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利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对针刺足三里穴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健康志愿者16例,接受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应用ReHo方法来研究针刺双侧足三里穴后大脑神经元活动的变化情况。结果:与静息状态相比,针灸后右侧ACC背侧区、双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及左侧丘脑ReHo值增高;左侧ACC膝下区、左侧岛叶ReHo值减低。杏仁核Re-Ho值在针刺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针刺信息在大脑感觉和疼痛相关脑区汇聚和整合,这为进一步研究针刺镇痛作用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静息态脑功能成像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的应用。方法帕金森病患者29例和健康对照组33例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常规MRI平扫及静息态fMRI成像,通过比较两组之间局部一致性和低频振幅的差异,寻找PD患者发生功能异常的脑区,探讨PD尤其是非运动症状的发生机制。结果 PD组ReHo减低的区域主要位于双侧额叶(包括前额叶、额上回、额中回)、胼胝体和扣带回、左中央前回、右侧角回、右侧颞极、丘脑和左侧脑干;PD组ReHo增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双侧顶叶(包括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左顶下小叶和右楔叶。PD组ALFF减低的区域主要位于左侧额叶、右侧颞叶、右侧中脑及大脑脚、右侧脑桥、右侧小脑、右侧丘脑、胼胝体、双侧顶上小叶;PD组ALFF增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左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左侧岛叶、左侧壳核和左侧丘脑。结论静息态fMRI的局部一致性(ReHo)和低频振幅(ALFF)的方法能够显示PD功能异常的脑区,有助于研究PD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静息态fMRI(rs-fMRI)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观察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患者各脑区ReHo值的改变。方法:对25例DLBP患者(DLBP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rs-fMRI扫描,数据行组内和组间比较,对DLBP组有差异脑区的ReHo值与患者病程、视觉模拟评分(VAS)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LBP组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及眶部额中回、前扣带回、右侧岛叶、右侧颞上回、左侧枕中回ReHo值显著升高,右侧楔前叶、后扣带回、左侧颞中回、左侧枕下回、双侧小脑后叶、右侧小脑扁桃体、右中央后回、右侧舌回及梭状回ReHo值显著降低(均P<0.05)。DLBP组右侧额中回ReHo值的增加与病程呈负相关(r=-0.577,P<0.05);DLBP组差异脑区ReHo值与VAS评分之间尚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结论:DLBP患者存在多个脑区ReHo值升高或降低的双向性变化,涉及疼痛感觉、情绪、认知、运动及默认网络的重要集散点等,可能导致机体对疼痛相关的感觉、记忆等信息的加工整合减低,且DLBP可能与患者的负性情绪产生增多、疼痛调节失衡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静息态f MRI探讨电针单、组穴对健康志愿者默认网络(DMN)局部一致性(Re Ho)的影响。方法 :募集符合严格入选标准的健康志愿者54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8例,分别给予双侧百劳穴、百劳+合谷穴(组穴1)、百劳+中渚穴(组穴2)针刺刺激,比较各组针刺前后DMN Re Ho的差异。结果:针刺单穴仅引起双侧额内侧回Re Ho值升高,而针刺组穴1、组穴2除均引起楔前叶、后扣带回Re Ho值的降低,还分别引起左顶下小叶、海马旁回Re Ho值的升高。结论:针刺单、组穴均可引起DMN Re Ho的改变,但组穴所涉及的脑区更广泛、复杂,涉及感觉、自主认知、情感及疼痛处理等多个方面;后扣带回、楔前叶可能是针刺组穴对DMN发挥调节作用的关键区域,针刺组穴可能通过改变该区域神经元活动的同步性,从而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性脊髓病(HM)患者静息态下局部一致性(ReHo)的差异.方法 对22例HM患者及25例人口学特征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用处理软件获得ReHo数据,比较HM患者与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大脑ReHo的差异.结果 与HC相比,HM患者ReHo值降低的脑区有左侧颞中回、右侧梭状回、右侧楔前叶和左侧海马旁回,ReHo值升高的脑区有双侧扣带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双侧额中回、右侧中央前回、双侧岛叶、右侧额上回和左侧额下回.