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9例)采用常规药物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B组(34例)采用常规药物口服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血沉下降幅度、C反应蛋白下降幅度、肌腱附着点部位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①A组血沉下降幅度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9,P=0.564);A组C反应蛋白下降幅度及肌腱附着点部位疼痛评分下降幅度大于B组(t=4.209,P=0.035;t=5.429,P=0.000)。②A组的疗效优于B组(Z=-2.755,P=0.006)。结论:常规药物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可以有效地降低急性期反应物,改善肌腱附着点炎的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治疗骨伤科软组织疼痛的临床新疗法.方法 120例骨伤科软组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臭氧经皮注射:10ml浓度为30ug/ml的臭氧局部压痛点注射;对照组采用封闭疗法:10ml封闭药液局部压痛点注射,药液配方为:0.2%利多卡因,0.01%维生素B12,0.025%地塞米松;观察记录两种疗法的见效时间、临床治愈时间及治疗次数.结果 临床治愈时间,治疗组12±1.3天,对照组l0±2.7天,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臭氧经皮注射疗效确定、操作方便,为治疗骨伤科软组织疼痛的较好临床新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发生脊柱放射学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 AS患者63例,统计骨密度值、Stoke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stok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pinal score, SASSS),并根据SASSS评分将AS患者分为进展组(△SASSS评分≥2分)13例和无进展组(△SASSS评分2分)50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S患者发生脊柱放射学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进展组随访时间[(36.85±10.24)个月]较无进展组[(28.98±11.39)个月]长(P0.05),骨赘形成比率(84.6%)高于无进展组(52.0%)(P0.05),2组体质量指数、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率、骨密度降低比率、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SASSS评分、非甾体抗炎药及生物制剂应用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已有骨赘形成(HR=6.278,95%CI:1.819~38.158,P=0.017)、骨密度降低(HR=2.625,95%CI:1.011~7.565,P=0.048)是AS患者发生脊柱放射学进展的危险因素;已有骨赘形成(HR=5.594,95%CI:1.179~33.512,P=0.036)、骨密度降低(HR=1.254,95%CI:1.034~3.101,P=0.042)是AS患者发生新增骨赘的危险因素。结论骨赘形成、骨密度减低是AS患者发生脊柱放射学进展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瑞特综合征(RS)又名关节炎、尿道炎、结膜炎综合征.由于它除关节炎症状外,可伴有一组关节外症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造成误诊、漏诊,是目前易被忽视的常见病,作者2001~2002年收治4例,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入该科的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醋瑞因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对比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关节肿胀数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成既定的治疗后上述症状均得以改善,但均以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在实验室指标变化的对比上,两组患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1 (IL-1)在治疗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改善以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上,两组患者均有不同例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片口服能够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又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进展,同时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较为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桂芍知母汤与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9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根据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为三组。西医组33例甲氨蝶呤,10mg/次,1次/d,口服。关节疼痛明显口服非甾类药物,双氯芬酸钠缓释片,50mg/次,2次/d,饭后口服。中医组33例桂芍知母汤(防风、白术、桂枝各12g,麻黄、芍药各10g,甘草6g,生姜14g,知母、附子各11g),1剂/d,水煎500mL,早晚饭后口服。针灸:针刺采用捻转提插补泻法,1次/d,随后温针2次。背俞一般用附子饼间接灸法(附子饼为附子、肉桂、冰片以40:9:1比例制成)。中西结合组33例联合西药组和中药组治疗方法。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4%。中医组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79%。西医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76%。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5)。[结论]桂芍知母汤与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顽痹清丸与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40例)采用口服顽痹清丸联合右旋布洛芬胶囊、甲氨蝶呤片和来氟米特片治疗,对照组患者(20例)采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右旋布洛芬胶囊、甲氨蝶呤片和来氟米特片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的血清含量,关节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1急性期反应物、炎性细胞因子及关节疼痛评分。