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利湿法联合小剂量来氟米特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73例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口服清痹汤加减,炎琥宁3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d,共14天。口服来氟米特,前3天30mg/d,顿服,3天后10mg/d。对照1组:不口服来氟米特,加甲氨蝶呤(MTX)7.5mg周/,以每周2.5mg递增,最终剂量为20mg周/。对照2组:不口服来氟米特外,其余治疗方法同治疗组。治疗2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其余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2组发生1例不良反应。结论:清热解毒利湿法联合小剂量来氟米特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口服,每次10 mg,每日1次;甲氨蝶呤口服,每次10mg,每周1次。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甙治疗,每次20 mg,每日3次。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液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2组中医症候积分及ESR、CRP、RF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愈率、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免疫抑制药物能够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相比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治疗组患者给予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ESR、CRP、RF水平、关节压痛数、肿胀数、晨僵时间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82.35%。治疗后两组患者ESR、CRP、RF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均显著减少,晨僵时间均显著缩短,且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ESR、CRP、RF水平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风痹方治疗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片+风痹方口服,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片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2组症状、体征、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ESR、CRP、GPI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风痹方治疗湿热型RA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ESR、CRP、TNF-α、GPI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其临床效果及相关炎性指标进行观察。并随机选类风湿关节炎应用甲氨蝶呤联合非甾体止痛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2组治疗前后进行对照。方法类风湿关节炎(RA)80例分为:治疗组:40例,甲氨蝶呤7.5 mg/周(补充叶酸5 mg/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60 mg/次,日2次饭后口服。对照组:40例,甲氨蝶呤片12.5 mg/周(补充叶酸5 mg/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d(饭后口服,联合胃粘膜保护药瑞巴派特,1个月后逐渐减停),12周为1个疗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对临床疗效及ESR,C-RP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治疗组在第4,8,12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第4周更为明显。经过12周治疗,2组在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关节晨僵时间及ESR、C-RP检验方面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间治疗效果(有效率)分别为100%、8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或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12周后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功能障碍指数、晨僵指数、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并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12周后2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4周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观察组对ESR、RF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治疗12周后无显著性差异。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优于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中药,联合来氟米特20 mg,每日1次,甲氨蝶呤7.5 mg,每周1次;对照组来氟米特20 mg,每日1次,甲氨蝶呤7.5 mg,每周1次。观察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47%),有效22例(49%),改善2例(4%);对照组显效18例(40%),有效23例(51%),改善4例(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治疗组6例(13%);对照组18例(40%)。结论:中药联合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清络方联合西药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早期RA患者,按照DAS28评分,分为轻、中、重三层,各层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对照组,两组患者轻度层采用甲氨蝶7.5 mg,每周1次治疗;中度层采用中度层每周甲氨蝶呤7.5 mg及来氟米特10 mg每日1次;重度层每周甲氨蝶呤10 mg及来氟米特10 mg来氟米特每天1次口服。治疗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清络颗粒,对照组加用安慰剂。分别在治疗12周及24周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2周时统计,治疗组达到ACR20为37例,对照组ACR20为27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时统计,治疗组达ACR20为38例,对照组达到ACR20为30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12周及24周ACR5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2周及24周,两组ESR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12周治疗组ESR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时,两组ESR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周及24周两组CR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周及2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SJC及TJC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对关节肿痛、压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及24周两组患者的HAQ均有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中显示中药益气清络方联合DMARD能够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显著提高ACR20的有效率,更有效的降低ESR等炎性指标、改善关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风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7.5 mg 1次/周,白芍总苷胶囊0.6 g 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骨风散1剂/d口服。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服药8周后空腹采取静脉血,观测2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白细胞介素(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RP、ESR、R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2组治疗后IL-4、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结论骨风散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显著降低患者CRP、ESR、RF水平,其可能通过降低IL-4、IL-6、TNF-α水平发挥抗风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难治性RA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2个疗程后IgG、IgA、IgM水平及ESR、CRP、BASDAI评分、BASM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同期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RA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程度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C反应蛋白(CR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类风湿因子(RF)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明显改善症状,且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曹洪波 《世界中医药》2014,9(4):458-45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甲氨蝶呤10 mg口服,1次/d;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口服,1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温阳通痹汤"加减治疗,治疗1个疗程(8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16例,愈显率为82.5%;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5例,愈显率为57.5%。治疗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052,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及ESR、CRP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均较治疗前、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联用甲氨蝶呤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类风湿关节炎患的疗效。方法:72例合并骨质疏松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组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及甲氨蝶呤,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双腕关节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SR、RF、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鹿瓜多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具有良好疗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振武 《河北中医》2013,(11):1619-1620,1625
