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经脾入路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出现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为右叶巨大肝癌;10例为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门静脉主干闭塞;2例为肝硬化并发门静脉主干血栓性闭塞.所有患者采取经脾穿刺,脾静脉插管至胃冠状静脉,用液态栓塞剂加弹簧圈栓塞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成功,2例失败;共栓塞35支胃冠状静脉,栓塞成功患者均获有效止血,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经脾穿刺插管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安全有效,适合于患有巨大肝癌及(或)门静脉主干闭塞等无法采用经皮经肝入路或TIPS栓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11例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门脉穿刺成功后,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胃冠状静脉,再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插入脾动脉分支,混合应用无水酒精、明胶海绵、不锈钢弹簧圈,进行双介入栓塞(胃底食管曲张静脉及部分脾脏栓塞)治疗。结果11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恶心及呕吐等栓塞后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症状消失。24 h~1周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12月内上消化道出血控制率达100%。结论双介入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原因。方法对43例肝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脾动脉栓塞,脾实质栓塞面积为30%~60%左右。结果7例患者栓塞后在1~3d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均为轻度。结论脾动脉栓塞能有效的降低门脉压力,缓解脾功能亢进。但在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进而探讨TIPSS+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因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在术前、术后分别用直接法测定门静脉主干压力,比较术前、术后压力的变化。结果术前本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压力为(41.46±4.89)cmH2O、术后为(25.65±5.73)cmH2O,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术前、术后压力差为(15.82±3.12)cmH2O,术后较术前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38.13%。结论 TIPSS+食道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可显著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压力,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肝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急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方法 12例肝炎肝硬化病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及消化道出血史 ,全部患者行胃镜检查均有胃底静脉曲张。超声引导下经皮穿肝至门脉造影 ,依据胃底曲张静脉的范围、数目及血流情况选择适当栓塞剂逐一栓塞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至再次造影时曲张静脉消失 ,栓塞前后记录门静脉压力变化。结果  12例患者栓塞后均停止出血 ,止血率 10 0 %。无 1例严重并发症出现 ,1例患者术后 3周死于心脏功能衰竭。 1个月生存率达 92 %。结论 超声导引下经皮穿肝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急性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脾动脉行明胶海绵和碘化油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的疗效与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肝硬化脾亢栓塞剂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经脾动脉明胶海绵栓塞和39例行经脾动脉碘化油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三系细胞改善和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脾脏体积回缩、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碘化油栓塞组患者6个月后有部分病例出现血小板再次减少,明胶海绵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碘化油栓塞组(P<0.05),碘化油栓塞组肝、胃肠道毒性分级均较明胶海绵栓塞组低。结论对高龄、肝功能差、腹水较多、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肝硬化门脉高压明显的患者可行经脾动脉碘化油栓塞治疗脾亢。  相似文献   

7.
电子束CT血管造影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电子束CT血管造影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行3mm薄层连续容积扫描,使用MIP和SSD三维血管重建。结果:食道下端静脉曲张9例,胃底贲门静脉曲张13例,肝门静脉曲张6例,脾门处脾静脉扭曲扩张11例,2例脾肾静脉自发分流,3例附脐静脉开放,2例肝硬化合并肝癌。结论:电子束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对TIPSS手术的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TH胶栓塞胃冠状静脉曲张在门静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TH胶)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7例门脉高压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病人应用TH胶为栓塞剂经皮肝穿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止血率达100%。1月后,胃镜及钡餐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消失率为70.4%。随访6~12个月1例因胃粘膜病变出血,余者病情好转或稳定。结论:应用TH胶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栓塞手术安全,创伤小,止血率高,再出血率低,是治疗门脉高压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早已为人们熟知,近年来发现门脉高压致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也较高。收集经胃镜检出的门脉高压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78例及非门脉高压病人胃粘膜病变959例胃镜检查资料作对照性分析。以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与胃...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5-07~1994-06共收治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大出血36例,行改良Hassab术21例,其余15例因肝功能太差或病情危重未予手术,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32~63岁,平均43.2岁。既往有上消化道出血史15例,21例均行急诊手术。肝功能按child分级,A级11例,B级6例,C级4例。术前曾经做钡餐示不同程度食道胃底静脉曲张11例,脾功能亢进14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原发肝癌1例。本组患者病情均属危急,另因医院条件有限未在术中分次测定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所致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分析世纪坛医院介入治疗科8例合并严重门静脉高压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治疗情况,采用经皮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或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血象和门脉压力变化.结果 所有病例均未再出现严重门静脉高压的表现,白细胞于术后1周内明显升高,2周后恢复至正常范围;血小板于术后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2006年间行双介入治疗109例。先行PTVE治疗满意后再行PSE治疗,全部患者随访在1年以上。结果: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96例1年内未再出血,且其中的78例3年内未再出血,脾功能亢进均有效控制。结论:双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是目前最好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介入栓塞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和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介入栓塞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或联合脾动脉部分栓塞术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结果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手术成功率97.9%,止血率达100%。术中弹簧圈移位1例,发生以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为特点的迷走反射4例;术后出现顽固性(胸)腹水4例,腹腔内出血导致死亡1例。术后连续随访1年:在前6个月内2例死于肝衰竭,再出血2例;在后6个月内3例失访,再出血5例。结论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技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注意手术操作细节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8—05—2005—06我院收治的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3例,保守治疗10例,死亡4例;手术治疗3例,死亡1例。消化性溃疡手术治疗2例,死亡1例;胃镜下止血1例,止血成功。胃底静脉曲张出血2例病人经手术切除脾脏后治愈。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的治疗应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应简单有效,对于区域性门脉高压引起的出血应选择脾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5.
陈果 《西南军医》2003,5(5):16-17
目的分析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方法 回顾、总结、分析30例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性溃疡26例,占首位,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为兰,占50%,慢性浅表性胃炎占34.6%,应激性溃癌占15.4%,另有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例。结论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与原发性消化性溃疡及继发性应激性溃疡关系密切,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也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多排CT测量门静脉系血管内径大小,从而评估其在预测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将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上消化道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所有患者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以获取两组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直径,再将各血管直径分为不同等级资料,分别用方差分析两组间差异性、卡方分析不同等级资料间的差异性及各等级资料的出血患者百分比例、Logistic回归分析各血管在出血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门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直径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各等级资料间有明显差异性(P<0.05),当门静脉宽度≥18 mm、胃冠状静脉宽度≥8 mm、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宽度≥6 mm时出血的比例明显增加;胃冠状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宽度在该出血中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门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直径在预测上消化道出血中有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双介入法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数字成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介入法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数字成像技术。方法:本文20例肝硬化病人,在X线透视和B超联合导向下经皮穿刺门静脉,行门静脉造影和胃冠关静脉造影栓塞。同时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腹腔动脉造影,再作脾动脉造影和部分脾脏栓塞。结果:20例手术全部成功,均进行了胃冠状静脉和脾栓塞,复查DSA示栓塞效果满意。结论:运用X线数字成像技术,采用双介入治疗门脉高压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