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际辐射单位及测量委员会(ICRU)报告推荐的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剂量学描述方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三维后装治疗计划系统和直肠标记法计算的结果表明ICRU定义的直肠、膀胱参考点剂量低于实际受照剂量.剂量优化和多通道施源器可有效降低直肠、膀胱受照剂量,微型热释光片体内剂量测量是预测直肠并发症的有效指针,施源器的固定对确保剂量准确具有重要意义,凝胶三维剂量仪在准确性、精确度和空间分辨率方面进展迅速,是目前后装三维剂量核实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在CT引导的三维后装中环形施源器(Nucletron#090.617)重建偏差对宫颈癌患者后装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已完成治疗的根治性宫颈癌患者20例,在计划系统中模拟宫腔施源器,环形施源器和两者同时发生重建偏差时的剂量分布,重建偏差的方向分为施源器顶端方向(+)和施源器连接方向(-),重建偏差模拟±1、±2、±3 mm。统计CTV的D100、D90、D50,膀胱、直肠、小肠的D0.1cc、D1cc、D2cc,分析施源器重建偏差对三维后装剂量的影响。结果 宫腔施源器重建偏差对剂量的影响高于环形施源器。对于CTV评价参数,由施源器重建偏差导致的剂量偏差随统计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对于OAR评价参数,由施源器重建偏差导致的剂量偏差随统计体积的增大而减小。小肠剂量受施源器重建偏差影响最大。对CTV D90、膀胱D2cc、直肠D2cc、小肠D2cc,当环形施源器,宫腔施源器,二者同时发生3 mm重建偏差时产生的影响偏差分别为0.90%、1.62%、1.74%,1.33%、1.53%、1.78%,0.89%、1.85%、1.97%,0.86%、3.04%、3.50%。结论 三维后装中施源器重建偏差会对剂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提高后装放疗的精确性,需要对施源器重建过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宫颈癌根治术后行阴道三维腔内近距离治疗采用单通道柱状、双卵圆球两种施源器的剂量学差异,为宫颈癌术后行阴道三维腔内近距离放疗选择施源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完成阴道三维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20例,每例患者均在接受宫颈癌根治手术后因有术后放疗指征,进行术后三维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每例患者分别采用单通道柱状施源器、双卵圆球施源器行后装治疗各1次,不分先后。利用每例患者放疗时的实际CT定位资料,共40个CT定位资料,按照统一的靶区勾画标准重新勾画靶区(靶体积及危及器官)后制作近距离腔内放射治疗计划。分别统计两种施源器近距离治疗计划中靶区体积、D90、D100和膀胱、直肠体积及其D2cc。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两种施源器在宫颈癌术后三维近距离治疗中靶区、危及器官剂量。 结果:阴道柱状施源器组和双卵圆球施源器组平均临床靶区体积分别为:(29.56±4.51)cm3、(31.68±3.16 )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柱状施源器组D90、D100分别为:(611.60±8.70)cGy、(414.38±47.16)cGy;双卵圆球施源器组D90、D100分别为:(608.19±7.30)cGy、(359.54±38.13)cGy,两组CTV D90约为 6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D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柱状施源器组与双卵圆球施源器组直肠体积分别为:(53.03±10.70)cm3、(52.37±8.87)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13);直肠D2cc分别为:(375.77±62.10)cGy、(341.57±38.43)c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膀胱体积分别为:(129.31±18.90)cm3、(123.14±13.15)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9);膀胱D 2cc分别为:(391.13±62.94)cGy、(356.42±27.12)c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阴道三维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中,与双卵圆球施源器相比,使用单通道柱状施源器靶区剂量分布更优,但膀胱、直肠受照剂量更高。