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运动组增加运动疗法。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或0.05),运动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推拿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能显示提高腰椎管狭窄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在数字减景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行L2-4椎旁交感神经节穿刺,采用连续射频热凝治疗,设置射频参数温度为70、75及80℃,治疗时间各60s,每点射频热凝2次。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1、7、14及30天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皮肤温度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0例患者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下肢皮肤温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均无血管、神经及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定位精确及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大鼠自体髓核移植致腰神经根性疼痛模型中,夹脊电针对大鼠运动功能评分(BBB)及机械刺激缩爪反射潜伏期值(PWT)、热辐射缩爪反射潜伏期值(PWL)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电针组、腰痛宁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建立大鼠自体髓核移植致腰神经根性疼痛模型,电针组给予夹脊电针治疗,腰痛宁组给予腰痛宁灌胃,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不予治疗,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7d(治疗前)、造模后21d(治疗后)观察大鼠BBB、PwT及Pw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空白组BBB、PWT及PWL评分均显著高于电针组、腰痛宁组及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腰痛宁组及假手术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电针组、腰痛宁组、假手术组大鼠BBB、PWT及PW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电针组与假手术组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明显高于腰痛宁组(P〈0.05)。结论:髓核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腿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夹脊电针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功能障碍,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退针法”与“进针法”行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消融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退针法”与“进针法”行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两组射频术后患肢spO2脉搏波幅,疼痛VAS评分和溃疡面积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患肢足背皮肤温度比术前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退针法”术后并发症较“进针法”少(P〈0.05)。结论:两种不同进针法行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消融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均佳,而“退针法”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射频热凝毁损腰交感神经节治疗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23例,在CT引导下行L2椎旁交感神经节穿刺,穿刺成功后采用射频疼痛治疗系统行射频热凝治疗,射频温度定位80℃,持续60s,连续3次.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下肢皮肤温度和VAS评分.结果:射频术后皮肤温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对腰三横突综合征行针刀配合拔罐放血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科就诊的128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小针刀配合拔罐放血疗法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小针刀配合拔罐放血疗法及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实施针刀配合拔罐疗法,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改善疗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精确定位神经根后,应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加神经根周围注射倍他米松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52例,单纯接受药物治疗;Ⅱ组46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在CT影像导引下行腰椎管狭窄节段神经根射频热凝治疗及相应椎间孔内神经根周围注射倍他米松治疗。治疗180天后通过JOA评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80天后,根据JOA评分标准:Ⅰ组患者优良率44.2%,有效率63.5%;Ⅱ组患者优良率65.2%,有效率82.6%。Ⅱ组患者的优良率和有效率优于Ⅰ组(P<0.05)。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加神经根周围药物注射是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微创、可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功能液针刀在腰骶筋膜脂肪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骶筋膜脂肪疝的患者随机分为液针刀组(治疗组)和电针组(对照组),分别进行12个疗程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多功能液针刀治疗腰骶筋膜脂肪疝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加得宝松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加得宝松注射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内科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1次射频治疗后达显效54例、有效19例;对照组治疗10 d后,显效及有效分别为47例、17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85.3%,P〈0.05)。随访0.5-2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6%、36.2%,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加得宝松注射能明显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探讨狭窄节段范围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对英发病规律、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归纳分析。145例患者根据狭窄范困分为单节段狭窄组和多节段狭窄组,并对2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腰椎管狭窄症好发于中老年,慢性起病。首发症状为腰痛113例(77.93%)。间歇性跛行(86.21%)、腰痛(83.45%)、下肢麻木(60.68%)为常见症状。临床体征以腰背部压痛(59.31%)、腰椎活动受限(43.45%)和下肢肌力减弱(42.07%)多见。大、小便功能异常发生率单节段狭窄组为1.33%,多节段狭窄组为5.7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肌力减弱发生率前者为33.33%,后者为51.4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2组患者的间歇性跛行、下肢放射性痛、下肢麻木、下肢皮肤针刺觉异常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症好发于中老年人,以慢性起病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累及下肢的变化多样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多节段狭窄患者更容易引起下肢肌力减弱和马尾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11.
