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水平,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细胞中ILK阳性表达率。分别将ILK siRNA和siRNA control转染至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作为干扰组和空载组,以不作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EC-1B细胞中IL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磷酸化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距离,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侵袭细胞数。结果:2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ILK阳性表达率为79.3%,癌旁组织中ILK阳性表达率为10.3%,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LK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干扰组HEC-1B细胞中ILK、p-Akt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Akt和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实验,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干扰组HEC-1B细胞迁移距离明显缩短(P<0.05),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ILK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干扰ILK表达能够降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Akt和GSK-3β蛋白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吴校林  朱锐  李彬  刘文卫  周青  赵玉勤 《重庆医学》2017,(36):5049-5051
目的 探讨重组Wnt3a蛋白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和黏附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VSMCs,实验分为Wnt3a组和对照组,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VSMCs的迁移能力,细胞基质黏附实验检测VSMCs黏附细胞外基质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VSMCs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磷酸化β-catenin(Ser675)、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Ser9)、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Wnt3a组中VSMCs迁移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Wnt3a组中VSMCs黏附于胶原Ⅰ的数量和光密度值均显著增加(P<0.05),且Wnt3a组中磷酸化β-cate-nin(Ser675)、磷酸化GSK-3β(Ser9)和IL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 Wnt3a可以通过ILK调节VSMCs迁移和黏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干扰整合素转接激酶(ILK)表达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以口腔鳞癌SCC-25细胞为研究对象,细胞转染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RNA control)和ILK小干扰RNA(ILK siRNA)分别记为si-NC组和ILK siRNA组,同时以没有转染的SCC-25细胞作为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效果;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结果 si-NC组ILK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率、细胞侵袭数目以及细胞中的MMP-9、MMP-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K siRNA组ILK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率、细胞侵袭数目和细胞中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si-NC组(P<0.05)。结论 干扰ILK能够下调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4.
初步探讨整合素β1-黏附斑激酶(integrin β1-FAK)在心肌细胞纤维化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血清脂肪酶(LPS)处理组、integrin β1抑制组、黏附斑激酶(FAK)抑制组及integrinβ1阻断+FAK抑制组。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原代心肌细胞纯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R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Col1A1)、Ⅲ型胶原(Col3A1)和整合素β1 (integrin β1)mRNA 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FAK 的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LPS 能够刺激心肌细胞上调MMP-9、TGF-β1、Col1A1、Col3A1 及integrin β1表达;②与LPS 组比较,integrin β1阻断可以抑制LPS 诱导的TGF-β1、MMP-9、Col1A1 及Col3A1 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上调(p <0.05),并阻断LPS 诱导的磷酸化FAK的激活(p <0.05);③FAK 蛋白抑制剂PF-573228可抑制LPS诱导的TGF-β1和MMP-9 mRNA上调水平,同时加入integrin β1封闭性抗体显示相似的效果。结论Integrin β1阻断能抑制FAK 的磷酸化,下调TGF-β1、MMP-9、Col1A1 及Col3A1 的表达,从而改善在持续炎症刺激条件下心肌细胞的纤维化反应进程,为未来临床治疗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I3K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卵巢上皮肿瘤细胞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及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Westernblot及侵袭 实验检测体外不同浓度的LY294002作用下卵巢上皮癌细胞中ILK的蛋白表达及作用后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随着LY294002剂量增加,细胞中ILK 蛋 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下降.结论 LY294002能抑制卵巢上皮肿瘤细胞中ILK的表达,并能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基因沉默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对人滋养细胞TEV-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的影响。