因此在临床上,当直肠膀胱外照射受量较高、副反应较重可选择双卵圆球施源器,反之可选择单通道柱状施源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研究环形施源器(Nucletron#090.617)和三管施源器(Nucletron#189.730)对宫颈癌患者三维近距离治疗受照剂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已完成治疗的根治性宫颈癌ⅡB—ⅣA期患者 40例,20例采用环形施源器,另外 20例采用三管施源器,分别统计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中靶区 V150% 、D100和膀胱、直肠、小肠 D2 cc。采用立独样本t检验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施源器在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中CTV和OAR的剂量。 结果 环形施源器和三管施源器的靶体积分别为(66.04±13.86) cm3、(65.67±15.08) cm3(P=0.052)。环形施源器中 D100、V150%分别为(3.71±0.34) Gy、0.54±0.02;三管施源器中 D100、V150%分别为(3.37±0.49) Gy、0.56±0.04(P=0.016、0.034)。环形施源器中膀胱、直肠、小肠 D2 cc分别为(4.33±0.39)、(3.38±0.30)、(3.04±1.02) Gy,三管施源器的分别为(2.93±1.27)、(2.95±0.80)、(3.41±0.57) Gy (P=0.000、0.037、0.171)。 结论 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中环形施源器靶区的覆盖度优于三管施源器,而膀胱、直肠受量同时也高于三管施源器,但小肠受量无差异。临床治疗中主要还是根据肿瘤的位置、侵犯范围以及阴道的条件来选择施源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三维后装腔内放疗中三通道施源器的通道设计与OAR、靶区剂量间关系。方法 调取2015—2016年我院三维腔内治疗的15例中晚期宫颈癌数据,其中30次“阴道卵形两半球+宫腔管”的三通道施源器剂量参数纳入研究。在原靶区和OAR勾画、处方剂量不变基础上保留宫腔管单通道施源器,重新进行三维腔内照射设计的剂量参数作为对照组,配对t检验两组OAR剂量参数。结果 三通道、单通道施源器组直肠D2cc分别为(387.8±96.8)、(340.8±88.1) cGy;两组膀胱和乙状结肠D2cc分别为(443.2±87.5)、(719.4±243.0) cGy和(330.3±88.8)、(383.1±105.6) cGy。三通道组满足直肠(D2cc≤500 cGy)、膀胱(D2cc≤550 cGy)和乙状结肠(D2cc≤500 cGy)计划限量,单通道组膀胱和乙状结肠D2cc受量分别为大于和部分大于计划限量。单通道组膀胱和乙状结肠D2cc受量高于三通道组(P均<0.05)。结论 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中“阴道卵形两半球+宫腔管”三通道施源器比宫腔管单通道可有效降低膀胱和乙状结肠受量,有利于计划优化和剂量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3D打印多通道施源器与常规阴道单通道施源器用于近距离治疗的剂量学差异,为宫颈癌术后患者的近距离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5例自2019年1月—2020年11月接受^(192)Ir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的宫颈癌术后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患者,每位患者均采用3D打印多通道施源器和常规阴道单通道施源器进行CT扫描定位,并制定相应计划及评估,运用逆向剂量优化算法计算后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组施源器用于近距离治疗时的高危临床靶区、膀胱及直肠受照剂量的差异,选择最优计划实施治疗。结果采用3D打印个体化多通道施源设计计划的D_(90)%、D_(100)%、V_(100)%、V_(150)%与常规单通道施源器设计的计划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直肠的D2cm3与常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多通道个体化施源器靶区适形性好,可更好地保护膀胱和直肠,有一定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中膀胱、直肠不同充盈状态下OAR的ICRU参考点剂量与体积剂量参数之间关系。方法 MRI引导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患者31例,共96分次,在TPS中确定ICRU直肠、膀胱参考点,记录其剂量,分别与直肠、膀胱体积剂量参数进行比较,配对t检验其差异。结果 膀胱DICRU小于膀胱D0.1 cm3和D1 cm3(P=0.000、0.000),大于D5 cm3和D10 cm3(P=0.000、0.000),与D2 cm3相近(P=0.345)。膀胱充盈状态下,膀胱的DICRU小于膀胱D2 cm3。直肠DICRU小于直肠D0.1 cm3和D1 cm3(P=0.000、0.002),大于D5 cm3和D10 cm3(P=0.000、0.000),与D2 cm3相近(P=0.058)。膀胱、直肠ICRU参考点剂量与各自的D2 cm3呈正相关。膀胱体积≥200 cm3,ICRU膀胱参考点会低估膀胱的D2 cm3剂量。