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澄清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探讨聚凝净(壳聚糖)和ZTC1+1天然澄清剂用于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的澄清效果。方法:两种澄清剂分别用于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的澄清,并从盐酸麻黄碱、甘草次酸和黄芩苷的定性鉴别,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工艺稳定性检测等方面与原工艺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澄清剂用于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均有较好的澄清效果,既能保留产品中的有效成份,又能保证制剂的稳定。结论:聚凝净和ZTC1+l天然澄清剂可作为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的澄清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评价方法优选小儿银马口服液澄清工艺。方法建立小儿银马口服液HPLC指纹图谱,比较离心法、乙醇沉淀法、壳聚糖絮凝法、明胶絮凝法、活性炭吸附法的差异,以指纹图谱相似度及特征峰总面积、绿原酸含量、甘草酸含量、固含量、平均粒径、Zeta电位、多分散指数等为评价指标,优选小儿银马口服液的澄清工艺。结果最佳澄清工艺为乙醇沉淀法。结论运用指纹图谱对口服液不同澄清工艺进行考察,可保障澄清前后组分有较好的一致性,多指标评价方法可较全面考察口服液的澄清工艺,为小儿银马口服液的工艺及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健儿消食口服液澄清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王晓义  蒲宇红  高晓黎 《中成药》2011,33(1):158-160
目的:探求健儿消食口服液最佳澄清工艺.方法:比较自然沉降法、高速离心法、乙醇沉淀法、ZTC1+1-Ⅲ型天然澄清剂法、壳聚糖澄清剂法5种澄清工艺对健儿消食口服液中总多糖含量、黄芩苷含量、水浸出物量的影响.结论:乙醇沉淀法为健儿消食口服液最佳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壳聚糖用于益龄精口服液的絮凝澄清工艺条件。方法:以吸光度、二苯乙烯苷保留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液质量浓度、壳聚糖用量、pH、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液质量浓度、壳聚糖用量、絮凝温度等因素对絮凝工艺的影响;比较絮凝澄清法与醇沉法。结果:最佳澄清工艺条件为提取液质量浓度0.25 g.mL-1,壳聚糖用量1.2 mL.g-1,絮凝温度60℃,pH 5.0~5.5,搅拌速度300 r.min-1,搅拌时间10min。结论:壳聚糖絮凝澄清法可替代乙醇沉淀法用于益龄精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清热润燥口服液的澄清制备工艺.方法:选用ZTC1+1型天然澄清剂,以澄清剂的加入量、加入顺序、反应温度、静置时间为考察因素,设计L934‘正交实验.结果:最佳澄清工艺为加入量A%-B%为2%-4%、先加B组分再加A组分、在80℃条件下反应后静置2 h.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生产成本较低,适用于清热润燥口服液的澄清制备.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优选壳聚糖用于益龄精口服液的絮凝澄清工艺的条件,改进益龄精口服液纯化工艺。方法 以吸光度、二苯乙烯苷保留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提取液浓度、壳聚糖用量、pH值、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液浓度、壳聚糖用量、絮凝温度最佳条件。结果 最佳澄清工艺条件为:提取液浓度1:4,壳聚糖用量1.2 mL•g-1,絮凝温度60 ℃,pH值5.0~5.5,搅拌速度300 r•min-1,搅拌时间10 min。结论 壳聚糖絮凝澄清法可替代乙醇沉淀法用于益龄精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7.
王巧玲  岳宝森  董力 《陕西中医》2007,28(2):219-220
目的: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当归补血口服液的澄清工艺,以节约成本。方法:应用壳聚糖絮凝法制备出当归补血口服液,观察其质量指标,并同原乙醇沉淀法制备的药品进行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能够有效的保留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保证制剂的稳定性。结论:壳聚糖絮凝法可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当归补血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中二水硫酸钙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先将样品炭化后灰化,然后应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二水硫酸钙的含量。结果:3批不同的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中二水硫酸钙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33,2.172,1.872 g.L-1。平均回收率为97.35%,RSD 1.21%。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可用于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中二水硫酸钙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麦芪口服液的最佳澄清工艺。方法:以澄清度、黄芪甲苷、总多糖含量为指标,比较了醇沉法、酸沉法、壳聚糖澄清法、硅藻土沉淀法等4种澄清方法的差异。通过考察黄芪甲苷量、总多糖的含量,优选壳聚糖最佳澄清工艺。结果:壳聚糖澄清法为最佳澄清工艺,优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用量1‰、药液浓度0.6g/mL、药液温度60℃~70℃。结论:壳聚糖澄清法可作为麦芪口服液的澄清工艺,该工艺稳定可行,澄清度较高,有效成分损失少。  相似文献   