方法:构建ILK-siRNA慢病毒载体后,转染人TEV-1细胞,分ILK基因沉默组(KD组)和空白质粒转染组(NC组)进行;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RNA和蛋白表达,MTT法、Transwell法和划痕实验等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基因沉默ILK后,TEV-1细胞的ILK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证明干扰ILK表达成功。沉默ILK后,TEV-1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ILK-siRNA转染TEV-1细胞后,MMP-9和p-GSK3β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沉默ILK通过下调GSK3β和MMP-9的表达抑制人滋养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5,(6):656-659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胃癌细胞SGC7901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终浓度为100μg/ml黄芪甲苷处理实验组细胞48h,之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黄芪甲苷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采用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黄芪甲苷对细胞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最后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黄芪甲苷处理对细胞ERK通路的活化情况的影响。结果:100μg/ml黄芪甲苷处理胃癌细胞SGC7901 48h后,细胞凋亡比例未发生明显变化,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MMP-2和MMP-9分子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下降,此外,细胞内的磷酸化ERK蛋白水平在黄芪甲苷处理后表达减少。结论:在体外黄芪甲苷能够通过减少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而发挥抑制胃癌细胞侵袭的能力,而且其抑侵袭作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及5-氟尿嘧啶(5-Fu)对大肠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LY294002及5-Fu体外作用于大肠癌细胞株SW480,Western blot检测总Akt和Akt-ser473蛋白表达,细胞黏附实验观察细胞与基质的黏附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法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β-catenin及MMP-7蛋白表达.结果:经LY294002及5-Fu处理的SW480细胞总Akt表达无改变,Akt-ser473蛋白表达下降.LY294002及5-Fu分别、并协同使细胞与基质的黏附力、细胞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减弱,β-catenin及MMP-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LY294002可增强5-Fu对大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4):266-271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黏着斑激酶(FAK)基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根据转染物的不同分为siRNA-FAK组、siRNA-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细胞中FAK基因表达,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FAK、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Raf-1)、磷酸化-Raf-1(p-Raf-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2(MEK1/2)、磷酸化-MEF1/2(p-MEK1/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磷酸化-ERK(p-ERK)蛋白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siRNA-阴性对照组、siRNA-FAK组细胞中FAK mRNA相对表达量、细胞凋亡率、细胞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FAK、Raf-1、p-Raf-1、MEK1/2、p-MEK1/2、ERK和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及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siRNA-阴性对照组细胞中FAK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凋亡率、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以及FAK、Raf-1、p-Raf-1、MEK1/2、p-MEK1/2、ERK和p-ERK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NA-FAK组细胞中FAK mRNA相对表达量、细胞增殖能力、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以及FAK、p-Raf-1、p-MEK1/2、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siRNA-阴性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率及Raf-1、MEK1/2和ER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siRNA-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特异性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FAK基因可减少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af/MEK/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扁桃酸对肺腺癌H1299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作用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CCK-8检测H1299细胞增殖能力变化;Hoechst 33258/PI双染分析H1299细胞凋亡水平;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析H1299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扁桃酸均可抑制H1299细胞增殖活力和侵袭迁移能力(P<0.05)。扁桃酸可诱导细胞增殖、凋亡通路蛋白bax、cl-caspase-3高表达,p-stat3低表达(P<0.05)。此外,抑制侵袭迁移相关蛋白MMP-9和Vimentin蛋白表达(P<0.01)。结论 扁桃酸抑制肺腺癌细胞H1299的增殖,提升细胞凋亡水平,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与stat3活化降低及激活bax/caspase-3信号轴密切相关;抑制H1299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与MMP-9和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细胞周期正负调控因子在伤口愈合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伤口愈合是细胞增生受到严密调控的过程。