直肠体积≥37 cm3,ICRU直肠参考点会低估直肠的D2 cm3剂量;直肠体积<37 cm3,ICRU直肠参考点会高估直肠的D2 cm3剂量。结论 在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中采用D2 cm3作为评价OAR指标是基本安全的,但当膀胱、直肠处于排空状态时还需分别参考膀胱、直肠ICRU点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三维后装中驻留点权重标准差与施源器位置不确定性对宫颈癌患者受量影响。方法 选取已完成治疗的根治性宫颈癌患者20例,均使用Fletcher施源器(Nucletron#189.730),基于原CT图像和结构信息,重新设定一组新计划,记录原计划和新计划中驻留点权重并计算驻留点权重标准差(DWSD),按照DWSD大小患者2个计划被分成高低两组,即LDWSD组(0.141~0.299)和HDWSD组(0.211~0.337),利用Oncentra® Brachy V4.3计划系统模拟Fletcher施源器中宫腔施源器,阴道施源器发生±1 mm位移时的剂量分布。统计CTV的D100、D90和V150,、膀胱、直肠、小肠的D0.1cc、D1cc和D2cc,分析DWSD与施源器位置不确定性对三维后装剂量的影响。结果DWSD越大,由施源器位置不确定性产生的剂量偏差就越大。当宫腔施源器、阴道施源器发生1 mm位移时,CTV的HDWSD组D100、D90、V150比LDWSD组分别高3.0%、23.8%、4.8%和0.5%、1.2%、5.2%,膀胱、直肠、小肠HDWSD组D0.1cc、D1cc、D2cc都高于LDWSD组,其中小肠最明显,分别高44.0%、22.8%、16.8%和10.3%、14.4%、12.4%。结论 宫颈癌三维后装计划的评估应考虑驻留点权重因素,可以减小由施源器位置不确定导致的剂量偏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膀胱体积变化对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肿瘤和正常组织受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首诊的66例拟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治疗方案采用外照射放疗同期化疗加近距离治疗。均采用同期顺铂40 mg/m2每周方案化疗,外照射均采用常规分割外照射放疗,1.8~2 Gy/次,1次/天,5次/周,盆腔预防放疗剂量45 Gy/25次,阳性区域转移淋巴结处方剂量55~57.5 Gy/25次。后装采用三维自适应近距离放疗,A点剂量6 Gy每次,共4次,采用宫腔管和双侧阴道穹窿管或环形施源器,在定位CT图像上勾画高危临床靶区(high risk clinical tumor volume,HRCTV)、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制定后装治疗计划后行近距离放疗。结果:后装近距离治疗期间,随着膀胱体积增大,膀胱D1cc、D2cc接受的放疗剂量逐渐升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小于49.25 ml膀胱体积组膀胱受辐射量最小。而膀胱体积的变化不影响直肠D1cc和D2cc、乙状结肠D1cc和D2cc、HRCTV D90和HRCTV D95。随着后装次数的增加,膀胱体积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虽然第一次后装时膀胱体积与第二、三次后装时膀胱体积无统计学差异,但是第一次后装时膀胱体积与第四次后装时膀胱体积有统计学差异(P=0.02)。结论:近距离治疗过程中控制膀胱体积可以减少膀胱受照射剂量,近距离治疗期间控制膀胱体积小于49.25 ml可能是一个更好地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宫颈癌锎(252Cf)中子后装治疗过程中直肠钡灌肠与插铅丝两种方法监测直肠前壁受量时的差异,分析直肠前壁受量的高低与急性期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的关系.方法30例宫颈癌用直肠插铅丝和钡灌肠的办法监测直肠前壁受量(各15例),分别拍摄等中心正交片.A点剂量均给予10Gy,分别计算直肠前壁和膀胱后壁最大受量以及按ICRU38号报告设定的直肠剂量参考点(R)的剂量,量取直肠前壁和膀胱后壁最大剂量点与官腔管中心的距离.统计所有病例及其中直肠前壁受量>4Gy病例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结果钡灌肠组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与宫腔管中心的平均距离明显低于插铅丝组,钡灌肠组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受量则明显高于插铅丝组,ICRU直肠剂量参考点(R)的剂量明显高于钡灌肠组,但其剂量的高低与钡灌肠时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受量的高低无明显关系.而膀胱后壁最大剂量点与宫腔管中心的平均距离及膀胱后壁最大剂量点受量,两组均无明显差别.直肠前壁受量>4 Gy病例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例.结论宫颈癌中子后装治疗时直肠钡灌肠比插铅丝更能准确显示宫颈、阴道与直肠前壁的解剖关系,更能准确反映直肠前壁的真正受量.