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入院时的医学应对方式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量表(MCMQ)测试126例冠心病入院时医学应对方式,内容包含有面对、回避、屈服3大类应对策略。结果126例冠心病患者入院时面对、回避应对方式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屈服应对得分低于常模(P<0.05);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的3种应对方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0岁与<60岁者的回避应对得分、不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患者的面对应对方式得分、既往治疗史不同患者的屈服应对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选择直接面对的应对方式与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有关(β=0.297,P<0.01)。结论了解冠心病患者住院初期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患者的应对方式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和医学应对方式调查量表(MCMQ)两部分。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MCMQ包含20个条目,分为面对、回避、屈服3种应对方式。结果男女食管癌患者的面对、回避、屈服应对方式的得分分别为(19.5±3.2)分和(18.1±3.0)分、(13.1±3.3)分和(14.7±3.5)分、(7.4±2.3)分和(8.7±2.5)分,男女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食管癌患者应对方式的因素多元回归分析,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与面对、回避、屈服应对方式间均有统计学意义(β分别为2.015、-1.001、-1.952,P均〈0.05),文化程度与面对应对方式有统计学意义(β=1.584,P〈0.01)。结论了解食管癌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从而有效地帮助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首发脑卒中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3-5月在天津市某专科医院脑系科就诊的首发脑卒中患者150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医学应对问卷(MCMQ)、残疾接受度量表修订版(ADS-R)、修正Rankin评分(MRS)、社会活动功能问卷(FAQ)、抑郁自评量表(S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因素。结果 患者入院前生活满意度评分为(3.4±1.1)分,FAQ评分为(19.6±4.9)分,SDS评分为(43.0±7.8)分,PSSS评分为(54.4±8.4)分,家庭内支持评分为(25.1±2.2)分,家庭外支持评分为(29.3±7.9)分。患者面对维度和屈服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回避维度得分与常模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吸烟史、饮酒史、卒中类型、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医疗费用来源等9个因素纳入影响首发脑卒中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对面对维度有影响(P<0.05)。而所纳入的其他因素对首发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无影响(P>0.05)。首发脑卒中患者面对维度与入院前生活满意度、FAQ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ADS-R评分、PSSS评分及家庭内支持评分、家庭外支持评分呈正相关(P<0.05);回避维度与FAQ评分、SD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PSSS评分、家庭内支持评分呈负相关(P<0.05);屈服维度与FAQ评分、SD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PSSS评分、家庭外支持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前生活满意度、ADS-R评分、家庭内支持及家庭外支持评分是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面对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SDS评分、家庭内支持评分是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屈服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入院前生活满意度、SDS评分、家庭外支持评分是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回避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首发脑卒中患者在面对应激事件时,更倾向于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而SDS评分、领悟社会支持中的家庭外支持评分以及入院前生活满意度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未来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不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提高患者医学应对水平,减轻心理应激,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80例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相比较。结果 BPH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国内常模比较,BPH患者术前的回避和屈服等维度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面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H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与MCMQ面对维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回避和屈服等维度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老年BPH患者的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协助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促进其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75名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回避和屈服等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面对评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SAS和SDS评分与面对评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回避和屈服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引导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足量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管饲患者的BMI、营养不良发生率、术后体重下降及营养指标的影响,以及评价该方法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常规术后家庭肠内营养宣教的食管癌管饲患者136例为对照组,干预组: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常规术后家庭肠内营养宣教+营养食谱干预的食管癌管饲患者146例作为干预组。研究对象均为家庭肠内营养管饲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干预前后体重、BMI、营养不良发生率、体重丢失情况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出院时,对照组和干预组在体重、BMI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营养指标中总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干预3周后,干预组体重、BM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3周后体重丢失和BMI变化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营养指标相比,干预组总蛋白、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白蛋白略微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的肠内营养能够为食管癌术后管饲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可以明显预防术后体重丢失,降低术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配合对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 =21例)和观察组(n =21例),对照组行传统食管癌根治术,观察组行腹、胸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其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配合临床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胸部创伤患者人格与应对方式特点,指导创伤后的康复治疗.