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定位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择76例需行SGB治疗且无禁忌证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超声组(n=38)应用超声引导定位SGB,常规组(n=38)应用传统SGB治疗.观察手术总操作时间,霍纳征发生率,操作中患者是否出现明显不适,多次阻滞后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喉返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药醉中毒等不良反应.结果 超声组SGB阻滞霍纳征出现率(98.5%),高于常规组(81.1%);超声组穿刺中出现明显不适发生率(1.2%),远低于常规组(23.5%).超声组多次阻滞后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2.7%),明显低于常规组(18.3%).喉返神经阻滞(0.6%),臂丛神经阻滞(0.9%),局部麻醉药中毒(0.3%)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穿刺组(分别为5.6%、7.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下SGB比传统盲探穿刺法操作更安全,成功率更高,有较多优势,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的腰痛加重情况与其步态中脊柱和骨盆运动的相关性。方法对29例LSS患者开展6 min步态负荷试验,通过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其脊柱、骨盆运动参数,分别于试验前后进行下肢和腰痛的疼痛VAS评分。根据测试后下肢痛和腰痛的加重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下肢和腰痛明显加重) 8例、B组(仅下肢痛明显加重) 12例和C组(下肢和腰痛未加重) 9例。对三组步态前后的脊柱、骨盆倾斜度进行比较,并将之与腰痛加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试验前相比,A组试验后的腰椎前倾度和骨盆前倾度均显著增大(P0.05),而B和C组仅腰椎前倾度显著大于试验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腰椎前倾度与腰痛加重呈负相关关系,骨盆前倾度增加与腰痛加重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LSS患者在步态负荷时,腰椎前倾度减小和骨盆前倾增加,均可能会引起腰痛加剧,腰椎前凸增加可能是导致其腰背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连续硬膜外输注利多卡因和甲基强的松龙对不同病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胸腹部PHN患者70例,皮损位于T3-T11脊神经支配区。按照入院时疼痛持续的时间分为5组:Ⅰ组(n=13),疼痛持续1—2个月;Ⅱ组(n=15),疼痛持续2—3个月;Ⅲ组(n=16),疼痛持续3—6个月;Ⅳ组(n=12),疼痛持续6—12个月;Ⅴ组(n=14),疼痛持续12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在CT引导下置入硬膜外导管,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输注利多卡因和甲基强的松龙,连续输注18—20d,如果患者自控镇痛次数超过10次/d,则加用曲马多进行治疗。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NRS)评定疼痛强度。结果:硬膜外阻滞期间所有患者均达到满意镇痛,但Ⅲ组、Ⅳ组、Ⅴ组的镇痛泵使用数量和曲马多用量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出院后7d,总有效率10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Ⅰ组和Ⅱ组的NRS评分明显低于Ⅴ组(P<0.05)。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Ⅰ组和Ⅱ组的有效率仍明显高于Ⅲ组、Ⅳ组和Ⅴ组(P<0.05);出院后3个月,Ⅲ组、Ⅳ组和Ⅴ组患者的NRS亦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出院后6个月,Ⅰ组患者的NRS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5);除Ⅰ组外,其余各组均有高于20%的患者治疗无效。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与疼痛程度密切相关(R2=0.945)。结论:连续硬膜外输注利多卡因和甲基强的松龙对病程<3个月的PHN患者的疗效优于病程≥3个月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5.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纤维环松弛或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到椎管内,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的症状,多是由于反复劳损或者外伤所导致发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近年临床有很多微创的方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旁或硬膜外腔单次阻滞或椎间盘射频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位颈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完全随机分为A组(31例)和B组(29例)。A组接受颈2、3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B组仅接受颈2、3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周和3、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1周、3个月和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A组分别为(1.3±0.4)、(1.8±1.2)和(2.3±1.4)分,B组分别为(1.5±1.1)、(3.4±1.3)和(4.3±2.2)分,A组治疗后3、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周及3、6个月A组优良率分别为100.0%(31例)、87.1%(27例)、80.6%(25例),B组分别为100.0%(29例)、72.4%(21例)、62.1%(18例),A组治疗后3、6个月优良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高位颈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纯高位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但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临床对比观察研究,比较单纯肩关节腔及肩周痛点臭氧注射和肩关节腔及肩周痛点臭氧注射联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单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肩关节腔及肩周痛点臭氧注射治疗组(A组;n=42)和关节腔及肩周痛点臭氧注射联合超短波治疗组(B组;n=41),A组每周治疗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B组关节腔及痛点臭氧注射治疗同A组,超短波治疗:采用前后对置法,选用无热量或微热量治疗时间每次2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注射治疗后第2天开始超短波治疗.结果 A组42例患者治疗后1周:优36例,良6例,优良率为100%;B组41例患者治疗后1周:优35例,良6例,优良率为1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在各随访时期的疗效: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NRS评分分别为2.6±2.1,3.4±1.3,优良率分别为88.1%、80.9%;B组在各随访时期的疗效: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NRS评分分别为1.2±1.3,1.6±1.4,优良率分别为95.1%、92.7%;两组治疗后1、3个月时段比较NRS评分及优良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纯肩关节腔及肩周痛点臭氧注射和肩关节腔及肩周痛点臭氧注射联合超短波均能有效地治疗肩周炎,但关节腔及痛点臭氧注射联合超短波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臭氧注射组,其作为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远期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触觉反馈对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患者多裂肌活动的影响。方法纳入2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和20名慢性LBP患者(LBP组),在L5节段将两个肌电图(EMG)电极放置于两侧多裂肌位置。施术者将手与参与者的多裂肌部位进行直接、连续的接触,以施加触觉反馈,分别在有、无触觉反馈的情况下,记录以下体位时的EMG信号:①参与者静息状态时,记录EMG活动信号3次;②参与者对侧臂抬起期间,记录EMG信号5次。将对照组右侧和LBP组患侧的相对EMG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在静息状态期间,两组有、无触觉反馈时的相对EMG值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829),但总体而言,触觉反馈条件下EMG值显著降低(P=0.013)。②在对侧臂抬高期间,两组间有、无触觉反馈时的相对EMG值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878),但总体而言,触觉反馈条件下EMG值显著降低(P=0.010)。结论无论是常人抑或LBP患者,触觉反馈对其腰椎多裂肌活动均具有抑制作用,甚至可能降低预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颈源性头痛是颈部疾病最终导致颈神经病变引起慢性、单侧或双侧头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如:颈椎间盘疾病、颈椎小关节退变及颈部肌肉血管病变等引起的头痛。目前,颈椎硬膜外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镇痛后行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硬膜外置管连续镇痛;B组(22例)连续硬膜外置管镇痛后行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分别测评术前、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的VAS评分,同时评估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时,A、B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YAS评分比较,出院时B组较A组显著性降低(P〈0.05),出院后6个月时B组较A组显著性降低(P〈0.05);出院时B组病变区域麻木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连续硬膜外腔镇痛后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方法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连续硬膜外腔镇痛方法,其主要并发症为射频毁损神经支配区域麻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