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与专科实习生对临床护理实践教学需求的状况和差异性,为今后科学制订临床实习计划和合理安排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6月来我院实习的本科和专科护理实习生各60人,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有关临床护理实践教学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护理本科实习生与专科实习生在带教方式、教学内容、带教老师要求的某些方面存在差异(P<0.05),对总实习时间、教学环境及带教老师学历和职称的要求无差异(P>0.05).[结论]护理本科与专科实习生对临床实践的需求不同,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人员应根据护生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实习计划,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整体素质,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和护生的实习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与专科实习生对临床护理实践教学需求的状况和差异性,为今后科学制订临床实习计划和合理安排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6月来我院实习的本科和专科护理实习生各60人,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有关临床护理实践教学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护理本科实习生与专科实习生在带教方式、教学内容、带教老师要求的某些方面存在差异(P〈0.05),对总实习时间、教学环境及带教老师学历和职称的要求无差异(P〉0.05)。[结论]护理本科与专科实习生对临床实践的需求不同,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人员应根据护生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实习计划,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整体素质,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和护生的实习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层次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临床护理教师带教的评价。方法对300名护理专业实习生实行分层次教学管理模式,采用自制的学生调查问卷和临床护理教师自评问卷对临床护理老师带教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学历学生对临床教师带教仪表和态度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方面,不同学历学生对临床教师带教的评价比较,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生对临床教师带教评价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待提高,应根据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临床护理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带教情况的评价,为遴选护理师资,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在我国10个省市92所医院实习的794名不同教育层次护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临床带教老师专业思想、工作态度、带教水平的评价以及学历层次的调查.结果 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专业思想、工作态度、带教水平的总体评价尚可;不同教育层次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带教情况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专护生对教师专业思想、工作态度和带教水平的评价最高,专科护生次之,本科护生最低.带教老师以专科学历居多,本科和硕士学历较少;本科护生带教老师的主要学历层次低于中专和专科护生的带教老师.结论 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总体评价尚可,但本科护生的评价低于中专和专科护生,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安排也不合理.实习医院应该加强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遴选,选择热爱护理专业、工作态度好、带教水平高的高学历护士承担带教工作.同时,应根据护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对高学历护生应注重培养他们的科研、教学及管理能力,使他们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不同群体对本科实用型护理人才临床能力的期望状况.方法 采用本科实用型护理人才临床能力期望问卷,对护理管理者、临床带教教师、本科学历护士、本科实习学生、护理院系专职教师、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本科实用型护理人才应具备的临床能力,并比较不同群体的差异.结果 临床处置能力和沟通能力排在前两位,科研能力排在最后一位.不同群体对临床能力的重要性评价存在一定差异,护理管理者对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评分较高,学生对观察病情、发现护理问题、制订护理方案等的评分低于带教教师.结论 临床处置能力和沟通能力是本科实用型护理人才被期望具备的首要能力,应引起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临床带教老师对自身岗位能力需要认识的现状,为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岗位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效行为量表(NCTEI)对武汉某三级甲等医院128名临床带教老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科护生临床带教老师对自身岗位能力需求认识情况:教学能力得分为(6.359±0.957)分,护理能力得分为(6.264±0.939)分,评估能力得分为(6.269±0.797)分,人际关系得分为(6.107±0.855)分,人性特征得分为(6.098±0.668)分;教学能力维度中讲解清晰得分最高为(6.834±0.412)分;人格特征维度中精力充沛得分最低为(4.882±0.572)分;不同学历的临床带教老师护理能力、人际关系和个性特征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不同学历的临床带教老师对自身岗位能力需求认识存在差异,临床护理教育部门应该针对性培训不同学历的临床带教老师,以达到与本科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能力需要相契合的目的,最终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岗位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实习护生对临床带教教师的素质需求,发现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因素,以提高临床护理教育质量。方法2012年9月对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实习的97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护生对护理带教教师职业素质的需求。结果87.5%的中专护生希望临床带教教师为中专学历,71.6%的大专护生希望临床带教教师为大专及以上学历,81.3%的中专生对带教教师的需求是护师,护生首选临床带教教师工作年限在6~10年,希望带教教师的专业素质以操作技能为最重要,个人素质以尊重护生为最重要的需求。结论医院要重视护生的带教需求,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带教教师,合理制定护生带教目标。  相似文献   

8.
