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郑春早  邵荣标  毕诚  荀以标  马永法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541-1542,1552
目的了解盐城市健康人群A、C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简称Nm)带菌状况和免疫水平,评价流脑疫苗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将调查对象分成7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监测50人,每人采集咽拭子标本和一定量的静脉血,检测A、C群Nm带菌状况及杀菌力抗体。结果在调查的正常人群中,A群Nm抗体阳性率为78.38%(319/407),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86,C群Nm抗体阳性率为6.14%(25/407),GMT为1︰1.14;Nm总带菌率为3.39%,其中A群Nm带菌率为1.81%,C群Nm带菌率为1.58%;流脑初免接种一剂的人群A群Nm抗体阳性率为70.70%(58/82),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4.03;流脑初免接种两剂的人群A群Nm抗体阳性率为78.87%(56/71),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90。结论人群中Nm带菌状况有所变迁,A群脑膜炎菌多糖疫苗免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健康人群中脑膜炎奈瑟菌的带菌状况,为流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流脑流行前期对西安地区489名健康人群开展调查,采集不同年龄人群咽拭子进行PCR扩增鉴定。结果 健康人群带菌率为4.50%(22/489)。菌株A群1例(4.54%)、B群3例(13.64%)、C群4例(18.18%)其余皆为不可分群14例(63.64%)。45岁以上年龄组带菌率最高(9.57%),0~2岁年龄组带菌率为0,各年龄组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784,P = 0.029)。男性带菌率4.30%,女性带菌率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市人群带菌率4.13%,农村人群带菌率4.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安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相对较低,人群带菌以不可分群为主,其次是C群、B群和A群,未发现其他菌群流脑带菌者。建议高危人群尽早接种AC流脑疫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西省2005年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带菌状况,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健康人群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人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Nm培养和鉴定,C群Nm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健康人群1 441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A群Nm2株,B群25株,W135群2株。从37份流脑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C群Nm19株,经PFGE分析18株为相同的脉冲场电泳型(AH1)。结论江西省2005年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为主,C群带菌率上升,PFGE分析为相同的菌株型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健康人群中脑膜炎奈瑟菌菌群变迁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按整群抽样的方法,流脑流行期在云南省3个地州6个年龄组健康人群分别采集咽拭子进行脑膜炎奈瑟菌的分离;用乳胶凝集、血清分型、生化试验对所分离到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共采集1249份健康人群咽拭子,共分离出21株脑膜炎奈瑟菌(A群5株、B群8株、C群7株、1892群1株),阳性率为1.68%。结论云南省2006年健康人群流脑整体带菌水平相对较低,带菌菌群以B、C群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北省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携带情况,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2013年在全省11个设区市,以按年龄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式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分离培养Nm。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菌株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年共监测28 447人,分离到293株Nm,总带菌率1.03%;石家庄和邢台为Nm"高高"聚集区;15~24岁年龄组带菌率较高;Nm中不可分群者占45.05%,B群占14.33%,C群占12.63%,W135群占12.29%。结论建议继续加强健康人群Nm携带情况的监测,结合人群、地区分布特点及菌群变迁趋势,制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流脑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省登封市儿童青少年中脑膜炎奈瑟菌(Nm)的菌群分布特征与变迁趋势,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防控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方法 按照分层分组随机抽样的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7个年龄组,每个采样对象采集1支咽拭子,共采集210份样本,运用细菌培养和实时荧光(real-time PCR)的方法对标本进行菌群的鉴定。结果 儿童青少年中检出脑膜炎奈瑟菌47株,儿童青少年Nm的带菌率为22.38%;血清分群中,C群占51%,W135占群21%,Y群占15%,B群占2%,X群占4%,不可分群的占6%。0~6岁带菌率为0,14~19岁的带菌率最高为90.0%。结论 登封市儿童青少年中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较高,菌群分布广,存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暴发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江苏省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情况及菌群分布特征, 采用横断面研究、按随机抽样的方法, 于2019年10—11月份和2020年11—12月份在江苏省内选取4个县区作为监测点, 采集辖区内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样本进行分离培养以及荧光定量PCR分群鉴定。采用χ2检验对脑膜炎奈瑟菌阳性率进行比较,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采集到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1 512份, 检出脑膜炎奈瑟菌菌株57株, 总体带菌率为3.77%。其中B群为主(36.84%, 21/57), 不可分群次之(33.33%, 19/57), C群第三(17.54%, 10/57), W135群和A群分别为7.02%(4/57)和5.26%(3/57)。15~20岁组的带菌率(8.6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1.77%~3.74%)(Pearsonχ2=18.211, P<0.05)。地区、年龄和免疫史是影响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的危险因素。综上, 江苏省健康人群的总体带菌率水平较低, 预示江苏省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未来可能将持续以零星散发为主。