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按病种付费的实施情况,了解浙江省按病种付费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的现状。方法对浙江省人民医院按病种付费实施前后半年的患者住院总费用作对比分析,其中按病种付费为观察组,共1435份病历,按项目付费为对照组,共1735份病历;采用结构变动值、结构变动度和结构变动贡献率对住院总费用的结构变动进行分析。结果按病种付费覆盖面较小,开展病种相对集中;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差异明显,基本控制在支付标准以内;药品费、材料费、手术费是住院总费用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结论按病种付费支付方式对控制医疗费用起到一定效果,但在病种选择、支付标准方面和退出机制方面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院院长》2008,(20):17-17
如今,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支付机构,支付改革的尝试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场试验变化范围广泛,从按绩效支付到打包支付,以及不为医疗差错买单。其目的是共同的:在医疗质量和效果方面获得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选择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保证医疗资源有效利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关键。文章讨论了按服务项目支付、按人头支付、总额预算制、按病种支付、按服务单元支付五种基本支付方式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选择支付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和医疗质量欠佳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两大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按质量支付是解决这两大问题的有效尝试。本文以英国的质量与结果框架(QOF)为典型案例,系统说明了英国按质量支付的内容、实施效果及未来走向,旨在为中国支付方式改革提供经验借鉴。本文利用政策方案分析框架,从政治、技术、经济、行政4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情境下推行按质量支付的可行性,认为按质量支付在中国应用的前景良好但目前仍缺乏大范围推广的条件,未来可以先在门诊慢性病和中医药支付中试点,将按质量支付有机融入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体系并不断探索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系统介绍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质量和安全管理与审查组织机构设置,考核标准制定与措施实施,以及基于绩效支付方式构建的监管与审查制度。在分析澳大利亚关于质量安全审查与监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实际,提出了其在医疗监管机构建设、绩效考核指标设立、考核流程规范、绩效支付审查等方面对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是实现医疗保险风险抵御和分担的主要方式,合理的支付方式既能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又能更好地激励医疗服务机构提高服务效率,促进其健康协调的发展。本文以我国现阶段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中的按服务项目收费(FFS)以及DRGs在我国发展前景为视角,总结FFS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探究DRGs在我国实施的重难点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医疗服务价格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医疗服务的价格体系、形成机制以及管理体制对整个卫生系统的绩效影响深远。当前按项目付费仍是我国医疗服务支付方式的主体,本研究对该支付方式下医疗服务价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为相关政策制订者及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按照《卫生部关于医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意见》要求,各级医院应加快完善护理岗位绩效考核工作,建立按岗、按工作量、按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取酬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逐渐完善护理岗位绩效考核的基础上,为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支付方式在控制医疗费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费用逐年上升,为了防范医疗保险基金风险,2001年广州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费用结算一改以往按FFS的方式,实施DRGs-PPS新支付方式,病案管理在医院经济效益、医疗质量及经济管理工作中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对病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医疗保险结算改革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制度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费用支付方式,会影响医疗费用的开支、医疗资源的配置以及患者所得到的医疗服务的质量。目前,在国内外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改变传统的按服务项目支付医疗保险费用的办法越来越成为改革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支付方式在激励机制中很重要,但激励机制不仅仅是支付方式,也不仅仅是经济激励。支付方式只是中间的一个工具,通过支付方式的各种设计改善体系绩效,根本目标是为了改善患者的健康,为了减轻经济负担,并使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临床路径单病种定额支付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 CSDH 患者按我院临床路径表单进行治疗,费用按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执行,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平均住院日、术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 CSDH 患者全部恢复良好,患者支付3100元,平均住院日8.4 d,术前住院0.87 d,应用抗生素2.1 d,患者满意度95.6%。