细胞生长取决于细胞周期正负调控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平衡。本研究通过测定伤口愈合过程中细胞周期正向调控因子CyclinD1、CyclinE、CDK2、CDK4及负向调控因子p21^cipl、p27^kipl、p16^ink4a、p15^ink4b的表达变化,旨在探讨愈合过程中生长调控机制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全皮层开放伤模型,收集伤后3-30日伤口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Ki67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D1、CyclinE、CDK2、CDK4及p21^cipl、p27^kipl、p16^ink4a、p15^ink4b。结果:细胞生长主要发生在伤后一周之内,生长高峰出现在伤后5日。CyclinD1、CDK2、CDK4的表达均保持较为恒定的水平,整个愈合过程无明显的起伏变化;伤后3-11日,CyclinE呈高表达,14日开始明显下降,伤后21-30日几乎回落到伤前水平。Western blot法未检测到p16^ink4a、p15^ink4b的表达;p21^cipl在伤后7-14日呈一过性表达,其峰值水平出现在伤后9日;p27^kipl呈结构性表达,伤后3-5日表达强度相对低下,随后大幅度上调。P21^cipl、p27^kipl表达确与Ki67的表达呈反向趋势。结论:伤口愈合过程中,p21^cipl、p27%kipl在防止过度增生趋势中发挥着监控作用,其中p27^kipl的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两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体外培养的HT-29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Genistein及Tyrphostin AG1478对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两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对肿瘤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技术分析Genistein及Tyrphostin AG1478对结肠癌细胞ERK-1及pERK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Genistein及Tyrphostin AG1478对HT-29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并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明,Genistein及Tyrphostin AG1478明显下调HT-29细胞PCNA表达.蛋白质印迹检测发现,两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抑制ERK表达,但能够抑制ERK磷酸化.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及Tyrphostin AG1478能有效抑制HT-29结肠癌细胞生长,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肿瘤细胞ERK表达及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吲哚美辛对结肠癌细胞HCT116中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揭示吲哚美辛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探讨其抗结肠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吲哚美辛作用于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细胞24h,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技术检测CDK2、CDK4、Bcl-2、Bax及p21^WAE1/CIP1蛋白表达。结果吲哚美辛能降低CDK2、CDK4及Bcl-2的表达,同时上调p21WAE1/CIP1蛋白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方式,而对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无影响。结论吲哚美辛可通过降低CDK2、CDK4、Bcl-2蛋白,上调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实现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伤口愈合是细胞增生受到严密调控的过程。细胞生长取决于细胞周期正负调控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平衡。本研究通过测定伤口愈合过程中细胞周期正向调控因子Cyclin D1、Cyclin E、CDK2、CDK4及负向调控因子p21cip1、p27kip1、p16ink4a、p15ink4b的表达变化,旨在探讨愈合过程中生长调控机制及意义。方法 采用大鼠全皮层开放伤模型,收集伤后3-30日伤口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Ki67的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Cyclin D1、Cyclin E、CDK2、CDK4及p21cip1、p27kip1、p16ink4a、p15ink4b。结果 细胞生长主要发生在伤后一周之内,生长高峰出现在伤后5日。Cyclin D1、CDK2、CDK4的表达均保持较为恒定的水平,整个愈合过程无明显的起伏变化;伤后3-11日,Cyclin E呈高表达,14日开始明显下降,伤后21-30日几乎回落到伤前水平。Western blot法未检测到p16ink4a、p15ink4b的表达;p21cip1在伤后7-14日呈一过性表达,其峰值水平出现在伤后9日;p27kip1呈结构性表达,伤后3-5日表达强度相对低下,随后大幅度上调。p21cip1、p27kip1表达确与Ki67的表达呈反向趋势。结论 伤口愈合过程中,p21cip1、p27kip1在防止过度增生趋势中发挥着监控作用,其中p27kip1的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在慢性缺氧心肌组织中的激活水平,探讨AMPK激活对慢性缺氧心肌细胞存活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本科2013年行手术矫治的先心病患儿24例,其中紫绀型先心病患儿12例,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12例,取手术中切除的右室流出道心肌组织作为标本;选用4~6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24只,分为常氧组和缺氧组(n=12).将缺氧组置入低压舱(模拟海拔5000m,气压405 mmHg),常氧组正常饲养.同时喂养28 d后,处死大鼠后迅速取出心脏并分离出右心室部分作为标本.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AMPK在人体、大鼠缺氧心肌组织中的激活水平.选用H9c2心肌细胞株,并将其分为常氧组、低氧组、阻断组、激活组.将后3组细胞置入缺氧培养箱3 d (94% N2,5% CO2,1% O2),建立H9c2心肌细胞株慢性缺氧模型;常氧组置入细胞培养箱3d,对照培养.分别向阻断组和激活组中加入AMPK特异性阻断剂Compound C和激活剂AICAR,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AMPK的表达,流式细胞仪、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Hoechst33528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LDH测定心肌细胞死亡率.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常氧组相比,缺氧心肌组织中p-AMPK/AMPK比值明显增高.与低氧组比较,AMPK阻断组凋亡细胞比例升高,TUNEL-阳性细胞比例、不正常核比例、细胞死亡率均明显升高(P <0.05,P<0.01);AMPK激活组与低氧组比较,凋亡细胞比例、TUNEL-阳性细胞比例、不正常核比例、细胞死亡率均有降低(P<0.05).结论 在慢性缺氧条件下,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强,p-AMPK对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律娜  肖宇  孙明 《安徽医学》2021,42(4):360-364