根据钡灌肠时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受量的高低可大致预测宫颈癌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且直肠钡灌肠对乙状结肠变异可起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单通道和六通道柱状施源器2D、3D治疗计划靶区和正常组织照射剂量,评估三维近距离治疗在子宫内膜癌术后阴道内照射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早期子宫内膜癌10例,分别置入六通道和单通道柱状施源器,CT模拟定位扫描后做治疗计划。CTV定义为阴道上段3 cm,黏膜下5 mm区域,处方剂量为5 Gy/次,共6次。分别制定不同施源器2D和3D治疗计划。比较两种施源器2D与3D计划CTV和OAR的剂量。结果 两种施源器2D、3D治疗计划均能很好满足CTV剂量要求。使用单通道施源器时3D计划可显著降低直肠D0.1 cm3、D1.0 cm3、D2.0 cm3约18.2%、12.4%和10.7%。使用六通道施源器时,3D计划可显著降低直肠D0.1 cm3、D1.0 cm3、D2.0 cm3和Dmean约36.6%、24.8%、20.4%和6.1%,并降低了膀胱和尿道Dmean。与单通道施源器3D计划相比,六通道施源器3D计划进一步降低了直肠、膀胱和小肠的照射剂量。结论 使用单通道或六通道柱状施源器进行阴道内照射时,2D和3D治疗计划均取得了很好的靶区剂量分布。3D治疗计划与2D治疗计划相比,能降低以直肠为主的OAR受量,六通道施源器3D计划进一步降低了直肠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与体外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放疗后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靶区、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剂量学对比研究.方法 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在完成全部放疗后宫旁残留进行宫旁后程加量,用ONCENTRA治疗系统分别设计三维后装放疗计划及体外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利用体积直方图分别评价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受照剂量;比较两组间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受照剂量的差别.结果 两种放疗方法均能很好覆盖靶区,满足计划要求,三维插植后装放疗直肠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3.24±1.21)Gy、(2.98±1.01)Gy、(2.43±0.87)Gy,膀胱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2.04±0.58)Gy、(1.82±0.56)Gy、(1.46±0.32)Gy,乙状结肠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1.37±0.61)Gy、(0.91±0.24)Gy、(0.76±0.19)Gy.体外调强放射治疗直肠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4.84±1.34)Gy、(4.32±1.12)Gy、(3.76±1.01)Gy,膀胱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3.43±1.12)Gy、(3.10±1.02)Gy、(2.69±1.01)Gy,乙状结肠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2.37±0.98)Gy、(2.05±0.78)Gy、(1.77±0.88)Gy.与体外调强放疗计划对后程加量中相比,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对直肠、乙状结肠、直肠的剂量更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CT图像引导下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在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保护更好,将能降低膀胱、乙状结肠、直肠并发症出现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宫腔管和柱状体施源器高剂量率后装治疗中下段阴道受侵犯宫颈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高剂量率后装治疗采用核通公司后装机192Ⅰγ治疗,以A点和阴道黏膜下0.5 cm处为参考点,处方剂量为600~700 cGy,每周1次或2次,共5~7次。直肠≤60%A点处方剂量,膀胱≤70%A点处方剂量。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随访率100.00%。患者均完成治疗计划。完全有效率CR和部分有效率PR分别为92.11%(35/38)和100.00%(38/38)。有13例治疗过程出现Ⅱ~Ⅲ度阴道黏膜放射反应,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治疗结束后出现放射性直肠炎,无1例出现溃疡。结论宫腔管和柱状体施源器高剂量后装治疗,配合外照射对阴道中下段受侵犯的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较好,剂量分布可覆盖阴道中下段受犯病灶,不良反应少,患者均能耐受。  相似文献   

