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假性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拟诊假性动脉瘤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获得三维容积数据在图像工作站上以多平面重建(MPV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血管图像重建.结果 16例假性动脉瘤MSCTA诊断均被手术(9例)或血管介入治疗(7例)证实.假性动脉瘤发生部位包括颈动脉2例,胸主动脉2例,腹腔脏器动脉5例,髂动脉2例,股动脉5例.16例中9例瘤颈得到清晰显示(56.3%),3例形成动静脉瘘(18.8%),6例对周围组织结构造成压迫推移(37.5%).结论 MSCTA是一项简便、微创而有效的影像检查技术,能够有效显示假性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析假性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临床拟诊假性动脉瘤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获得三维容积数据在图像工作站上以多平面重建(MPV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血管图像重建。结果 16例假性动脉瘤MSCTA诊断均被手术(9例)或血管介入治疗(7例)证实。假性动脉瘤发生部位包括颈动脉2例,胸主动脉2例,腹腔脏器动脉5例,髂动脉2例,股动脉5例。16例中9例瘤颈得到清晰显示(56.3%),3例形成动静脉瘘(18.8%),6例对周围组织结构造成压迫推移(37.5%)。结论 MSCTA是一项简便、微创而有效的影像检查技术,能够有效显示假性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脾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脾动脉假性动脉瘤病人9例,均采用腹部MSCTA检查,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手术证实.参照综合诊断标准,以脾动脉为分析单元,评价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的诊断敏感性.结果: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建4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均可检出脾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中发生于脾动脉主干近端假性动脉瘤5例,发生于脾门处假性动脉瘤3例,同时合并脾动脉主干及脾门处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MSCTA可准确诊断脾动脉假性动脉瘤,不同重建方法能清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位置、形态、瘤壁及载瘤血管受损部位和开口大小.  相似文献   

4.
长期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因长期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进行手术治疗及临床观察。结果 6例患者中,4例行瘤体切除、栓子取出、股动脉重建,2例行股动脉结扎,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长期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根据股动脉瘤大小,股动脉坏死、缺损长度,周围组织坏死程度进行选择,必要时行股动脉结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探讨其在颅内血管畸形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例疑诊脑血管畸形及动脉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对图像进行多种模式的后处理。结果 20例检查中发现Willis环及分支动脉狭窄5例,先天性变异3例,烟雾病1例,AVM6例,动脉瘤5例。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准确的显示Willis环及主要分支,应用多种重建方式显示动脉瘤;明确显示动静脉畸形的所致的畸形血管团。结论 多层螺旋CT脑血管CTA是能够对临床疑诊血管畸形诊断的一种可靠检查方法,能无创的为临床治疗提供治疗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及后处理重建对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CT资料,全部病例均行16排容积CT扫描,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后处理重建显示瘤体的影像征象,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技术。结果:11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均为单发,位于股动脉4例(4/11),胫后动脉3例(3/11),腋动脉2例(2/11),胸主动脉1例(1/11),肾动脉1例(1/11)。瘤体长轴3-12cm,平均5.8±0.9cm。CT表现为突出受损动脉腔外的椭圆形或分叶状异常强化团块影,密度均匀。轴位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可清楚显示假性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毗邻关系。9例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2例行手术治疗。结论:16排CT及后处理重建可显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特征性征象,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和探讨多层CT在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疑似患有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或血管造影诊断,分析多层螺旋CT结果,对其影像学表现和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入选患者中有45例患者经确诊为假性动脉瘤,瘤体位置各不相同,其中以腹主动脉为主,与其他位置比较差异显著(P<0.05);瘤体直径大小情况显示,5~10cm瘤体数量较多,差异显著(P<0.05);CT诊断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3.3%,阳性预测值为97.8,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多层螺旋CT是较为便捷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够有效显示出腹部假性动脉瘤的特征,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联合瘤颈压迫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经彩超确诊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在彩超引导下压迫假性动脉瘤颈阻断股动脉与瘤腔间的瘘道,并保持股动脉远端血流通畅,同时使用21G细针远离瘤颈部穿刺瘤腔,缓慢注入凝血酶封闭治疗,瘤腔内彩色血流信号消失提示注射治疗成功。结果:15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在彩超引导下压迫瘤颈联合凝血酶注射后彩超显示瘤腔即刻闭合,14例一次性获得成功;1例由于瘤腔较大及大量运用抗凝药治疗,于24h后彩超复查发现瘤腔小部分复发,行第2次凝血酶注射治疗成功,总成功率达100%。结论:彩超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联合瘤颈压迫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可重复性强,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2例经DSA诊断或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临床怀疑脑动脉瘤患者术前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容积扫描所得的数据进行3D重建后分析。结果:82例患者,共检出脑动脉瘤95个,DSA共检出97个,诊断符合率为98%;且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能够全面直观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能多方位观察瘤体与载瘤动脉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运用多种三维成像技术,能充分显示动脉瘤的空间解剖结构,可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体血管移植治疗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破裂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注射方式吸毒者日益增多,部分毒品依赖者常采用腹股沟处血管注射吸毒,致股动脉反复穿刺损伤,导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该病常合并局部感染、瘤体两端血管壁水肿增厚,瘤壁糜烂、易发生破裂大出血。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我院共收治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破裂大出血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腹主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腹主动脉瘤患者44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后,采用不同重建方式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结果44例患者均能够显示清晰瘤体以及周围血管与瘤体的位置关系,且可观察附壁血栓并能准确测量动脉瘤的三维数据。本组4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显示,均存在附壁血栓症状,其中,合并髂动脉瘤4例,有动脉瘤破裂迹象4例。多平面重建可清晰显示动脉瘤局限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血管解剖关系,而最大密度投影法、容积再现技术能进一步对管腔各段较精确测量。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检查腹主动脉瘤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直观及诊断准确等特点.县一种腹丰动脉瘤有效的榆杏方法.  相似文献   

