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带菌情况,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咽拭子涂抹培养后定型。结果1062名健康人中33人带菌,带菌率为3.1%(95%CI 2.1%~4.1%),检出的血清型包括B、H、29E、W135和X,其中B型占78.8%。10~14岁阳性率高,为6.59%。职业分布民工最高23.53%。男性居多,占63.6%,女性占36.4%。外来人口占60.6%,本市人口占39.4%.,5起疫情38名密切接触者分离情况看,阳性率为47.36%,以B群(占50%)、y群(占27.8%)为主。结论普通人群和密切接触者均以B群为主,工地民工是预防的重点。目前对非A群引起的流行无满意预防控制方法,因此应该加强综合预防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5-2008年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带菌状况、抗体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流脑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并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采集健康人群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计算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结果健康人群Nm带菌率为1.40%,B群所占比例为91.80%,健康人群A群流脑的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70.73%,C群为31.39%,3岁以下幼儿A群和C群流脑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7.10%和21.24%,均低于3~14岁儿童(71.55%和3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6.69和21.69,P0.01)。结论四川省Nm带菌以B群带菌为主,3岁以下儿童流脑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西省2005年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带菌状况,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健康人群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人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Nm培养和鉴定,C群Nm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健康人群1 441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A群Nm2株,B群25株,W135群2株。从37份流脑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C群Nm19株,经PFGE分析18株为相同的脉冲场电泳型(AH1)。结论江西省2005年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为主,C群带菌率上升,PFGE分析为相同的菌株型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山东省2007/2008年度(2007年10月~2008年9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疫情及健康人群带菌调查结果,了解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菌群分布、变异状况及耐药特征。方法用Nm双抗培养基,对采集的脑脊液及咽拭子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脑脊液及血清标本辅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2007/2008年度,从流脑病例及接触者分离到Nm7株,其中B群3株,C群4株。健康人群2323人中带菌者44人,带菌率1.89%;其中A群11株(占25.00%),B群16株(36.36%),C群4株(9.09%),其它血清群13株(29.55%)。以15~19岁带菌率最高,为5.74%;性别、地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C群Nm表现不同耐药特征。结论目前流脑疫情以C、B群为主,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为主,其次为A、C群。应在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基础上,继续加强流脑病原学及耐药特征监测。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2005年健康人群流脑带菌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云南省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带菌状况和人群抗体水平,为流脑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按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流脑流行期对云南省5个县(市、区)9个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分别采集咽拭子和血清样本。咽拭采样直接接种于巧克力营养琼脂平板,用常规培养法分离流脑双球菌;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A群和C群流脑抗体检测。结果5个调查点咽拭和血清样本各采集979份,分离出脑膜炎奈瑟氏菌(Nm)14株,阳性率为1.43%;菌株鉴定结果以B群为主(8株),占57.14%,A群3株占21.43%,C群2株占14.29%,1889群检出1株,占7.14%;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测定,A群抗体阳性数289份,阳性率为29.52%;C群抗体阳性数318份,阳性率为32.48%。结论云南省2005年健康人群流脑整体带菌水平相对较低,带菌菌群以B群为主,发现有A群和C群流脑带菌者;人群抗体水平不高,对流脑的免疫力较弱。因此,加强监测和按计划接种流脑多糖体菌苗仍是今后流脑防控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苏州市20年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苏州市1992-2012年流脑疫情、2005-2012年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和抗体水平调查等资料进行综合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苏州市1992-2012年共报告流脑病例164例,年均发病率0.11/10万;流脑发病主要集中在0~29岁年龄(占73.78%);流脑发病高峰为2-4月份(占62.20%);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22.56%);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为0.64%;健康人群流脑抗体免疫水平:A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9.16%,C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54.88%。