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常嘉荣 《吉林医学》2014,(5):1019-10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54.6%)、肠道恶性肿瘤(22.7%)和腹嵌顿疝(13.7%)是导致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3.33%,病死率为6.67%;而非手术治疗,治愈率为85.71%,病死率为14.29%。记录两种方法的治愈例数和死亡例数,以观察其有效性。结论:高龄患者合并症多,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正确的术式选择是控制老年急性肠梗阻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韩羽  秦入金  祁昌信  孙运良 《吉林医学》2012,33(31):6825-6826
目的:探讨老年性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老年性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以腹胀、腹痛为主。引起肠梗阻的病因中以肿瘤为最多见,其次为肠粘连、嵌顿性疝以及粪石嵌塞。行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33例;治愈47例,死亡1例。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老年性急性肠梗阻常见病因为肿瘤、粘连、嵌顿疝为三大主要原因,积极的手术治疗对患者愈后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急性肠梗阻248例的临床资料和外科治疗。结果:248例中以结直肠癌、粘连性、嵌顿疝分列老年急性肠梗阻病因的前3位,施行手术的200例中,术后发生并发症33例(13.3%),死亡16例(6.4%)。结论:肿瘤和粘连是引起老年急性肠梗阻最主要的原因,术前正确评估、术中选择适当的术式、术后加强监护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三大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李青海 《包头医学》2013,37(1):21-22
目的:对急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结果的总结。方法:回顾分析10年间收治的60例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明确55例,其中机械性肠梗阻48例。病因不明的5例。非手术治疗36例,手术治疗24例,治愈49例,好转10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多为粘连,肿瘤,疝嵌顿,早期识别绞窄性肠梗阻以及适时手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大同  项和平  李永生  李贺  洪磊 《当代医学》2010,16(36):101-103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0年9月间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53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3例病人中,粘连性肠梗阻20例,肠道肿瘤11例,嵌顿疝10例,肠扭转8例,先天性发育异常2例,肠腔内异物1例,肠套叠1例。术中行小肠切除吻合18例;结肠切除吻合及各类结肠造瘘13例;嵌顿疝复位修补8例;肠扭转复位6例;粘连松解6例;小肠切开取异物1例;单纯剖腹探查1例。术后因各种原因自动出院4例,余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腹腔粘连是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急性肠梗阻的病情演变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评估及判断,及时的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老年急性肠梗阻223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223例老年急性肠梗阻病例的诊治经过。结果:肿瘤、粘连、嵌顿疝分列肠梗阻病因的前三位,分别占60.5%、23.3%、11.7%。本组223例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51例,发生率22.9%。死亡16例,病死率为7.2%。结论:肿瘤和粘连是引起老年人急性肠梗阻最主要的原因。早期诊断、积极有效手术干预,可使大多数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得到治愈或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急性肠梗阻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1例病人中,粘连性肠梗阻31例(43.66%),肠扭转20例(28.17%),肠道肿瘤16例(22.54%),嵌顿疝3例(4.23%),肠套叠1例(1.41%)。分别施行肠粘连松解术、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肠扭转复位术、肠造瘘术、疝修补和肿瘤根治术等。术后自动出院4例,切口感染11例(15.44%),死亡2例(2.82%)。结论腹腔粘连是急性肠梗阻的最常见病因;腹痛情况、X线腹部平片检查、肠道造影、白细胞计数、呕吐物或排泄物是否有血性液体、血磷检查等有助于把握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8.
王刚  李德春  赵华  赵鑫 《吉林医学》2012,33(11):2356-235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提高老年人急性肠梗阻治愈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38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20例,手术治疗118例,手术方法有粘连松解和肠扭转整复、嵌顿疝松解、肠切除、肠造口等。全组无术中死亡,术后因并发多器官衰竭而死亡2例,因心力衰竭而死亡1例。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病因复杂,合并症多,诊断时要全面考虑,治疗上应积极主动,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老年急性肠梗阻8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收治的85例老年人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结果:肿瘤、粘连、嵌顿疝分列肠梗阻病因的前三位.手术治疗69例,非手术治疗16例;手术死亡2例,非手术死亡1例.结论:肿瘤和粘连是引起老年人急性肠梗阻最主要的原因.老年患者合并症多,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时有效手术,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普通肠梗阻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肠梗阻病因最主要的前三位是粘连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嵌顿疝,其中粘连性肠梗阻38例,占47.50%;肿瘤性肠梗阻25例,占31.50%;嵌顿疝6例,占7.50%。本组80例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48例治愈,25例好转,剩余7例未愈或死亡,治疗总有效率达91.25%。结论:为了提高肠梗阻临床治疗效果,除了要针对病因进行分析外,还要针对具体病情选择最为合适的治疗,可最大化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小儿急性肠梗阻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涌  戚士芹  未德成  吕成超 《安徽医学》2015,36(9):1109-1111
目的:分析急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普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96例急性肠梗阻患儿资料,按发病原因进行分类,并比较保守及手术治疗患儿的比例。结果496例急性肠梗阻患儿中,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203例(40.9%),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47例(29.6%),粘连性肠梗阻36例(7.2%),急性假性结肠梗阻25例(5.0%),先天性巨结肠24例(4.8%), Meckel 憩室及肠重复畸形18例(3.6%),肠扭转、肠旋转不良13例(2.6%),阑尾脓肿9例(1.8%),内疝(系膜裂孔疝)6例(1.2%),炎性、粪石、柿石性5例(1.0%),其他少见病因10例(2.0%)。203例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的患儿中,148例(72.9%)施行了手术治疗,55例(27.1%)予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均予手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前次手术中,阑尾切除术14例(38.9%),肠套叠整复术8例(22.2%)。结论急性肠套叠、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粘连性肠梗阻是小儿急性肠梗阻发病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及全部嵌顿性腹股沟斜疝需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是小儿急性肠套叠及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陈希容 《重庆医学》2007,36(15):1478-1478,1480
