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排尿情况、肿瘤控制情况和生存质量等。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50 min。术中输血量平均470 mL。术后3例出现早期并发症,其中电解质紊乱2例,尿瘘1例。1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20个月,1例发生单侧输尿管反流,1例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肿瘤转移,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满意。结论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术式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和代膀胱功能好,是浸润性膀胱癌较为理想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采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例,年龄60 ~ 65岁,男3例,女2例.采用OLYMPUS腹腔镜根治性切除膀胱后通过腹壁小切口形成回肠新膀胱,然后在腹腔镜下将新膀胱与尿道吻合.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平均时间8 h,出血量平均280 ml.术后2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术后随访时间5 ~ 19个月,除1例女性患者外均能控制排尿,肾功能电解质大致在正常范围,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使传统的膀胱癌根治手术实现微创化,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在基层医院开展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术后尿流改道方式较多。原位新膀胱术因更符合生理状态目前受到更多医生的重视,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的经验。方法:采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例。方法是经腹壁小切口取出切除物,行回肠去管成形新膀胱,然后在腹腔镜下将新膀胱与尿道连续吻合。结果:5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时间4.5~7.2h。腹腔镜手术中以超声刀及双极电凝行膀胱侧韧带、前列腺血管蒂及前列腺尖部切断止血,未使用钛夹、术中出血量180~550ml,平均输血400ml。术后4~5天恢复饮食,3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4周拔除尿管。患者白天可完全控制排尿,2例夜间偶有尿失禁。1例术后尿漏,经引流治愈。结论: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而回肠新膀胱和尿道连续吻合具有操作方便、省时、缝合紧密、可防止尿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自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本研究对14例膀胱癌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全膀胱切除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原位代膀胱术的不断开展与普及,膀胱癌患者行预防性尿道全切术的指征掌握越来越严格,然而对于多发,反复复发并且已侵及膀胱颈部或尿道前列腺部的膀胱癌患者,不仅不适于原位代膀胱术,且在施行保留尿道的尿流改道术后尿道复发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8例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经验及术后效果。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61~76岁,平均68.5岁。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延长脐下切口取出标本,于体外选择40cm回肠,对系膜缘切开后W形折叠形成新膀胱,双输尿管乳头状再植于新膀胱,腹腔镜下将新膀胱最低点与尿道残端行端端吻合。结果手术耗时4~7h,平均5.3h;出血量100~1100mL,平均250mL。术后平均肠道恢复时间3.9d。术后随访7~27个月(平均16.2个月),患者排尿良好,行B超、IVU及新膀胱造影检查示:双肾显影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新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mL。结论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短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1月12月施行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情况、手术并发症、新膀胱功能、肿瘤控制情况、生存情况、勃起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本组24例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240~380min,术中出血量200~1200ml,输血11例,术中直肠损伤1例。术后8例出现早期并发症,其中5例电解质紊乱,1例肠梗阻,2例尿瘘;另有2例真性尿失禁。20例获随访,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梗阻性肾功能不全,1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因肿瘤复发、转移而目前在接受放化疗中,15例无瘤生存。术后性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生活质量大致满意。结论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实施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效果良好,提高手术技巧是术后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加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Ⅱ~Ⅲ级患者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加原位回肠代膀胱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于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7~10h,术中失血600~1500ml,术后约72h恢复肠道功能。术后2周拔除输尿管导管,术后3周拔尿管后腹压排尿正常,术后3个月IVU复查未见肾积水,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该术式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将成为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4例初步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经验。方法 对4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开腹行下尿路重建(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3例,直肠膀胱l例)。对术后肿瘤控制和尿液控制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全膀胱切除时间6-8h,术中出血600-l600ml。全部病人自主排尿;完全控尿3例,压力性尿失禁l例。2例T2aNOM0患随访16和20个月无瘤生存,1例T2aNlM0和1例T4aNOM0患已分别随访6和29个月,已出现淋巴结和骨转移,带瘤生存。结论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治疗膀胱癌方法可行,但对肿瘤控制的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术治疗膀胱癌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术治疗膀胱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腹腔镜技术对4例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全切术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结果:4例患者膀胱根治均切除成功,手术时间220~270 min.腹腔镜下失血量400~500 ml.原位新膀胱手术时间200~270 min,输浓缩红细胞2个单位.术后3天恢复肠蠕动并拔除耻骨后引流管,4天开始进食.2周后拔除输尿管支架管.随访4~16个月,1例有排尿困难,1例轻微尿失禁,另2例排尿正常.4例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出血少,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63(51~74)岁。5个套管针法先行腹腔镜手术:游离输尿管后分侧清扫盆腔淋巴结;男性患者切除膀胱及前列腺,标本通过腹壁小切口取出;女性患者切除膀胱、子宫及双附件,标本经阴道取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下腹正中4~8cm切口,将回肠拉出切口外,游离40~50cm回肠,剖开后W形折叠缝合形成贮尿囊;插入法植入双侧输尿管。16例患者在直视下进行新膀胱尿道吻合。6例缝合腹壁切口后重新开启气腹,腔镜下行新膀胱尿道吻合。结果:手术全部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4.5~9h,平均6.3h;出血量400-1200ml,平均529ml。术后1~3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较满意的控尿功能。新膀胱平均最大容量约398ml。