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入性化疗对胃底贲门癌疗效的分析邢台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张孟增,生玉现晚期贲门癌大都失去了手术切除机会,而其它治疗方法难以凑效,本文收集了自1992-05~1995-03102例晚期贲门癌病人,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的方法向腹腔动脉和胃左动脉内灌注化疗药...  相似文献   

2.
胃左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贲门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贲门癌以腺癌居多,常因侵犯胃底、胃小弯或出现肝转移而失去手术机会。由于胃底贲门部血供丰富,肿瘤组织生长较快,在局部形成肿块,且为富血管性。所以,采用动脉途径化疗药物灌注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抗肿瘤效果。我们采用该法治疗18例晚期贲门癌患者,近期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底贲门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至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常规静脉化疗、放疗效果均不理想,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近年来,介入放射医学的发展为治疗中晚期胃底贵门癌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方法,使患者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期。我们应用胃左动脉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胃底贲门癌并进行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4.
晚期胃底贲门癌常侵犯胰腺及周围组织,行贲门癌根治、联合胰体尾脾切除,手术复杂,难度较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甚至失去手术机会;先行腹腔干动脉化疗并栓塞胃左动脉,使肿瘤局限萎缩,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术中出血,增加了手术安全性。我院2003—05至2008—10对5例实施了该手术,患者均康复出院,生存期内生活质量比较满意。笔者认为,晚期胃底贲门癌如果侵犯胰腺及周围组织,介入治疗后联合胰体尾脾切除手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术前胃左动脉大剂量碘油栓塞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贲门癌、胃癌行术前胃左动脉大剂量碘油栓塞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35例贲门癌胃癌于术前行经股动脉超选择性胃左动脉插管,用大剂量碘油(10~20ml)进行栓塞灌注治疗。结果: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观察有效率达97.1%(34/35)。栓塞后无胃坏死穿孔及上消化道大出血发生,全部病例术后均无吻合口漏。临床随访1a生存率94.3%(33/35),2a生存率80%(16/20),3a生存率72.7%(8/11)。结论:提示本疗法是贲门癌胃癌综合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大鼠脾动脉选择性插管的方法,为大鼠脾动脉灌注栓塞治疗等相关实验提供可靠的实验途径.材料与方法 20只大鼠中,分离并暂时结扎大鼠肝固有动脉、胃左动脉、腹腔干动脉后,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超选至脾动脉主干.结果 15只选择性插管成功且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超选至脾动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少,提高了脾的灌注栓塞治疗等相关研究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贲门癌术前胃左动脉药物灌注化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贲门癌术前经胃左动脉药物灌注化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了 5 6例经胃左动脉插管药物灌注后手术切除的贲门癌病例总结分析。结果 DSA造影贲门癌多数为血管丰富性肿瘤。经胃左动脉灌注后临床症状缓解明显。钡餐检查贲门部肿块缩小 5 0 %者有 32例。术后 1年生存率 98% ,2年生存率 78.6 % ,3年生存率 5 3.6 %。灌注后胃出血是主要并发症 ,占 32 %。结论 贲门癌术前经胃动脉药物灌注化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该方法增加了贲门癌手术切除的机率。  相似文献   

8.
进展期胃癌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的介入治疗及疗效。方法对21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介入治疗。对贲门癌经胃左动脉和左膈下动脉或脾动脉进行化疗灌注和胃左动脉栓塞;对胃体小弯侧癌经胃左、右动脉或肝总动脉,对胃大弯侧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或脾动脉化疗灌注;对胃窦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或对胃网膜右动脉中段栓塞后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对胃癌复发和残胃癌经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化疗灌注。结果对未手术的193例胃癌的疗效为贲门癌CR PR53.1%,胃体癌CR PR44.4%,胃窦癌CR PR10.0%,胃癌复发和残胃癌CR PR0。贲门癌与胃体癌有效率相比(P>0.2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贲门癌与胃窦癌相比及胃体癌与胃窦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介入治疗后手术切除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56%。结论胃癌在胃组织的发病部位不同,其疗效也不同,贲门癌和胃体癌的疗效较好,胃窦癌及胃癌复发和残胃癌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PTO)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以明胶海绵,无水乙醇和弹簧圈为栓塞剂联合栓塞治疗4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结果 48例患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超选择插管,成功栓塞.17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1例因全身状况差,术后第7天再次出血死亡.33例患者术后胃镜复查显示,胃底...  相似文献   