结论HM患者的若干脑区存在ReHo升高或降低,提示HM的病理生理机制并非只存在单一脑区的功能异常,而涉及多个大脑功能网络,是一种大脑功能失连接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小梁网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手术前后自发性脑活动的变化.方法 40例术前PACG患者及4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健康对照组(HC)均接受静息态fMRI检查,10例PACG患者于术后3个月复查静息态fMRI.计算所有受试者全脑ReHo值,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40例术前PACG患者与HC组ReHo值差异;同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10例PACG患者术前与术后ReHo值差异.结果 与HC组对比,术前PACG组ReHo减低的脑区包括右侧梭状回,双侧枕中回,左侧枕下回,左侧颞中回,双侧中央前回,左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旁小叶;ReHo升高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后叶,双侧额上回(AlphaSim校正,P<0.01,33个体素).10例PACG患者术后与术前对比,右侧颞中回、左侧楔叶神经活动一致性增加,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下回神经活动一致性减低(AlphaSim校正,P< 0.01,33个体素).结论 PACG患者术前存在视觉以及情感认知调节相关脑区局部一致性异常;此外,通过青光眼手术,PACG患者视觉区域出现脑功能活动重塑,为进一步研究PACG的神经病理机制以及监测PACG的治疗提供了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评价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脑部局部一致性(ReHo)和认知状态的改变。方法对22例POAG患者(POAG组)及25例健康志愿者(NC组)行MR扫描前均接受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估并记录得分,计算全脑ReHo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NC组相比,POAG组右侧背侧前扣带回、双侧额内上回、双侧额内侧回以及右侧小脑前叶区域(P0.05)ReHo值明显升高;左侧距状沟、右侧距状沟/舌回、双侧中央前/后回、左侧小脑后叶、双侧楔前叶及左侧顶下叶(P0.05)Re Ho值明显减低。POAG组MMSE评分与额内侧回(r=0.451,P=0.016)的ReHo值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 POAG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视觉、眼压及认知处理等多个功能脑区存在局部一致性改变,为POAG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了影像支持,并有可能为POAG的精准治疗揭示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针刺同一经络不同穴位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比较针刺同一经络不同穴位所引起的不同中枢反应.材料和方法利用BOLD技术观察分别针刺12例志愿者右侧足三里和丰隆穴时脑信号的改变,用SPM2软件分析比较激活脑区的差异.结果针刺足三里时激活的脑区位于左侧海马回、颞中回、颞上回和右侧颞上回、缘上回.针刺丰隆穴激活的脑区位于左侧颞上回、颞中回和右侧颞上回、扣带回、额内侧回、中央旁小叶.结论相同经络的不同穴位针刺后引起的脑激活区不完全相同,两侧颞上回和左侧颞中回可能是针刺右侧足三里和丰隆穴作用的共同神经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温环境下头颅降温对人脑神经活动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 16名被试者分别在常温(25℃)、高温(50℃)、头颅降温(舱温:50℃、降温帽:5℃)3组条件下暴露1 h,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采用REST2.0软件对3组被试者全脑局部一致性(ReHo)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提取差异显著脑区的ReHo值利用SPSS18.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事后检验,明确任意2组各脑区神经活性的差异.结果 3组条件下的差异脑区位于右侧眶回、左侧额中回、双侧杏仁核、左侧颞中回、左侧海马、双侧顶下缘角回、左侧中央前回.与常温组相比,头颅降温组ReHo值增大的脑区有右侧眶回,降低的脑区有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左侧角回,未见变化的脑区有双侧杏仁核、左侧颞中回、左侧海马、右侧角回.与高温组比较,头颅降温组ReHo值增大的脑区有左侧颞中回、左侧海马、右侧角回,降低的脑区有双侧杏仁核、左侧角回,未见变化的脑区有右侧眶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结论 头颅降温组ReHo的特异性变化,表明头颅降温可以部分消除高温对大脑ReHo的影响,且与情绪功能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探讨桥脑扩散内生型胶质瘤(DIPG)行为抑制减低患儿静息态局部一致性变化情况。