结论近年来,苏州流脑发病处于低发水平,然而健康人群流脑C群抗体水平普遍较低,健康人群B群流脑的带菌水平较高,应加强B群和C群流脑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特征,了解人群免疫状况,预测发病趋势。[方法]收集重庆市2002~2005年流脑发病疫情报告资料。对2005年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脑脊液、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在2005年按东南西北中随机抽取5个区县作为流脑健康人群监测点,分9个年龄组人群,采集咽拭子及静脉血进行带菌调查及抗体水平检测。[结果]2000~2005年全市报告病例719例,病死率为3.34%,年发病率在0.26~0.57/10万之间波动。2~4月为发病高峰(占57.02%),年龄以小于10岁组为主(506例)。病例血清Nm抗体阳性率为31.25%(5/16),密切接触者阳性率为17.12%(19/111),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流脑A群和C群抗体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4、1.11,P﹥0.05)。2005年5个监测点A群抗体阳性率为22.6%,GMT为1︰1.70;C群抗体阳性率为13.6%,GMT为1︰1.28,A群和C群抗体均阳性为5.70%。各监测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P﹤0.01)。A群抗体水平与是否接种疫苗有关联性。而C群抗体和两群抗体水平与是否接种A C疫苗接种无关联性。流脑病例样品阳性率为4.44%(2/45),A群和C群为主要流行株,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群均未检出Nm。[结论]重庆市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健康人群流脑IgG抗体的阳性率较低,提示大部分人对流脑易感。因此加强流脑监测,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疫苗的有效接种是控制流脑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合肥市200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合肥市200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高发的原因,为制订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合肥市2004年共发生流脑69例,发病率为1.50/10万,较前5年平均发病率上升了10倍。经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诊断的病例C群占20.29%,A群占18.84%,其余为临床诊断的未分型病例。对1 171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采样检测平均带菌率为8.28%;其中以初中生和高中生带菌率为高,分别为14.07%和14.76%。所带菌群以C群最高,平均为4.27%;死亡病例和爆发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C群带菌率分别为30.1%和14.7%。结论做好流脑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控制,必须开展流脑的病原学检测,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带菌检测,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2004年流脑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脑流行特征的变化,预测流脑发病的趋势,为合理地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全省各县、市进行流脑流行病学监测。选择广州、湛江、韶关及东莞4个市作为流脑重点监测点,在流脑流行前期(10~11月)各监测点按流脑监测方案采集市内0~、5~、10~、15~、25~、35~及45岁以上共7个年龄组人群的咽拭子进行健康人群带菌调查。同时对2004年广东省发生的一起流脑局部暴发疫情进行深入调查。结果2004年4个监测点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简称Nm)的带菌率为0.75%(14/1876),健康人带菌以B群Nm为主。全省共报告流脑27例,死亡1例。2004年3月广东省发生一起由C群Nm引起的暴发疫情,共发病3例,调查发现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病分厂的外来工及相邻厂外来工总的Nm带菌率高达13.1%(14/107),检出B群、C群及1892群Nm,未检出A群Nm。用Epsilometertest法对所分离到的15株各群Nm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所有菌株均对青霉素及氯霉素敏感,对甲氧苄氨耐药。结论广东省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很低,但流行菌群发生变化。今后要加强流脑的病原学检测,并适当对流脑预防控制措施作相应调整,一旦发生C群流脑疫情,应对重点人群应急接种A+C流脑多糖疫苗,对密切接触者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服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流脑菌群在濮阳市的分布及W135群在不同人群中的基因型别,为防控流脑提供依据。方法对健康人群、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流脑患者的脑脊液、血液进行细菌培养、血清凝集、PCR鉴定、MLST基因分型、Por A基因亚型分型。结果 2009年-2013年健康人群检出Nm菌49株(B群27株,C群3株,W135群5株,未定群14株);流脑患者W135群1株;密切接触者W135群2株。流脑患者与密切接触者W135群菌株MLST基因分型均为ST-11,Por A VR基因亚型均为P1.5,2型。结论濮阳市流脑带菌以B群、W135群、C群为主,带菌谱与流脑发病有一定关联,有高致病性的W135群ST-11克隆系和致病性菌株P1.5,2型存在。应注意流脑菌群变化,加大监测和疫苗的应用,预防流脑流行。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广州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带菌状况,为分析广州市流脑病的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按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3年10~12月份在广州市东山区、荔湾区采集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的咽拭标本,进行流脑病原菌的分离。