方法 选择100例胸部创伤患者,其中19例需要胸部手术,计算患者损伤程度等级评分(ISS)分值,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患者在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掩饰性4个维度上进行测试,共48题.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患者在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上的应对方式进行测试,共20题.结果 与常模比较,入院后精神质和内-外向2个维度,两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精神质和掩饰性2个维度两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创伤患者入院后EPQ-RSC内-外向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不同程度创伤患者EPQ-RSC掩饰性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创伤患者MCMQ回避和屈服2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质与内-外向型性格更易导致胸部损伤,患者在胸部创伤后常选择掩饰内心想法,重度创伤患者常选择回避或屈服应对方式.心胸外科医师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伤者康复及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及胃食管反流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选择符合标准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食管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胃食管反流症状。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h、24h、48h及72h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2h间歇性应用止痛药物(5.87±0.32)次,少于对照组的(11.25±0.6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胃烧灼感、反酸和上腹部饱胀症状严重程度及发作次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中,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预防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化疗期肺癌患者应对方式与胃肠道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化疗期肺癌患者分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医学应对问卷、胃肠道反应评估表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除回避得分与便秘得分、屈服得分与腹泻得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面对、回避得分与患者胃肠反应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范围-0.419~-0.150,P<0.05),而屈服得分与患者胃肠反应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范围0.156~0.375,P<0.05)。进一步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面对和屈服对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别可解释相应胃肠道反应9.9%~21.9%的变异,屈服对其影响为正性,而面对为负性。结论应对方式与化疗期肺癌患者胃肠道反应密切相关,患者积极地应对有助于减轻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化疗期的活动参与功能、应对方式及其关系。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对根治术后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77例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WHODASⅡ6个维度的标准分得分分别为理解与交流[(18.53±15.38)分]、身体移动[(25.44±22.03)分]、生活自理[(28.85±20.85)分]、与人相处[(18.68±23.20)分]、生活活动[(42.32±24.40)分]、社会参与[(38.41±16.51)分],其中生活活动障碍得分最高。三种应对方式的得分分别为面对[(19.10±4.12)分]、回避[(12.74±3.30)分]和屈服[(8.39±3.09)分],其中回避应对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0.05);采用相关分析显示患者WHODASⅡ各维度得分和总分与面对应对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回避和屈服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化疗期活动参与功能与其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在临床护理干预中应对其应对方式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活动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术后残余食管与胸腔胃功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Liu JF  Wang JD  Zhang SW  Tian ZQ  Wang QZ  Li BQ  Wang FS  Cao FM  Zhang YF  Li 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8):2678-2681
目的了解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术后残余食管和胸腔胃的病理生理变化,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应用放射性核素胃排空、食管测压、24h食管pH监测、电子胃镜、摄像上消化道造影和DeMeester烧心症状评分对92例食管癌与79例贲门癌术后患者进行客观检查,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食管与贲门癌术后患者的胸胃排空较正常人明显延迟(t=7.105,P〈0.01),且随时间推移有所改善,但术后1年仍未达到正常人水平(t=2.900,P=0.016)。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食管上括约肌关闭压和残余食管静息压均高于正常人(分别为t=2.275,P=0.03;t=2.160,P=0.039)。24h食管pH监测发现89.7%的术后患者存在胃食管反流,半卧位的反流程度低于平卧位(t=3.074,P=0.005)。结论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明显延缓,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改善,但很难达到正常人水平。食管与贲门癌术后广泛存在胃食管反流,采取半卧位可减轻反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导致飞行员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对458名飞行员进行量表测评,包括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问卷、生活事件量表.数据采用SPSS10.0作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飞行员社交回避及苦恼与心理健康水平、个性、社会支持、特质应对、生活事件有显著相关性;运输机飞行员社交回避(F=3.09,P<0.05)和社交苦恼(F=4.05,P<0.01)均显著大于其他机种;疾病组社交苦恼明显大于健康组(t:2.74,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社交回避行为的影响最大(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346,0.230,-0.219,0.209);消极应对方式、兴奋性、社会支持和敢为性对社交苦恼情感的影响最大(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591,-0.324,0.185,-0.129).结论 个性、特质应对、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事件等心理社会因素影响飞行员社交回避及苦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依恋对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以及依恋通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间接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哈尔滨市某技工学校一年级新生372人进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量表(CSS),领悟社会支持(PSSS)问卷调查.