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科分离的59株痢疾杆菌中有弗氏菌34株(57.6%),其1型和2型占82.4%(28/34)、宋氏菌19株(32.2%),其R型占78.9%(15/19),鲍氏5株(8.5%),志贺氏2型1株(1.9%)。全部菌株对10种抗生素各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3种以上耐药者在弗氏菌株中为61.8%(21/34)、宋氏菌则为89.5%(17/19),后者有1株对10种抗生素均耐药。本组34株可传递耐药性菌株的R质粒分离率占59株的57.6%,其中有3种以上可传递的R~+质粒的菌株占85.3%(29/34)。从菌型分布、耐药率和耐药R质粒传递率表明,弗氏菌以1、2型为主,宋氏菌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痢疾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是个世界性的问题。由于耐药菌特别是多重耐药痢菌的广泛传播,菌痢的发病率多年来没有明显下降。日本学者的研究工作表明多重耐药性可在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之间传递,并且此等耐药性是由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质粒来介导的。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证明50—80%的耐药性痢疾杆菌存在有可传递的耐药性质粒(即 R 质粒)。国内这方面报告甚少,我们对1978—1980年福建各地流行的痢菌478株进行了菌型、药敏及 R 质粒的检测。药敏测定用平板稀释法,接合传递试验用的受体菌为 E.Coli K_(12)  相似文献   

3.
我科分离的59株痢疾杆菌中有弗氏菌34株(57.6%),其1型和2型占82.4%(28/34)、穴氏菌19株(32.2%),其R型占78.9%)(15/19),鲍氏5株(8.5%),志贺氏2型1株(1.9%),全部菌株对10种抗生素各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3种以上耐药者在弗氏菌株中为61.8%(21/34)、宋氏菌则为89.5%(17/19),后者有1株对10种抗生素均耐药,本组34株可传递耐药性菌株的R质粒分离率占59株的57.6%,其中有3种以上可传递的R^ 质粒的菌株占85.3%(29/34)。从菌型分布、耐药率和耐药R质粒传递率表明,弗氏菌以1、2型为主,宋氏菌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对1988~1997年766例急性细菌性痢疾住院病人粪便培养共分离出痢疾杆菌232株,其中福氏菌226株(97.4%),宋内氏菌5株(2.1%),仅于1991年检出鲍氏菌1株(0.93%),未检出痢疾志贺氏菌。药敏试验提示痢疾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逐年增加,1995年以来链霉素、氯霉素、氨苄育霉素、呋哺唑酮、SMA-TMP耐药率达83.3%-94.4%,喹诺酮类、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耐药串较低(5.4%~15.1%)。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987—1989年从海府地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85株痢疾杆菌,经生化和血清学分型表明:福氏志贺氏菌(B群)为该地区流行的优势菌,占85.9%(73/85株),宋内氏(D群)占10.6%(9/85株)、鲍氏(C群)占3.6%(3/85株),但未检出痢疾志贺氏菌。在B群中以2a型居多,占58.9%(43/73株),1b型次之,占22%(16/73株)。药敏试验结果:对一种药物耐药的菌株达98.8%(84株),3耐以上的多重耐药菌株占94.1%(80株),最多9耐。其中对TET、STR、SUL、FU、ERY、AMP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1.8%、81.2 %、77.7 %、71.7%、70.1%、60%。CMP(51.7%)、SOS(32.9%)次之。CTN、GEN、AKN、NEO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21%、5.9%、1.2%。所有的试验菌株对KAN、TOB均敏感,故可做为临床治疗痢疾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得疾杆菌的耐药性。方法:采用K-B法测定痢疾杆菌的耐药谱,对耐药菌株进行R闰的检测及接合传递人工诱导痢疾杆功秋稳定L型,观察R质粒丢失情况。结果:45株痢疾杆菌44经,耐药率97.8%,其中三重耐药菌株占93.2%,四重以上耐药菌株占73.3%。88.9%(40/45)的菌株检测出R质粒,质粒的接合传递率为61.4%。痢疾杆菌L型未见质粒丢失。结论:痢疾杆菌的耐药性十分严重,自由质粒控制  相似文献   