公维义  王保国  俞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0):63-65,i0002
目的:对比42℃的脉冲射频和80℃的射频热凝对大鼠臂丛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5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动物实验室进行。取Wistar大鼠55只,其中50只随机分为脉冲射频组和射频热凝组,另5只为正常组。脉冲射频组大鼠左臂丛神经行脉冲射频,温度42℃,时间120S,脉冲频率2Hz;射频热凝组相同部位行射频热凝术,温度80℃,时间75s。于术后即时、1,7,14和30d(n=5)取材。正常组不干预,取相同节段臂丛神经。记录刺激电压、电流的最小值和手术前、后的阻抗,术后行神经功能评分(0-5分,5分为正常步态),观察神经的病理变化,并对有髓神经进行体视学分析。 结果:53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脉冲射频组出现神经内水肿并在术后1d最重,至7d完全消失;射频热凝组神经以沃勒变性和轴突再生为特点。②射频热凝组术后阻抗低于术前和脉冲射频组[(326&;#177;65),(392&;#177;84),(408&;#177;74),P〈0.051。③射频热凝组即时神经纤维的平均面积、平均直径和面密度高于正常组和脉冲射频组(P〈0.05),但数量低(P〈0.05);脉冲射频组即时、1,7d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和1,7d的面密度低于正常组(P〈0.05);在脉冲射频组内,1d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和面密度最低(P〈0.05),7d的数量、面密度及即时的数量低于14,30d(P〈0.05)。④射频热凝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术前和脉冲射频组(P〈0.05)。 结论:脉冲射频对神经及周围组织损伤轻微,且可以很快恢复,提示脉冲射频治疗疼痛较射频热凝更安全。并证明脉冲射频的镇痛作用不是通过破坏神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电针治疗对成年大鼠脑缺血后缺血侧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开颅热凝闭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与电针组,针刺“大椎”、“百会”,并行电针干预,采用巢蛋白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后3,7,14与21d四个不同时相巢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脑缺血后不同时相缺血侧皮质、海马齿状回和纹状体均有巢蛋白表达阳性细胞,其中7d时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皮质:P〈0.05,海马:P〈0.01。纹状体:P〈0.01);而电针组在不同时相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量均较同时相模型组有明显的增加(P〈0.05或P〈0.01)。结论电针可促进缺血后相关脑区巢蛋白阳性细胞数量的增加,提示这种作用可能是电针治疗脑缺血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制VCD在腰椎管狭窄症后路内固定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制VCD进行健康教育。并对两组接受健康教育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接受健康教育后效果、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自制VCD对腰椎管狭窄症后路内固定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中药热敷结合超声波治疗腰肌筋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结合超声波治疗腰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腰肌筋膜炎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均采用超声波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中药热敷。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4%与87.5%,P<0.01)。结论:中药热敷结合超声波治疗对腰肌筋膜炎有较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32例腰痛患者,均经物理治疗、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采用邵振海的腰痛神经定位法.经皮穿刺将射频针刺入损伤的腰脊神经后支处,射频热凝腰省神经后支.结果:32例患者中有27例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提示射频热凝腰省神经后支是治疗腰痛的一种有效方法。并对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治疗机理及适应症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腰夹脊穴结合远红外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并与推拿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型差异(P〈0.05),且针刺夹脊穴的疗效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率和有效率均较治疗1个疗程为高(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鲑鱼降钙素配合物理治疗因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因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鲑鱼降钙素注射治疗。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腰部关节活动度、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和无痛行走距离、下肢反射情况等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VAS评分、腰部关节活动度及无痛行走距离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但反射的改善和FIM评分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鲑鱼降钙素具有能迅速减轻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状的作用,尤其是减轻疼痛的作用明显,作为保守治疗方案的选择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注射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封闭组及针刀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用注射针刀使针刺针刀药相结合,对照组用局部封闭注射药物治疗,针刺针刀组用电针或小针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封闭组及针刺针刀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6.7%。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封闭组及针刺针刀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针刀将针刀药物结合为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高、复发率低、安全、痛苦小,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镇痛后行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硬膜外置管连续镇痛;B组(22例)连续硬膜外置管镇痛后行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分别测评术前、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的VAS评分,同时评估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时,A、B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YAS评分比较,出院时B组较A组显著性降低(P〈0.05),出院后6个月时B组较A组显著性降低(P〈0.05);出院时B组病变区域麻木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连续硬膜外腔镇痛后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方法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连续硬膜外腔镇痛方法,其主要并发症为射频毁损神经支配区域麻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腰背部肌力训练结合牵引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LDH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2组均进行牵引治疗,观察组加用腰背部肌力训练。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定,并评价临床疗效,回访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2周后,2组JOA总分、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后2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力训练在治疗和预防LDH中可能有较好的长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