护理本科临床教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的医学、护理模式的形成,现代护理对护士的素质、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高等护理教育,提高护理队伍学历层次成为护理教育发展方向[1],护理本科教育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护理本科由于其与中专、大专、及其他在职学员在知识结构、个人经历及心理方面的不同特点,给毕业实习阶段的临床带教提出了许多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围绕护理本科学生带教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此提出了一些思考及对策。现将有关内容做一综述,以便临床带教工作者选择更好的带教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逐年增多的护理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带教老师的岗位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53名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带教老师及133名本科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带教老师的岗位胜任力水平,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带教老师自评的胜任力总平均分为(3.95±0.40)分,他评的总平均分为(4.05±0.69)分。经t检验及方差分析,不同第一学历、职称、工龄、担任带教老师年限的胜任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带教老师的胜任力评价中他评普遍高于自评,第一学历、职称、工龄、担任带教老师的年限为影响其岗位胜任力的主要因素。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岗位胜任力的培养,满足本科护理实习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需求现状,为进一步系统组织和科学开展师资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随机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长沙市某三甲医院168名带教老师进行调查,分析其带教培训需求。结果98. 4%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表示需要开展相关培训。不同学历、职称和带教年限的带教老师对培训时数、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的需求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针对不同学历、职称和带教年限的带教老师,科学安排培训时数、合理规划培训内容以及联合应用多样的培训形式,实施有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培训,为当代护理行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医本科护生专业价值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等护理教育机构培养护生专业价值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护理专业价值观量表(NPVS—R)对223名中医本科护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中医本科护生专业价值观总均分为(83.90±13.93);4个维度中信任维度得分指标最高(69.5%),行动主义得分指标最低(61.6%);根据每个条目的得分排序,排在前5位的条目是:维护患者的隐私权、保持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为自己的护理实践行为承担责任和义务、拒绝参与违背自己专业价值观伦理要求的护理工作、维护患者的道德尊严和法定权利。不同年级护理专业价值观总均分无明显差别,但在照顾提供维度,二年级护生得分高于三年级护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4);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不同的护生护理专业价值观认同度有明显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2.452,P=0.035)。LSD两两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评价成绩好的护生专业价值观总均分低于自我评价成绩较好(P=0.008)或一般(P=0.006)的护生,且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自我评价成绩较好或一般的护生。结论中医本科护生专业价值观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行动主义”维度认同度较低。与在职护士相比,护生更加注重维护病人的尊严和权利,而对于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的认知度不高。护理教育者应该更加关注成绩相对较好以及高年级特别是进入临床实习期护生专业价值观的培养与巩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护理专家及硕士研究生主要生源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认知及差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访谈法,对40位副高级及其以上职称的从事和熟悉护理工作的专家、147名具有本科学历的临床护士以及177名应届护理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专家和生源对评估观察能力、护理操作能力、健康宣教能力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科护士对科研能力的需求高于应届毕业生(P=0.006);生源对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重视不足(P<0.001);应届毕业生对跨学科交叉课程有较高需求(维度排序第2位);专家和生源对PBL教学法、小组讨论和课堂讲授的认知存在差异(P<0.01)。结论:教育管理者应重视生源的心理需求和思想误区,满足甚至强化其正向需求,纠正、消除其思想误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毕业生对2年制护理学硕士培养过程的评价,并分析和总结该培养模式的特点,为完善该培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73名2年制护理学硕士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接受调查的73名硕士中,68名(93.15%)认为2年学制能达到护理学硕士的培养目标。90%以上的硕士对于培养方案的所有方面表示满意。100%的硕士对于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模式表示满意,且认为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指导小组各成员的工作侧重点不同。80%以上的硕士认为该硕士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多项专业能力。结论我校2年制护理学硕士培养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成效总体满意。