院环境等相关的护理对策,可减少住院期间跌倒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入职精神科护士遭受患者言语暴力攻击后的心理体验,分析言语暴力对其造成的影响,探索并优化相应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13名新入职精神科护士进行面对面、个体化深入访谈,及时总结整理相关资料。量性数据以分类变量统计频率,质性数据采用Colaizzi分析法整理资料形成主题。结果 新入职精神科护士工作半年时达到遭受言语暴力的高峰,其心理感受和体验包含委屈、害怕无助、无所谓、愤怒以及无所谓等。结论 新入职精神科护士易遭受患者言语暴力,并产生委屈、害怕、无所谓、愤怒等情绪,采取了合理化、正面应对的态度和相应措施。提示应关注其心理感受和态度,及时提供事后干预,完善相关指引和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5-HTTLPR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统计与诊断手册第4版〉(DSM-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99例MOAS加权总分≥4分者为有攻击行为组(攻击组),96例MOAS加权总分0分者为无攻击行为组(非攻击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受试者的5-HTTLPR多态性.结果 攻击组的基因型分别为SS 38例、SL 44例、LL17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分别为S 120例、L 78例;非攻击组间的基因型分别为SS40例、SL 39例、LL 17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分别为S 119例、L7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性别分层后分析,两组间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未见5-HTTLPR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CCMD-3)的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选择研究组64例、健康对照组100例;每例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ACE基因的I/D多态性,采用病例一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ACE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两组间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PH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双相障碍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CCMD-3)的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选择研究组64例、健康对照组100例;每例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ACE基因的I/D多态性,采用病例一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对基因型和等位基凼频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ACE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两组间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PH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双相障碍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