14.
龚唯  徐晓婷  李莉 《中国癌症杂志》2015,25(11):906-910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收治的31例初治宫颈癌患者三维腔内放疗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剂量分布和临床结果,观察影像引导宫颈癌三维后装放疗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行根治性放疗的31例初治宫颈癌患者,FIGO期为Ⅱa~Ⅳ期。每例患者接受4~6次CT引导下的三维后装放疗,单次高危临床靶区(high risk-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给予400~600 cGy处方剂量,31例患者共计153次施源器置入,采用192Ir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实施腔内放疗。分析内外照射的HRCTVD90、膀胱D2cc、乙状结肠D2cc、直肠D0.1cc和直肠D2cc,采用EQD2进行剂量计算。按照RTOG/EORTC放射反应评分标准和RECIST 1.1评价标准分析放射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均无3级及以上急性或慢性放射反应。2例患者发生后期直肠出血(2级),经止血和灌肠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放疗后1~3个月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为93.55%(29/31),1年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LCR)为93.55%(29/31),1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90.32%(28/31)。结论:CT引导的三维腔内放疗联合外照射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定位精确,靶区剂量充足,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可见、可控、可信,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耐受性,避免了重度放射反应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与三管式腔内后装治疗在宫颈癌后装近距离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40例,FIGO分期为Ⅰb-Ⅳa期。其中20例患者采用核通Fletch三通道施源器进行三管式后装腔内治疗(ICBT),20例患者采用核通Fletch宫腔管联合4针插植进行治疗(IC/ISBT)。在靶区D90尽量接近600 cGy条件下,评估单次后装治疗靶区适形指数(COIN)、均匀指数(HI)、膀胱及直肠的剂量学差异。结果:IC/ISBT组患者的高危CTV靶区COIN明显高于ICBT组(P=0.000),而HI指数两组患者并无差异(P=0.917)。IC/ISBT组患者膀胱D1 cm3和D2 cm3剂量明显低于ICBT组(P=0.015,P=0.023)。IC/ISBT组患者直肠D1 cm3剂量明显低于ICBT组(P=0.040),D2 cm3剂量也较ICBT组低(P=0.0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总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结论:腔内联合4针插植治疗较三管式腔内放疗可以显著提高COIN而不改变靶区高剂量区范围和总治疗时间,并降低危及器官膀胱、直肠的受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剂量率^192Ir腔内后装时不同施源器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膀胱、肠道晚反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127例宫颈癌患者予全盆外照DT45~50Gy配合腔内后装治疗,依照后装治疗时不同施源器分为固定Ⅲ管组62例,单宫腔管组65例。固定Ⅲ管组开始于全盆外照DT33Gy/18次,A点DT5~7Gy/次,1次/周,总量24~25Gy,6—8周内完成治疗。单官腔管组开始于外照全盆DT38Gy/20次,A点DT6~7Gy/次,1次/周,总量21—25Gy,7~8周内完成治疗。结果:放疗结束后固定Ⅲ管组与单宫腔管组完全缓解病例分别为57例(91.94%)和58例(89.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13%(41/62)和61.50%(40/65),固定Ⅲ管组膀胱、肠道晚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3%(3/62)和9.67%(6/62),明显低于单宫腔管组的10.76%(7/65)和21.53%(14/65)。