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非透析依赖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调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在该院住院的29例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调脂治疗的STEMI合并非透析依赖的CKD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性别、年龄和临床资料匹配的38例单用阿托伐他汀的STEMI合并非透析依赖的CKD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3~6个月后两组血脂的达标率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心功能和主要药物治疗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0±0.6)mmol/L vs.(2.3±0.4)mmol/L,P<0.05].观察组LDL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6%v s.18.4%,P=0.001).两组各有1例转氨酶升高,肌酐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TEMI合并非透析依赖的CKD患者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调脂治疗较单用他汀能显著降低LDL水平,提高LDL达标率,且相对安全,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需进一步随访评估.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脂代谢紊乱相对于普通人群更加复杂.脂代谢紊乱对于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rascula disease,CVD)事件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施蓓莉  倪兆慧 《现代医学》2006,34(6):440-443
在慢性肾脏疾病(CKD)中心血管并发症的死亡率占所有病因的首位,CKD目前已成为心血管疾病(CVD)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随着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CVD的危险增加,且CK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后较无CKD患者更差.传统的CVD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质异常在CKD患者中发生率很高,但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升高程度不完全一致.因此,探究CKD中CVD的发生机制成为研究热点,而寻找相应的干预措施也成为延缓肾脏疾病进展、改善预后的新目标.最近发现,内皮素(ET)系统可能在CKD患者CVD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因此,作者对ET系统的生物学效应、在CKD中的作用,以及使用ET拮抗剂的潜在治疗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沈展  汪思阳  沈婷婷  邱凌  曲毅 《医学综述》2014,(14):2670-267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疾病(CK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CKD患者的早期评估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00例CKD患者(CKD组)和100例非CKD患者(非CKD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脉搏波速度,踝臂指数)、内皮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指标数据,收集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CKD组脉搏波速度显著高于非CKD组[(1955.12±254.48)cm/s vs(1480.46±235.12)cm/s](P<0.05),踝臂指数显著低于非CKD组[(1.005±0.114)vs(1.297±0.112)](P<0.05);CKD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显著低于非CKD组[(49.7±5.5)μmol/L vs(58.1±7.9)μmol/L](P<0.05),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非CKD组[(66.2±9.6)ng/L vs(51.3±10.2)n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KD的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硬化(OR=2.233,95%CI 1.7062.551)、内皮功能紊乱(OR=1.761,95%CI 0.9132.551)、内皮功能紊乱(OR=1.761,95%CI 0.9133.217)、心血管事件(OR=3.067,95%CI 1.3883.217)、心血管事件(OR=3.067,95%CI 1.3886.431)。结论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动脉硬化程度重且多合并有内皮功能紊乱,需提早发现及干预。  相似文献   

5.
孔亚玲  毕光宇  陈蕊 《广西医学》2016,(8):1095-1097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及与钙磷代谢的关系.方法 检测56例CKD 5期患者(CKD组)及2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铁调素水平,以及CKD组患者的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PTH)、血磷、血钙、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分析CKD 5期患者铁调素水平及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KD组血清铁调素水平为(22.69±18.54)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56±8.02) mg/L(P <0.05).血清铁调素水平与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磷、ALP及PTH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TIBC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铁、血钙、25-羟维生素D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磷、PTH、铁蛋白水平是CKD 5期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CKD 5期患者的钙磷代谢异常和高铁调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81例CKD 3~5期患者,包括住院患者293例,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88例.根据血镁水平分为低血镁组、非低血镁组,心脏彩超评估心脏瓣膜有无钙化.对患者进行3~21个月,中位数13个月的随访,记录有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果 381例CKD患者中,CKD 3~4期50例,CKD 5期331例.低镁血症121例(31.76%),血镁正常245例(64.30%),高镁血症15例(3.94%).248例患者行心脏彩超检查,心脏瓣膜钙化74例,无心脏瓣膜钙化174例.低镁血症组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0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别.