结论临床路径单病种定额支付在 CSDH 中应用可实现医疗质量和成本控制的完美结合,既可以降低患者和新农合机构经济负担,又能充分利用医疗资源,还能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慢性鼻-鼻窦炎、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例,按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实行按病种付费制,对照组实行按总额预付制,两组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得分为(94.4±1.8)分,对照组患者知识掌握得分为(84.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按病种付费制度的医疗保险模式可为患者缩短医疗时间,节约医疗成本,与临床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互相促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完善的全科医学服务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是健全我国全科医生制度的核心要素。本文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以价值为本的按绩效付费(VBPFP)项目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阐述其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方案,并将其与我国全科医生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进行对比。VBPFP项目对全科医生的绩效考核目标明确,要求全科医生既要控制医疗费用又要提高医疗质量,考核内容重点关注和评价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激励机制采用混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以最大限度刺激全科医生服务积极性。由此,建议我国在完善全科医生绩效考核体系时,重点增加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的考核指标。其次,要建立与医保挂钩的混合式支付方式,及时公开全科医生的绩效考核结果,公开奖励绩效突出的全科医生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公示和绩效支付可加速医院医疗质量的改善,但关于这些改善医疗水平的激励机制的益处尚不明了。方法:在2年研究期间,测评通过国家公示动案自愿提供医疗质量信息的613家医院的10种单一和4种综合性质量措施,其中包括参与由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资助的绩效支付示范项目的207家机构;然后比较这些绩效支付的医院与只进行公示的406家医院(对照医院)的差别。应用多变量模型校正基线绩效和其他的医院特点后评价经济激励所取得的医疗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搭建一套适应在不同支付场景下,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自费或医疗保险移动支付,方便患者就诊.方法:以某三级甲等医院移动医疗便民服务平台为例,探讨诊间扫码支付对接医院HIS、第三方移动支付与医疗保险移动应用支撑平台实施对接,实现扫码便捷支付.结果:在医院各种复杂支付场景下,通过使用扫码支付均能安全、快速地完成支付,提升患...  相似文献   

17.
按病种分值付费是我国现阶段推行的一种点数法医保支付方式,但目前处于探索期,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按病种分值付费定义及分组原理,梳理按病种分值付费对医、保、患三方的影响、实施效果及问题,并提出完善按病种分值付费的相关建议:加强按病种分值付费,推进分级诊疗;细分及完善病种分组;提高病案数据质量;进行绩效改革;重视医保监管;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实地调研,借鉴经验,为后续的医保支付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郑州市新农合儿童6个病种的病例按病种付费前后以及其他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总结按病种定额补偿方案的实施效果,充分了解这一支付方式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医疗费用补偿方案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整个医疗保险体系中,作为医疗保险费用管理和控制的关键环节,如何选择适当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一个重要内容?为兼顾效率与公平这一双重目标,作者提出:一是要以总额预算付费方式作为医保费用支付体系的基础;二是要实行多元化?混合式的费用支付方式;三是结合中国国情有选择性的?分阶段的实施按病种付费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家庭医生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的知信行现状。方法 于2015年3月,在浦东新区开展了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的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选取家庭医生402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家庭医生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医生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工作情况,以及对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的认知情况、态度、行为选择情况。结果 50.7%(204/402)的家庭医生知晓"按人头支付"概念,27.9%(112/402)的家庭医生知晓新农合人均支付标准,68.4%(275/402)的家庭医生知晓新农合"按人头支付"经费测算流程。57.8%(232/401)的家庭医生对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的意义持认可态度,88.2%(352/399)的家庭医生认为进一步的改革需得到更大的政策环境支持,超过40.0%的家庭医生对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在提高居民就诊满意度(41.7%,167/401)、为居民提供更好医疗服务(40.6%,162/399)、提高医生积极性(48.6%,195/401)方面持中立态度。通过实施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72.8%(292/401)的家庭医生倾向于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指导,75.5%(302/400)的家庭医生开始注意对患者的医疗费用进行合理管控、兼顾疗效,62.6%(251/401)的家庭医生切实领会到提供连续、综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性和必要性,74.6%(299/401)的家庭医生开始重视学习和能力提升,63.6%(254/399)的家庭医生期望更多的权利和义务。结论 家庭医生对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的知晓率有待提高,态度有待进一步转变,改革的实施加强了家庭医生的控费意识、提高了其服务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