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职业性锰暴露男性工人血清、慢性锰中毒大鼠血清与脑脊液中抑制素蛋白1(PHB1)与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含量,以及氯化锰(MnCl_2)处理后的Z310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中GDF-15的含量,了解PHB1和GDF-15的体内外基础表达水平及MnCl_2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3类不同来源的组织/体液样本中的PHB1和GDF-15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人体血清、大鼠脑脊液和血清中GDF-15和PHB1的水平高于检出限,Z310有PHB1的基础表达,并能够合成及分泌GDF-15。人群研究显示,男性电焊工人血清中的GDF-15和PHB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MnCl_2可引起大鼠血清与脑脊液、Z310细胞裂解液与培养上清液中GDF-15的含量上升(P0.05),大鼠脑脊液和血清中的PHB1的含量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nCl_2能够改变人血清、大鼠血清和脑脊液、Z310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中PHB1和GDF-15的表达水平,提示PHB1和GDF-15在鼠源性生物样本中的体内外变化具有一定的毒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北京地区部分哮喘患者问卷调查以了解患者的哮喘防治情况及生活质量。方法2006年解放军总医院31份调查问卷、2004年母双等在北京人民医院的128例问卷调查、2000年刘春涛等对西南地区9所医院10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问卷调查、2000年9~12月AIRIAP对亚太地区8个国家和地区的3207例成人及儿童哮喘患者的调查相比较。结果在认识哮喘的炎症本质、呼气峰流速每日使用、与医生共同制定治疗计划方面:本院显著低于北京人民医院,与中国大陆部分地区、亚太地区的比例相似。规律吸入激素方面:本院比例低于北京人民医院,但优于西南、中国大陆、亚太地区。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占(61.3%),与人民医院相似(61.7%)。患者对哮喘讲座表示迫切需要的占54.8%。有医疗保障的占73.93%。病情控制现状:过去4周日间症状≥1次/周、夜间憋醒≥1次/周、急性加重、过去一年急诊、住院、误工方面:本院比例均高于北京人民医院,与亚太及中国大陆地区类似。肺功能检查方面:本院与人民医院无差异,优于中国大陆、亚太地区。③病情严重度分级方面:本院与北京人民医院均以中度持续居多,而其他三地区以轻度间歇和轻度持续居多。患者对病情评价方面:本院重度持续患者和中度持续患者有所控制的比例与亚太地区比例类似。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方面,与邓平等的调查相比,各项均分均优于后者。结论规范用药、健康宣教、文化水平高、关注病情等对哮喘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核仁嗜银蛋白(AgNORs)和T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细胞亚群(Th)的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PBMC经多克隆T细胞活化剂刺激,以图像分析法检测AgNORs区面积与细胞核仁面积的百分比(I.S%);以微量细胞毒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水平以来评价辅助性T细胞亚群活性。结果:(1)13例稳定期和17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BMC中活化T细胞AgNORs表达分别为(5.14±1.06)I.S%和(3.21±1.40)I.S%,与正常对照组(6.69±1.30)I.S%相比,均显著下降(分别有P<0.05,P<0.01);活动期显著低于稳定期(P<0.01);(2)与稳定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T细胞计数(23.5±7.8)%和CD4+/CD8+比值(0.58±0.31)显著降低(P<0.01),CD8计数明显升高,为(37.4±12.1)%(P<0.05);(3)与稳定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L-4水平明显升高,为(37.2±2.7)pg/mL,(P<0.05),IFN-γ分泌为(17.9±2.7)pg/m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稳定期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细胞免疫活性低于正常水平;(2)活动期患者血清IL-4分泌水平增高,IFN-γ水平降低,提示Th1类活性降低,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存在Th1/Th2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消化性溃疡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患者在出院后第2、4、8周复诊,第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遵医行为和疗效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对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予以探究,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采取防治措施。方法:对采用肿瘤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归纳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0~60岁为抗肿瘤药物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高发年龄段,且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不良反应所涉及的系统主要是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其中氟尿嘧啶、替加氟、顺铂、奥沙利铂、足叶乙苷、紫杉醇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发生率较高。结论:抗肿瘤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发生率较大,毒副反应较大。其所致的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给药情况存在一定关系,肿瘤科临床药师应积极主动监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疗方案并合理用药,既可增加疗效也可减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甲亢患者病情恢复的作用。方法随机将我中心诊治的120例甲亢患者分为心理护理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给予针对性护理后,心理护理组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精神性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组患者满意度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结论对甲亢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心理于预护理,能显著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它被认为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尤其重症哮喘。根据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生物标志物等对重症哮喘患者进行精准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可使哮喘患者获得最佳控制,本文对重症哮喘表型及内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9.
老年哮喘患者是容易被忽略的人群,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认知能力下降,并发症多等原因,经常被漏诊及误诊。目前尚无针对老年患者的哮喘诊断标准,也缺乏有效评估老年哮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证据。老年哮喘患者往往病情更重,医疗负担更大,死亡率更高,预后更差。本文对老年哮喘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以提高其确诊率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前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pulmonaryarteryhypertension。IPAH)和家族性肺动脉高压(familypulmonaryarteryhypertension,FPAH)的病因不明,死亡率高,预后差。2000年Deng和Lane等发现骨形成蛋白受体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receptor2,BMPR2)基因突变是FPAH和IPAH的重要病因。BMPR2基因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超家族成员,TGF-β/BMPR/BMP信号传导是血管形成、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重要因子。研究结果显示约50%~69%的FPAH和21%~26%的IPAH患者存在BMP如基因突变。此外,在服用减肥药、肺静脉闭塞和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也发现BMP如基因突变。在正常人及小鼠的肺血管内皮细胞BMP如基因表达增强,但近年发现即使在没有BMP如基因突变的情况下,FPAH和IPAH患者肺血管内皮细胞BMP如基因表达仍低下,因此,推测BMPR2基因启动子区域结构或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该基因的表达,从而丧失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研究结果显示,在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中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不但可降低肺动脉高压、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还可改善FPAH和IPAH患者对运动的耐受力、血液动力学及生存率。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人体BMPR2基因启动子的结构和功能并探讨辛伐他汀对BMPR2基因启动子的调控作用,为研究BMPR2基因缺陷与FPAH和IPAH的病因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