低血镁组患者血红蛋白、血钙、血磷、血白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差别.血镁水平与血红蛋白、血钙、血磷、质子泵抑制剂及利尿剂使用相关.对263例患者进行3~21个月不等的随访,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68例.COX分析显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低血镁、心脏瓣膜钙化有关(P<0.05).结论 CKD患者低镁血症发生率高,可能参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欧三桃  唐小平  李莹  刘琦  张帆  刘建 《重庆医学》2013,42(6):613-615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前体物质———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水平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CKD患者55例和对照组32例,检测并记录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酶连续循环比色法检测血清SAH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Hcy浓度,同时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结果 CKD患者血清Hcy及SAH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SAH升高程度更明显。有心血管并发症者血清SAH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AH血症是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两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CKD患者血清SAH水平较Hcy更敏感预测心血管并发症,血清SAH与Hcy水平均与患者的肌酐水平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杨发奋 《右江医学》2009,37(2):218-220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损害呈持续性进展,最终导致慢性肾衰竭(CRF),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CRF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及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延缓CKD进展,防治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仍是肾脏病工作者研究的重点。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机制复杂,尚有许多未知点。脂联素(adiponectin,ADPN)作为一种脂源激素是近年来又一研究热点,现就其在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水平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102例CKD患者作为观察组,41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sRAGE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血肌酐、血脂等指标,探讨sRAGE水平与CKD患者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且sRAGE、血肌肝、C反应蛋白、收缩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和血磷水平升高(P<0.05),血红蛋白和胆固醇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径和斑块总数大于/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RAGE水平与年龄、标准化肾小球滤过率、IMT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sRAGE可作为评价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参考指标,为诊断及预防CKD患者心血管病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院内启动调脂治疗对服药依从性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398倒住院CHD患者,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和门诊及电话随访方法.结果:CHD患者出院前服用调脂药物占75.9%,应接受调脂治疗的患者平均随访17个月后,院内启动调脂治疗组服用调脂药物比例明显高于院内未启动调脂治疗组(P<0.01),出院后至少进行一次血脂复查者比例院内启动调脂治疗组同样高于未启动调脂治疗组(P<0.05),LDL-C达标率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别,两组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院内启动调脂治疗可改善患者依从性,提高服药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 10月入住我院的CKD患者10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测定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部分生化指标,分 析sRAGE水平与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是否相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且有较高的收缩压、甘油三酯、葡萄糖和血磷水平,较 低的血红蛋白和胆固醇水平(P <0.001),CKD患者颈动脉内径和斑块总数的均高于对照组(P <0.001),CKD 组患者sRAGE 水平与年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IMT均呈负相关(P <0.01).结论 sRAGE可作为生物标志物,为诊断及预防CKD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CKD)1~5期的心血管疾病(CVD)患病情况.为更好地防治CKD患者的CVD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住院的资料完整的602例CK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CKD 1、2、3、 4、5期患者分别有78例(12.96%)、87例(14.45%)、140例(23.26%)、78例(12.96%)和219例(36.38%).CKD 1、2、3、4,5期患者的CVD患病率分别为5.13%(4/78),17.24%(15/87),27.86%(39/140)、26.92%(21/78)、47.49%(104/219).CVD在CKD 1期即已出现,且随CKD的进展其患病率逐渐提高(P值均<0.01).总的冠状动脉疾病(CAD)患病率为8.64%(52/602),左心室肥厚(LVH)为25.58%(154/602),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为12.96%(78/602).CKD 1、2、3、4、5期患者的CAD患病率分别为1.28%(1/78)、5.75%(5/87)、7.86%(11/140)、10.26%(8/78)、12.33%(27/219),LVH患病率分别为0、11.49%(10/87)、16.43%(23/140)、29.49%(23/78)、44.75%(98/219),CHF患病率分别为0、3.45%(3/87),3.57%(5/140)、8.97%(7/78)、28.77%(63/219).随CKD的进展,CAD、LVH、CHF的患病率逐渐提高(P值均<0.01).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患者伴发和(或)并发CAD 40例(33.06%)、LVH 65例(53.72%)、CHF 55例(45.45%)、心包积液17例(14.05%)和心律失常28例(23.14%).