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眶下神经管多层螺旋CT图像重组和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计算机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组技术显示并测量眶下神经管,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对105例成年人头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以显示眶下神经管;测量眶下神经孔至眶下缘距离、眶下神经至正中平面距离、眶下神经管长度和中段直径;观察眶下神经管的CT表现.结果 眶下神经孔至眼眶下缘垂直距离平均(8.3±2.7)mm;眶下神经管长度和中段平均直径分别为(24.6±3.0)mm、(2.1±1.0)mm;眶下神经孔至正中线距离平均为(27.0±1.7)mm;双侧眶下神经孔基本对称.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三维重组技术可多方位显示眶下神经管,并可进行形态学测量,熟悉其正常影像学表现对疾病诊断和术前评价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磁共振(MR)检查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42例经胃镜诊断的胃癌患,于术前1周内行MR(SIGNA 1.5)检查,术后将病理与术前诊断相对照。MR扫描的序列包括FSET1W、FSET2W、FSET1W加脂肪抑制以及动态FSPGR加脂肪抑制增强扫描,所有数据均行统计检验,使用统计软件SAS完成。结果:MR对胃癌浸润深度(T)判断与手术病理比较的准确率分别为T1 88.8%(5/6)、T2.70%(7/10)、T3 86.8%(13/15)、T4 100%(11/11)。MR动态增强加脂肪抑制以及延迟扫描对于早期病变的显示、区分T2与T3、T3与T4以及邻近组织的侵犯都有着优势。MR对胃癌术前N分期的判断准确率为61.9%(26/42),其中N0 63.6%(7/11)、N1 61.9%(13/21)、N2 60.0%(6/10)。MR检出M准确率达到83.3%(6/7)。结论:MR检测对胃癌术前分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判断肿瘤浸润深度有相当的准确性的,但对于淋巴结的判定仍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3.
硬化性肠系膜炎(sclerosing mesenteritis)是累及肠系膜脂肪的一种少见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由Jura[1]于1924年首先提出并进行描述,随后Ogden等[2]于20世纪60年代将其命名为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另外该病还有过许多其他名称,包括收缩性肠系膜炎(retractilemesentitis)、肠系膜脂肪肉芽肿(lipogranuloma of themesentery)、孤立性脂肪营养不良(isolated lipodystrophy)和后腹膜黄色肉芽肿(retroperitoneal xanthogranulima)。现统一认为上述各名词均属于同一病变范畴,按照病变主要病理成分可将其细分为3个亚型:脂肪营养…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是各种原因所致脑部供血动脉急性阻塞,使相应部位脑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脑组织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由于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功能性磁共振成像(MRI)及多排螺旋CT技术的发展,神经影像学已突破传统形态学诊断的局限.进入脑形态学与功能学相结合的综合诊断新领域。本文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检查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PET和CT在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诊治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PT)的临床特征及多层螺旋CTfmuhidetector computed toinographv,MDCT)影像学表现,并与成人胰腺SPT进行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MDCT检查且病理确诊为胰腺SPT的102例病人。分析胰腺SPT的症状和CT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包膜、钙化、内部组成、密度和强化模式。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和t检验。结果:共收集患儿18例(≤18岁).成人84例(〉18岁)。患儿,男3例,女15例,平均年龄(15.1+1.91)岁,腹痛不适(9/18,50%)为儿童胰腺SPT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儿童病变平均直径明显大于成年病人[(9.1±3.81cm比(5.9±3.2)cm,P=0.00031;除肿瘤大小外.儿童和成人胰腺SPrr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10岁以上的女性儿童,胰腺有较大占位并具有典型SPT的MDCT影像学表现时.应考虑sPT可能。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青霞  刘玉  丁蓓  凌华威  陈克敏   《放射学实践》2010,25(4):414-416
目的:分析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表现特点,提高节细胞神经瘤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灶。4例位于后纵隔,9例位于肾上腺,8例位于腹膜后间隙,病灶平均大小约4.2cm,CT平扫为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T1WI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后可进行性增强,肿瘤包绕血管但管腔不狭窄,5例肿瘤内出现点状或条状钙化。结论: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节细胞神经瘤的内部结构和影像学特点,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有助于其它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线性回归方法,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脑白质束扩散张量分析,找出与AD患者神经心理学评分的相关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资料与方法对20例轻度AD患者、30例中重度AD患者以及25名年龄相匹配的正常老年自愿者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DTI采用单次激励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扩散敏感梯度施加在25个不同方向,生成平均扩散系数(MD)、部分各向异性(FA)参数图,结合彩色向量图及纤维追踪图分别测定各白质束的参数值,包括双侧扣带束、上纵束、下纵束、下额枕束、钩束、穹窿体、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各DTI参数与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的回归模型。结果对照组与轻度AD组比较仅穹窿体和左侧扣带束的FA值存在明显差异;轻度AD组与中重度AD组比较穹窿体、双侧钩束、扣带束、下纵束、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及右侧下额枕束的FA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与轻度AD组的MD值在穹窿体区存在统计学差异,而轻度AD组与中重度AD组在穹窿体、双侧钩束、下额枕束、左侧扣带束、右侧上、下纵束、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均存在MD值的显著差异。回归模型提示穹窿体和左侧扣带束的FA值与MMSE评分存在正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颅颈部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脑CT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颅颈部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15例颅颈部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分别行CT血流灌注成像,其中颈内动脉狭窄9例,椎基底动脉狭窄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计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将病变侧与健侧对照.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对手术前、后的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5例术前CT灌注成像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表现为MTT延迟及不同程度的CBF下降,与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例在支架置入后表现为灌注明显改善,CBF、MTT均恢复到正常水平.1例术后无明显改善,另1例表现为缺血区灌注量进一步减低.手术前、后的灌注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8个月随访,有1例术后6个月发生再狭窄. 结论 CT灌注技术可以准确地反映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的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客观地评价外科治疗的疗效和预后,为临床医师进行合理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CT灌注成像评估颅颈部动脉重度狭窄病人支架成形术前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材料和方法:对40例重度颅颈部动脉狭窄病人(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8.3±18.8岁)行CT血流灌注成像,其中颈内动脉狭窄24例,椎基底动脉狭窄11例,大脑中动脉狭窄5例。CT灌注检查采用GE 16层螺旋CT扫描仪,根据狭窄动脉供血范围选择适当的扫描层面,计算并测量缺血区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将病变侧与健侧对照。结果:5例病例CT灌注未见明显异常,而其余35例病人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按照缺血程度分为三组,分别为Ⅰ组:MTT延长,CBF下降,CBV正常;Ⅱ组:MTT延长,CBF下降,CBV轻度升高;Ⅲ组:MTT延长,CBV、CBF均下降,经Kruskal-Wallis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缺血分布区域分为4种类型:动脉直接供血型,盗血型,分水岭型和混合型。结论:CT灌注技术可以有效地反映颅颈部动脉狭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及缺血分布类型,为临床医师进行合理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