10.
肝脏肿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和TAE技术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CT导引下穿刺法建立肝脏肿瘤动物模型,并以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法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探讨此两种方法在动物实验的应用.材料与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先后行CT导引下肝穿刺VX2瘤种植和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造影和栓塞.结果 32只兔中24只肝内种植肿瘤成功,其中1只兔出现肝内2个病灶,CT导引下肝叶穿刺VX2瘤种植法成功率为75%,24只兔均行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造影和栓塞术,成功20只,成功率为83.3%.结论 CT导引下穿刺种植肝VX2肿瘤法和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法均在动物实验中能够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是介入放射学方法在动物实验中的新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经脾入路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出现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为右叶巨大肝癌;10例为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门静脉主干闭塞;2例为肝硬化并发门静脉主干血栓性闭塞.所有患者采取经脾穿刺,脾静脉插管至胃冠状静脉,用液态栓塞剂加弹簧圈栓塞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成功,2例失败;共栓塞35支胃冠状静脉,栓塞成功患者均获有效止血,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经脾穿刺插管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安全有效,适合于患有巨大肝癌及(或)门静脉主干闭塞等无法采用经皮经肝入路或TIPS栓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胃左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晚期贲门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用导管经胃左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贲门癌的疗效。材料与方法:对33例晚期贲门癌患者作了经皮胃左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结果: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吞咽困难、上腹不适等得到缓解,其中1年生存率为42.4%(14/33),半年生存率为69.7%(23/33)。本组3例灌注后出现消化道出血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胃左永主化疗药对治疗晚期贲门癌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肝外血供的血管造影分析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血供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 本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血供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 32例患者共见37支肝外营养血管,分别为肠系膜上动脉12支,右膈下动脉9支,左膈下动脉1支,胃左动脉6支,胰十二指肠动脉弓2支,胃网膜动脉2条,胃十二指肠动脉2支,右胸廓内动脉1支,右肋间动脉1支,脾动脉1支.大多数肝外血供为肠系膜上动脉和右膈下动脉;4支肝外营养血管因未能成功行超选择性插管而只予化疗药灌注治疗,其余33支肝外血供均行超选择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血供较为常见和多变,对肝外血供的化疗栓塞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60例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HAE)前由于导管无法超选择插管而行经导管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其中45例用羊毛钢圈栓塞,44例成功:11例以导丝人为损伤血管内膜(导管不能插入)后10例闭塞,另4例导管导丝均不能插入。由于胃十二指肠动脉闭塞,THAE时避免了碘油抗癌药混悬剂或明胶海绵颗粒进入胃十二指肠动脉。所有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的病例无直接并发症。因此认为,胃十二指扬动脉栓塞是安全的,对防止肝癌THAE时栓塞剂返流所致的胃十二指肠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贲门癌肝转移的血供特点及其与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42例经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贲门癌肝转移患者同时行贲门及肝脏肿瘤靶动脉栓塞化疗术。随后,在所有患者中观察了病灶血供特点,并评价了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效果及生存率。结果贲门癌病灶主要由胃左动脉供血,左膈下动脉、胃右动脉及肝左动脉可能参与供血。肝转移瘤由肝动脉供血,其中富血供、染色征明显者6例(14.3%),治疗有效率为83.3%;血供中等、染色较淡28例(66.7%),治疗有效率为53.5%;血供稀少、染色呈淡絮状或无明显染色8例(19.0%),治疗有效率为37.5%。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0.5、1、2、3、5a生存率分别为90.4%,76.1%,33.3%,7.1%和2.4%。本组患者于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为19.6个月。结论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贲门癌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富血供肿瘤疗效优于乏血供肿瘤。  相似文献   

16.
动脉插管药物灌注治疗晚期贲门癌的初步探讨(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贲门癌患者多数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周围静脉化疗难以缓解主要临床症状。本文报告7例侵犯食道下段的晚期贲门癌病人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方法,向腹腔动脉和胃左动脉内注入一定剂量的抗癌药物治疗,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科在行肝癌化疗栓塞治疗中,对8例不能超选择插管以避开胃十二指肠动脉的患者,先行自身血凝块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而 后在肝总动脉内行化疗栓塞,目的是保证疗药物及碘油进入靶器官,减少其对非靶器官(胃肠道)的毒性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贲门癌的术前介入治疗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1例经胃镜检查及术前细胞学检查所证实,中晚期贲门癌的术前介入放射治疗。应用 RH型导管超选择胃左动脉插管,成功率为82%。此法简便易行,便于操作推广。本文介绍了胃左动脉造影方法及中晚期贲门癌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分类。贲门癌术前介入治疗可使肿瘤病灶较快缩小;减轻肿瘤的浸润粘连;增加肿瘤病灶周围的水肿;有利于肿瘤的手术切除和剥离;同时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能有效地减少复发转移的机会.介入治疗后最佳手术时间,以10天为宜。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脾动脉不同部位的栓塞治疗不同疾病的临床效果和方法,方法:选择23例患者,肝硬化合并肝癌6例,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13例,脾功能亢进4例,男19例,女4例,对19例患者采取脾动脉主干栓塞,而后4例患者作部分性脾实质栓塞(即对部分脾段动脉进行栓塞)。结果:1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于脾动脉主干栓塞后,出血立即停止,除1例栓塞1月后再次出血,1例历肾功能衰竭于栓塞术后48h死亡外,其余11例一年内未再次出血;6例肝癌行脾动脉主干栓塞后进行了肝癌的灌注栓塞(TACE)治疗,未发生术后上消化道出血;4例脾亢患者行脾段动脉栓塞后,第3天白细胞及血小板有明显升高,除左上腹疼痛及发热较明显外,无其他并发症,所有栓塞治疗比较安全,结论:通过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术,可以治疗脾亢及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且保留了脾脏功能,所有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中晚期贲门癌的手术治疗效果差,部分患者剖腹探查后发现病灶已无法切除。为提高中晚期贲门癌手不治疗效果,提高手术切除率,我院对8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术前先行胃左动脉药物灌注如栓塞治疗,而后择期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