各种检查异常的阳性率从CKD 1期至5期逐步升高(P值均<0.01);各期患者中检查异常的阳性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P值均<0.01).结论 CVD在CKD 1期即已出现,其患病率随CKD的进展而升高,至维持性透析时达高峰.CKD患者的CVD以LVH为最常见,在CKD 2期、3期已明显增加,临床上对CKD 2~3期的患者即应进行LVH的防治,从而避免患者在进入透析前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作为各期CKD患者CVD的早期筛查指标,但在确诊CVD时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测指标.对CKD人群CVD的筛查、防治应从CKD 1期开始.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非常高,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极高危人群。CVD是影响CKD预后的最重要因素,CKD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占其总死亡率的44%~51%。25~34岁的CKD患者CVD死亡率较同龄一般人群高100~150倍。>60岁人群,接近30%的高血压患者伴有蛋白尿,20%的冠心病患者并发  相似文献   

14.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常见并发症,且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即可出现。过度升高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可通过多种直接和间接效应导致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是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甲状旁腺腺瘤或甲状旁腺弥漫性增生等原因导致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患者与CKD等导致的SHPT患者中升高的PTH都具有致心肌肥厚及心力衰竭的效应,并且心血管并发症亦是PHPT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脏疾病时血管内皮细胞骨架的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骨架是维持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重要基础.已发现内皮细胞骨架的重排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密切联系.而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致细胞骨架损害的因素.故阐明细胞骨架的调节机制及其致病原理对防治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细胞骨架的结构及功能,近年来有关CKD时导致内皮细胞骨架损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逐年增加,心血管疾病作为其最主要的并发症,决定着CKD患者的预后。尽管目前临床医师已经对CKD患者进行了相对全面的检查,并已经使用药物对心脏功能进行早期的干预性治疗,但CKD患者心血管疾病并发症仍有很高的发生率及病死率。CK不仅仅是一个临床问题,肾脏替代治疗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患者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近年来,心血管学科和肾脏学科医师强烈推荐,评估肾脏功能应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诊断的一部分,同时肾脏病患者也应早期完善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检查。传统的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对于预测CKD患者早期心血管事件风险似乎并不十分准确及全面,一些非传统性的因素,例如炎性介质及电解质近年来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KD)不同分期患者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发生情况.方法 根据美国CKD临床实践指南(K/DIQO)诊断标准,随机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住院的CKD患者10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CKD 1~4期组和CKD 5期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焦虑和抑郁状态的评估.结果 CKD1~4期组患者SAS评分为(48.92 ±7.01)分,CKD 5期组患者评分为(49.84 ±3.41)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1~4期组患者SDS评分为(42.32 ±4.28)分,CKD 5期组患者评分为(56.84 ±7.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患者的SAS、SDS总体评分高于国内正常人群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利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不同分期的CKD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干预,可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改善预后提高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全球患病率逐年增高,并发心血管事件是CKD患者的首要致死因素。因此,探寻更安全、便捷的CKD心血管事件预测指标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积分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具有预测CK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能力。借助颈动脉超声探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情况,能够早期合理评估CK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本文就颈动脉超声与CKD心血管事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随着肾功能的恶化,其总体病死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显著升高。处于不同分期病程的CKD患者,其血脂异常的质和量具有特殊性,影响临床终点事件。他汀类药物具有减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事件风险、保护肾功能等作用,不同他汀在不同分期CKD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可能存在差异。该文就不同分期CKD患者的治疗策略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脏损伤指标对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收集295例CKD患者及体检中心170例无CKD的对照人群的资料,对2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ABI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CKD患者进行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后,ACR与eGFR<60mL/(min·1.73m2)均是低ABI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065(1.022~1.105)和1.122(1.032~2.577)。结论:高ACR与低eGFR可能导致CKD患者ABI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