方法:对16例DIPG患儿(行为抑制减低组7例,无明显行为抑制减低组9例)和5例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行rs-fMRI,每组分别进行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及双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3组间及DIPG两组间大脑活动的变化,并对差异脑区的ReHo值与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儿童在涉及抑制控制相关脑区上出现了局部活动的显著异常[P<0.05,多重比较(AlphaSim)联合簇>89个体素],3组相比ReHo值升高的脑区有双侧眶部额中回、左侧梭状回、左侧枕中回、左侧枕上回、右侧缘上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及双侧罗兰迪克岛盖(bilateral Rolandic operculum)。DIPG两组间,行为抑制减低组ReHo值降低的脑区包括右额上回内侧、右侧缘上回[P<0.05,多重比较(AlphaSim)联合簇>89个体素]。DIPG组(行为抑制减低组及无行为抑制减低组)中双侧额中回、右额上回内侧、左侧梭状回的ReHo值与CBCL量表评分无显著相关(P>0.05),右侧缘上回的ReHo值与CBCL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行为抑制减低组r=0.950,P=0.001;无行为抑制减低组r=0.709,P=0.033)。结论:DIPG行为抑制减低患儿出现了与抑制控制相关的脑区功能活动异常,可能由于相关脑区的“低能”、“低效”表现。本研究为脑干病变在脑功能方面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三维及二维高频超声技术对猪肉进行针刺定位研究,以探讨三维及二维高频超声技术对新西兰大耳兔及人体针刺穴位定位的可行性。方法:①将针灸毫针刺入猪肉内,启用三维扫查,观察纵切、横切、冠状切面中毫针位置的同步变化,评价三维超声定位的准确性。②在猪肉内固定毫针A,针尖设定为靶心。二维高频超声引导毫针B至靶心30次,针灸医师盲穿毫针B至靶心30次,测量A与B两针尖之间的距离,统计分析医师盲穿的准确性。③毫针在二维高频超声探头引导下分别刺入4只新西兰大耳兔双侧足三里穴位,实时观察定位的精准性。④对15个人体不同穴位和30个同名穴位行超声探测,在二维高频超声引导下动态观察毫针针尖移动至穴位断面所定位置。结果:三维高频超声技术能准确反映刺入猪肉中毫针的完整空间构象并能精准定位。二维高频超声技术对毫针刺入猪肉指定位置、新西兰大耳兔足三里穴位、15个人体不同穴位及30个同名穴位均准确定位。结论:高频超声引导毫针对活体经穴断面解剖定位,具有精准、直观、动态、价廉的特点,可作为活体穴位定位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4d、28d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FS)和洼田氏评定。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针刺配合功能训练的疗效优于单纯功能训练(P〈0.05)。结论针刺配合功能训练不仅可以加速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副作用小,花费少,可以作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针刺足三里穴对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詹曦菁  华晓宁 《武警医学》2001,12(5):267-268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对机体红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针刺组每日针刺足三里穴,对照组不予针刺.11d后采用补体致敏酵母菌血凝法,并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脾脏系数,检测针刺足三里穴对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结果在血凝滴度为1:16时,对照组与针刺组小鼠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脏系数分别为:对照组(5.79±0.88)mgg,针刺组(7.63±0.92)mg/g,针刺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三里穴对小鼠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4.
He-Ne激光穴位照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He-He激光对机体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 用能量密度为63.7J/cm^2的He-He激光照射小鼠的神阙穴,时间分别为3、5、7和10天,每天照射1次,每次5min。激光照射结束后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别做如下实验:(1)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腹腔巨噬细胞对白色念珠菌的天噬功能;(2)用α-萘酚醋酸酯法显示腹腔巨噬细胞内非特异性酯酶(NSE),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对NSE作定量分析;(3)用透射电  相似文献   

15.