目的:观察益肾通痹酒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40例予益肾通痹酒联合甲氨蝶呤治疗。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急性炎症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晨僵时间、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及功能指数均降低(P<0.01),双手握力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晨僵时间、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及功能指数降低,双手握力均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通痹酒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补肾解毒通络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健康评分(HAQ)以及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指标的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86%和40.74%,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DAS28、HAQ、ESR、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DAS28、HAQ、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不良反应。结论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关节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顽痹清丸与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40例)采用口服顽痹清丸联合右旋布洛芬胶囊、甲氨蝶呤片和来氟米特片治疗,对照组患者(20例)采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右旋布洛芬胶囊、甲氨蝶呤片和来氟米特片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的血清含量,关节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1急性期反应物、炎性细胞因子及关节疼痛评分。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及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69.30±35.20)mm·h-1,(42.40±29.20)mm·h-1,t=3.305,P=0.001;(42.40±33.00)mg·L-1,(12.00±14.80)mg·L-1,t=5.846,P=0.000;(131.10±93.90)IU·m L-1,(91.70±71.50)IU·m L-1,t=2.161,P=0.034;(124.80±31.20)pg·m L-1,(110.00±28.70)pg·m L-1,t=3.198,P=0.002;(33.10±7.39)ug·g-1,(29.50±8.59)ug·g-1,t=4.561,P=0.000;(6.12±0.89)分,(3.46±1.44)分,t=4.482,P=0.005],对照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及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58.50±33.70)mm·h-1,(41.70±27.80)mm·h-1,t=2.206,P=0.034;(31.70±28.00)mg·L-1,(13.80±16.70)mg·L-1,t=2.449,P=0.019;(159.30±83.80)IU·m L-1,(105.00±53.70)IU·m L-1,t=2.569,P=0.014;(114.20±32.70)pg·m L-1,(117.60±31.80)pg·m L-1,t=2.038,P=0.049;(35.80±8.26)ug·g-1,(34.90±8.03)ug·g-1,t=2.509,P=0.016;(5.85±1.12)分,(3.75±1.18)分,t=2.850,P=0.007];2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3.20±32.80)mg·L-1,(17.80±33.70)mg·L-1,t=1.687,P=0.097;(39.30±55.20)IU·m L-1,(53.40±69.90)IU·m L-1,t=-0.848,P=0.400;(12.80±39.10)pg·m L-1,(-3.40±41.50)pg·m L-1,t=1.485,P=0.143];治疗组血沉、白介素-1及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26.80±31.50)mm·h-1,(7.70±35.60)mm·h-1,t=2.121,P=0.038;(2.25±1.30)ug·g-1,(0.80±0.81)ug·g-1,t=2.117,P=0.039;(3.11±1.94)分,(2.10±1.58)分,t=2.014,P=0.049]。2临床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按照西医疗效标准,治疗组达到ACR70标准8例、达到ACR50标准16例、达到ACR20标准11例、未达到ACR20标准5例,对照组达到ACR70标准3例、达到ACR50标准5例、达到ACR20标准5例、未达到ACR20标准7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5.455,P=0.000)。按照中医疗效标准,治疗组临床控制6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7例,对照组临床控制3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6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5.864,P=0.000)。结论:分别采用顽痹清丸与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治疗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均可以有效降低急性期反应物水平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缓解关节疼痛;但是,顽痹清丸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在降低血沉、白介素-1水平,缓解关节疼痛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痹合剂2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通痹合剂2号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双模拟的方法,将60例RA患者分为通痹合剂2号方治疗组(40例),甲氨喋呤(MTX)联用来氟米特(LEF)对照组(20例),治疗3个月,观察DAS-28积分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DAS-28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具体的功能改善方面(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痹合剂2号方对活动期RA具有改善关节功能及降低活动期炎症指标的作用,具有抗炎镇痛、缓解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炜  张杰 《光明中医》2012,27(3):476-477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络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辨证治疗组(中药组)43例,西医抗风湿治疗组37例。中药组给予自拟活血通络汤,西药组给予洛索洛芬钠片、来氟米特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94.5%,中药组疗效略优于西药组,但在统计学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均有较好作用(P<0.01),中药组观察指标症状与体征优于西药组(P<0.05),实验室检查略优于西药组,但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拟活血通络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良反应小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益肾活血通络中药联合来氟米特和甲氨喋呤与来氟米特和甲氨喋呤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口服益肾活血通络中药3次/日,来氟米特(LEF)20mg,1次/日,甲氨喋呤(MTX)10mg,1次/周,泼尼松5mg,1次/日;对照组:口服LEF20mg,1次/日,甲氨喋呤(MTX)10mg,1次/周,泼尼松10mg,1次/日。观察:晨僵时间,握力,关节肿胀数(SJC)关节压痛数(TJC)及休息痛。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肝、肾功、血常规及尿常规,血糖。不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随时详细记录。结论:益肾活血通络中药联合来氟米特及甲氨喋呤和泼尼松5mg,1次/日与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联合泼尼松10mg 1次/日疗效相仿,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用益肾活血通络中药治疗组泼尼松用量小而可以达到同样效果,避免长期用较大剂量泼尼松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李树岗 《陕西中医》2018,(10):1429-1431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ORA)患者在运用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前后的CRP及ESR指标变化,研究活血化痰通络法辨治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对CRP及ESR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31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9例、对照组158例,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对照组仅进行西药治疗,治疗组是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之活血化痰通络法的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指标检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组有效率为86.79%,对照组有效率为59.4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的CRP及ESR的情况对比,两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组的CRP及ESR的改善作用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活血化痰通络法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较高的治疗作用,能有效改善CRP(C-反应蛋白)及ESR(血沉)等指标,明显改善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状况,可以为以后的临床应用给出真实有效的理论依据的支撑数据,对临床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