7.
林翀  苏应仙  林明冠  罗兴雄 《中国医药导报》2012,9(8):96+111-96,111
目的分析痢疾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海口地区2001年1月~2011年12月分离出的69株痢疾杆菌,对其耐药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痢疾杆菌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耐药性高。结论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应选择敏感抗生素,并且要保证足够的疗程,以减少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8.
痢疾杆菌51株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痢疾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生素。方法:选择细菌性痢疾患者分离出的痢疾杆菌51株,K-B法检测细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痢疾杆菌对磺胺甲口恶唑、氨苄西林、诺氟沙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78.4%、60.8%、29.1%及23.5%;而对阿米卡星、磷霉素、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及呋喃唑酮等抗生素较敏感,敏感性分别为78.4%、88.2%、84.3%、86.3%、92.2%及94.1%。结论:痢疾杆菌对磺胺甲口恶唑、氨苄青霉素及诺氟沙星耐药性较高,临床使用无效,而对三代头孢菌素、磷霉素、阿米卡星及氧氟沙星等敏感,可用于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另外呋喃唑酮对痢疾杆菌的敏感性明显增加,可以选用。  相似文献   

9.
临床分离109株痢疾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000年普陀区痢疾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一年中临床分离的痢疾杆菌109株,用11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结果:101株为福氏痢疾杆菌(92.7%)、8株宋内氏痢疾杆菌(7.3%)。志贺氏痢疾杆菌和鲍氏痢疾杆菌均未检出。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均呈高度敏感,耐药率为0,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头孢呋肟、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由低到高依次为3.7%、7.3%、7.3%、11.1%、11.1%、18.3%,替卡克拉维酸和氨苄舒巴坦耐药率高达59.6%、55.9%。结论:治疗细菌性痢疾,对抗菌药物的选用应当采取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药物敏感试验能客观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提高疗效,减少和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痢痰杆菌和大肠杆菌的耐药相关性.方法应用琼脂扩散法对161株痢疾杆菌及其配对大肠杆菌做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结果痢痰杆菌及其配对大肠杆菌对所采用的14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痢疾杆菌以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83.9%),依次是四环素(82.0%)、红霉素(60.9%)、链霉素(50.;9%)、氨苄青霉素(48.4%);配对大肠杆菌以四环素耐药率最高(58.4%),依次是氨苄青霉素(53.4%)、红霉素(49.7%)、复方新诺明(39.1%)、先锋霉素(25.5%).痢疾杆菌多重耐药性分布多集中在耐3~5种药,占60%,配对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分布比较分散.结论痢疾杆菌及其配对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虽有相似之处,但总体上相关性不大.在痢疾防治上,应根据本地区的监测结果,选择对痢疾杆菌敏感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PA36的耐药性R质粒与菌毛及粘附性的关系。 方法: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电镜照片制备及观察、粘附试验及质粒消除试验。 结果:PA36含有一条相对分子质量是3.3×106的R质粒;电镜下观察PA36具有周毛型菌毛;粘附试验于光镜下可见该菌大量粘附到脱落的尿道上皮细胞上;该R质粒消除后该菌株的耐药性与菌毛一起消失,粘附性明显减弱。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PA36编码普通菌毛、决定粘附性的基因主要是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3×106的一个R质粒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127株痢疾杆菌耐药谱和R质粒检测情况。耐三种药物以上的菌株占70.87%。R质粒总检出率为51.97%。福氏志贺氏菌的耐药谱及R~+均高于其他菌群,是本菌群流行的原因之一。进一步阐明了滥用广谱抗生素的危害性。介绍应用萘啶酸治疗菌痢。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76年以来所获的472株痢疾杆菌体外药敏资料作整理分析。一、472株痢疾杆菌分型与国内报道吻合,以福氏痢疾杆菌为最多见(445株占94.28%)其次宋内氏(11株占2.33%)鲍氏(9株占1.91%),其它少量发现志贺氏Ⅱ型(1株)、碱性株异(2株)、志贺  相似文献   