针刺太冲穴的脑功能MRI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采用功能MRI(fMm)方法研究与针刺太冲穴(Liv3)有关的脑功能区,以及可能的针刺后效应。方法健康右利手志愿者18例参加本次实验。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包括静息期、刺激期和针刺后效应期。每名被试只接受1种针刺,即针刺右侧Liv3或针刺相邻假穴位,其中,10例被试者参加穴位针刺,其余8例参加假穴位针刺,同时进行全脑的fMRI。采用统计参数图(SPM99)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分析获得刺激期、后效应期状态分别与静息期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以P〈0.001的像素构成统计参数图,最后利用SPM的掩盖(Mask)功能,从针刺激活区中排除假穴位针刺的干扰激活区,得出针刺激活的特异性脑区图。结果排除8例假穴位针刺期激活脑区后,与静息状态比较,针刺10例被试右侧太冲穴激活的脑区主要包括左右小脑(t值分别为10.06、9.82)、前额叶、顶上小叶(t值分别为4.36、4.53)和顶下小叶(t值分别为3.94、4.95)、枕叶、海马旁回(t值分别为5.63、6.32)、岛叶(t值分别为3.82、5.51)、丘脑、豆状核(t值分别为3.24、4.40)以及对侧颞极和前、后扣带回(P值均〈0.01)。排除8例假穴位针刺“后效应期”激活区后,针刺10例被试太冲穴后效应期激活的脑区主要包括双侧小脑、前额叶、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枕叶、豆状核、海马旁回,同侧颞极、海马、岛叶和丘脑,对侧尾状核头和胼胝体以及前、后扣带回。结论针刺Liv3激活视区、边缘系统和皮层下灰质结构,可能是脑内调整的特异性脑区,而且这些区域在后效应期仍有激活,为针刺后效应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客观证据,这将为以后针刺实验的科学设计奠定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人脑对针刺与对指反应的实时动态功能MRI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 (bloodoxygenleveldepended ,BOLD)实时动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针刺人体足三里和阳陵泉穴对脑运动功能区的影响 ,并对针刺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7例健康志愿者 ,行实时动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每人分别接受以下 2项任务 :(1)右手对指运动 ;(2 )被针刺右侧足三里和阳陵泉。检测感兴趣区的相关系数 ,感兴趣区包括两侧的躯体感觉运动区(SMC)、运动前区 (PMC)和副运动区 (SMA)。对被激活的感兴趣区进行计数。采用SAS软件包作精确概率法检验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对指任务除去 1例合作不好 ,其余 16例激活右侧 (SMCR)8例 ,PMCR8例 ,SMA 9例 ,左侧 (SMCL) 16例 ,PMCL9例。针刺任务 3例运动伪影明显没有获得满意图像 ,另有 2例脑功能区无明显激活 ,其余 12例次激活SMCR6例 ,PMCR10例 ,SMA 8例 ,SMCL11例 ,PMCL10例。精确概率法检验Fisher′sexacttest (2 Tail)P >0 .0 5 ,说明 2种刺激兴奋感兴趣区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刺机制和应用价值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但其实用价值尚需结合临床针刺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The cerebral activation pattern due to acupuncture is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 Although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cerebral haemodynamics has been studied, no previous report has focused on different puncture and stimulation methods. We used functional MRI (fMRI) in 15 healthy subjects to investigate cortical activation during stimulation of two real acupoints (Liv3 and G40) and one sham point, needled in a random and, for the subjects, blinded order employing rotating and non-rotating methods, using a blocked paradigm on a 1.5 tesla imager. Compared to the non-rotating stimulation method, during rotating stimulation of the real acupoints, we observed an increase in activation in both secondary somatosensory cortical areas, frontal areas, the right side of the thalamus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cerebellum; no such effects of the needling technique were seen while stimulating the sham point. The observation that rotating the needle strengthened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ly at real acupoints suggests that, as claim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stimulation of these acupoints has a specific effect on cortical neuronal activity, absent with sham acupoints. These specific cerebral activation patterns might explai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in certain subjec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开始的时间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关系。方法60位人选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非随机分为实验组(早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30名)与对照组(非早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30名),两组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治疗,实验组在发病14天内开始介入干预措施,对照组在发病15~30天内开始介入干预措施,运用分期配穴针刺治疗法结合bobath疗法于治疗前、治疗30天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值、改良巴氏指数评定值(MBI)作为观察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值和MBI值均有提高,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针刺及康复训练的疗效明显高于非早期介入,为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胆石症非手术治疗的新方法,以HeNe激光穴位照射治疗胆石症310例。治愈率352%,好转率545%,总有效率897%,无效率103%;总排石率600%,疗效优于电针对照组(P<001)。疗效分析表明,胆总管结石及直径≤10cm结石的疗效较好。对30名健康人进行HeNe激光穴位照射对胆囊、胆总管效应变化的B型超声观察。结果提示,激光照射期门、日月和胆俞穴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扩张,为治疗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目前运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研究针灸效应较多的有针灸方法和参数对激活脑功能区的影响,以及腧穴和脑功能区的特定联系,包括针刺镇痛中枢机制,针灸语言、听觉或运动相关腧穴在中枢的反应等。但fMRI对针刺穴位的研究在实验设计、数据处理、脑皮层下功能及脊髓功能活动显示等方面,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本文综述相关文献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