10.
胡俊杰  肖伊  吕秋霞  郑国华 《中成药》2012,34(10):2037-2040
目的 优选活血消瘿片水提液最佳澄清工艺.方法 通过对浸膏得率和苦杏仁苷含有量的测定,比较了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澄清技术2种澄清工艺的差异.结果 2种澄清工艺对2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壳聚糖澄清技术能使浸膏得率降至17%左右,有效成分保留率在90%以上,且溶液澄清;乙醇沉淀法能使浸膏得率降至约13%,有效成分保留率在80%.结论 壳聚糖澄清技术可作为活血消瘿片水提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小儿清热止咳颗粒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小儿清热止咳颗粒中的麻黄碱;采用LUNA C18色谱柱(150×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mol/L KH2PO4溶液(含0.2%三乙胺,H3PO4调PH2.7)(3∶97);检测波长:210nm。结果:盐酸麻黄碱在0.08024~0.4012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6%,RSD为1.0%(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药品质量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金百合剂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观察标准的270例小儿急性病毒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金百组、清热止咳组、易坦静组,分别予以金百合剂、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易坦静单药治疗,疗程5天。观察患儿症状分级量化指标并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及临床试验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前各组性别、年龄及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金百组、清热止咳组、易坦静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78%、72.22%和52.87%,金百组临床控制率明显优于清热止咳组和易坦静组(P0.01);各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其中金百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分差值显著高于清热止咳组(P0.05)和易坦静组(P0.01),咳嗽、咯痰积分减分差值大于清热止咳组和易坦静组(P0.01)。各组均无用药不良事件。结论金百合剂可显著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小儿咳嗽痰多等临床症状,临床控制率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刘晓昱  王佩  吴锡铭 《中医药学刊》2010,(12):2642-2644
目的:优选麦芪口服液的最佳澄清工艺。方法:以澄清度、黄芪甲苷、总多糖含量为指标,比较了醇沉法、酸沉法、壳聚糖澄清法、硅藻土沉淀法等4种澄清方法的差异。通过考察黄芪甲苷量、总多糖的含量,优选壳聚糖最佳澄清工艺。结果:壳聚糖澄清法为最佳澄清工艺,优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用量1‰、药液浓度0.6g/mL、药液温度60℃~70℃。结论:壳聚糖澄清法可作为麦芪口服液的澄清工艺,该工艺稳定可行,澄清度较高,有效成分损失少。  相似文献   

14.
正交试验优选蜂病康合剂壳聚糖纯化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壳聚糖澄清剂用于蜂病康提取液的纯化工艺.方法:以纯化后药液中黄芩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絮凝澄清条件,并与传统醇沉工艺比较.结果:正交优选工艺优于醇沉工艺,最佳絮凝澄清条件为水提液浓缩到1∶8,壳聚糖用量15%,温度50℃.结论:壳聚糖澄清剂可用于蜂病康合剂的精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对乙肝宁复方水提液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干膏得率、药液澄明度、糖类及3种有效成分含量,浸膏吸湿率为评价指标,对上述2种纯化工艺进行对比考察。结果:2种纯化工艺的干膏得率相近;絮凝澄清工艺浸膏水溶液澄明度及其糖类、芍药苷的转移率均高于醇沉工艺,但其丹酚酸B和丹皮酚转移率均低于醇沉工艺。絮凝澄清工艺浸膏的吸湿性低于醇沉工艺浸膏。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浸膏固体制剂吸湿性机制与合理选择适宜纯化工艺用于中药制剂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交试验优化再生丝素的醇沉脱盐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化再生丝素的醇沉脱盐工艺.方法:用中性盐氯化钙制备再生丝素溶液,以用醇沉脱盐,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主要影响丝素蛋白质醇沉工艺参数的因素(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醇沉时间)进行考察,优化脱盐工艺.结果:再生丝素的最佳醇沉脱盐工艺:醇沉时间4h,乙醇体积分数100%,乙醇用量6倍于再生丝素液体积,此时丝素溶液的质量浓度0.08g·mL-1.醇沉脱盐率可达到97.34%,丝素蛋白得率77.28%.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脱盐率高,可运用于蛋白脱盐工艺中.  相似文献   

17.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天阳  肖铭澍 《新中医》2020,52(3):103-105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9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组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观察2组总体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均更短,总体疗效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缩短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增加总疗效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比传统抗病毒治疗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宣肺止咳口服液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含量为指标,优选最佳水提取工艺条件和醇沉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水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60min。最佳醇沉工艺为:浸膏相对密度1.10~1.15(60℃),加95%乙醇至乙醇浓度为60%,冷处静置24h。结论:优选的提取纯化工艺科学合理,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柴芩清热口服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5个不同批次柴芩清热口服液微生物限度进行适用性试验。方法:根据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大肠埃希菌菌液、白色念珠菌菌液、黑曲霉菌液和铜绿假单胞菌菌液;而后采用氯化钠胰蛋白胨稀释液制得1∶10的柴芩清热口服液供试品溶液;根据药典中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一步一步建立方法学,即进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和控制菌检查试验,并重复3次进行反复验证,对柴芩清热口服液中微生物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需氧菌总数的计数中:采用薄膜过滤法微生物限度适用性试验研究,柴芩清热口服液需氧菌的菌株回收率计数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株回收率计数分别为1. 02、0. 99、0. 84、0. 96、0. 99。2)霉菌和酵母菌计数中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菌株回收率分别是0. 89和0. 89。3)柴芩清热口服液在常规法检测控制菌适用性试验结果中显示,每1 g柴芩清热口服液供试品中可能的菌数(10~2N 10~3) cfu。4) 5批柴芩清热口服液的微生物计数结果显示需氧菌总数、霉菌总数和酵母菌总数均10 cfu/m L,而在控制菌检查试验结果中5批柴芩清热口服液中大肠埃希菌均未检出。结论:本研究中柴芩清热口服液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均符合我国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王永燕  秦建文 《陕西中医》2021,(9):1215-1218
目的:研究清热止咳方治疗支气管炎疗效及对患儿血气指标、细胞因子、免疫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支气管炎患儿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止咳方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气指标、细胞因子、免疫功能,并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各项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而pH、PaO2高于对照组(均P<0.05); 治疗组干扰素γ(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P-D、TNF-α、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止咳方治疗支气管炎可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