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秀君  黄毕 《西南军医》2012,14(2):394-395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1岁。2+年前在"感冒"后4天反复出现意识丧失,入院时体温36.0℃,血压80/50mmHg,心率55次/分,呼吸18次/分,人院后查心肌酶学CK873U/L,CK-MB103U/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并分析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基因多态性与尼索地平疗效及血清整合素β3、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serum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ICAM)-1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基因型为-2076A/T或者-2518G/A),根据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基因型-2076A/T)及对照组(基因型-2518G/A)。两组患者均给予尼索地平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血压控制情况以及血清整合素β3、sICAM-1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用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整合素β3浓度、sICAM-1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血压、整合素β3浓度、sICAM-1浓度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尼索地平治疗后,MCP-1基因型为-2076A/T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血清整合素β3、sICAM-1浓度降低程度显著高于MCP-1基因型为-2518G/A的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3.
张会东  郝牧  鲍朗  黄毕  高蕾 《西部医学》2008,20(3):458-461
目的研究钩体017株外膜蛋白新基因ompl17与钩体肺大出血的相关性。方法提取钩端螺旋体017株基因组DNA,扩增出ompL17基因,与表达载体pGEX-4T-1重组,诱导表达OMPL17蛋白,然后纯化得到活性表达产物,并建血管基底膜,分析该产物的趋化活性。结果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证实诱导表达并纯化得到OMPL17蛋白,趋化作用分析证明该基因表达产物具有趋化活性。结论成功表达纯化出ompL17基因的蛋白,观察到该基因表达产物具有趋化活性,为赖型钩体的分子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赖型钩端螺旋体Loa22基因进行表达和功能研究。方法构建赖型钩端螺旋体Loa22成熟肽重组质粒,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对重组质粒进行蛋白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标蛋白表达情况。经亲和层析获得目标蛋白并作用于小鼠巨噬细胞ANA-1,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四氮唑复合物(XTT)吸光度值和细胞凋亡率以评价其细胞毒性。结果成功构建Loa22成熟肽原核表达质粒,通过鉴定并纯化得到Loa22成熟肽,该蛋白使培养ANA-1细胞上清液中LDH活力升高,XTT吸光度值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Loa22对ANA-1具有明显的毒性效性,该基因可能是致病钩体的一个重要毒力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非透析依赖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调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在该院住院的29例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调脂治疗的STEMI合并非透析依赖的CKD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性别、年龄和临床资料匹配的38例单用阿托伐他汀的STEMI合并非透析依赖的CKD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3~6个月后两组血脂的达标率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心功能和主要药物治疗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0±0.6)mmol/L vs.(2.3±0.4)mmol/L,P<0.05].观察组LDL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6%v s.18.4%,P=0.001).两组各有1例转氨酶升高,肌酐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TEMI合并非透析依赖的CKD患者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调脂治疗较单用他汀能显著降低LDL水平,提高LDL达标率,且相对安全,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需进一步随访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ompL17基因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以及该表达蛋白在动物模型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提取钩端螺旋体017株基因组DNA,扩增出ompL17基因,与表达载体pGEX-4T-1重组,诱导表达OMPL17蛋白,免疫动物获得相应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该蛋白在动物模型组织当中的分布.[结果] PCR和酶切分析证实构建成功了表达载体,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证实诱导表达出OMPL17蛋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到了该蛋白在动物模型中的分布情况. [结论] 成功表达出ompL17基因的蛋白,观察到豚鼠动物模型中该蛋白的分布情况,为赖型钩体的分子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伴或不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2008-11至2011-10在全国20家医院连续入选急诊的房颤患者2 015例,根据是否伴有心衰将患者分为伴心衰组(n=753)和不伴心衰组(n=1 263)。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院内治疗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记录全因死亡事件。使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不伴心衰组比,伴心衰组男性少,心率慢,体重指数(BMI)低,既往高血压史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史患者比例低,钙拮抗剂及胺碘酮使用率低,CHADS2积分高,既往心肌梗死、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左心室肥厚、吸烟史、左心室功能障碍、痴呆/认知功能障碍、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瓣膜手术及大出血史患者比例高,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地高辛、阿司匹林及华法林的使用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 991例随访成功,随访期间,与不伴心衰组比,伴心衰组节律控制药物及氯吡格雷使用率低,室率控制药物及华法林使用率高,死亡及大出血发生率高(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心衰是房颤患者1年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HR=1.50,95%CI:1.17~1.92,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不伴心衰组中,年龄(HR=1.09,95%CI:1.07~1.11,P0.001)、心率(HR=1.011,95%CI:1.005~1.017,P0.001)、房颤作为入院次要诊断(HR=1.63,95%CI:1.13~2.35,P=0.01)及合并COPD(HR=2.18,95%CI:1.47~3.22,P0.001)与1年死亡率呈正相关;而在伴心衰组中,年龄(HR=1.05,95%CI:1.03~1.07,P0.001)、BMI(HR=0.92,95%CI:0.88~0.96,P0.001)、收缩压(HR=0.991,95%CI:0.984~0.998,P=0.012)及房颤作为入院次要诊断(HR=2.50,95%CI:1.48~4.21,P=0.001)与1年死亡率呈正相关。结论 :伴或不伴有心衰的房颤患者在基线资料及院内治疗方面存在差异,心衰是房颤患者1年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1年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表达HlyX基因并研究其细胞毒性效应。 方法:从赖型钩端螺旋体017株全基因组中用PCR方法扩增出目的基因,双酶切构建重组质粒,转化E.coliJM109,诱导表达HlyX;将表达的目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免疫原性;将目的蛋白纯化、复性后作用于ECV304细胞,通过检测ECV304细胞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NO)的释放量研究目的蛋白的细胞毒性效应。 结果:扩增出1 179 bp的目的基因HlyX,重组质粒经双酶切、PCR鉴定,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经IPTG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约64 kD,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经免疫动物得到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效价达1∶〖KG-*2〗64 000; Western blotting鉴定在目的蛋白的位置处有特异性阳性条带。经过HlyX融合蛋白作用的ECV304细胞LDH和NO释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HlyX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的目的蛋白对细胞有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结核杆菌Rv090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表达,为研究Rv0901基因的功能提供材料。方法以结核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Rv0901基因序列,将Rv0901基因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获得重组表达质粒,体外转染Cos7细胞,RT-PCR检测转染的情况,并提取转染细胞总蛋白和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检测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的特异性。结果成功扩增出Rv0901基因序列,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Rv0901,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后的RT-PCR能扩增出Rv0901基因序列,转染细胞总蛋白和细胞培养液上清均能特异表达Rv0901基因蛋白。结论成功构建Rv090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在真核细胞内进行了良好表达,为研究该基因功能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是致死性很高的大血管疾病,其典型的组织学特征是主动脉中层退行性变。由于对主动脉壁退行性变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尚缺乏有效预防主动脉夹层形成、进展和破裂的措施。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敲除动物的广泛应用,使主动脉夹层的分子机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主动脉夹层分子机制的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