12.
毒品注射致假性动脉瘤并感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毒品注射所致假性动脉瘤伴感染的外科治疗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毒品注射所致假性动脉瘤患者27例共28条肢体的临床资料。1例为肱动脉假性动脉瘤,余26例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未行手术,23例24条肢体行瘤体切除、瘤腔清创及人工血管移植术,2例行动脉破口修补术。结果死亡2例;4例出现移植物感染,3例行移植物取出并结扎动脉,1例行扩创引流加换药后保肢成功;其余手术患者术后均无肢体血供障碍,3个月后16例行彩超检查示人工血管通畅。结论彻底清创、血管重建、控制感染是治疗吸毒所致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移植物感染通过结扎动脉或建立通畅的引流能避免截肢。  相似文献   

13.
韦凤平 《华夏医学》2011,24(4):492-494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长期吸毒患者毒瘾发作时以腹股沟区血管注射吸毒,由于其对腹股沟区的血管解剖部位不了解,毒品注射时大都注入股动脉内,股动脉经反复穿刺损伤后没有加压止血等原因形成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该病常合并局部感染,瘤体两端血管壁水肿增厚,瘤壁糜烂,易发生破裂大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搜集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病人60例,运用造影跟踪技术扫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容积重建,MPR.MCP.MIP重建。结果 60例病人中发现动脉瘤65个,其中1例3个动脉瘤,3例2个动脉瘤,CTA所见动脉瘤大小、数目、载瘤动脉、瘤体朝向、瘤颈与手术所见或DSA完全相符。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很好的显示颅内动脉瘤,是诊断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名临床怀疑脑动脉瘤患者的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图像.应用MIP(最大密度投影)及VRT(容积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动脉瘤159个(9例多发),手术证实83个(75例),DSA证实76个(74例).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与DSA结果 和手术结果 基本一致.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评估中具备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的主动脉瘤的螺旋CT血管造影(SCTA)表现.层厚3~5 mm,螺距值1~1.5,重建间距1~3 mm,标准法重建.后处理包括二维、三维重建、表面覆盖显示、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或容积再现等.结果19例中,真性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10例.SCTA均能清晰显示动脉瘤体、瘤周附壁血栓范围、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夹层的真假腔和破裂口等征象.结论以横断面图像为基础、具有强大后处理技术的SCTA在主动脉瘤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CTA)对头颈部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头颈部动脉瘤患者行CT扫描、三维血管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法(SSD)、多平面重建法(MPR)及容积积分法(VR)技术重建。结果发现1例颈内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瘤破裂伴假性动脉瘤形成,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2例脑动脉瘤。结论MSCTA是目前诊断血管性病变的一种无创、快速、正确的重要手段,对头颈部血管瘤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 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 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进行多层螺旋 CT平扫加强化并利用原始数据在 AW4 .2工作站进行 MPR重建。结果 :所有病例均直观的显示动脉内膜剥脱的范围及其与各分支血管的关系 ,真假腔形态及大小 ,93%显示破口位置。结论 :螺旋 CT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准确反映夹层动脉瘤分型 ,对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法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于内脏动脉瘤(V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并探究.方法 选取内脏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探讨,实施评价其应用于内脏动脉瘤中诊断的精确性.结果在50例患者中,具有22例患者经过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获得了确诊,28例患者经过综合临床资料获得诊断.经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50例患者被确诊为内脏动脉瘤同综合临床资料获得确诊的内脏动脉瘤相关结果具有一致性,并且获得的诊断敏感性以及特异性高达百分之百.期间共检查出了52个动脉瘤,包括10例肝动脉瘤,25例脾动脉瘤,以及12例肠系膜上动脉瘤和5例肾动脉瘤.结论 对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的应用价值.其能够进行清晰并且准确的将瘤体的位置进行显示,同时可以对瘤体的形态以及范围、载瘤动脉以及同周围血管之间的关联得到显示.诸多的优势可以为临床诊断内脏动脉瘤提供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长期吸毒患者毒瘾发作时以腹股沟区血管注射吸毒,股动脉经反复穿刺损伤后没有加压止血形成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如果瘤体破裂容易导致大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000年1月至2011年3月我科对30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