结果 (1)SCL-90总分与父、母,同伴依恋焦虑,与父、母依恋回避呈显著正相关(r=0.165~0.370,P<0.01);与情绪集中性应对显著正相关(r=0.291~0.552,P<0.01);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245,P<0.01).(2)父、母,同伴依恋焦虑与情绪集中性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37~0.383,P<0.01),而父、母,同伴依恋回避与问题集中性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267~-0.403,P<0.01).(3)领悟社会支持与父、母,同伴依恋回避呈显著负相关(r=-0.425~-0.459,P<0.01),而与父、母,同伴依恋焦虑相关不显著.(4)依恋焦虑通过应对方式影响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5.2%;依恋回避调节领悟社会支持.结论 (1)依恋焦虑和回避对心理健康状况都有直接影响;(2)依恋焦虑也可通过情绪集中性应对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依恋回避通过对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家庭赋权干预方案对肺癌放疗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昆明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放射治疗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入院接受放疗的60名肺癌患者及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抓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放射治疗科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家庭赋权干预+放射治疗科常规护理,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韧性量表评价患者,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和癌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家庭照顾。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回避、面对、屈服评分,心理韧性总分及坚韧、乐观、自强各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家庭照顾者照顾者准备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家庭赋权干预方案可改善肺癌放疗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帮助患者建立更加积极的医学应对方式,也可显著提升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少年心理压力和对消极事件应对方式的特点,研究心理压力和对消极事件应对方式对青少年情绪的影响.方法 以五城市的587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压力问卷、消极事件应对方式量表和简明心境量表进行测量.结果 ①心理压力各因子平均分显示青少年升学压力较大[(3.31±0.91)分];应对方式平均分显示青少年更倾向于用外向的应对方式应对消极事件.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压力男生[(2.11±1.25)分]显著高于女生[(2.04±1.19)分] (P<0.05),升学、形象压力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1);女生较男生更倾向于用外向的应对方式[(3.11±0.77)分 vs (2.77±0.81)分](P<0.01);随着年级增长,青少年除家庭压力外的其他各种心理压力增大,并逐渐倾向于内向的应对方式.③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对情绪的回归分析表明,各种心理压力对消极情绪有正向预测效应,对积极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P<0.001);外向应对方式对积极情绪有正向预测效应,内向应对方式对消极情绪有正向预测效应(P<0.001).结论 青少年升学压力较大,男生和女生对消极事件应对方式有不同的特点,随着年级的增高青少年除家庭压力外的其他压力都呈升高趋势,同时青少年对消极事件逐渐转向内向的应对方法.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对青少年情绪有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以唐山市某三甲医院的386例脑梗死患者为对象,以心理弹性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医学应对问卷为调查工具,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结果 心理弹性得分为(59.72±12.17)分,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面对应对方式、回避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自我效能感、主观支持、面对应对方式和屈服应对方式影响心理弹性的总效应系数分别为0.720、0.264、0.121和-0.092.结论 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弹性有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家庭关怀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自尊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湖南省5个县(市)5个乡(镇)中学24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P=0.509)、月收入(P=0.267)、母亲文化(P=0.266)、父亲职业(P=0.473)、母亲职业(P=0.105)的农村初中生心理状况均分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P=0.000)、年级(P=0.000)、父母外出情况(P=0.000)、父母离异(P=0.001)以及父亲文化(P=0.023)的农村初中生心理状况得分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与否(r=0.095)、生活事件总得分(r=0.522)、家庭关怀度(r=-0.146)、社会支持(r=-0.186)、积极应对(r=-0.020)、消极应对(r=0.369)、精神质(r=0.322)、内外向(r=-0.132)、情绪稳定(r=0.555)、掩饰性(r=-0.293)自尊(r=-0.329)与心理状况均显著相关;除年龄、年级、父母离异与否、父母亲文化以及父母亲职业未进入方程,其余各变量均进入方程,可以解释心理状况变异的51.2%(F=227.809,P=0.000).结论 要促进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可以在生活中给与其更多关照,减少生活中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通过一系列健康教育引导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程科萍  王少康  孔庆芳  孙桂菊  刘志勇  胡旭  开海涛  高刚  苏明  苗苗 《重庆医学》2012,41(23):2396-2397,2399
目的调查某院食管癌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肿瘤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506例食管癌住院患者,分别按性别、年龄、职业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占79.84%,女性患者占20.16%,男∶女=3.96∶1,高发年龄为50~59岁,所占比为43.48%。干部和工人的患病例数明显低于农民,文化程度高发病率低。食管癌发生在食管上部和中部居多,以鳞癌为主,苏北地区为高发地区,家族癌症史、吸烟可以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结论食管癌的发生存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地区差异等特征,由于食管癌较差的预后存活率,准确地了解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成为防治食管癌的关键,对高危人群应加强防治工作,尽量早发现、早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应对方式与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50例腹部手术患者,于术前1d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调查,术后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1)患者的”面对”应对方式分值为16.56±3.61,“回避”应对方式分值为16.82±2.85,“屈服”应对方式分值为8.56±2.52。(2)与常模比较,“面对”和“回避”应对方式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屈服”应对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24h、48h患者疼痛评分分别为(3.48±1.09)分、(2.98±0.89)分。(4)“面对”应对方式与患者术后24h、48h疼痛评分均呈负相关(P〈0.01);“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与术后24h疼痛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较常模多采取“回避”应对方式,较少采取“面对”应对方式;术后24h、48h患者疼痛程度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