结果:调查的378名健康人群中,分离出B群流脑菌株7人,阳性率为1.8%,A群未检出。结论:广州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以B群为主。A群没有检出,可能与流脑A群多糖菌苗注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重点监测省及国家级监测点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监测结果,评价流脑监测现状,为预防控制流脑爆发、流行及探索经济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重点监测省及监测点上报的资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脑实验室检测资料及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资料,对2006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国2006年流脑报告发病率<0.2/10万,重点监测省中以安徽省发病数较多(261例);监测重点省<15岁儿童平均发病率为0.45/10万,儿童、学生报告病例数分别占重点监测省报告病例总数的25.35%和41.31%。重点监测省报告病例中检出A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占44.83%,C群Nm占41.38%;健康人群中检出A群Nm占17.76%,B群Nm占48.68%,C群Nm占17.11%;健康人群A群Nm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8.36%,C群为58.67%。结论流脑流行菌群仍以A群Nm为主,C群Nm检出增多;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Nm为主,C群Nm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A群。应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加强流脑监测,防止流脑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连云港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水平和带菌监测数据,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4-2016年采集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血标本和咽拭子标本,用流脑杀菌力实验检测血清流脑抗体,咽拭子进行流脑病原分离、玻片凝集实验。 结果 2014-2016年共采集不同年龄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1 265份,脑膜炎奈瑟菌阳性150份,带菌率11.86%。分群鉴定分离出B群2株,带菌率0.16%;C群3株,带菌率0.24%;其余群别未检出。带菌率最高的年龄组为3~岁,带菌率为18.95%,其次为15~岁(16.15%)。共采集1 239名健康人群血清标本,A群抗体阳性率76.84%,C群抗体阳性率82.97%。A群、C群3~岁及以上年龄人群抗体阳性率均高于80%。地区间、不同年龄组间A群、C群抗体阳性率和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或=0.001)。不同性别A群、C群抗体阳性率和带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区间A群、C群抗体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连云港地区健康人群流脑A群、C群抗体阳性率较高。今后应加强B群流脑病例监测与防控,加强适龄儿童流脑A群、A+C群疫苗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温县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带菌状况,为流脑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4-2008年每年10-11月份对0~、4~、8~、12~、16岁以上5个年龄组健康人群进行咽拭采样,直接接种于卵黄双抗平板,置37℃、5%CO2培养箱中分离流脑双球菌。结果 2004-2008年温县健康人群各年龄组流脑带菌率分别在(0~13.33)%、(0~8.82)%、(0~6.67)%、(0~10.00)%、(0~7.14)%之间,年内平均带菌率分别为3.33%、4.55%、3.33%、4.76%、2.83%;2004年各年龄组带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12~岁组带菌率最高为13.33%,2005-2008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份男女性别带菌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群带菌以A群为主,共检出17株,B群检出8株,C群检出6株,319群检出1株,未检出其它菌群。结论温县健康人群流脑整体带菌水平相对较低;带菌菌群共4种,以A群为主,其它依次为B群、C群、319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及时了解广东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及菌群变化情况,预测发病趋势,为制订与调整预防流脑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广东省2005年共报告流脑105例,发病高峰在2~4月,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发病人群主要为民工或外来打工者,与前5年相比发病年龄高峰后移。健康人群中A群脑膜炎奈瑟菌(Nm)IgG抗体阳性率为78.9%,C群NmIgG抗体阳性率为23.7%,健康人群总带菌率为0.65%。结论将Nm多糖疫苗纳入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流行期间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通过督导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提高预防效果及时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合肥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前期和中期健康人群带菌率及抗体水平,为开展流脑疫情预测、预警建立相关依据。方法在全市按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服务业人群,于流脑流行前期和中期分别进行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和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流行前期总带菌率为3.0%,B、C群带菌率均为1.0%;城乡人群带菌率分别为2.2%、4.2%;城市人群B、C群带菌率分别为1.0%、0.5%;农村人群B、C群带菌率分别为1.1%、1.8%;总带菌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趋势。