结论:使用剂量曲线分布合理的固定Ⅲ管施源器行腔内放疗可以有效地治疗宫颈癌,并可明显减少膀胱、肠道晚反应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前列腺癌三维适形放疗中,研究对比膀胱充盈和排空状态下靶区和周边重要器官体积改变以及照射剂量变化。方法临床穿刺细胞学证实的前列腺癌早期(T1~T2NOMO期)病例10例,无严重合并症,行对称6个野三维适形放疗。CT定位前1.0、0.5 h口服稀释造影剂各400 ml。定位时留置导尿,排空膀胱后仰卧位CT全盆腔定位扫描,然后注入稀释造影剂250~300 ml充盈膀胱,再次CT定位扫描。CT影像上勾画前列腺靶区和周围重要器官轮廓,三维计划设计。分别评估CTV、PTV、直肠、膀胱、股骨头和盆腔小肠体积,CTV、PTV、直肠、膀胱、股骨头、盆腔小肠平均照射剂量,以及50 Gy膀胱、直肠,30 Gy股骨头受照体积和盆腔小肠最大照射剂量,对比不同膀胱充盈状态下各器官结构体积变化以及照射剂量差别。结果与膀胱排空相比膀胱充盈使体积增加了499%,分别为(67±9)、(336±48)ml(P=0.000),CTV、PTV、直肠、股骨头、盆腔小肠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153、0.501、0.929、0.771、0.081)。充盈时膀胱受照剂量仅为排空时的35%,分别为(1501±201)、(4267±216)cGy(P=0.000);盆腔小肠受照剂量下降了75%,分别为(257±223)、(60±25)cGy(P=0.012);CTV、PTV、直肠、股骨头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423、0.540、0.123、0.704)。照射50 Gy的膀胱体积因膀胱充盈减少了14%(P=0.001),直肠、股骨头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675、1.000),盆腔小肠最大照射剂量仅为排空状态下的10%(P=0.004)。结论前列腺癌三维适形放疗中膀胱充盈状态对膀胱体积有影响,与膀胱排空相比膀胱充盈能减少膀胱、盆腔小肠照射剂量,对膀胱、盆腔小肠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国际放射单位和侧量委员会(ICRU)1985年38号报告建议,在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中采用总空气比释动能的概念、参考体积的概念、危险器官(直肠、膀胱)和骨结构参考点剂量来说明我院用高剂量率~(60)CO腔内后装治疗宫烦癌的技术。用以上方法便于对不同腔内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在腔内和体外照射中用髂外淋巴结和盆壁参考点来说明盆壁剂量比用“B”点更为明确。髂外淋巴结的位置应根据中国妇女的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将高剂量率(HDR)后装治疗CT图像至IMRT的CT图像变形配准及剂量叠加的方法。方法 对含施源器的HDR CT图像进行分割,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实现对施源器区域收缩变形以去除施源器;然后再利用基于Demons的图像变形配准方法,将去除施源器后的CTHDR图像及其剂量变形至CTIMRT图像域,完成HDR-IMRT CT图像变形配准及剂量累加。结果 利用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CTHDR和CTIMRT图像和相应剂量分布图像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一般变形配准算法,本算法能有效消除HDR CT图像中施源器对变形配准影响,得到精确的HDR-IMRT累加剂量分布。结论 ART中对总剂量监测和评价可让医生根据患者实际受量,新优化放疗计划,以实现放射剂量的精确投照。本算法可有效实现宫颈癌患者HDR-IMRT剂量的精确累加,其精度能满足实际临床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采用标准三管施源器的腔内后装(tandem and ovoid)与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后装的剂量学差异。方法:CT引导下的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 例,间隔采用三管式腔内后装与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共 72次。 按照施源器的不同分成 2个组,每组 36 次,对靶区剂量、危及器官等进行比较。结果:在给予A点相同处方剂量的情况下,HR-CTV D90、D100在三管式腔内后装组与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后装组中分别为(590.0±46.4)cGy、(471.2±66.2)cGy,(502.8±67.7)cGy、(335.9±46.0)cGy,P<0.05),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均相近(P=0.85、0.28、0.53)。结论:采用腔内结合插植后装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比三管式腔内后装可获得更高的靶区剂量,但长期疗效及晚期反应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