目的 总结新生儿腹股沟嵌疝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提高新生儿腹股沟嵌疝手术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分析我院1999~2006年收治的34例新生儿腹股沟嵌疝患儿的护理记录及临床资料,总结新生儿腹股沟嵌疝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结果 34例新生儿腹股沟嵌疝患儿,2例肌注镇静剂后体检时自行复位,Ⅱ期手术治愈.急诊手术32例,8例发生肠管坏死而行了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前合并新生儿肺炎7例,新生儿硬肿症1例.经积极抗感染、营养支持、保暖等治疗,30例均在术后7~8d康复出院,2例因术后合并并发症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新生儿腹股沟嵌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急症,早诊断、早治疗及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新生儿腹股沟嵌疝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1例行腹腔镜手术的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一般资料、手术方法、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4例Amyand疝均行腹腔镜手术;3例合并美克尔憩室,其中2例同时行全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1例为Littre疝,经脐小切口行美克尔憩室切除肠吻合术;1例腹股沟直疝伴大网膜嵌顿行腹腔镜手术;3例合并嵌顿肠管浆肌层撕裂行腹腔镜下肠修补术.所有患儿术后均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发生,平均住院时间(5.9±2.4)d.术后随访10个月至3年,无睾丸萎缩、复发等.结论 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安全、微创、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47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治疗的47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患者中结、直肠肿瘤21例,肠粘连12例,腹内、外疝嵌顿7例,肠扭转、粪石嵌顿各2例,肠套叠、憩室炎、坏死性降结肠炎各1例。术后并发症10例,发生率21.28%;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4.26%。结论对无手术史且排除疝嵌顿的肠梗阻首先考虑肿瘤可能。完善病史和仔细体检、腹部立卧位摄片和腹部CT检查是提高诊断水平的常规措施。老年急性肠梗阻病情复杂,伴发疾病多,体质差,应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时把握手术时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练  陈伦家 《河北医学》2005,11(4):353-354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嵌顿疝治疗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995年至2003年收治的39例新生儿嵌顿疝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手术治疗28例,肠管坏死12例,睾丸坏死8例,手法,复位1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董圣杰 《中外医疗》2016,(16):182-183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探查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122例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2例患者中有120例成功实施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TAPP),2例术中发现肠管坏死而中转传统开腹手术。TAPP手术时间38-120(56±17.2)min;住院天数2~7(3.4±0.9)d。术后随访3~42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排尿困难,1例患者术后VAS评分大于3分。随访期间无补片感染﹑肠瘘﹑肠梗阻及复发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TAPP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T小肠成像对肠梗阻部位及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美国GE Lightspeed64层螺旋CT仪进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MSCT对肠梗阻的检出率、病因和梗阻部位的判断价值。结果 46例肠梗阻患者均检出,检出率100%,27例移行带显示清晰,46例患者均可见肠管明显扩张(2.5cm)、积气及积液;病理证实高、低位梗阻均为23例,CT检查结果高位梗阻27例,低位梗阻19例,梗阻定位准确性91.30%(42/46);手术病理诊断粘连性肠梗阻16例,肠套叠肠梗阻6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外伤性肠梗阻2例,内疝1例,肠扭转2例,肿瘤性肠梗阻12例,肿瘤压迫型梗阻3例,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12例,肠套叠肠梗阻7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外伤性肠梗阻2例,肠扭转3例,肿瘤性肠梗阻16例,肿瘤压迫型梗阻3例。误诊5例,4例粘连性肠梗阻误诊为肿瘤性肠梗阻,1例内疝误诊为肠扭转,病因诊断准确率89.13%(5/46)。结论 CT小肠成像对肠梗阻的诊断准确度高,且用于肠梗阻病因、部位的鉴别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后期治疗、随访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47-49+53+封三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联合腹壁小切口的杂交技术治疗急性难复位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应用TAPP联合腹壁小切口的杂交技术治疗的12例难复位腹股沟嵌顿疝急诊患者,均为单侧斜疝嵌顿,疝内容物在腔镜下用器械辅助无法完全返纳,遂取内环处腹股沟区小切口,返纳疝内容物,再完成TAPP术。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嵌顿疝内容物10例为小肠,2例为大网膜。其中1例完成TAPP术后,发现小肠坏死,另取脐部小切口完成坏死小肠切除吻合。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10~30 m L,平均(20.1±3.2) mL;手术时间80~125 min,平均(95.2±20.6) min。术后腹股沟区血清肿1例,阴囊积液2例,无腹股沟区顽固性疼痛、缺血性睾丸炎、腹腔感染、肠梗阻及切口感染病例。经过对症处理后,1周内阴囊积液及血清肿症状趋于消失。住院时间平均(4.0±1.2)d,随访3~24个月未见疝复发、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及补片感染病例。结论 TAPP联合腹壁小切口的杂交技术治疗难复位腹股沟嵌顿疝具有康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如果严格掌握适应证,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粘连带型腹内疝所致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50例粘连带型腹内疝所致的肠梗阻患者的MSCT及临床手术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MSCT术前诊断为粘连带型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为45例,提示其他5例可能为粘连带型腹内疝所致肠梗阻;临床手术证实50例患者均为粘连带型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结论MSCT可获得高质量图像,对粘连带型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