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156例口腔颌面部瘘管病例的临床分析,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愈后进行总结,以助于临床同业者对症状明确诊断,缩短治疗疗程、减少误诊及延误治疗,加深对口腔颌面部瘘管诊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瘘管患者156例(1989年2月至2017年2月),结合其临床表现特征和鉴别诊断,明确瘘管形成的原因并诊断,依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手段,取得良好效果.结果 明确诊断并经过适当治疗的153例瘘管患者均治愈.结论 合理的诊疗应尽早就诊,早诊断,早治疗,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胸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颈部的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颈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34例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颈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修复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2—18个月,34例肌皮瓣中31例全部成活,3例小部分皮岛坏死。口腔颌面颈部外形和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胸大肌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颈部缺损较为理想的组织瓣。  相似文献   

3.
闫冬 《大家健康》2014,(9):226-226
目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完善治疗方案,降低死亡率。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6例口腔颌面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个人资料、临床特点、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和记录。结果:126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之后,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治愈患者118例,治愈率为94%,好转8例,好转率为6%,死亡率为0。结论:根据患者的受伤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病愈率较高,对临床治疗口腔颌面外伤患者有很大的帮助,有效的降低了死亡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颌面颈部淋巴结核的诊治(附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颌面颈部淋巴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颌面颈部淋巴结核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1例1年后复发,47例经药物及手术治疗完全治愈.结论:颌面颈部淋巴结核,应在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基础上通过药物与手术相结合治疗方法而达到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颈部囊肿与瘘管的诊治经验。方法:9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鳃裂囊肿15例,鳃裂瘘管10例,皮样囊肿1例,囊状淋巴管瘤4例,甲状舌骨囊肿37例,甲状舌管瘘管25例,癌性淋巴液囊肿1例,随访1-10年。结果:93例中,囊性淋巴管瘤1例复发后失访,另1例行2次手术,癌性淋巴液囊肿1例半年后死于肺转移,鳃裂瘘管2例3次手术,甲状舌管瘘管1例复发,鳃裂瘘管术后1例迟发性面瘫,一次手术治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颈部囊肿与瘘管的诊断除依据术前检查外,主要是依据术中的发现和术后病理检查。B超、CT等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治疗上应彻底切除囊壁与瘘管,避免复发。术中应避免损伤颈部的大血管和神经。甲状舌管瘘管须切除舌骨中段2cm,这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的处理方法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46例,分析其不同处理感染的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及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痊愈。感染控制后行瘘管切除28例,术后复发2例,2次手术治愈;感染期手术治疗8例,术后复发1例,2次手术治愈。结论:合理的切开引流及脓腔冲洗,对迅速控制瘘管感染至关重要;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耳前痿管较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报道一种新的瘘管切除术治疗第2咽弓残余。材料和方法:1991—2003年,4例患者接受新的瘘管切除术治疗。手术操作:经鼻气管内插管实施全身麻醉,颈部和口腔术前准备作为手术视野。使用尼龙线穿过颈部开放区。在尼龙线口腔位置上,系一小纱网球,从颈部慢慢拉出。在瘘管开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5年5月院收治的3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结果:3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在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后均成功治愈,治愈成功率达100%;1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表现为酮症酸中毒症状,发生率为(3.33%).结论:老年糖呆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经治疗与相关护理后的效果较好,患者均成功治愈,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严重口腔颌面外伤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本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00例严重口腔颌面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总结对其采取的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经抢救和治疗,治愈者93例,死亡者7例。93例治愈者中85例一期愈合,8例二期愈合。结论在掌握严重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具体伤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注重和其他科室协调、配合,在加强监测生命体征的基础上,首先处理对机体影响较大的损伤和合并症,对于原发性口腔颌面外伤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有助于提高抢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梨状窝瘘的诊治水平。方法:报告两例梨状窝瘘并结合文献就其胚胎胎发生,与治疗进行了讨论。结果:两例中,一例表现为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一例为反复发作的颈部脓肿。施行完整的瘘管切除术均获得治愈。结论:梨状窝瘘是一种鳃源性的少见疾病。静止期钡餐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的关键在于完整切除瘘管。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癌颈廓清术并发乳糜漏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廓清术并发乳糜漏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术中并发乳糜漏4例行术中结扎、缝扎、局部肩胛舌骨肌填塞治疗;术后并发乳糜漏14例中6例行保守治疗,8例行再次手术(打开手术切口,找到漏口,结扎、缝扎或局部肩胛舌骨肌填塞)。结果:乳糜漏的发生率为3.47%;术中并发乳糜漏4例经手术治疗未出现乳糜漏;术后并发乳糜漏14例中6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8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对甲状腺癌颈廓清术并发的乳糜漏应及早诊断,术中应加强预防.出现乳糜漏后应及时采取适当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12.