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及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69.30±35.20)mm·h-1,(42.40±29.20)mm·h-1,t=3.305,P=0.001;(42.40±33.00)mg·L-1,(12.00±14.80)mg·L-1,t=5.846,P=0.000;(131.10±93.90)IU·m L-1,(91.70±71.50)IU·m L-1,t=2.161,P=0.034;(124.80±31.20)pg·m L-1,(110.00±28.70)pg·m L-1,t=3.198,P=0.002;(33.10±7.39)ug·g-1,(29.50±8.59)ug·g-1,t=4.561,P=0.000;(6.12±0.89)分,(3.46±1.44)分,t=4.482,P=0.005],对照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及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58.50±33.70)mm·h-1,(41.70±27.80)mm·h-1,t=2.206,P=0.034;(31.70±28.00)mg·L-1,(13.80±16.70)mg·L-1,t=2.449,P=0.019;(159.30±83.80)IU·m L-1,(105.00±53.70)IU·m L-1,t=2.569,P=0.014;(114.20±32.70)pg·m L-1,(117.60±31.80)pg·m L-1,t=2.038,P=0.049;(35.80±8.26)ug·g-1,(34.90±8.03)ug·g-1,t=2.509,P=0.016;(5.85±1.12)分,(3.75±1.18)分,t=2.850,P=0.007];2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3.20±32.80)mg·L-1,(17.80±33.70)mg·L-1,t=1.687,P=0.097;(39.30±55.20)IU·m L-1,(53.40±69.90)IU·m L-1,t=-0.848,P=0.400;(12.80±39.10)pg·m L-1,(-3.40±41.50)pg·m L-1,t=1.485,P=0.143];治疗组血沉、白介素-1及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26.80±31.50)mm·h-1,(7.70±35.60)mm·h-1,t=2.121,P=0.038;(2.25±1.30)ug·g-1,(0.80±0.81)ug·g-1,t=2.117,P=0.039;(3.11±1.94)分,(2.10±1.58)分,t=2.014,P=0.049]。2临床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按照西医疗效标准,治疗组达到ACR70标准8例、达到ACR50标准16例、达到ACR20标准11例、未达到ACR20标准5例,对照组达到ACR70标准3例、达到ACR50标准5例、达到ACR20标准5例、未达到ACR20标准7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5.455,P=0.000)。按照中医疗效标准,治疗组临床控制6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7例,对照组临床控制3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6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5.864,P=0.000)。结论:分别采用顽痹清丸与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治疗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均可以有效降低急性期反应物水平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缓解关节疼痛;但是,顽痹清丸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在降低血沉、白介素-1水平,缓解关节疼痛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顽痹清丸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顽痹清丸治疗,对照组采用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剔除3例,实际完成观察者42例;对照组剔除4例,实际完成观察者41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8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痹清丸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白芍总苷胶囊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白芍总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胀关节数、疼痛指数及晨僵时间分别为(3.0±1.2)个、(2.3±0.4)分、(0.7±0.1)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2±1.7)个、(3.9±0.6)分、(1.1±0.2)h];观察组握力为(126.5±41.4)mm Hg,对照组为(98.7±35.1)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分别为(43.8±12.3)IU·L~(-1)、(80.1±5.3)RU·mL~(-1)、(31.8±5.6)mm·h~(-1)、(18.5±4.1)mg·L~(-1),对照组为(66.2±15.1)IU·L~(-1)、(92.5±6.2)RU·mL~(-1)、(52.1±5.4)mm·h~(-1)、(27.5±4.3)m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gG、IgM、IgA水平分别为(14.6±2.6)g·L~(-1)、(2.5±0.7)g·L~(-1)、(3.0±0.7)g·L~(-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9±1.8)g·L~(-1)、(1.8±0.5)g·L~(-1)、(2.4±0.6)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CR20、ACR50、ACR70患者的比例为46.5%、37.2%、16.3%,对照组为25.6%、20.9%、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的感染(上呼吸道、皮肤、泌尿系统)、血小板减少、血管炎、肝功损害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对照组为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肿胀关节数、疼痛指数及晨僵时间,提高患者握力和免疫功能,降低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就诊初期正确削断RA治疗难易与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本文对经正规治疗3个月以上的RA患者44例,根据治疗后的效果分为难治性RA16例及非难治性RA28例两组,对初诊时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前瞻性分析研究。结果存临床表现方面,难治性RA晨僵稍高于对照组,病变累及的关节平均数大于非难治性RA组。难治组RA的手MP、手PIP、跖趾关节受累及肌痛着明显高于非难治性RA组,而肩关节,颞颌关节受累却少于非难治性RA组。在实验率指标方面,ESR、RF、CRP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但难治性RA出现Hb下降、WBC上升者,均高于非难治性RA组。PLT升高者,却低于非难冶性RA组。结论在就诊时遇到关节累及较多,手MP、手PIP、跖趾关节受累,结合Hb下降,PLT增高不明显的活动性RA,应该按照难治性RA治疗,加大慢作用抗风湿药的剂量,联合应用慢作用药,选用治疗难治性RA有效的慢作用控制病情药物,如爱若华、环磷酰胺等,或采取免疫净化(如免疫吸附)等治疗,以尽快缓解病情,减轻病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