流行中期总带菌率为6.0%,是流行前期的2倍,B、C群带菌率分别为2.2%、3.2%,分别是流行前期的2.2倍、3.2倍;城市人群B、C群带菌率均为3.3%,分别是流行前期的3.3倍、6.6倍;农村人群B、C群带菌率人别为0.3%、3.0%,分别是流行前期的27%、1.7倍。总带菌率以16~18岁的高中学生最高(11.4%)。流行前期和中期A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5%、87.4%,C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7.0%、84.6%,差异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43,P<0.05;χ2=51.3,P<0.01)。流行前期A群和C群抗体阳性率均为农村高于城市人群,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05,P<0.05;2χ=51.38,P<0.01)。与流行前期相比,农村人群流行中期A群和C群抗体阳性率未上升或未明显上升,城市人群A群和C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上升了10.8个和29.8个百分点,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2χ=16.93,53.1;P均<0.01)。结论开展流脑流行前期和中期带菌率及抗体水平检测,可以初步掌握流脑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2005年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A群、C群抗体水平及脑膜炎奈瑟菌(Nm)带菌率,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苏南、苏北地区各选择1个县(市)作为监测点,采集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同时采集苏南地区同一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流脑A群、C群抗体,咽拭子用于Nm的分离。结果检测流脑A群抗体917人,A群抗体阳性者736人,阳性率为80.26%,GMT为1∶4.05;检测流脑C群抗体932人,C群抗体阳性者536人,阳性率为57.51%,GMT为1∶2.68。A群与C群抗体阳性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女性为85.04%,高于男性的75.69%(P<0.05);流脑A群抗体GMT、C群抗体阳性率、C群抗体GMT男女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调查健康人群470人,检出脑膜炎奈瑟菌8例,总带菌率为1.70%。8例阳性者中,B群5例,C群3例,带菌率分别为1.06%、0.64%。结论近期内江苏省不会发生流脑A群流行,存在局部暴发流脑C群的可能。应加强流脑监测,大力推广A 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逐渐将其纳入计划免疫。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来宾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的带菌状况,揭示优势菌群,评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风险,为制定流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5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至少调查200人。每个调查对象采集1份咽拭子,共采集1311份咽拭子进行Nm分离培养和血清群鉴定。结果2011年,来宾市健康人群Nm带菌率为8.54%,其中B群占31.25%,W135群占15.18%,C群占1.79%,A群、X群、Y群各占0.89%,不可分群占49.11%;青年人带菌率高于少年儿童,男性带菌率高于女性。同年来宾市发生的3例流脑均为W135群。结论来宾市健康人群Nm带菌以不可分群菌株为主,可分群菌株中以B群和W135群为优势菌群;W135群为来宾市流脑的主要流行菌群,应在继续推行A+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Meningococcal Vacune,MenV)接种的同时,加强W135群MenV的接种,以期有效预防控制流脑疫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北省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携带情况,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2013年在全省11个设区市,以按年龄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式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分离培养Nm。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菌株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年共监测28 447人,分离到293株Nm,总带菌率1.03%;石家庄和邢台为Nm"高高"聚集区;15~24岁年龄组带菌率较高;Nm中不可分群者占45.05%,B群占14.33%,C群占12.63%,W135群占12.29%。结论建议继续加强健康人群Nm携带情况的监测,结合人群、地区分布特点及菌群变迁趋势,制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流脑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周围人群进行脑膜炎奈瑟菌菌属类型及抗体检测调查,为流脑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周围人群的血清和咽拭子进行带菌及抗体检测。结果 共采集流脑患者密切接触者30人和周围人群147人,其中密切接触者共3人检出脑膜炎奈瑟菌阳性,且均为C群;周围人群共19人检出脑膜炎奈瑟菌阳性,其中B群17人,W135群2人。在抗体检测中,其中周围人群的检出率高于密切接触者(χ2 = 7.885,P<0.05);密切接触者中Y群检出率高于周围人群(χ2 = 12.638,P<0.05)。在疫苗接种与抗体检出中,密切接触者的A群流脑多糖疫苗、A + C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接种率与周围人群比较均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同时A群与A + C群抗体检测在统计学上也无差异(P>0.05)。但在未全程接种的A + C群抗体检测中,未全程接种的周围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密切接触者(χ2 = 6.021,P<0.05)。结论 本起疫情检测菌属以B群为主,抗体检出以为A群为主,且疫苗接种率越高,抗体阳性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