口腔颌面部鳞癌颈淋巴清扫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探讨颈淋巴清扫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 01~2007-01期间收治的均行颈淋巴清扫手术的130例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130例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84%(31/130),主要并发症为伤口感染、肩胛综合征、涎瘘、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乳糜瘘、皮瓣坏死. 结论 可以通过提高手术技巧降低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术并发乳糜漏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术后并发乳糜漏21例中18例行保守治疗,3例再次手术(打开手术切口,找到漏口,结扎、缝扎或局部肩胛舌骨肌填塞)。结果乳糜漏的发生率为3.0%,术后并发乳糜漏21例中18例经保守治疗治愈,3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对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术并发的乳糜漏应及早诊断,出现乳糜漏后应及时采取适当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颌面部骨折并发颅脑损伤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颌面部骨折并发颅脑损伤9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因严重颅脑损伤救治无效死亡,78例治愈,13例咬(牙合)紊乱(轻度)。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并发颅脑损伤,应首先救治颅脑损伤,待病情平稳后,及早处理颌面部骨折,减少创伤致残和陈旧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进一步探讨提高口腔颌面部异物的救治水平。方法 通过对 32例口腔颌面异物的诊断和治疗加以分析、总结。结果  32例均获满意疗效。结论 对口腔颌面部异物的清除应小心慎重 ,对不同的异物类型、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手术进路 ,有利于提高对异物治疗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84例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人群分布,感染来源,易联合感染的组织间隙,治疗结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组72例痊愈,12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10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应早期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和治疗基本原则,首选广谱抗生素,经药敏试验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脓肿形成后及时行切开引流术,若出现气道阻塞行气管切开术等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带蒂胸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一期修复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15例均采用带蒂胸大肌岛状复合组织瓣一期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其中舌癌5例,颊癌4例,口底癌3例,牙龈癌2例,电击伤1例。结果:15例胸大肌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全部或部分皮瓣坏死,患者获得满意的外观和功能。结论:带蒂胸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修复口腔颌面部较大面积的缺损,且安全可靠,瓣的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颈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10年1月应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的232例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资料。注射治疗后即刻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有无其他症状;胸片检查了解肺部情况;通过临床观察和B超检查评价治疗效果。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2年。结果232例患者中,228例患者外形基本对称,病变区血流消失;4例患者外形略不对称,病变区血流消失;1例患者出现晕厥反应,未发现过敏反应、肺栓塞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治疗口腔颌面颈部静脉畸形疗效可靠,并发症在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负压吸引对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清扫术后4例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对4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低脂饮食,持续强负压吸引(压力一般在-35~-50 kPa之间),强负压吸引时最大引流量达600 ml/d,局部适当加压包扎。结果: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发生率为1.63%(4/245),4例患者均在2周内治愈。结论:及早发现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强负压吸引,适当加压包扎是治疗乳糜漏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综合治疗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血管瘤综合治疗的不同方法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对160例血管瘤患者进行统计,其中外科手术治疗60例,平阳霉素硬化治疗33例;鱼肝油酸钠硬化治疗27例,采用瘤周环扎和瘤内缝扎硬化治疗20例,冷冻治疗7例,激光治疗13例,结果:治疗后3~8年随访观察,单纯手术组治愈率为83.3%;非手术组中,平阳霉素硬化治疗、鱼肝油酸钠硬化治疗、瘤周环扎和瘤内缝扎硬化治疗、冷冻治疗、激光治疗治愈率分别为60.6%,44.4%,65.0%,28.6%,23.0%。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理想、有效的主要方法,非手术治疗也可作为综合治疗血管瘤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