在今后的护理学硕士教育中,将根据学生特点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化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毕业护士上岗自信心、压力源及培训知识的需求,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及规范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将72名新护士分本科生与大专生两组,调查内容为上岗的自信评价、工作压力源及培训知识需求.结果 自信评价“能胜任”护理工作的本科生有6人(24.00%),大专生有2人(4.26%);“基本能胜任”护理工作的本科生有15人(60.00%),大专生有38人(80.85%);“不能胜任”的本科生有3人(12.00%),大专生有7人(14.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0.05);本科生“护理岗位个人价值难体现”的得分为(4.20 ±0.96)分高于大专生的(3.47±1.02)分,本科生的“专业技能不熟练怕出差错”的得分为(3.72±1.02)分高于大专组的(3.13±1.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4,2.13;P <0.05);新护士对10项培训内容的认可程度均较高,两组需求程度经比较,有8项内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新护士均有较明显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专业知识培训需求程度各不相同,应有针对性地分别进行培训及引导.  相似文献   

15.
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导向的护理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导向,构建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方法以"精品、精致、精英"的教学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实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改革和实践。结果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材建设、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等各环节为重点的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护理学本科教学模式。结论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为目标,以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为保障的、全员参与的教学改革和质量管理符合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生管床责任制教学模式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4月妇一科实习护生作为实验组,实行护生管床责任制,固定班次与床位,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所管床位病人护理工作;选择同期妇二科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护生不具体管床,每天班次不同工作任务不同。实习结束时比较两组护生对病人病情掌握情况及病人对护生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生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及病人对护生工作满意度比较,均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生管床责任制带教模式能增强护生工作责任心,有利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方法对44例高职护生在护理学基础实施双语课程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2.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双语教学课,77.3%的学生希望在前期课中开设一定的医护专业英语课。结论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可行的,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教学理念、教师、学生与教学方法等。要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采取兼顾两头的措施,还要提高师资水平并创设英语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1探讨护理本科生内心期望值与现实需求的差异。[方法]对已毕业的347名本科护生进行座谈、问卷调查,了解临床实习期间及参加工作后遇到和发现的问题;对21名护理管理人员及107名带教老师进行座谈、问卷、访谈调查,了解其对护理本科生的操作能力、科研能力、稳定性、特殊贡献的评价,分析原因并针对性干预。[结果]护理本科生在心理落差、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总满意度为18.52%,不满意度为2ll.69%;护理管理人员及带教老师对护生操作能力、科研能力、稳定性、特殊贡献方面的满意度25.59%;护理管理人员意见集中在本科生要求多,问题多,贡献相对少.专业性不强,不安心工作等。[结论]本科护生进入临床初期存在学校一临床空档期,与临床及社会的实际需求有差距,科研和创新能力不足是本科护理教育不足之处,贴近临床的教学更有助于培养实用性高级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的应用与效果,提升护理学生的专业认可和综合素养。方法构建并实施突出专业价值与心理教育相融合的"五加强五提升"教育管理新模式,将该模式贯彻于护理本科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结果护生自评优良率均在88.55%以上,临床教师对2004级、2005级和2007级护生评价优良率均在87.95%以上;护生在毕业前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和肯定均高于新入校时(P<0.01);护理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毕业总评成绩优良率分别为63.65%、67.50%、70.00%,护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临床教师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结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新模式有利于提升院校护理教育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能达到稳定护理队伍和提升护理品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护理实习生的职业防护教育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探讨有效的培训方法。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枣庄市8所教学医院的302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院校和教学医院的职业防护教育均存在缺陷,护理实习生在学校接受的职业防护教育欠缺,教学医院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结论为维护护理实习生的职业安全,护理院校应全面开设系统有效的职业防护教育,教学医院的职业防护培训模式须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