但应加强校...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州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方法 于2 0 0 1年10~12月流脑流行前期采集广州市健康人群咽拭子现场接种于巧克力平板上,采用卵黄双抗琼脂培养基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结果 调查3~6 0岁健康人群2 17人,检出流脑带菌者10人,带菌率为4 6 1% ,阳性菌株全部为B群;各年龄组人群流脑带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男性带菌率为4 12 % (4/97) ,女性带菌率为5 0 0 % (6 /12 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接种过流脑菌苗者带菌率为3 2 3%(4/12 4 ) ,未接种过疫苗者带菌率为6 4 5 % (6 /9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广州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较低,未发现A群流脑携带者,但要警惕B群Nm引起的流脑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5.12地震后板房学校中小学学生流行性脑膜炎带菌(Neissria Meningitides Nm)状况,评价震后初期防疫效果,为预测疫情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法,采集绵阳市某县中、小学学生咽拭子样本共614份,常规分离培养鉴定Nm、荧光定量PCR测定Nm核酸、血清学分型。[结果]37人分离到Nm,带菌率为6.03%;荧光定量PCR法测定Nm核酸38份咽拭子阳性,阳性率为6.19%;B群35株(92.1%),W135群2株(5.3%),一株未分出群(2.7%)。性别带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20岁组Nm带菌率最高。[结论]震后灾区板房学校中小学学生流脑带菌主要以B群为主。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2005年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A群、C群抗体水平及脑膜炎奈瑟菌(Nm)带菌率,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苏南、苏北地区各选择1个县(市)作为监测点,采集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同时采集苏南地区同一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流脑A群、C群抗体,咽拭子用于Nm的分离。结果检测流脑A群抗体917人,A群抗体阳性者736人,阳性率为80.26%,GMT为1∶4.05;检测流脑C群抗体932人,C群抗体阳性者536人,阳性率为57.51%,GMT为1∶2.68。A群与C群抗体阳性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女性为85.04%,高于男性的75.69%(P<0.05);流脑A群抗体GMT、C群抗体阳性率、C群抗体GMT男女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调查健康人群470人,检出脑膜炎奈瑟菌8例,总带菌率为1.70%。8例阳性者中,B群5例,C群3例,带菌率分别为1.06%、0.64%。结论近期内江苏省不会发生流脑A群流行,存在局部暴发流脑C群的可能。应加强流脑监测,大力推广A 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逐渐将其纳入计划免疫。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5-2008年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带菌状况、抗体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流脑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并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采集健康人群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计算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结果健康人群Nm带菌率为1.40%,B群所占比例为91.80%,健康人群A群流脑的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70.73%,C群为31.39%,3岁以下幼儿A群和C群流脑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7.10%和21.24%,均低于3~14岁儿童(71.55%和3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6.69和21.69,P0.01)。结论四川省Nm带菌以B群带菌为主,3岁以下儿童流脑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韶关市2006-2008年健康人群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带菌状况和血清保护性抗体水平,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韶关市2006-2008年流脑监测资料,采集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并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采集健康人群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计算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结果 2006-2008年韶关市健康人群脑膜炎球菌的带菌率仅为0.14%,为C群脑膜炎奈瑟双球菌。A群IgG抗体的阳性率为67.69%(473/705),C群IgG抗体的阳性率为44.54%(314/705),3岁以下儿童C群流脑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低于3岁以上年龄组(χ2=10.572,P0.01)。2006-2008年无流脑病例报告。结论韶关市健康人群脑膜炎球菌的带菌率很低,3岁以下儿童的C群IgG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湖南省C群和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2016年湖南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血液或脑脊液、患者密切接触者以及健康人群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的脑膜炎奈瑟菌菌株,进行生化检测、血清学分群。选取其中的C群和W135群部分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经生化和血清学确认后,选取2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和9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大部分检测抗菌药物全部敏感,但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C群菌株全部耐药,而W135群菌株的耐药率为55.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P=0.006)。经PFGE分型后,2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共分为5种PFGE带型,其中5株HNC-01带型和13株HNC-02带型属同一亚型;2006年湖南省第1例C群患者分离菌株的PFGE带型为HNC-02,与2012、2013年患者以及患者密切接触者分离菌株的图谱完全一致,与带型为HNC-01的2008、2010、2013年的患者分离菌株仅有一个带型的差异,均属于优势带型。9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PFGE分型后共分为2个带型,其中首例患者与2013、2016年患者分离菌株的带型一致,均为HNW-01型。选取其中优势带型菌株经MLST后,结果 C群脑膜炎奈瑟菌为ST4821型,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为ST11型,均属于脑膜炎奈瑟菌的高致病性克隆群。