目的 通过检测黏着斑激酶(FAK)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口腔白斑病(OLK)中的表达水平,探讨FAK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OLK手术切除的41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病理诊断,将试验组41例OLK标本分为OLK上皮单纯增生组(n=10)、OLK上皮轻度异常增生组(n=11)、OLK上皮中度异常增生组(n=13)和OLK上皮重度异常增生组(n=7).另同期选取10例进行囊肿切除术以及智齿拔除术患者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取免疫组织化法检测各组患者的FAK和PCNA表达;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患者FAK mRNA表达.结果 5组FAK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OLK上皮单纯增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PI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OLK上皮单纯增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FAK mRNA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K蛋白表达与PI呈线性正相关(r=0.964,P<0.05).结论 FAK和PCNA在OLK上皮异常增生的患者中表达上调,二者的表达水平与OLK的癌变过程有关,可能作为评价OLK癌变过程的潜在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伤口愈合过程中细胞周期正负调控因子CyclinD1、CyclinE、CDK2、CDK4、p^21cipl、p^27kipl、p16^ink4a、p^15ink4h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大鼠全皮层开放伤模型,收集伤后3—30d伤口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细胞增生标志物Ki67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D1、CyclinE、CDK2、CDK4及p^21cipl、p^27kipl、p16^ink4a、p^15ink4b.结果 细胞生长主要发生在伤后一周之内,生长高峰出现在伤后5d。CyclinD1、CDK2、CDK4的表达均保持较为恒定的水平,整个愈合过程无明显的起伏变化;伤后3—11d,CyclinnE呈高表达,14d开始明显下降,伤后21—30d几乎回落到伤前水平。Western blot法未检测到p16^ink4a、p^15ink4b的表达;p^21cipl在伤后7—14d呈一过性表达,其峰值水平出现在伤后9d;p^27kipl呈结构性表达,伤后3—5d表达强度相对低下,随后大幅度上调。结论 伤口愈合过程中,p^21cipl、p27kipl表达确与K567的表达呈反向趋势,P^21cipl、p^27kipl在防止过度增生趋势中发挥着监控作用,其中p^27kipl的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补肾中药淫羊藿有效成分淫羊藿苷对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的促成骨分化作用,及该作用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给予淫羊藿苷(0、10^-7、10^-6、10^-5和10^-4mol/L)联合成骨诱导液干预26d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观察成骨分化情况。10^-5mol/L淫羊藿苷干预C3H10T1/2细胞2、8、24与48h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p38、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p42/44)mRNA的表达。10^-5mol/L淫羊藿苷干预C3H10T1/2细胞10、30、60和120min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kinase,p38)、p42和p44,以及翼式转录因子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及其磷酸化产物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0^-5mol/L淫羊藿苷联合成骨诱导液的促进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能力最强。PCR结果显示,淫羊藿苷作用2h后p38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1);p42和p44mRNA水平在淫羊藿苷干预2h后均显著下调(P〈0.01),而在淫羊藿苷干预48h后表达均上调(P〈0.05,P〈0.01);其他时间点各通路基因表达情况均无显著变化(P〉0.05)。10^-5mol/L淫羊藿苷作用10min后,磷酸化p42/44蛋白表达减弱,磷酸化p38蛋白表达增强,并持续到30min,但对JNK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淫羊藿苷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向成骨细胞分化,其作用可能与激活p38和抑制ERK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蛋白激酶C对腹膜间皮细胞己糖激酶活性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n Y  Ma JF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7):2619-2622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对腹膜间皮细胞(peritoneal mesothelium cell,PMC)己糖激酶(hexokinase,HK)活性的调节作用,以及HK活性与PMC对葡萄糖摄取的相关性。方法大网膜取自雄性SD大鼠,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用于PMC的原代培养及传代,细胞角蛋白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用于PMC的鉴定;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耦联比色法检测HK活性,观察PKC激活剂——佛波酯(PMA、PDD)及经典型PKC(classical PKC,cPKC)抑制剂——Goe6976对HK活性的影响;比色法检测培养液内葡萄糖的消耗量作为细胞对葡萄糖净利用指标。结果原代培养的PMC24h贴壁,5~8d融合,形成铺路石样外观,细胞角蛋白在胞浆阳性表达。PMA对HK活性的诱导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并增加了PMC对葡萄糖的净利用。0.01、0.1及1μmol/L的PMA作用24h后,HK活性分别提高30.7%、59.9%及99.1%(P〈0.05)。1μmol/L的PMA作用于PMC,6h后HK活性开始上调,24h时达到高峰(分别为21.3%和100.4%,P〈0.05),培养液内的葡萄糖基本消耗一半(2mmol/L,P〈0.05)。0.1μmol/LPDD对HK活性的诱导与1μmol/L的PMA作用相似,PDD的结构相似物4α—PDD对HK活性无上述作用。G66976抑制了PMA对HK活性的诱导。10、20、30、40及50Ixmol/L的Goe976预处理PMC30min,再予1μmol/LPMA培养24h,HK活性分别抑制了14.6%、26.8%、34.2%、44.2%及54.9%(P〈0.05)。结论PKC使HK活性上调,增加了细胞对葡萄糖的净利用,可能与长期腹膜透析后PMC对葡萄糖的吸收加速有关;cPKC抑制剂对HK活性的阻断可能成为提高腹膜透析超滤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