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广州市1967~1968年曾出现过一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1].1985年始我市实施了A群流脑多糖体菌苗接种,流脑发病率明显下降.为了掌握广州市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情况,我们于1998~1999年对494名正常人群血清进行流脑A群杀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正常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广州市正常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整群抽样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广州市494名正常人群的A群流脑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广州市正常人群A群流脑抗体总阳性率为72.3%,GMT为1∶10.12.各年龄组人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及GMT均不同,其中5~9 a组最高,30 a以上组最低,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53, P<0.01).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71, P<0.01).结论广州市大部分人对A群流脑具有免疫力,但30 a以上成人流脑抗体水平低下,提示今后除继续做好儿童和青少年的预防接种外,应加强成人流脑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霍乱弧菌毒力强弱及菌株同源性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一套快速检测霍乱弧菌毒力强弱及不同菌株同源性的实验方法。方法设计4对引物进行多重PCR检测菌株毒力基因特征;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结合SPSS软件分析不同菌株的同源性。结果通过多重PCR同时检测菌株CtxA、TcpA、Ace、Zot4种主要的毒力基因,并快速判定其毒力强弱;RAPD产生的指纹图谱条带清晰、数目较多、片段大小分布均匀,结合SPSS软件分析可判断菌株间的同源性关系。结论多重PCR和RAPD结合SPSS软件分析可在4h内完成对霍乱弧菌毒力强弱及不同菌株间同源性的检测,有助于在疫情处理中判断病菌来源和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检测水中活的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O1群、O139群)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方法用本实验室人工转化的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菌液制成抗原片,用混合诊断血清(抗O1群、O139群)作为一抗,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猪抗兔IgG作为二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该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出水中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其检测下限约为104cells/400 ml。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作为自然水体中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检测方法,用于霍乱弧菌的生态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颌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诊断,旨在对老年人颌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方法:复习2000-06 2011-06我院口腔科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人颌面部带状疱疹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中皮疹首发2例,28例以疼痛为首发,误诊12例,误诊率40.00%。疼痛后1-3天出现皮疹8例,4-6天16例,>1周4例。被误诊的疼痛有三叉神经痛、头部肿瘤、牙髓炎、偏头痛等4种疼痛。以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治疗后一般于2周治愈,遗留神经痛3例。结论:老年人颌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早期复杂、多样,正确的诊断,有赖于提高认识,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对于发生在颌面部单侧沿神经放射痛又缺乏阳性体征者,应想到带状疱疹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研究2种伏立康唑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血浆样品经酸化后用甲醇沉淀蛋白,经Waters Atlantis C18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2%冰醋酸水溶液(内含20 mmol.L-1醋酸铵)(60∶40,v/v),流速为0.2 mL.min-1;选择多反应离子检测(MRM)方式进行定量分析,用于监测的离子为质荷比m/z350.9→281.4(伏立康唑)和m/z307.9→220.3(内标氟康唑)。18名健康志愿者以随机交叉方式分别单次口服伏立康唑分散片T或伏立康唑片R 0.2 g后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样品以新建立的HPLC-MS/MS法测定,研究比较两制剂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伏立康唑与血浆中内源性杂质分离度好,伏立康唑浓度在27.35~3 500 ng.mL-1与峰面积比线性良好,最低定量浓度为27.35ng.mL-1。蛋白沉淀绝对回收率为86.2%~88.8%,相对回收率为97.9%~105.7%,日内精密度(RSD)〈9.8%,日间精密度(RSD)〈9.4%。单剂量口服伏立康唑分散片T和伏立康唑片R 0.2 g后2种制剂的Cmax为(717.9±325.1)、(671.8±243.3)μg.L-1;tmax为(1.1±0.5)、(1.1±0.4)h;AUC0~24为(3 729.1±1 887.7)、(3 811.2±1 836.6)μg.h.L-1;t1/2为(6.7±1.9)、(6.7±1.7)h。与R相比,T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3±13.0)%。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伏立康唑的体内过程研究。方差分析表明伏立康唑分散片T与伏立康唑片R中伏立康唑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之间均无明显差异,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两制剂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家兔灌胃给药与踝骨关节局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和关节组织中药物浓度,评价白藜芦醇三甲醚(BTM)乳胶局部用药的可行性。方法:36只家兔随机分成2组即灌胃给药(对照)组与局部给药组,每组18只家兔又随机分成6个时间组,分别于给药后0.5、1、3、6、9、12 h取血样和关节组织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和关节样品中的药物浓度。结果:家兔局部给药组的血药浓度均低于检测限(9.2 ng.mL-1),对照组0.5 h血药浓度最高((334.6±42.8)ng.mL-1),9 h下降为(17.9±17.0)ng.mL-1;对照组关节组织中药物浓度在0.5 h时大于局部给药组(P<0.05),在1、3 h 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6、9、12 h低于局部给药组(P<0.05)。结论:外用BTM乳胶能透过皮肤进入家兔关节局部,与口服灌胃给药后比较,血药浓度更低而关节组织处药物浓度更高,并具有一定缓释作用,且可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具有局部用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甘草皂甙明显抑制由酵母聚糖及前列腺素E_2(PGE_2)引起的大鼠腹腔细胞内cAMP的上升。甘草皂甙复方降低由酵母聚糖刺激引起巨噬细胞释放的PGE_2,对小鼠巨噬细胞的移动无明显影响,但能减弱由植物血凝素诱导产生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巨噬细胞移动的抑制作用。用~(51)Cr标记调理的绵羊红细胞方法,证明低浓度甘草皂甙有刺激巨噬细胞吞噬的作用。本品对小鼠脾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者选用200~280g之Wistar株大鼠于饥饿18~20小时后进行实验。在实验前以及注射药物后的不同间歇自尾静脉取血0.1ml,迅即与含10mMEDTA之生理盐水混和以防止环鸟苷酸(cGMP)被磷酸二酯酶水解,离心后,取上清液0.1ml用放射免疫法分析cGMP及cAMP。  相似文献   
10.
2-吡啶甲醛肟碘甲烷盐(2-PAM)为有效的有机磷解毒剂,本文对其药理作用作了初步的观察.证明对乌拉坦麻醉猫在接近临床用量时已能产生拟肾上腺素作用.连续应用多次后出现快速耐受现象.在应用抗肾上腺素药、利血平或切除两侧肾上腺后,2-PAM作用即减弱.C6即使用至50毫克/公斤,亦不能阻断其作用,而5毫克/公斤的阿托品几能完全取消之.对离体及在位蟾蜍心脏也表现兴奋,此作用可部分地被C6所阻断.2-PAM对离体豚鼠肠的兴奋作用,亦可被阿托品所取消.文内对其作用机制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