结论湖南省C群流脑和W135群流脑自首例病例出现后,各自都成为了该群病例的优势流行克隆群,C群流脑近年有减少态势,但出现了新的流行型别;W135群自2012年起成为我省新的流脑流行株,其优势菌株与国际上侵袭性的W群分型一致,可能引起新的大流行,应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控政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夹江县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带菌状况、菌群分布及免疫水平,为预测流脑发病趋势、合理制定流脑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四川省流脑监测方案,2006-2008年采集6个年龄组健康人群的咽拭子与静脉血,咽拭子接种双抗巧克力琼脂进行脑膜炎奈瑟菌(Nm)分离培养、鉴定;血清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共采集540份健康人群咽拭子,分离出13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为2.4%(13/540);健康人群A群抗体平均保护率为75.4%,2006-2007年各年龄组人群抗体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8年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2008年C群抗体总保护率为27.2%,各年龄组人群抗体保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江县健康人群带菌均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较低;A群抗体保护率维持在中等水平,C群抗体保护率处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脑膜炎奈瑟菌菌群分布、变异及耐药情况,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度山东省流脑疑似病例及流脑监测点流行期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健康人群1097人。从咽拭子检出脑膜炎双球菌13人,带菌率为1.19%,分离菌株中,A群3株,B群1株,C群1株,W135群4,I群2株,X群2株。带菌率,15~19岁为5.77%,其他年龄为0.43%(P〈0.01)。检测10例流脑病例脑脊液(或血清),其密切接触者咽拭子30份,“两脑”项目哨点医院送检脑炎、脑膜炎疑似病例脑脊液(或血清)标本184份,RT—PCR检出l株A群菌(流脑病例)、3株C群菌(“两脑”病例)。用分离的9株菌株进行药敏试验,1株B群菌株对12种抗生素均敏感;其他8株对氨苄青霉素、阿齐霉素、美洛培能、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阿齐霉素、氯霉素、利福平、萘啶酸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均耐药,对青霉素1株耐药.对环丙沙星6株耐药,对左氧氟沙星6株耐药。[结论]目前山东省流脑疫情以A群、C群为主,从健康人群中检出W135群菌株,部分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耐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山东省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膜炎(流脑)流行期脑膜炎奈瑟氏菌(Nm)带菌情况及菌株药物敏感性,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05年2~4月,在山东省分层整群抽取5个县(市、区)不同年龄健康人群进行咽部带菌调查,对分离的Nm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检测1 434人,检出Nm带菌者33人,带菌率为2.30%。带菌率,0岁、1~2岁、3~4岁、5~9岁、10~14岁、15~24岁、25~34岁、35~44岁和45岁以上各组分别为0.60%~5.46%(P〈0.05) 男性为3.53%,女性为1.10%(P〈0.01) 郯城县、高密市、济南市历下区、嘉祥县和临邑县为0.73%~3.73%(P〉0.05)。分离的33株Nm菌株中,A群13株,B群7株,C群6株,I群3株,W135群2株,Y群1株,X群1株。20株A、B、C群Nm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山东省各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均检出Nm带菌者,检出的菌株以A群为主,已发现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带菌状况,为分析发病趋势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5月监测4个区(市)县,用随机抽样法抽取5个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于卵黄双抗琼脂培养基进行脑膜炎奈瑟氏菌分离培养及实时荧光PCR分离。[结果]共采集标本999份,培养法阳性率1.1%(11/999);菌株分别为A群2株(19%),B群4株(36%),C群5株(45%),人群带菌以C群和B群为主;4个地区中青羊区带菌率最高(2.8%)。男性带菌率1.3%,女性0.9%,男女类似;不同年龄组菌群阳性率类似。PCR法检出率8.4%(84/999),高于培养法(Х^2=58.90,P〈0.01)。[结论]成都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较低,但要警惕C群和B群流脑菌群引起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流脑带菌情况及其菌群分布,为制订流脑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文登市流脑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0年合计检测1 470人的咽拭子标本,分离出脑膜炎奈瑟氏菌(Nm)14株,平均带菌率为0.95%。人群带菌率,2007年为0.71%,2008年为0.71%,2009年为1.90%,2010年为0.95%;<1岁、5~6岁、7~14岁均为0.00%,1~2岁为0.95%,3~4岁为0.95%,15~19岁为4.29%,≥20岁为0.48%;流行前期为0.95%,流行期为1.11%,流行后期为0.71%。检出的14株Nm菌株中,A群5株,B群2株,C群2株,X群2株,W135群2株,未分群1株。[结论]2007~2010年文登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处于一般水平,分离脑膜炎奈瑟氏菌菌株中A群菌株最多。  相似文献   

19.
To describe Neisseria meningitidis strains in the African meningitis belt in 2003, we obtained 2,389 oropharyngeal swabs at 5 monthly visits a representative population sample (age range 4-29 years) in Bobo-Dioulasso, Burkina Faso. A total of 152 carriage isolates were grouped, serotyped, and genotyped. Most isolates were NG:NT:NST sequence type (ST) 192 (63% of all N. meningitidis), followed by W135:2a:P1.5,2 of ST-11 (16%) and NG:15:P1.6 of ST-198 (12%). We also found ST-2881 (W135:NT:P1.5,2), ST-751 (X:NT:P1.5), and ST-4375 (Y:14:P1.5,2) but not serogroups A or C. Estimated average duration of carriage was 30 day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24-36 days). In the context of endemic group W135 and meningococcal A disease, we found substantial diversity in strains carried, including all strains currently involved in meningitis in this population, except for serogroup A. These findings show the need for large samples and a longitudinal design for N. meningitidis serogroup A carriage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