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治愈浸润性膀胱癌可行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介绍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的经验。 方法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5例 ,男 4女 1,年龄 4 9~ 6 8岁 ,无远处转移。腹腔镜下行全膀胱切除术 ,前列腺切除或子宫次全切除。经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 ,行乙状结肠去带原位新膀胱术。 结果  5例手术成功 ,手术时间 2 10~ 2 70min ,开放原位新膀胱术时间 2 10~ 30 0min。腹腔镜手术中 ,以超声刀及双极电刀行膀胱侧韧带、前列腺血管蒂及前列腺尖部切断止血 ,未使用钛夹、结扎及Endo gal夹 ,术中及术后未见明显出血。腹腔镜下操作出血量 2 0 0ml,开放性原位新膀胱术出血量 4 0 0~ 80 0ml,输浓缩红细胞 0~ 4个单位。术后 4~ 5d恢复饮食 ,3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 ,4周拔除尿管。患者白天可完全控制排尿 ,2例夜间偶有尿失禁。术后病理证实 5例均为多发性浸润性膀胱癌 ,2~ 3级。肌层有不同程度浸润 ,膀胱外组织切缘及局部淋巴结未见肿瘤细胞浸润。 5例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 结论 腹腔镜下膀胱根治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是全膀胱切除手术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膀胱癌根治术后原位新膀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尿流改道手术力求使病人接近生理性排尿,原位新膀胱手术(OrthotopicNeobladder)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任何行膀胱根治性切除的病人都有可能行原位新膀胱术,在选择病人时应考虑疾病分期、全身情况、本人意愿及依从性等。原位新膀胱在选材时既应考虑到所选材料对机体的生理影响,又应考虑到新膀胱的功能情况。目前最为常用的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方式主要有Hautmann术式、Studer术式、半Kock新膀胱、T型回肠新膀胱。原位新膀胱较其他尿流改道术有很多优越性,但标准的膀胱癌根治术加上原位新膀胱术是一个复杂的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而且,原位新膀胱是再造的膀胱,在储尿、排尿及控尿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原位肠代膀胱术远期疗效评价(附266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总结评价原位肠代膀胱术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1991-2003年266例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Hautmann回肠原位代膀胱术206例,Reddy原位结肠代膀胱术60例。131例患者在原标准术式基础上作了手术技术改进。总结手术改进前后患者控尿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获完整随访患者225例。回肠代膀胱术改进前后男性平均随访时间62(44-146)个月和38(4-67)个月;结肠原位代膀胱手术改进前后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2(51-131)个月和34(5-67)个月。手术改进可提高男性术后夜间可控率(P〈0.05),女性改善不明显(P〉0.05),总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8%和19.6%。男性肿瘤尿道复发9例(4%),女性无复发。结论 原位尿流改道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技术改进可提高男性患者的夜间控尿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改良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膀胱癌患者行逆行和顺行相结合的全膀胱切除方法,截取40cm带蒂回肠,对肠系膜纵行剖开后W形折叠,缝制成新膀胱,输尿管以乳头法种植于膀胱“三角区”,将贮尿囊完全置于腹膜外;术后随访患者恢复和排尿情况,定期复查生化指标、B超和膀胱排尿造影。结果患者术后均康复,平均随访18个月,白天控尿良好20例,夜间控尿良好18例;5例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和肾功能异常,其中1例出现双肾积水,均行膀胱排尿造影除外返流;无低钾血症和酸中毒。结论改良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膀胱术,具有手术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及代膀胱功能良好的特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持性膀胱训练管理应用于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32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6)。观察组术后行支持性膀胱训练管理,包括功能训练指导,自我管理指导及支持性指导;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行膀胱功能训练。术后6个月对患者排尿情况、尿流动力学、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尿量、膀胱容量、尿流率和膀胱逼尿肌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残余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健康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怖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的整体健康状况、5方面功能领域及疲倦、失眠、食欲减退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行支持性膀胱训练管理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新膀胱储尿、控尿和排尿功能,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膀胱癌病人回肠新膀胱术后护理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膀胱癌单纯膀胱全切除或根治性膀胱全切除且膀胱颈及后尿道无肿瘤浸润的病人 ,多主张膀胱全切除后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术后无需腹壁造口、无需佩带尿袋 ,能从尿道可控排尿 ,与以往各种尿流改道术相比 ,该术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1 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5月对 1 6例膀胱癌病人成功地施行了回肠新膀胱术 ,术后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 6例均为男性 ,年龄 5 3~ 85岁 ,平均 6 5 .0岁。均为复发性膀胱癌 ,经膀胱镜病理活检确诊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移行细胞癌。其中 级 1 0例 , 级 6例 ,临床分期为 T2 ~ T3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1例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TNM分期为T2aN0M07例、T3aN0M03例、T3bN0M01例,麻醉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五点穿刺法置入腹腔镜,手术方式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结果本组11例均手术顺利,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5~8h,平均7h;出血150~450ml,平均35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5d,2例出现漏尿,均在14d内消失。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病例控尿情况均较理想,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输尿管扩张、肾积水,2例代膀胱残余尿>100ml,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是膀胱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有开放性手术和经腹腔镜手术两种,与开放性手术比较,经腹腔镜手术虽具有诸多优势,但仍有必要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寻找更为合理的手术步骤、技巧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推动该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组8例浸润性膀胱癌采用逆行法行全膀胱切除后作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其中6例用改良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2例用改良回肠原位新膀胱做下尿路重建。输尿管吻合用改良Le Duc和粘膜下隧道法。手术时间240-360min。术中出血量300-1200ml,输血5例,输血量200-400ml。术后平均住院18(8-20)d。平均随访14(3-24)个月。全部病人自主排尿,6例昼夜完全控尿,2例白天完全控尿,夜间偶有失禁。肾功能正常8例,电解质正常7例。改良肠道原位膀胱功能良好,是膀胱全切后尿路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