14.
研究90年代痢疾杆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变迁。1989年至1995年对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腹泻病人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7a中从13836份粪便标本中检出痢疾志贺氏菌共1814株,总检出率1311%,其中弗氏菌(B群)占优势82.47%,宋代菌(D群)17.25%。每年以8~11月份检出率最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痢疾杆菌对丁胺卡那、头孢三嗪及头孢他啶皆敏感,庆大霉素及呋哺妥因较敏感,对氟喹诺酮类敏感率仅80%左右,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SMZco及化力新明显耐药。结论:自1990年始上海地区弗氏菌逐渐超过宋氏菌而成为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流行菌群,痢疾杆菌的耐药性有所增加,提示应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159株临床分离痢疾杆菌的耐药性调查银林刘庆曹弟勇(武胜县人民医院638400)(川北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痢疾是临床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由于目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临床分离痢疾杆菌的耐药率逐渐增加,造成临床治疗的困难。本文对近年来我院分离的痢疾杆菌种类极其...  相似文献   

16.
痢疾杆菌耐药性及菌群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90年代温州地区痢疾杆菌耐药性及菌群分布特点。方法:对1990年至1999年来我院门诊及住院摇篮 泻病人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从4136份标本中检出痢疾志贺氏菌共584株,总检出率14.12%,其中福氏菌(B群)占98.7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痢疾杆菌(B群)对氯霉素、四环素、优力新等明显耐药,对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等较敏感,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丁胺卡那、泰能皆敏感。结论:9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延边地区细菌性痢疾流行菌组的分布及菌株耐药性,并比较了二三个不同年代的痢疾杆菌菌型。结果表明,福氏痢疾杆菌仍是我州流行的主要菌组,宋内氏菌和志贺氏菌有相对升高的趋势,并出现了鲍氏菌,福氏痢疾杆菌的比率则有所下降。现在流行的痢疾杆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药显示高度敏感性,对红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四环素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应用中药苍术作为耐药性(R)质粒消除剂,以痢疾杆菌F_13株为靶细菌进行R质粒的体外消除试验。其消除率对耐TC+SM+AP和耐SM分别为0.8%和46%;对照组的EB消除率为0.8%,SDS消除率为0.6%。对照组的消除子均表现为对单一耐药性的丢失。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81株散发、暴发痢疾杆菌进行质粒分析和耐药谱测定。结果发现:痢疾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等耐药率较高,对庆大霉素等敏感。50%的菌株含有质粒,大多数质粒DNA分子量小于6Md,各菌株呈不均一的质粒模式。提示:成都地区痢疾的流行是由许多在遗传学上同源相关性较远的痢疾杆菌引起。通过对暴发菌株所进行的分析可见:1或2株痢疾杆菌导致了此次暴发。质粒分析及耐药谱测定适合于痢疾暴发菌株的鉴定,是痢疾流行病学研究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20.
铜绿假单胞菌普通菌毛与耐药性R质粒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PA38耐药株的耐药性R质粒与普通菌毛及粘附性的关系。方法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电镜照片制备、粘附试验及质粒消除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PA38菌株含有一条相对分子质量是3.3×106的R质粒;电镜下观察该菌株具有周毛型菌毛:粘附试验可见该菌大量粘附到脱落的尿道上皮细胞上;该R质粒消除后该菌株的耐药性与普通菌毛一起消失,粘附性明显减弱。结论铜绿假单胞菌PA38菌株编码普通菌毛、决定粘附性的基因主要是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3×106的一个R质粒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